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 國 人 的 信 仰</p> <p class="ql-block"> △ 黃河咆哮乃我民族神威</p> <p class="ql-block"> △“巨龍"昂首嘯天乃我民族豪情</p> <p class="ql-block">△ 三峽湍激乃我民族百折不撓之精神</p> <p class="ql-block">△ 枝繁葉茂彰顯我民族根深蒂固</p> <p class="ql-block">△ 萬仞昆侖巔綿橫亙乃我民族脊梁</p> <p class="ql-block">△ 泰山聳峙,直矗云天乃我民族氣魄</p> <p class="ql-block"> 中 國 人 的 信 仰</p><p class="ql-block"> 世界有三大宗教,西方人信仰耶穌教,印度人信仰佛教,中東地區(qū)人信仰依斯蘭教。有人說中國人無信仰,錯!中國人信天,信地,信祖宗,信父母。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血肉之軀,給了我們靈魂。沒有父母哪有我們?沒有祖宗哪有父母,沒有天地哪有祖宗。這是追根溯源,源遠(yuǎn)則流長,沒有源頭的水,怎能流長?不扎根于大地,怎能成活;沒有天光、地露(陽光雨露)怎能成長?過去人們在堂屋置一神龕,龕上寫著“天地君親師”五個大字,這是實實在在的信仰,要比那些看不見,摸不著,虛幻的構(gòu)想出來的神實在得多。</p><p class="ql-block"> 中國人信仰的是生命的衍續(xù),血緣的凝聚。生命的衍續(xù)與血緣的凝聚這種理念的升華產(chǎn)生了家國情懷。家國情懷是修行的崇高理念。古人提倡的修為程序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是修為的最高境界,它指導(dǎo)著人們的思想行為,在這種思想指導(dǎo)下產(chǎn)生了民族脊梁,民族脊梁挑起民族重?fù)?dān),它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經(jīng)久不衰,愈挫愈勇,歷久彌堅!這就是中華文化的精髓,這就是中華文化的光華!這就是中國人的信仰。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國,唯獨中華文字能世代傳承,中華文化能經(jīng)久不衰,中華文明能夠延續(xù)至今。為什么?答案只有一個——生命力強!其他幾個文明古國的文化都被強大的入侵者和分裂者所摧毀,而中華文明卻能同化了入侵者,矯枉了分裂。為什么。——生命力強大!</p><p class="ql-block"> 文字、文化、文明是個整體,互為表里,是不可分割的。家國情懷是中華文化的內(nèi)核,這一內(nèi)核代代相傳,形成了民族核心價值觀。這一核心價值觀孕育了歷代無數(shù)先賢、英烈,這就是中華文化的精髓,這就是中國魂。這就是民族的脊梁。文化是靠文字傳播的,文明是因文化發(fā)展的,文明是文化的花文化的果。</p><p class="ql-block"> 文明的發(fā)展需要薪火傳承, 也需要榜樣,榜樣們在我們民族的重要節(jié)點上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在關(guān)鍵的時刻,使中華文明沒有掉鏈子。</p><p class="ql-block"> 在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jì)念碑上,有一段毛主席題詞周總理書寫的碑文:“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 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nèi)外敵人 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我們還可以這樣說,再上溯幾千年,為了文化的傳承,為了民族的團結(jié),為了國家的統(tǒng)一和繁榮,為了人民幸福而做出犧性和貢獻(xiàn)的先賢、英烈們,永遠(yuǎn)值得表彰與敬仰。</p><p class="ql-block"> 中國人對血緣關(guān)系和親情看得非常重要,而且分得非常詳細(xì)。比方血緣傳承就有祖宗十八代——上九代、下九代,還有五服宗親。親叔伯、堂叔伯、從叔伯等等。在親戚關(guān)系中有舅表、姑表、姨表同樣也是上下數(shù)代名目繁多。在英語中,和父母同輩的男性親屬統(tǒng)稱uncle(伯伯、叔叔、舅舅、姑夫、姨夫……)和父母同輩的女性親屬統(tǒng)稱aunt(伯母、嬸嬸、姑媽、舅媽、姨媽……)概念很籠統(tǒng)。中國人看重親戚關(guān)系是為了用血緣這一紐帶增強凝聚力,這也是家國情懷的基礎(chǔ)——濃重的家情懷就是國情懷的基礎(chǔ)。</p><p class="ql-block"> 修齊治平的家國情懷理念是個大慨念,諸如《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禮運大同》的“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的仁愛思想,孔子以仁愛思想出發(fā)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換位思考,以及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的擔(dān)當(dāng)與責(zé)任,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節(jié)操與浩然正氣,凡此等等,這都屬家國情懷這一范疇。