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春風帶來了溫暖的陽光,四月的陽光帶來了明媚的天氣,四月的天氣帶來了嬌艷的花朵。全省語文人在這美麗的季節相約,帶著春的希望共同走向學習的殿堂。4月10日,我們來到美麗的鮑山學校,參加“初中語文深度閱讀與作文教學研討會”,共襄盛舉,共議教學。 本次研討會共邀請了四位語文教學的名師大家,他們分別是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全國新教育實驗先進個人劉恩樵老師,清華附中語文特級教師、“青春語文”倡導者王君老師,北京一零一中學副校長、著名語文特級教師程翔老師,以及“精致語文”首倡者、江蘇省全民閱讀中小學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徐杰老師。四位老師博學多聞、準備充分,為我們展示了四堂風格各異但異常精彩的大師課。 4月10日上午,來自江蘇的劉恩樵老師為我們帶來了《驛路梨花》的示范課。上課之后,劉老師并沒有著急講課,反而是和學生們一起玩了一個小游戲。他請學生們認真觀察站在面前的劉恩樵老師,并把自己的發現大聲說出來。“有趣”“和藹”“風度翩翩”,一個個詞語從學生的嘴里出現,師生之間的陌生也在這暖心的小游戲中消散,學生們逐漸放松下來,很快就進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中。 劉老師的這堂課圍繞“如何理解文中的‘梨花’”這個問題展開,同學們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劉老師的問題。從景物梨花、人名梨花、精神梨花,再到更深層的民風梨花、傳承梨花、我即梨花、希望梨花、堅持梨花,同學們在劉老師的引領下,不斷深入探究文章的內涵,也更好地理解了這篇文章想要傳遞的助人為樂、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最后,劉老師又提出一個問題,文章為何要以“梨花”為題。同學們從梨花的特性出發,想到梨花具有數量多、顏色白、味道香的特性,再聯系到“驛路梨花處處開”的文化特性,提出人花合一,人人皆是梨花,雷鋒精神也傳遍中華大地,將本文的主旨再一次升華。 示范課后,劉老師進行了題為《初中語文創意教學設計例談》的講座,他以自己開發的幾堂課為例,為我們展現了新時代語文教師應該如何設計課堂、組織教學。在座老師無不為劉老師毫無保留的分享而感動。 4月10日下午,語文名師王君老師為我們帶來了古文《河中石獸》的示范課。王老師聯系我們之前學習過的《聊齋志異》的知識,幫助學生明確了《閱微草堂筆記》與《河中石獸》的性質,也幫助同學們更好地了解了紀昀的相關知識。關于這堂課,王老師從三個維度入手,分別是文字方面(積累)、文學方面(鑒賞)和文化方面(打通),學生不僅積累了文言知識,對于文章的道理也有了自己的體會。王老師通過“褒”“貶”二字,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的感情傾向。同學們通過創造性朗讀模仿講學家的方式,理解了作者的態度。接著,王老師又通過創造性寫作的方式,引領學生更準確地描述講學家與老河兵的心態。<div> </div> 最后,王老師為我們展示了一組關于讀書人在《閱微草堂筆記》中的數據,幫助我們理解紀昀的用心。通過學生們“有知識不等于......”的回答,我們再次明確,《河中石獸》一文,可謂是當時一位最大的知識分子對知識階級的深刻反思,這無疑體現了知識分子的學術自省和尊嚴自省。 示范課后,王老師聯系自己的“青春語文”“語文濕地”公眾號,為我們講述了她的語文教學主張——必須將教學與生活打通,不僅語文教學要青春,激活漢語的生命力,教師個人也要保持積極進取的青春狀態。王老師的發言給予在座老師極大的鼓舞。 兩位名師的課其實就是引導著大家漸入佳境,去掉了刻意講完的環節與模式。教師可以把自己的解讀用一種樸素的方式表現出來,從文章內容到文字到精神再到文化,每次都體現出教師的匠心獨具,每一次都體現著教師對學生閱讀思維的引導與培養。這樣的一節課,學生收獲的是語文的知識,培養的是語文的能力,感受的是語文的味道,體悟的是美好的精神。形成與積淀的,就是語文的素養。這就是一節真正高質量的語文課,這也是我們萬千語文老師應該追求的語文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风县|
固安县|
江山市|
江孜县|
宜城市|
望江县|
双柏县|
丹棱县|
綦江县|
盘山县|
神木县|
体育|
咸丰县|
兴安县|
乌兰浩特市|
临湘市|
阳春市|
翁源县|
六盘水市|
西乌|
缙云县|
泰州市|
汪清县|
霍州市|
东源县|
绵竹市|
廊坊市|
开平市|
汽车|
新竹县|
浦东新区|
皮山县|
南昌市|
岗巴县|
安义县|
茂名市|
新巴尔虎右旗|
白银市|
南充市|
抚顺市|
古交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