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臨大事有靜氣”,這是晚清兩代帝師翁同龢教導帝子時所言,他認為,自古以來賢圣之人,越是遇到驚天動地的大事、險事,越能心靜如水,處變不驚。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必有靜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何謂靜氣?“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講,靜氣冰是“能沉得住氣”。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東晉不足十萬的兵力要抵御前秦百萬虎狼之師,形勢不可謂不兇險。但是,主帥謝安此時卻在后方指揮所里不慌不忙下著圍棋。等到前線軍報傳來,他只隨意地看了一眼,然后又繼續下棋。旁邊的人忍不住了,上前詢問前方戰況。此時,謝安才輕描淡寫地說道:“小兒輩已破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航天英雄楊利偉,在航天飛行的整個過程中心率始終在每分鐘70次左右,絕對稱得上心如至水。在飛船里戴著航空手套用手持操作棒按電腦鍵盤,難度之大不言而喻。尤其在萬眾矚目、全球媒體關注的情況下,要保證200多次各種各樣的操作實現零失誤,對于常人來說簡直是不可能能完成的任務。但楊利偉做到了,并且完成的如平常練習一樣鎮定從容。載譽歸來時,面對記者他吐露真情:經過十幾年如一日不厭其煩的刻苦訓練,不斷積累經驗,普通人也能完成這樣的操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可忽視的是,我們現在有很多人存在一種浮躁心態,有的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有的觀望等待,投機取巧;有的弄虛作假,欺下瞞上;有的只顧眼前,不計長遠;有的貪圖小利,痛失全局;有的夸夸其談,不干實事;有的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義等等,如不靜心反思,終將害人害己,誤事誤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個人的靜氣從哪里來?它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需要不斷地去歷練和積累。這種靜氣是建立在良好的心理素質之上,建立在豐富經驗基礎之上,建立在過人智慧和勇氣之上,建立在超人的意志力之上的。正如人們所說:經多實踐心方明,看破浮名意自平;洞悉世事胸襟闊,閱盡人情眼界寬;事到盛時須警省,境當逆處要從容;虛懷若谷觀一是,胸有成竹方能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寫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驚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為心里沒底,也就是沒有駕馭大事的能力和本領。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書籍就是精神食糧,通過讀書,我們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長才干,克服恐慌。所以越是博學的人,視野越開闊,頭腦越冷靜,心中越有數。這種靜氣還要靠調查研究,對全局精辟分析和對形勢正確判斷來支撐,這種靜氣就是把握機遇,捕捉信息,有備而為的。這種靜氣還要善養正氣,靜氣要靠正氣來支撐。只有正氣在身,才能淡泊名利,無欲則剛,才能不為進退滋擾,做到寵辱不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76, 79, 187);">百度空間收藏于 2013-03-19</span></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川县|
宣化县|
枞阳县|
东乡县|
阿拉善左旗|
怀柔区|
察隅县|
图木舒克市|
德格县|
江川县|
莱西市|
乌苏市|
江陵县|
西峡县|
澄江县|
乐至县|
兴文县|
巫溪县|
兴隆县|
大关县|
陆川县|
昌吉市|
会同县|
普洱|
肇州县|
韶山市|
乌什县|
正定县|
陇南市|
北川|
和田市|
苍溪县|
贵德县|
吴忠市|
玛多县|
邛崃市|
东阿县|
平邑县|
将乐县|
池州市|
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