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落基山脈和國家公園</b></h1> <div><br></div> 落基山脈(Rocky Mountains)是北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主干山脈,由許多次一級山脈組成,有名稱的就有39條,它們南北走向,平行布列。從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北端的利亞德河到美墨邊界的格蘭德河,南北縱貫4800多公里,比安第斯山脈短4100公里,比喜馬拉雅山脈長2350公里,廣袤巍峨,綿延起伏,冰雪壓頂,植被稀少。 <div><br></div> 落基山脈的范圍有很多扯蛋的說法,不要誤信。從地理學角度不包括北部的馬更些山脈和布魯克斯山脈,南部不包括墨西哥的馬德雷山脈,西部不包括海岸山脈、喀斯喀特山脈和內華達山脈,這些山脈屬于科迪勒拉山系,而不在落基山脈范圍之內。落基山脈北段在加拿大境內,南段在美國境內。北段的落基山脈比較窄,但也有好多條次一級山脈組成,例如卡西亞山脈、斯基納山脈、奧米尼卡山脈等。南段的落基山脈很寬,次一級山脈很多,較大的有比特魯特山脈、藍山山脈、圣胡安山脈、薩利什山脈、比格霍恩山脈、拉勒米山脈、阿布薩洛卡山脈、梅迪辛博山脈、謝爾克里克山脈、莫尼特山脈、肖肖尼山脈、桑格雷-德克里斯托山脈、圣安德烈斯山脈等。這里說明一下,美國和加拿大英文地圖的條狀山脈中,長的稱mountains,稍短的稱range,很短的稱hills,翻譯為中文就亂套了,因為中文不能稱長的為“山脈”,短的為“嶺”,所以都用“山脈”稱謂。 <div><br></div> 落基山脈與安第斯山脈一樣,形成于中生代晚期的白堊紀,屬于年輕山脈,因而它們挺拔陡峭,雄偉高峻,氣勢磅礴。而喜馬拉雅山脈形成于新生代的第三紀,屬于最年輕山脈,因而更高峻,更陡峭,海拔更高。落基山脈大部分山峰海拔在2000~3000米,少數超過4000米,最高峰不到4400米,這比喜馬拉雅山脈遜色多了。加拿大境內海拔3600米以上的山峰有羅布森山(3954米)、哥倫比亞山(3747米)、阿西尼博因山(3618米)等;美國境內有甘尼特峰(4207米)、朗斯峰(4346米)、埃爾伯特峰(4399米)、布蘭卡峰(4372米)、德拉諾峰(3710米)、杰斐遜山(3642米)等。 <div><br></div> 落基山區(qū)有很多國家公園和省立公園,相當于我國的國家級風景區(qū)和省級風景區(qū)。加拿大境內有著名的班夫、賈斯珀、庫特內、約霍、冰川、雷夫爾斯托克山、沃特頓湖等國家公園,美國境內有落基山、黃石、大峽谷、大蒂頓、弗德臺地、冰川等國家公園。下面分兩篇介紹加拿大和美國13座世界一流的國家公園。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一、班夫國家公園</font></h1><div><br></div> 加拿大落基山公園群(Canadian Rocky Mountain Parks),位于加拿大西南部的艾伯塔省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交界處,包括班夫、賈斯珀、庫特內、約霍四個國家公園和羅布森山、阿西尼伯因山、漢伯三個省立公園,總面積2.31萬平方公里,198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br> <div><br></div> <b>班夫國家公園</b>(Banff National Park)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西南部的落基山脈東坡,在卡爾加里市西北120公里。始建于1885年,是加拿大第一座國家公園,也是世界第三座國家公園,僅遲于美國的黃石公園和澳大利亞的皇家公園。