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從高華山到辰龍關游記

江邊一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span><i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筆者按:這是一篇關于桃源、沅陵邊界上一座仙山、一座古關、一場古代戰役和今日農村新貌的述作。</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今年的春天有些使人心煩,連綿不絕的冷風冷雨,把許多人,也包括我關在了屋里。雖然仲春早至,但那浪漫的春色,明媚的春光卻沒有觀賞到。好在幾天前的一個日子,老天突然開了臉,云縫中露出了些陽光,我立馬邀了三、四個伙伴,駕車朝桃源沅陵交界的一處地方走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這里位于桃源的西南邊,也就是沅陵的東南邊了。這是一片起伏不斷的丘山,環繞這些丘山的是潺潺的溪水和魚鱗般的田地。這些丘山高低錯落,且多陡崖峭壁,大多呈現著一種渾厚的赭紅,若是陽光照射,則燦若紅霞。這是一種獨特的地貌,我國著名地質學家陳國達教授將它命名為丹霞地形。這里恰是一片典型的丹霞地形區,范圍包括了桃源茶庵鋪鎮的小桃源與沅陵官莊鎮的辰州坪、黃金坪、界亭驛一帶。于今,聰明的沅陵人借辰龍關之名,正逐步將這一帶開發成一個集風景觀光、文化體驗為一體的茶旅融合產業園。居于小桃源邊上的高華山,也已列為將要重點打造的一個景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們今天到這里首先要游的就是高華山。它又稱高崖、高巖、獅毛塔。民國前的桃源歷代縣志都把它列為桃源西南名山。它處在桃源的小桃源與沅陵的黃金坪兩村的交界線上,崖壁垂掛,色艷若霞,其勢如一柱沖霄,又如雄獅觀天。但由于我們是經桃源的茶庵鋪入沅陵官莊境的,要登高華山,就得先要經過官莊的辰州坪,再返入桃源的小桃源才能到達山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筆者先說一下桃源的小桃源。這里是一個自然村落,有點象一塊孤懸的飛地伸入沅陵境內,確有些“世外桃源”的意境。它周圍都是山,兩條溪水蜿蜒流淌在一道盤曲的山谷里,在一座山頭下合流后流入了沅陵境內。 這小桃源也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據說,早在明朝時,桃源沅陵兩縣山民都在這里拓荒生產,發生了縣界糾紛,事情鬧大后,兩縣官員現場共同勘定,以一道山嶺(稱為麻子嶺)為界,東邊村屬常德府桃源縣,西邊村屬辰州府沅陵縣,分別以“小桃源”、“辰州坪”名之,以示區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小桃源是個寶地,出產豐富,尤以產金聞名。上世紀九十年代,這里掀起民間採金熱,大小金洞遍布山腰河谷,山上山下滿目蒼痍。金子挖出不少,但小桃源人并沒有幾家脫貧致富,反而田地遭毀,河道淤塞,山變禿,水變濁,有些小桃源人舉家遷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但現在的小桃源人,早已經轉變了脫貧致富的發展觀,關了金礦,治了採場,修復了河道,拉通了水泥路,山又披綠,水又變清。還聽說一些多年未耕的水田今年還要插上雙季稻。當年一些舉家外遷的人又舉家搬回來了,時髦的小樓房幾乎家家都有了,年輕人開起了小轎車,大媽跳起了廣場舞。今日小桃源,真的是一派“黃發垂髫,怡然自樂”的景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話說我們從沅陵的辰州坪進入桃源的小桃源后,差點迷路了。究竟我也有二十多年沒來了,河山村貌變樣了,幸虧村支書蔡九大及時趕來,才把我們帶到了高華山下。緊鄰山腳有一戶人家,一打聽才知道他卻是屬于沅陵黃金坪村的。我們還沒上山,先在這里與蔡支書聊起了高華山的前世今生來。這戶的女主人很熱情,用一口沅陵腔,告訴我們這高華山庵里的觀音菩薩很靈的,還說這里毎年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的三場廟會,遠遠近近的香客游人趕來敬拜觀音,熱鬧得很。我們礙不過情面,也向她要了些香蠟紙錢,準備到山頂后拜拜觀音,入鄉隨俗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從與蔡支書的交談中得知,這高華山的確是有些來歷、有些文化底蘊的。據傳說,當年秦始皇要征討江南楚蠻之地,苦無良策,便決定趕山堵???,水淹江南。這天,喬裝成羊倌的秦始皇趕著一群羊急怱忽地走到了現在的桃源沅陵地界,卻被扮成村姑的觀音菩薩識破,攔住了去路。