<p class="ql-block"> 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后裔。</p><p class="ql-block"> 他們,幾千年來歷經太多分合變遷,孕育出無數故事。</p><p class="ql-block"> 這個曾經分居于世界各地的流浪民族——猶太人,在他們的歷史里,卻有著與上海的不解之緣。</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600萬猶太人在歐洲慘遭殺害,當全世界都對猶太難民關上大門時,上海成了他們唯一的“諾亞方舟”。</p><p class="ql-block"> 因此,猶太人留給上海的不僅有名聲顯赫的富豪和他們筑起的宏偉建筑,還有那些當年猶太難民的精神家園——猶太教堂以及一處處殘留遺跡,依然讓人觸摸到歷史舊痕。</p><p class="ql-block"> 這里,也是我年少時經常走過路過無數次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那時我家就在附近步行不到10分鐘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人們說這個地方叫做“摩西會堂”。</p> <p class="ql-block"> 這是家收費展館。</p><p class="ql-block"> 這里有兩個收費品種,一是單純參觀展館,每位20元;二是跟著資深導游,除了館內參觀還帶你出門沿著展館周邊區域深度講解當時這里猶太難民聚居區生活故事,每位100元。</p> <p class="ql-block"> 近兩年我來過這里三次。</p><p class="ql-block"> 最近體驗了一回深度游。</p><p class="ql-block"> 這次看到的展館剛重新裝修過,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摩西會堂是座紅頂拱門的三層建筑,坐落在上海虹口提籃橋區域的長陽路上,這條路在70多年前稱之為“華德路”。</p><p class="ql-block"> 現在作為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向市民開放。</p><p class="ql-block">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是上海關于猶太難民歷史和實物資料最為齊全的地方,也是國內唯一反映二戰時猶太難民生活的歷史遺跡。</p><p class="ql-block"> 1933年至1941年,上海接納了近三萬名來自歐洲、從納粹魔掌下逃離的歐洲猶太難民。他們大多居住于提籃橋一帶的舟山路、霍山路、長陽路,與當地居民和睦相處。至1945年戰爭結束,大多數猶太難民得以幸存并全部離去,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成了以色列復國后的第一代開國元勛。</p><p class="ql-block"> 如今,這里是“提籃橋歷史文化風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見證和紀念猶太難民在上海這段歷史。</p><p class="ql-block"> “提籃橋”并沒有橋。</p><p class="ql-block"> 由于這里近長江船只入海處,船民進廟燒香,常常提著籃子過船碼頭上的橋,故名提籃橋。</p><p class="ql-block"> 這里附近有一座廟——下海廟。</p> <p class="ql-block"> 文革中學校“停課”期間,下海廟門前擺滿各種小攤:修鞋的、測字的、扦腳的……,而我最常光顧、而且一呆就是幾個小時流連忘返的是那個2分錢下一盤的象棋攤。</p> <p class="ql-block"> 這是曾經位于上海虹口區虎丘路上的另一處猶太教堂——上海阿哈龍猶太會堂。</p><p class="ql-block"> 這座建筑于1986年被拆除,非常可惜??。</p> <p class="ql-block"> “救人一命等于拯救了全世界。”</p><p class="ql-block"> 這句話出自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之口。他在二戰期間傾家蕩產保護了1200余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段真實的歷史事件。</p><p class="ql-block"> 1993年這段歷史被拍成電影并于當年12月15日在美國首映,隨后即風靡全球。</p><p class="ql-block"> 這部影片在1994年獲第6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p> <p class="ql-block"> 疫情期間每天限制進館人數,須掃健康碼依次排隊從邊門進入,且要事先網上預約。</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看到進門排隊的隊伍中不乏歐美人的臉龐。</p><p class="ql-block"> 導游介紹說,自開館以來,紀念館所接待的觀眾總人數中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不是中國人。</p> <p class="ql-block"> 2013年5月7日內塔尼亞胡在當選以色列總理2個月后來到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p><p class="ql-block"> 內塔尼亞胡是以色列右翼政黨利庫德集團中強硬派代表人物,主張在巴勒斯坦問題上采取強硬政策。</p><p class="ql-block"> 他也是迄今為止以色列在任時間最長的總理。</p><p class="ql-block"> 陪同他參觀的是時任上海市長楊雄。</p><p class="ql-block"> 現在斯人已逝……</p> <p class="ql-block"> 在猶太教中,《妥拉》占據著《圣經·舊約》的核心地位,為其最其神圣、最重要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 很多國家的人士造訪過這里。</p><p class="ql-block"> 這面墻展示的是來過這里參觀的國外人士國家國旗。</p> <p class="ql-block"> 何鳳山(1901年9月10日-1997年9月28日),德國慕尼黑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外交官。</p><p class="ql-block"> 二戰期間,任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的何鳳山向歐洲各國數千猶太人發放了前往上海的簽證,使他們免遭納粹的殺害,因此被譽為“中國的辛德勒”。</p><p class="ql-block"> 據統計何鳳山光是向奧地利的猶太人就發放了1900份前往中國的“生命簽證”。</p> <p class="ql-block"> 全球唯一以拯救為主題的幸存者名單紀念墻。