1990年擴大公園范圍,今面積6641平方公里,每年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達500多萬人次。 ▼班夫公園風光 <div><br></div> 班夫鎮(zhèn)位于海拔1400米的弓河(Bow River)河谷,弓河從小鎮(zhèn)的南邊流過,常住居民8500人。鎮(zhèn)上最繁華的街道叫班夫大道,街道兩旁商店、飯店林立。鎮(zhèn)上設有藝術中心和博物館,每年夏季印第安人在這里搭起帳篷和舞臺,向游客表演富有特色的民族歌舞。<div><br>▼班夫小鎮(zhèn)<br></div> <div><br></div> 從班夫鎮(zhèn)走弓谷大道連冰原大道往西北經過公園中部,直通賈斯珀國家公園。沿途有高山、湖泊、冰川、角峰、峽谷、瀑布、溫泉、洞穴、森林、草甸等景觀,奇峰秀水居北美之冠。公園內有路易斯湖、佩托湖、夢蓮湖(Moraine Lake)、弓湖(Bow Lake)、明尼萬卡湖(Minnevanka Lake)、雙杰克湖(Two Jack Lake)等高山湖泊,都是古冰川作用形成的冰川湖。公園內還架設高山索道纜車,從山下一直通到海拔2285米的硫磺山山頂,峰頂建有樓閣和觀望臺,可憑欄遠眺落基群山景色。<div><br>▼班夫公園景觀<br></div> ▼班夫公園的高山索道纜車 ▼經過班夫公園的太平洋鐵路 <div><br></div> 路易斯湖(Louise Lake)是班夫公園最著名的湖泊,離班夫鎮(zhèn)56公里。湖長2.4公里,寬0.5公里,最深處90米。近看湖水是淺綠色,遠看則是碧綠色。路易斯湖三面環(huán)山,層巒疊嶂,湖旁青翠松杉的倒影蕩漾在湖光山色中,宛如仙境。路易絲湖有多條環(huán)湖路徑,還有一條登山路道,可到達山頂,登高俯視整個湖泊猶如群山環(huán)抱中一顆晶瑩剔透的翡翠,如藍寶石般瑰麗。<div><br>▼班夫公園的路易斯湖<br></div> ▼路易斯湖畔的費爾蒙城堡酒店,始建于1886年,現有515間房間,可容住1000位客人。古色古香的外形設計和富麗堂皇的內部陳設,獨占湖光山色之美,吸引游客爭相下榻。 <div><br></div> 佩托湖(Peyto Lake)是一個很美的冰川湖,湖水來自佩托溪,流出注入米斯塔亞河。湖面海拔1880米,面積5.3平方公里,夏季大量冰川融水侵蝕下來的巖粉流入湖中,這些巖粉的微粒使湖水呈現明亮的翠藍色。站在弓峰上向下鳥瞰,佩托湖形狀像一片楓葉,寧謐碧翠的湖面映襯著兩岸懸崖峭壁和筆直林木,增添了誘人的姿色。<div><br>▼班夫公園的佩托湖<br></div> <div><br></div> 班夫公園辟有路易絲湖、陽光村、諾奎山三個世界級滑雪場。路易絲湖滑雪場位于班夫鎮(zhèn)西北57公里的萊克路易斯小鎮(zhèn)附近,是加拿大最大最佳的滑雪場,擁有優(yōu)質的粉雪,面積1700公頃,頂峰高度2672米,垂降990米,共有纜車11架,最長的滑雪道長8公里。設有滑雪道145條,其中適合初學者35條,中級水平者63條,專業(yè)級滑雪道41條,遍布四座山峰。<div><br>▼班夫公園的路易斯湖滑雪場<br></div>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二、賈斯珀國家公園</font></h1><div><br></div> 賈斯珀國家公園(Jasper National Park)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落基山脈東坡,在埃德蒙頓市的西面,東南與班夫公園相連接。面積1.09萬平方公里,是加拿大落基山脈最大型的高山國家公園。1907年因興建第二條加拿大東西鐵路而發(fā)跡開園,1930年設為國家公園,1984年作為“落基山脈公園群”的一部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如今每年有500多萬游客到訪。 ▼賈斯珀公園景觀 <div><br></div> 賈斯珀鎮(zhèn)位于公園中心,在阿薩巴斯卡河的河谷西岸,海拔1054米,距班夫鎮(zhèn)249.5公里,距哥倫比亞冰原93.4公里。始建于1822年,1911年因鐵路建站而興起,現常住居民4500人,比班夫鎮(zhèn)小。鎮(zhèn)上主要有Connaught Drive和Patricia兩條街道,是一個寧靜的山區(qū)小鎮(zhèn)。<div><br>▼賈斯珀小鎮(zhèn)<br></div> <div><br></div> 賈斯珀公園有眾多高峻的雪山和古冰川湖泊,湖光山色,景色幽美。著名的湖泊有瑪琳湖、巫藥湖、金字塔湖、派翠西亞湖、慕寧湖、梅迪辛湖等。還有金字塔山、惠斯勒山、伊迪斯卡維爾山、科克斯林山等山峰,特別是公園南部的最高峰哥倫比亞山,海拔3747米,發(fā)育多條現代山岳冰川,形成知名的哥倫比亞冰原景區(qū)。此外,還有阿薩巴斯卡瀑布、辛華達瀑布、米耶特溫泉、半埃蒂溫泉、瑪琳峽谷、五湖峽谷、惠斯勒高空纜車、馬莫盆地滑雪場等景點。<div><br>▼賈斯珀公園的阿薩巴斯卡峽谷<br></div> ▼賈斯珀公園的阿薩巴斯卡瀑布 ▼賈斯珀公園的阿薩巴斯卡河水 ▼賈斯珀公園的惠斯勒高空纜車 ▼經過賈斯珀公園的太平洋鐵路 <div><br></div> 瑪琳湖(Maligne Lake),在賈斯珀鎮(zhèn)東南45公里,湖長22公里,平均寬度1公里,最深處96米,湖水來自四周高山的冰雪融水,是落基山公園群中最大的天然湖泊,風景秀麗絕美。湖中有一座精靈島(Spirit Island),上面點綴著蒼翠筆直的針葉樹,多被用在風景明信片上,可謂賈斯珀公園的象征。<div><br>▼賈斯珀公園的瑪琳湖<br></div> ▼瑪琳湖中的精靈島 <div><br></div> 米耶特溫泉(Miette Hot Springs),距賈斯珀鎮(zhèn)60公里,包括2座溫泉和1座冷水池。泉眼水溫54℃,流進池中降至泡浴的39℃,是落基山脈加拿大境內水溫最高的溫泉,每年5月15日至10月12日開放。<div><br>▼賈斯珀公園的米耶特溫泉<br></div> <div><br></div> 哥倫比亞冰原(Columbia Icefield),平均海拔3000米,面積325平方公里,是古冰原的殘余部分,如今是全球北極圈以南最大的冰原遺跡。這里每年降雪達10米,積雪量大于溶雪量,形成深度100米的落基山脈最古老的冰原。它是8條冰川的源頭,其中阿薩巴斯卡冰川(Athabasca Glacier)最為知名,長6公里,寬1公里,冰舌離冰原大道只有1.5公里。游客可以乘坐巨輪雪車,沿冰川爬升,抵達源頭后可觸摸數百年前的冰體。<div><br>▼賈斯珀公園的哥倫比亞冰原<br></div> ▼阿薩巴斯卡冰川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三、庫特內國家公園</font></h1><div><br></div> 庫特內國家公園(Kootenay National Park),又譯為庫特尼國家公園,位于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東南部的落基山脈西坡,東接班夫國家公園,北臨約霍國家公園。開設于1920年,面積1406平方公里,車馬冷落,游客稀少,但風景一流。<br> <div><br></div> 庫特內公園呈南北長條形,從南入口處的鐳溫泉鎮(zhèn)沿93號公路北上,一直到達班夫公園。庫特內河和朱砂河(Vermilion River)向南穿過公園,流經落基山谷,最終匯入哥倫比亞河。鐳溫泉鎮(zhèn)海拔918米,最高峰戴爾塔法默山(Deltaform)海拔3424米,高差2500多米,因而擁有寒帶冰川地貌和溫帶植物景觀,動植物生態(tài)豐富,融合了高山、湖泊、冰川、峽谷、瀑布等天然景觀。主要有大理石峽谷、都昆溪(Tokumm Creek)瀑布、紐瑪瀑布(Numa Falls)、彩繪池、橄欖湖(Olive Lake)、鐳溫泉、分水嶺等景點。