秦始皇只好作罷。從此,這群羊還原為一群山,留在了這里。他那根趕山鞭插在地上,就化作了高華山(這山上有一種藥材,就叫“趕山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從古至今,這一帶的百姓一直視高華山為仙山。明朝洪武十四年,當地人在山頂修了茅庵,清朝乾隆、同治年間兩建高敞宏大的高華庵,供奉觀音、玉皇、祖師、羅漢,成為一方名剎,后于大躍進時拆毀?,F在的高華庵,是十幾年前由一些當地人重建的,里面專祀觀音,但庵的大小只及老庵的一個屋角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世人都說“自古華山一條路”,要登這高華山,也是自古只有一條路。這路是在山巖上開鑿而成,一級一級的,極狹窄,如一條天梯通向山頂。我們從山腳西側拾級而上,小心翼翼地,好在半山腰上建了鋼筋扶欄。行至一拐角處,豁然見一條石縫,把高華山與右邊的一座山分開。石縫窄處不足一尺,卻深不可測、冷風嗖嗖。當地人叫右邊的山為峨眉山,我們有些不理解。蔡支書說:很古以前,它本來是四川峨眉山的一塊巨石,飛來這里與高華山比高低時,發現自己矮了半截,又想飛回去,卻不料一聲雞叫,天已亮了,使它無法起飛了,從此永遠留了下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現在, 經過一片竹林后,我們終于登上了山頂,迎面而見的是那座有些簡陋的高華庵。在依俗拜了觀音菩薩后,我們幾人繞到了庵后。這里是山頂的最高處,有兩個天然高臺。奇怪的是,這兩個高臺間,也有一道深不見底的石縫,黑黢黢的,視之令人戰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我們在左邊的高臺上盤桓時,發現三個石凼,顯然是人工開鑿而成的。那個大的石函,積水深達兩米,估計是當年和尚們的日用水池吧?而那兩個小石凼又做何用呢?小桃源人的說法是:從前,庵里有一個和尚,每天早晨起來后,發現兩個小石凼里分別裝滿油鹽,大石凼里裝滿白花花的大米。便在一天晚上偷偷將三個石凼鑿大,床上做夢見到三個石凼又是油鹽米裝得滿滿的,他便把它們用木桶裝著挑到山下去賣了賺錢,好生歡喜??墒堑诙煸缙鸷?,他看到的三個石凼卻是空空的了。這故事是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要知足,不可有貪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其實,此時此刻,我們身處這高華仙山之巔,是全然無心考古的。當我們俯視崖壁,環顧山體時,內心早已被它的霞色之美和奇崛之險所攝服,不禁對造物主的神功偉力嘖嘖稱奇。而放眼四顧,但見周遭群峰起舞,如綠浪翻滾,自己卻又有一種我獨高踞,萬山來朝的感覺。我矚目東方,但見小桃源這個美麗山村,正掩映在一片翠綠薄霧中,那田園、那農舍、那小橋流水、那絢爛的山花若隱若現的,還可聽到隨風飄來的清脆鳥鳴聲。哦,好一派風景如畫啊。</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下圖為高華山與峨眉山之間的那道石縫,縫壁上生長著稱為仙草的鐵皮石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下圖為高華山上的三個石凼,大者積水深達2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下圖為高華山極高處兩個高臺間的一道石縫,深不見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游罷高華山,盡管已是中午,我們幾人也沒想到要吃飯,便又跟著蔡支書興沖沖地前往辰龍關。高華山距離辰龍關有三四里路。我們走的是一條捷徑,沿著那條流水嘩嘩的金洲溪行走,恰好經過一片錦繡茶園。那一丘一丘綠色的茶田,和那幾面青山、二三座風雨橋、還有錯落有致的農莊與古樹一起,構成一幅今日沅陵鄉村的風情畫卷。</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下圖是金洲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下圖為金洲溪上的會仙橋,傳說乾隆帝巡游到此時,已逝的愛妻富察氏在此與他相會,然后乘一縷清風飄去,故乾隆帝命此橋為會仙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此時,辰龍關快到了??邕^會仙橋,沿路蜿蜒而行,進入一條長長的峽谷,那兩山對峙的逼仄谷口,就是辰龍關。這里是一道居于桃源沅陵邊界,控扼湘黔驛道的重要關口。關口周圍群峰起舞,盡是懸崖峭壁,形勢十分險要(聽說它的得名是因有一條蛇精在此修煉千載而成龍,于某日辰時飛升而上天,故以“辰龍關”名之)。