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紀念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勝利42周年!紀念參加對越防御作戰(zhàn)36周年!</span></p> <p class="ql-block">作者:馬玉章</p><p class="ql-block">編輯:張玉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第一篇:血濺戰(zhàn)場呈英豪</span></p><p class="ql-block"><br></p> 訓練結束上戰(zhàn)場 <p>從3月20日到5月19日,轉眼間,我們在盤龍鄉(xiāng)度過了兩個多月。在這兩個多月里,我們每天都要進行強化體能訓練,越野爬山,夜間摸點,負重長跑。不僅對我們機槍班的高射機槍進行科目訓練,而且對各種武器的使用也要進行強化速成訓練,還要到步兵連學習他們的訓練科目。 過去三個月的新兵班的訓練知識,現(xiàn)在要求幾次訓練就要學會,也確實難為大家,很多知識也只能是有個感性認識。不過,短暫的訓練也確實提高了我們的軍事素質(zhì),各項訓練的科目比過去有較大的增長。</p><p><br></p><p>魔鬼般的強化訓練,累得戰(zhàn)士們筋疲力盡,但大家要求上前線的情緒卻十分高漲。</p> <p>5月19日,魔鬼般的戰(zhàn)前兩個月的強化訓練總算結束了。因前線戰(zhàn)勢緊張,我們提前上陣地了。</p> <p>一營、二營已經(jīng)上去,我們?nèi)隣I的八、九連昨天也上了前線。</p><p><br></p><p>早上,天下著大雨,我們告別了盤龍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坐上汽車奔馳在上前線的路上。此時,我的心異常激動,沒有絲毫的畏懼。</p><p><br></p><p>截至今天,我們圓滿完成了從山東到云南的軍事調(diào)動和戰(zhàn)前的軍事訓練。誰英雄誰好漢,那就在陣地上比比看吧。</p><p><br></p><p>雨還在不停地下著,我們穿著雨衣,蹲坐在車廂里,汽車在泥濘的山路上緩緩地行進著。當汽車開到路邊有綠色網(wǎng)高高掛起的路段,不知誰說了一句,“對面就是敵人的陣地,我們要注意隱蔽和防炮”。我好奇地在汽車的尾部伸出頭看看,被人一把拉了進來??晌疫€是看到了,在雨水的掩蓋下那是一片片綠茵蔥蔥的山頭,高低起伏地連著。 這就是戰(zhàn)場嗎?和我想象電影里的戰(zhàn)場差距太大了。關了燈的汽車,在夜幕下的山路上緩緩的前行……通過綠網(wǎng)不久就被告知,由于雨下得太大,前面的路滑,必須下來徒步前進。我們急忙下車,大氣兒也不敢出,在雨天能見度極低的山溝里緊張地一步一步地挪動著。翻過幾座山頭,我們于晚上十一點多到達了目的地一一天寶農(nóng)場干田隊。至此,我們從盤龍出發(fā),經(jīng)由文山、麻栗坡到戈主,行程150公里,于晚上十點三十分下車,后又步行十四公里到達干田。</p> <p>一天沒吃東西了,經(jīng)過長途跋涉,又累又困又餓。</p><p><br></p><p>大雨還在不停地下著,我們既無帳篷又無囤兵洞。這時,我想起在訓練時可用雨衣當簡易帳篷的訓練科目,急忙喊來班里的戰(zhàn)友用三個雨衣架起了小帳篷。</p><p><br></p><p>我和劉貞文、王賢新、楊月平三人擠在一起,在雨聲的伴奏下酣睡到次日被叫醒。</p><p><br></p><p>照部隊安排,我營是預備隊,沒有直接上陣地。