<div><br>▼庫特內公園景觀<br></div> <div><br></div> 庫特內河強烈的侵蝕作用形成許多獨特的深邃峽谷,其中大理石峽谷最知名。大理石峽谷(Marble Canyon)長600多米,其實由白云巖組成,經過流水長期沖刷和磨洗,顯露出大理石般的質感。大理石峽谷崎嶇陡峭,最窄處看上去就如同一條裂縫。大理石峽谷的化石遺址曾鑒定出雅烏尼克蟲(Yawunik)化石,這種古生物長15厘米,長著兩對眼睛和六只劃水爪子,生活在5億年前的寒武紀。<div><br>▼庫特內公園的大理石峽谷<br></div> ▼都昆溪瀑布和紐瑪瀑布 <div><br></div> 彩繪池(Paint Pots)是三個礦泉池組成的一個礦泉群,由地下涌出富含氧化鐵和氫氧化鐵的泉水,經過長期累積固化加厚形成的。大池子濃度較低為綠色,中池紅褐,小池沉積最久為深褐色,它們相鄰而列。泉水所到之處,砂石土壤都被浸染成了紅、黃等各種顏色,紅褐色的泥土是天然顏料赭石,印第安人用來涂抹身體和帳篷。<div><br>▼庫特內公園的彩繪池和地表赭石<br></div> <div><br></div> 鐳溫泉鎮(zhèn)(Radium Hot Spring)是一個人文景點。小鎮(zhèn)的鐳溫泉含有微量的放射性元素鐳而著稱,鐳溫泉幾乎沒有氣味,水溫35~47℃。鐳溫泉的泉水來源于紅墻斷層,是雨水與融水滲入地下,經地熱加溫加壓后,重新回到地表成為溫泉,具有治療疾病、滋潤肌膚、舒緩疲勞等功效。<div><br>▼庫特內公園的鐳溫泉<br></div> <div><br></div> 庫特內公園的落基山脈分水嶺,把大西洋流域與太平洋流域分開,也是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與艾伯塔省分界線,又是班夫公園和庫特內公園的分界線。一條分水嶺包含三層含義。<div><br>▼庫特內公園的分水嶺界牌<br></div>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四、約霍國家公園</font></h1><div><br></div> 約霍國家公園(Yoho National Park),又譯作幽鶴國家公園,位于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東南部的落基山脈西坡,在班夫公園的西面,庫特內公園的北邊。面積1313平方公里,在落基山公園群的四個國家公園中面積最小,卻以瑰麗、優(yōu)雅的景觀吸引游客,毫不遜色。由于通勤班車和旅游班次較少,而且旅行線路單一,故游客較少,被戲稱為“冷僻景區(qū)”。<br> <div><br></div> 公園中心有一座菲爾德(Field)鎮(zhèn),規(guī)模很小,只有300多居民,多是鐵路公司職工。這里原是當年修建太平洋鐵路遺留下來的工棚區(qū),現在成為一座旅游小鎮(zhèn),有18世紀風格的房屋和白色小教堂。橫穿落基山脈的老式火車每天有幾趟從這里駛過,并在菲爾德小鎮(zhèn)停留換班,吸引游客在此聚集拍照。<div><br>▼菲爾德小鎮(zhèn)<br></div> ▼駛過菲爾德小鎮(zhèn)的老式火車 <div><br></div> 公園內有很多大小溪流,水流湍急,亦為一抹誘人景色。其中主流是踢馬河(Kicking Horse River),從東北向西南沿鐵路和公路穿越整個公園,河谷海拔約3000米,河水洶涌。約霍河是踢馬河北岸的一條支流,河水呈白色,踢馬河水呈藍色,交匯處涇渭分明。<div><br>▼洶涌的踢馬河流水<br></div> <div><br></div> 公園內有翡翠湖、天然橋、塔卡考瀑布、螺旋隧道等景點。翡翠湖(Emerald Lake)面積約1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8米,徒步繞湖一周不到2小時,是約霍公園最大的冰磧湖。湖水在陽光照耀下呈碧綠的翡翠色,岸邊是雪山和森林,相互輝映,恍如仙境。