</p><p class="ql-block"> 在家國情懷理念的熏陶下,歷朝歷代有多少仁人志士為國家的繁榮興盛而奮斗,在國家危急時挺身而出,為之獻(xiàn)身。諸如:蘇武被兇奴放之北海牧羊,雖掘鼠飲雪仍持節(jié)南眺,凡十九年不移其志。文天祥被敵人俘獲后,任高官厚祿利誘而不動其心,囚于地下土室三載,而不改其節(jié),臨刑時面南再拜,體現(xiàn)了他的一片赤子丹心。鄧世昌在黃海海戰(zhàn)中,開足馬力勇撞敵艦,欲與其同歸于盡,這種玉石具焚的氣概,令倭寇心驚肉跳,令國人萬世景仰。這一撞,撞得國人淚花四濺,舉國慟悼!光緒皇帝御筆挽聯(lián)曰:“此日同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在山深林茂,冰天雪地,彈盡糧絕,仍與敵人戰(zhàn)斗到底的楊靖宇,死后敵人割開其肚子,發(fā)現(xiàn)都是野草與樹皮,這令敵人震驚與膽寒的一幕彰顯了中華民族捍衛(wèi)祖國的決心,和凜然不可侵犯的意志,并向世人昭示了我們民族的力量。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沖破美國的重重阻攔,歷盡千難萬險回國,當(dāng)時有人問他,那個千瘡百孔的國家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讓你和你師兄錢學(xué)森拼了命地要回去?他含著淚說:家貧國弱,只能說明兒子無能,盡孝是兒子的天職,義不容辭。他們面壁十年,邃密精深,蘑菇云終于騰空而起!東方紅樂曲響徹太空。導(dǎo)演了讓國人喜極淚奔,讓世界驚悚咋舌的一幕。浩氣震天地,碧血貫長虹的秋瑾、趙一曼雖系柔弱的女兒身,卻鐵骨錚錚,擎天立地,挺起中國人的脊梁。這一幕幕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跡,這種浩氣貫長虹,勇志沖斗牛的精神,熱血礪后人,忠魂祭天地的豪情,以血薦軒轅,丹心照汗青的情志……這些令人景仰的英烈們就是中國魂。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際,國人共赴國難,用血肉之軀筑成長城衛(wèi)國保家,這就是家國情懷——家國情懷就是中國人的信仰。</p><p class="ql-block"> 濃重的家國情懷,那就是國人的信仰。沒有信仰能有那樣濃重的家國情懷嗎!用血肉筑起長城的意志,捍衛(wèi)國家統(tǒng)一的決心,敢于同侵略者血拼到底的勇氣,為人民和民族利益甘為孺子牛的獻(xiàn)身精神,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情懷,這就是中國人的信仰。</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信仰,從字面上講,信仰就是對某事物或某人的信奉與敬仰;從思想上講,所追求的崇高而美好的愿望目標(biāo)就是信仰;從行為上講,用鮮血與生命去捍衛(wèi)的理念那就是信仰</p><p class="ql-block"> 中國人把家國情懷的理念推而廣之,延伸到天下情懷——世界情懷。毛主席曾說,“環(huán)球同此涼熱”,習(xí)主席也說,“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就是世界情懷。“世界大同” 是中國人最高、最理想的社會境界。中國人把世界大同理念推向更遠(yuǎn)的目標(biāo)——大自然宇宙情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我們古人就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與也”這一概念就是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大自然界所有的物都是我的同類。(朋友)我們的終極目標(biāo)是實現(xiàn)——自我和他人,家庭和社會,人類與自然的統(tǒng)一和諧。最近習(xí)近平主席又提出“共同構(gòu)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這就是我們的胸懷——大自然宇宙情懷。你看,這種博大精深、宏偉浩瀚的理念不是信仰是什么?中國人的家國情懷信仰,不比那些對虛無縹緲構(gòu)想出來的神的信仰實在得多嗎?</p><p class="ql-block"> 孝道是家國情懷的胚芽,家國情懷是孝道的延伸。血緣親、人倫情,父母才是真佛,父母才是真神,孝敬父母比虔拜偶像真實得多,心里踏實得多,溫馨得多,深情得多,人性得多!唯物得多!</p><p class="ql-block"> 一個優(yōu)秀的民族必會有優(yōu)秀的信仰,優(yōu)秀的信仰必會孕育優(yōu)秀的人才,優(yōu)秀的人才必會帶領(lǐng)民眾共同將理想變?yōu)楝F(xiàn)實。中國人的信仰是崇高的,遠(yuǎn)大的,現(xiàn)實的,以珍重生命為出發(fā)點的。</p> <p class="ql-block">△岳峨河浩山川雋美乃我民族秀顏。</p> <p class="ql-block"> 莫 道 桑 榆 晚 綺 霞 映 藍(lán) 天</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沐川县|
凌云县|
和硕县|
阳谷县|
长治县|
青龙|
宝兴县|
铜梁县|
德庆县|
长治市|
固安县|
溆浦县|
营口市|
抚远县|
彭泽县|
陆川县|
庆云县|
昆明市|
交口县|
饶阳县|
台前县|
囊谦县|
藁城市|
谷城县|
石泉县|
七台河市|
双峰县|
通河县|
眉山市|
如皋市|
安阳市|
略阳县|
石林|
两当县|
虎林市|
广昌县|
巴青县|
安溪县|
化州市|
张掖市|
土默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