此地還是比較安全的,我們在這里待命……</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全連的戰(zhàn)前合影,有的戰(zhàn)友卻永遠地沒有回來。</span></p> 雨夜露宿甘田村 <p>5月20日,在淅淅瀝瀝的雨夜里,在用雨衣搭起的臨時帳篷里,我們四人擠在一起睡到天明。我們連其他人,有的在山洞里、有的在芭蕉樹下、也有的在老百姓的屋檐下,煎熬了一夜。</p><p><br></p><p>連首長面對如此天氣,也一時束手無策,就連反映問題也找不到地方。面對茫茫的雨夜,也只能在無奈地等待。戰(zhàn)時的后勤保障或者前期的準備工作,看來也存在不少問題。也許這就是在戰(zhàn)場上考驗我們的野外生存能力吧。</p><p><br></p><p>天剛亮,在淅瀝瀝的雨水中,帳篷運來了。我們急忙在干田村的山背面,支起了帳篷和木板床。聽說下雨天可以防炮(據(jù)說下雨天打炮會炸膛,一般敵人不會在雨天打炮),安全系數(shù)較高。我們不顧生死地冒著大雨整整干了幾個小時,才算勉強將帳篷搭起來。</p><p><br></p><p>在寒冷的雨天里,由于急行軍的勞累,加上搭建帳篷的辛勞和兩天沒有吃東西,我非常饑餓,全身無力。炊事班的兄弟們不顧辛勞,急忙搭帳篷、壘爐灶,燒火做飯,由于怕煙火暴露目標,只能臨時分批一鍋一鍋做面條,直到中午12點多,我才吃上一碗素面,只能勉強墊墊肚子。</p><p><br></p><p>冷靜下來后,我才發(fā)現(xiàn),我們是剛上陣地不了解情況瞎緊張。干田,是天寶農(nóng)場的一個小村子,站在山口就能看見越南的陣地,村內(nèi)還住著幾戶村民,有一戶家庭還開著小賣部。只是在每戶的家里都有防炮工事,只要聽到炮聲他們都鉆到洞里防炮。村民住的房子一般都是依山而建的木房子,廁所和豬圈相鄰,用木頭架起的小木籠子,村民家里除了居住的衣被,也沒啥東西。我們在村民住的山下搭起帳篷。由于山高,我們住在山的背斜坡,防炮是沒問題。中越邊境是亞熱帶地區(qū),一年中分雨旱兩個季節(jié)。此時,這里正是雨季,天天下雨,每天都是早上大霧環(huán)繞,太陽出來不久,雨就會來臨,下過一陣子雨后,馬上又重現(xiàn)陽光。過了一會兒,又有可能是一場大雨。就這樣周而復始。</p><p><br></p><p>我們的衣服每天都要淋濕幾次,很難穿上干衣服。也印證了當?shù)氐囊痪渌渍Z:“出門要把雨具帶”。</p><p><br></p><p>我們所在的干田村離邊境線只有兩公里左右。按照部隊部署,我們?nèi)隣I目前主要任務是擔當團預備隊,我連負責軍工任務,每天給前線陣地送罐頭、壓縮餅干和彈藥等物品秋搶運傷員。</p><p><br></p><p>預備隊,對不知道情況的人來說,以為沒啥事很安全,哪里知道,就是這預備隊給我們營的兄弟們帶來了滅頂之災……</p><p><br></p><p>晚上,陣地上的炮火打得非常激烈,據(jù)說,傷亡較大。不知為何,我卻很平靜,對明天的事不愿多想。</p> 鄧正孝副營長等人壯烈犧牲 <p>5月21日,我軍與敵人交上了火,炮火“轟轟隆隆”,整個陣地開了鍋,火光連成了一片。我們不由自主地跑到干田村的山口觀看,看到陣地上似喜慶日子的鞭炮爆炸狀,高興得我手舞足蹈,沒有絲毫的害怕,感覺像演電影一樣。陣地上打了一天的炮也沒停下來。</p><p><br></p><p>我們 595團從5月18日開始陸續(xù)和堅守在高地上的一軍進行了交接陣地。5月20日24點全部交接完畢移交了指揮權。