<div><br>▼約霍公園最大的翡翠湖<br></div> <div><br></div> 天然橋(Natural Bridge)是踢馬河流水在巖石上沖刷出來的天然孔洞,上面可以走人,故稱天然橋。河水奔騰,響聲隆隆。約霍河上的塔卡考瀑布(Takakkaw Falls),落差達348米,是加拿大第二高的瀑布,頗為壯觀。<div><br>▼踢馬河上的天然橋<br></div> ▼約霍河上的塔卡考瀑布 <div><br></div> 太平洋鐵路螺旋隧道是讓火車翻越高峻的踢馬山口而修建的8字型隧道,6公里路程高差300米,坡度很陡,19世紀末修建鐵路時采用了螺旋隧道設計。火車沿著踢馬河在茂密的樹林中穿行,在觀景臺上無法看到整個螺旋系統(tǒng)的全貌,但在林木間隱約看見火車很長,足有140多節(jié)車廂,從車頭到車尾,宛如一條扭動的蛇龍。<div><br>▼約霍公園內的螺旋隧道<br></div> <div><br></div> 1886年鐵路工人在菲爾德鎮(zhèn)背后聳立的史帝芬山山腰發(fā)掘出重要化石,引起科學家關注,被定名為“伯吉斯頁巖地層化石”,1981年列入世界遺產遺址。這里保存了120多種生活在5.15億年前寒武紀的海洋動物化石。<div><br>▼約霍公園景色<br></div>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五、加拿大冰川國家公園</font></h1><div><br></div> 加拿大冰川國家公園(Canada Glacier National Park)位于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東南部的落基山脈西坡,介于約霍與雷夫爾斯托克山兩個國家公園之間,有太平洋鐵路和公路貫穿,連接溫哥華與卡爾加里兩個城市。始建于1886年,面積1394平方公里。<br> <div><br></div> 古冰川退縮后留下許多秀麗的雪山、角峰、冰斗、峽谷、湖泊、瀑布、洞穴等景觀,風景變化萬千,非常精致。公園內辟有鐵路博物館,陳列著百年前的鐵路建設史跡。<div><br>▼加拿大冰川公園景觀<br></div> <div><br></div> 與美國冰川國家公園相比,這里面積小,游客稀,但建園時間早,歷史悠久。更重要的是仍保留了幾條現代冰川,雖然冰川規(guī)模遠不及阿根廷的佩里托莫雷諾冰川那么壯觀,也不及我國長江源頭的姜古迪如冰川,但比美國冰川強多了,美國那個是找不到冰川的所謂“冰川公園”。<div><br>▼加拿大冰川公園的冰川<br></div>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六、雷夫爾斯托克山國家公園</font></h1><div><br></div> 雷夫爾斯托克山國家公園(Mount Revelstoke National Park)位于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東南部的落基山脈西坡,在冰川公園的西邊,靠近雷夫爾斯托克市。始建于1914年,規(guī)模很小,面積只有260平方公里,綺麗的風景每年吸引了60多萬游客。<br> <div><br></div> 該公園最大特點是鋪有一條通往山頂的盤山公路,稱為“空中草原”(Meadows in the Sky)公園大道,起于海拔470米公園入口,逐漸爬升到1835米的巴森湖(Balsam Lake),全程26公里。沿途可以欣賞從低海拔至高海拔地區(qū)植被的垂直變換,從雪松、紅杉、鐵杉、云杉、冷杉組成的巨樹森林到亞高山地帶的野花草甸,美輪美奐,應接不暇。很多雪松有500多年的樹齡,十分稀有珍貴,應季野花呈現千姿百態(tài)的美景。 ▼空中草原公路的實景 ▼雷夫爾斯托克山公園景觀 <div><br></div> 在公路盡頭再往上走1公里左右,就到了頂峰。標高2000米的頂峰是一座小木屋孤零零地矗立在寒意之中。站在峰頂,遠處云霧中的高山峻嶺、草原白雪、巨杉森林,一覽無遺,甚至可以鳥瞰整個雷夫爾斯托克市區(qū)容貌,視野開闊,景致絕美。