其實,它的揚名天下,是與清朝康熙年間那場著名的辰龍關戰役分不開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話說康熙十二年(1673年),平西王吳三桂野心勃勃,聯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在云南、廣東、福建三省悍然舉兵反叛清庭,史稱“三藩之亂”。開始時,吳三桂勢頭狠猛,出云貴,占湖南,伐贛粵,屢敗清軍,十余省應者蜂起。但到了康熙十七年(1678年),他自知勢窮力衰,于衡陽匆匆稱帝,五個月后憂疾身亡。自此,吳三桂余部在湖南且戰且退,企圖據湘西以保云貴,而堪稱湘黔驛道鎖鑰的辰龍關,就成了清吳兩軍爭奪的戰略要地。那場著名的辰龍關戰役就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發生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根據清同治《桃源縣志》記載,時值康熙十八年(1679年),吳三桂手下大將、晉王吳應麒自岳州、常德連連敗退,專守辰龍關。那時的辰龍關“僅通一騎”,堪稱天險。清朝綏遠將軍蔡毓榮、大將軍貝子章泰率領大軍進駐桃源太平鋪,“撫綏難民,督健卒攻之”,康熙十九年(1680年),貝勒察尼、將軍蔡毓榮攻下辰龍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具體情況是:清朝“大軍駐太平鋪歲余未克,難民向夢熊、蔡斗還、王玉美詣營獻計,請導間路攻之”。三月初九夜,向夢熊引導蔡毓榮軍自高崖(即高華山)入關之右,蔡斗還引導提督桑格軍自細溪入關之左,“夾攻之,賊瞀驚,不知所為,墜崖溺死者不計數”,吳軍向西走,“而王玉美已導郭總兵軍由滄溪繞清捷河絕其歸路,遂大蹙潰”。清軍攻克辰龍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清軍打贏辰龍關一戰,對最終消滅吳三桂勢力起了重要作用,四天后,清“大軍入辰州,尋下黔、滇”??滴醵辏?681年),清軍入昆明,歷時八年的“三藩之亂”終于結束。而桃源沅陵一帶的戰亂,則是提前結束于這場辰龍關戰役的,“邑(桃源)自十三年(1674年)后兵戈絡繹,至是乃稍息矣?!?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實,我們現在來到這辰龍關,所看到的已不是古關原貌?,F在這辰龍關口,因為拓修公路,已增寬到五、六米,但仍顯得有些險峻,對于好古之人來說,是仍可以在此發一些思古之幽情的。經關口繼續前行,但見兩山豁然敞列,一坐巨大的關墻橫跨于坡道上,關墻上還建有一座重檐飛角的關樓。這顯然是現在才建的。走過關墻的門洞,卻見門口兩邊立有兩尊武士像,沿坡而下的兩邊,還立著兩排小于真人的石像。湊近一看,每一石像的石礅上都刻有像主的姓名和所作的詩篇,詩之內容自然都是呤詠辰龍關的。其中竟有林則除和金庸的先祖查慎行。再前行,站在那寬闊的停車坪上,可望見一面山崖上赫然刻有“天下辰龍第一關”幾個大字,落款是康熙御筆。據說,這字是當年康熙帝得知清軍攻克辰龍關后龍顏大悅時所題。真耶假耶?且不去論。但此時我卻在想,今人在此裝點這辰龍關,無非是想標示它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提升它的觀光旅游價值而已。只是那些排列于道旁的石像,都是歷代的名人先賢,身子卻造得有些矮小,與那氣勢恢宏的關墻關樓相比,站在那就顯得有些滑稽了。但這辰龍關的景致,還是值得一游的。</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下圖為辰龍關古關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說明:文中部分照片搜自百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魏啟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2021年4月16日于桃源</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福县| 新巴尔虎左旗| 石柱| 和龙市| 宿迁市| 武宁县| 浦县| 井研县| 灵川县| 达拉特旗| 天柱县| 阜宁县| 建湖县| 新乡市| 彰化县| 三江| 陇西县| 通州区| 马关县| 吉木乃县| 昌宁县| 崇州市| 南乐县| 古蔺县| 水城县| 新泰市| 调兵山市| 布拖县| 永州市| 如东县| 积石山| 德昌县| 普陀区| 阳朔县| 泗洪县| 区。| 平南县| 迭部县| 福州市| 岑巩县| 金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