</p><p><br></p><p>我團在老山前線主要防御方向那拉口戰(zhàn)區(qū)上的兵力部署是:二營在那拉口子的主要防御方向上,全部是與敵人相交織的一線陣地,營指揮所位于262陣地;一營在次要防御方向上,營指揮所位于128陣地;一連和三連為團的反突擊預備隊,配置在防御陣地的后側,隨時聽從指揮實施反突擊任務;二連配置在主要防御方向的兩側,保障主要防御方向(二營)兩翼的安全,連指揮所和三排配置在主要防御方向的右翼129陣地,確保右側松毛嶺高地上兄弟部隊(596團)結合部的安全;一排配置在主要防御方向的左翼156陣地上,確保左側結合部的安全;三排為一營指的警戒排,負責128陣地的防御任務。一機連為我團的軍工連隊,負責向防御陣地內(nèi)運送彈藥、防御器械、搶救傷員和運送烈士的遺體等任務;一炮連為團的火力連隊,配置在187陣地。一切部署完畢,等待一聲令下,按計劃奔赴前沿陣地;三營作為團的預備隊配置在干田和天寶農(nóng)場方向待命。</p> <p>陣地上如此激烈的炮戰(zhàn),是因為敵人想趁我們剛上陣地,立足未穩(wěn),對地形、敵情不熟和缺乏戰(zhàn)斗經(jīng)驗的情況,想給我們一個下馬威。下午4點30分左右,在猛烈炮火的掩護下,敵人出動一個加強連的兵力分別向我五連堅守的166、156等高地發(fā)起猖狂進攻,并迅速占領了166高地頂部,但卻被我前線戰(zhàn)士英勇還擊和炮群的覆蓋射擊下?lián)敉?,奪回了166陣地。取得了首戰(zhàn)全勝。不幸的是,下午4時左右,一營副營長鄧正孝在156陣地上被敵炮彈擊中光榮犧牲。一個年青有作為的指揮員剛上陣地的第二天,就壯烈犧牲。他的家中一歲多的女兒和漂亮的妻子還在等著他回家。21日上午10點鐘,鄧副營長、王連長、何副連長、孫大圣(副營長的通信員)、胡玉祥(副連長的通信員)5人從129陣地到156高地檢查陣地情況。</p><p><br></p><p>五月的下旬,南疆的天氣已經(jīng)進入夏季,烈日當頭,氣溫達35度以上。 129陣地位于我團防御的右側,而156陣地位于我團防御的左側,從129陣地到156陣地必須向陣地后經(jīng)過里頭寨到船頭(一個中越國境線上的地名),再由船頭向前經(jīng)過187炮陣地,再到156,他們一行五人是繞了一個大彎,經(jīng)過半個小時的行走才到達里頭寨。</p><p><br></p><p>里頭寨是靠近中越邊境中國一方的一個小村。靠近這個小村我方一側的山坡上,在和平年代為了邊境安全,我軍修建了能防原子彈的混凝土防空工事,進入洞門就要經(jīng)過三十公分厚的混凝土大門。在這里集結了二個營、六個連隊的炊事班,一營副教導員和三個步兵戰(zhàn)斗連隊的炊事班也在這里。平時,他們負責每天送一餐到陣地的任務。</p><p><br></p><p>鄧副營長等人大約十一點左右到達船頭,不到一分鐘,就聽到附近炮彈的爆炸聲。這是越軍發(fā)動進攻時的炮火準備。部隊剛到陣地沒幾天,還沒遇到過炮火的襲擊,好多戰(zhàn)士都暴露在地面,驚嚇的四處亂跑??吹竭@種情形,作戰(zhàn)參謀出身的鄧副營長急忙指揮在此附近的一機連的戰(zhàn)士們進入防空洞。就在此時,離鄧副營長不到三十米處,一發(fā)炮彈爆炸,差點兒炸到他,他調(diào)侃地說:今天的炮擊真厲害。他們快速進洞內(nèi)躲炮,三十分鐘左右,炮擊稍停,他們五人立即向156陣地跑去。在向156陣地出發(fā)前,通信員小孫建議說,咱們不去156了,去里頭寨副教導員那兒,那里既有吃的又安全,我們?nèi)チ嗽僬f。但在強烈的責任感驅使下,鄧副營長沒有聽從建議,選擇了繼續(xù)前進。</p><p><br></p><p>中午十二點左右,他們到達了156陣地,簡單吃過飯后,鄧副營長與王連長、何副連長和守衛(wèi)在156陣地的一排長張遵啟一起去前沿陣地檢查防御情況。</p><p><br></p><p>156陣地是個不大的山頭,左側是奔流不息的盤龍江,右側是我團二營防御的431陣地。二連一個排的兵力駐扎在陣地上,面向越軍的正面和兩側布置著六個防御點。