</p><p class="ql-block"> 這座墻上的名單是由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逃亡上海的13732位原上海猶太難民姓名所組成。</p> <p class="ql-block"> 這里每一件史料都是一則刻骨銘心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這種爐子在這些人的母國連見都沒見過,她居然也學會用了。</p> <p class="ql-block"> 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護照、簽證、通行證。</p><p class="ql-block"> 那時,提籃橋這一帶如果沒有這些證件,他們就會寸步難行!</p> <p class="ql-block"> 猶太人的安息日從每個星期的周五開始,當太陽下山了,三顆星星出現在天宇中,猶太男人們開始匯集到摩西會堂,女人則在家點燃蠟燭。</p> <p class="ql-block"> 一位在上海度過幼年的猶太老太太說,有一年除夕之夜,她家的中國鄰居把她全家請過去吃年夜飯。</p><p class="ql-block"> 這是根據她的回憶制作出來的一桌豐盛“年夜飯”菜肴的仿制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以色列駐滬總領事攜夫人參觀西摩會堂舊址</p> <p class="ql-block"> 坐落在摩西會堂對面的這座“白馬咖啡館”的建筑至今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 這是80年前猶太難民經常聚在一起的休閑場所。</p> <p class="ql-block"> 據悉,這是白馬咖啡館老板的小兒子,他曾在上海度過了他的童年。</p> <p class="ql-block"> 出了紀念館,我們也到這里面坐了會。</p> <p class="ql-block"> 坐在這里喝完了一杯濃香四溢的咖啡,還發了一會呆??。</p> <p class="ql-block"> 特別難能可貴的是,這個紀念館所展示的展品實物全部來自與之有關的這些物品主人或其后代的捐贈。其中有幾件珍貴實物,其主人開始只給拍照拒絕捐贈,最后主人在知道自己來日無多時才同意捐贈或者是在主人去世后由其后代捐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當年猶太難民逃亡上海時的行李箱。</p><p class="ql-block"> 這些行李箱中只有這一個是留存下來的唯一真品,其他都是仿制品。</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布魯門撒爾,美國卡特總統在任時期的財政部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布魯門塞爾13歲時和全家作為猶太難民在此生活、避難。</span></p><p class="ql-block"> 圖為布魯門塞爾于92歲高齡時故地重游,在曾經居住過的虹口區舟山路59號、曾經做禮拜的西摩會堂、曾經就讀的小學舊址,他久久徘徊,他動情地說:“沒有提籃橋,就沒有今天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猶太后裔。”</p> <p class="ql-block"> 布魯門撒爾用過的煤氣灶。</p> <p class="ql-block"> 在前美國財政部長住過的房子門前留個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原華德路猶太難民收容所。</p> <p class="ql-block"> 收容所隔壁的霍山公園。</p><p class="ql-block"> 這是我兒時常去瘋玩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記憶中這座公園從來是開放式的。</p> <p class="ql-block"> 霍山路也是當年猶太難民集中居住地。</p> <p class="ql-block"> 紀念館對面不到100米的是竣工于1903年、號稱“遠東第一監獄”的提籃橋監獄。</p><p class="ql-block"> 老上海人都知道,以前大人嚇唬自家不聽話孩子最常用的一句話就是“小赤佬,明天就送你去提籃橋”。</p><p class="ql-block"> 早先,提籃橋”意即“監獄”的代名詞??。</p> <p class="ql-block"> 上海虹口唐山路一帶不起眼的老房子,近年來常有從以色列等世界各地遠道而來探訪的猶太人、他們扶老攜幼,流連忘返,深情、虔誠地尋訪他們當年的諾亞方舟!</p><p class="ql-block"> 唐山路有兩條猶太人居住最密集的弄堂,其中一條是“源福里”。</p> <p class="ql-block"> 50多年前我家就住在這條弄堂21號。</p><p class="ql-block"> 印象中自住進去時我們燒飯就有管道煤氣可供使用,而這在當時的上海還比較罕見。</p><p class="ql-block"> 至于管道煤氣是否是當年猶太人所建,我從來沒考證過,也無從考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在那里住到直至響應偉大領袖號召去安徽務農。</p><p class="ql-block"> 記憶中臨離上海前我是自己拿著戶口本去派出所注銷本人戶口的。</p><p class="ql-block"> 萬沒想到35年后我又回到了上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日前我又特意去那里看了,只見弄堂口增加了這塊銘牌。</p><p class="ql-block"> 里面的住戶已作為動遷人員全部搬離,被安置到其他地方。</p><p class="ql-block"> 老房子據說由政府出資加固、復舊并保留下來,尚不知真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目睹此景,頓時有一種“物是人非,曲終人散”的感覺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半個多世紀以來,無數散居在各國的、曾經在上海生活過的猶太人重訪故地,懷著復雜的感情再次進入虹口,細細尋找當年生活蹤跡,這里有著他們的青春、愛情與理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本篇背景音樂選自反映二戰中納粹迫害、屠殺猶太人美國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主題曲。</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晋县|
伊吾县|
衡山县|
周至县|
文成县|
潞西市|
云浮市|
平阳县|
临高县|
琼中|
凤凰县|
调兵山市|
安康市|
聊城市|
乳源|
古田县|
工布江达县|
拜泉县|
平南县|
二手房|
中牟县|
武穴市|
永昌县|
永济市|
玉环县|
隆安县|
宁阳县|
田阳县|
定陶县|
黄冈市|
宜阳县|
高淳县|
永泰县|
许昌市|
麻阳|
宾川县|
衡阳县|
太湖县|
伊宁市|
黄龙县|
永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