<div><br>▼空中草原公路上段高海拔地區(qū)針葉林<br></div> ▼空中草原公路下段低海拔地區(qū)植被景觀 <div><br></div> 公園山腳的入口附近有威廉森湖(Williamson Lake),沿著平坦的湖邊步道漫步,可以欣賞湖光山色和湖岸美景。附近緊鄰小溪處還設有木制露營平臺。<div><br>▼威廉森湖風光<br></div>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七、沃特頓湖國家公園</font></h1><div><br></div> 沃特頓湖國家公園(Waterton Lakes National Park)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西南角的落基山脈東坡,毗連美國蒙大拿州的冰川國家公園。1895年設為加拿大國家公園,1979年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qū)網,1995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面積505平方公里,每年接待游客60多萬人次。<br> <div><br></div> 該公園類型為森林、草原、湖泊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包括亞高山地帶低地森林、松柏科森林、山楊樹森林、落葉林、大草原、高山草甸等,具有獨特的觀光價值及眾多的動植物群。從海拔1290米的沃特頓城址至2910米的布萊基斯頓山頂,垂直高度1600多米。6月時分,矮生野花開得正旺,7月中旬森林線以上的森林地帶繽紛絢爛,9月份金黃色的白楊林裝點了谷底和下坡面,異常絢麗。<div><br>▼沃特頓公園低地森林植被景觀<br></div> <div><br></div> 沃特頓公園有很多古冰川形成的高山湖泊,例如克里普特湖(Crypt Lake)、卡梅隆湖(Cameron Lake)都不錯。最熱門的景區(qū)是沃特頓湖,長11公里,最深處157米,是加拿大落基山區(qū)最深的高山湖泊。游客可以登高遠眺湖景,也可以乘坐沃特頓湖游船,或泛舟于波光粼粼的湖面,盡賞湖光山色美景。<div><br>▼沃特頓湖風光<br></div> ▼沃特頓湖畔的沃特頓城 ▼著名的威爾士王子酒店(Prince of Wales)坐落在沃特頓湖畔,已有百年歷史,色彩艷麗,造型奇特,遠遠望去好似一座童話城堡矗立山間,難怪《哈利波特》把這里選作取景地。 ▼沃特頓公園的紅巖峽谷(Red Rock Canyon),由紅色砂巖組成,與翠綠的森林草原景觀相映成趣。 <div><br></div> 美加邊界的北部為加拿大1895年建立的沃特頓湖國家公園,南部為美國1901年建立的冰川國家公園。1932年,美加均認為兩個公園血脈相連,自然景觀相似,不應以國界刻意分開,因此合二為一,創(chuàng)立了世界第一座國際公園“沃特頓湖—冰川國際和平公園”,象征兩國和平友誼。沃特頓湖由加拿大公園管理局管理。夏季開放邊境,兩國游客可以不用事先簽證而自由進出,在沃特頓湖乘船2小時橫跨兩國觀光游覽。<div><br>▼沃特頓湖游船<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庆县|
玉门市|
易门县|
镇安县|
博湖县|
凤翔县|
新密市|
阳谷县|
龙胜|
颍上县|
婺源县|
平原县|
电白县|
鄯善县|
乌兰察布市|
留坝县|
九台市|
舞阳县|
探索|
盖州市|
德安县|
汝城县|
同德县|
平乡县|
永和县|
巢湖市|
大洼县|
大兴区|
鸡泽县|
土默特左旗|
桐城市|
文水县|
阿勒泰市|
教育|
盐山县|
民乐县|
酉阳|
共和县|
内江市|
河池市|
平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