副營長鄧正孝帶領二連的領導,逐個貓耳洞進行檢查后,返回到156陣地排指揮所。沒想到下午四點左右,敵方又開始炮擊了。呼嘯的炮彈落在156東側、船頭、里頭寨、187炮陣地方向,呼嘯的炮彈在陣地上開了花。就在這時,滅頂?shù)臑碾y降臨了。</p><p><br></p><p>敵人一發(fā)炮彈在空中轟的一聲巨響,鄧副營長、王慶衛(wèi)、胡玉祥三人,被彈片擊中倒地,其他幾人全部受傷。通信員孫大圣在負傷的情況下,立即給鄧副營長進行包扎救助,其他幾人也開始自救。大家緊張的慌亂一片。連長王朝棟立即用電話報告了團指揮所,要求急派擔架和醫(yī)生前往救護。這時,敵人的炮火越打越緊,團里派出的兩名軍醫(yī)和擔架上不來,約六點左右他們才趕過來,把鄧副營長等三人抬下去,可惜他們己經(jīng)犧牲了……</p><p><br></p><p>可恨的狡猾詭詐的敵人,素有“戰(zhàn)爭油子”之稱,他們妄想讓我們一上陣地就吃點苦頭,給點顏色看看。戰(zhàn)友的受傷和犧牲也激怒了我們,奮勇殺敵為戰(zhàn)友報仇的呼聲響徹陣地,氣貫長虹。</p><p><br></p><p>戰(zhàn)友們憤怒地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決斗。一時間,我軍強大的炮火帶著復仇的炮彈,一起飛向了敵人的高地。堅守在前沿的五連官兵毫不畏懼,面對氣勢洶洶的敵人,一邊利用手中的武器狠狠痛擊、一邊呼喚炮火封鎖敵人退路,前后夾擊。濃濃的硝煙籠罩陣地,炮彈的爆炸聲更是不絕于耳。緊張的戰(zhàn)斗持續(xù)了近十個小時,打退敵人七次進攻,斃敵二十三人,打得敵人丟尸棄卒,迅速奪回了陣地,打下了敵人的囂張氣焰!</p><p><br></p><p>由于戰(zhàn)勢緊張,住在干田村的人員和八連的部分人員搬到山下的天寶農(nóng)場。</p><p><br></p><p>聽八連搞軍工回來的人說,陣地上我方也有不少傷亡。到昨天為止,有六名戰(zhàn)友犧牲傷十三人,其中有兩名干部。</p><p><br></p><p>由于戰(zhàn)斗激烈,也怕敵方特工夜間偷襲,我連從昨晚開始雙班站哨,每班兩小時。我第一次在陣地前沿站哨,心里很緊張。夜幕降臨時,天空和大地一片漆黑,夾雜著點滴的雨聲。一向膽兒小的我不由得打起了激靈,連風吹草動和老鼠的跑動聲,也讓我身上起疙瘩,頭發(fā)豎起,眼睛睜得大大的,不放過一點可疑之處。不過,一會兒緊張的心情也就平靜了。換崗的時間到了,我躺在鋪上才感覺到身上己經(jīng)汗津津的。初次前線站崗,讓我終身難忘。</p> 張夫堂炸斷腿 <p>5月22日,天就像被捅了個窟窿,雨總是下個不停,陣地上的炮火也像天氣一樣,一會兒密集得像誰家辦喜事放鞭炮,一會兒又突然停止,空氣好像己經(jīng)凝固。我連的任務下來了,要快速送彈藥、食品到陣地上,并將傷員抬下陣地。</p><p><br></p><p>由于我們一排昨晚負責站崗,一夜沒睡。今天的主要任務都被二排和三排領去了,共去35名同志。</p><p><br></p><p>上午八點,他們就冒著雨水上陣地了,直到晚上還沒回來。5月23日,帳篷架好后,炊事班的同志可就熱鬧了,想辦法做些好東西給戰(zhàn)士們吃??墒牵谶@炮火連天地戰(zhàn)場上能吃飽肚子,也是最高的犒賞了。</p><p><br></p><p>在雨水的掩蓋下,二排、三排搞軍工的同志回來了,雖說任務是完成了??上?,張夫堂戰(zhàn)友的腿卻被地雷炸斷。成為67軍第一個被炸斷腿的參戰(zhàn)軍人。</p><p><br></p><p>據(jù)同行的戰(zhàn)友說,22日晚,張夫堂等人背著彈藥上陣地,剛過百米生死線,便遭到炮擊。在通往陣地的國界線,要路過一段約100米較低的沼澤地,這段沼澤地有條長年流水不斷的小溪,只有腳面深的水,表面深草覆蓋,也是我軍上陣地必經(jīng)之路之一。由于戰(zhàn)爭,這里被炮火炸得彈坑累累,很多雜草被土覆蓋。為了防止敵人的偷襲,在被戰(zhàn)友踩出的小路兩邊布滿地雷,而且這里還是到前沿172陣地的必經(jīng)之路。敵人為阻擊我軍通過,用高射機槍、狙擊步槍和炮火封鎖這里。就在這片沼澤地,我們好多戰(zhàn)友留下了寶貴的生命。為此,戰(zhàn)友們都叫它“百米生死線”</p><p><br></p><p>在隆隆的炮火中,三十五名戰(zhàn)友們不顧生命安危,每人背著給166等陣地送去的百余斤波紋鋼或彈藥,艱難地前行。他們在屢遭敵炮火覆蓋的途中,機智靈活的利用地形,冒著炮火拼命跑過百米生死線,很快到達168高地。</p><p><br></p><p>因為166高地和敵人交織,最近距離也只有八米。為了安全起見,從168去166高地必須要晚上才能上去。</p><p><br></p><p>夜幕降臨了,他們剛從168高地出發(fā),敵人的炮彈就在道路附近爆炸了。由于下雨路滑,天黑緊張,為躲炮擊,張夫堂不慎踏入雷區(qū),腿被地雷炸傷。他忍住疼痛咬緊牙關,身后是鮮血染紅的土地。就這樣,張夫堂拖著一條失去知覺的傷腿,在戰(zhàn)友的幫助下,頑強地離開了雷區(qū)。</p><p><br></p><p>多么堅強的戰(zhàn)友!多么英勇的壯舉!張夫堂是一九八二年入伍的兵,今年才二十一歲。年輕的戰(zhàn)友,剛參加保衛(wèi)祖國的戰(zhàn)斗,就失去了一條腿,成了終身殘疾。這就是戰(zhàn)爭!</p> <p>作者:馬玉章(上圖)1966年3月生,安徽人,1982年入伍。1982年至1986年陸軍第67軍199師595團三機連戰(zhàn)士、班長。1985年至1986年參加中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火線入黨,個人榮立三等功,所在班、所在排榮立集體一等功。1987年至今先后在鐵路部門從事宣傳、文秘、企業(yè)管理、經(jīng)營管理、人民武裝部工作。</p> <p>編輯:張玉軍(上圖),1963年2月生,山東東營市人,1980年9月自地方考入濟南軍區(qū)軍醫(yī)學校,1983年7月畢業(yè)后在步兵第138師醫(yī)院先后任檢驗技士、檢驗技師、主治醫(yī)師、防疫所長。1985年3月至1986年5月參加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1985年5月在云南老山前線入黨。在部隊期間榮立三等功一次,多次嘉獎和評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2004年部隊轉業(yè),自主擇業(yè),現(xiàn)在濰坊市區(qū)一綜合門診部從事醫(yī)學檢驗工作。2015年1月參加公益組織——濰坊市奎文區(qū)徒步協(xié)會,任宣傳部長,連續(xù)四年授予“最佳宣傳獎”。</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陵市|
滨海县|
玉林市|
炎陵县|
巨鹿县|
大英县|
华容县|
常州市|
太保市|
景泰县|
青岛市|
北安市|
乐业县|
临湘市|
浦东新区|
岳普湖县|
呼和浩特市|
托克逊县|
崇信县|
禹州市|
宝山区|
上思县|
阿克苏市|
北票市|
滦平县|
禹州市|
双牌县|
大同县|
桐庐县|
梁平县|
雅安市|
德令哈市|
郎溪县|
长丰县|
阜阳市|
松溪县|
成武县|
建始县|
邵东县|
滨州市|
峡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