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國演義》連環畫,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于1957年開始陸續出版、發行,共計60冊,近7000幅圖畫,是中國篇幅最多的連環畫套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精心策劃、組織,匯聚全國優秀繪畫文本作者達幾十人之多,歷時數載,初步成書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全書影響之大,在連環畫史上絕無僅有。該書封面字由國畫大師賀天健老先生書寫,剛勁有力、古樸典雅,一氣呵成。每冊封面都有一顆鮮紅的圖章,由杜冰如先生繪刻。封面深藍為底,烘托出秀麗的畫面,不僅古色古香,而且非常醒目,開系列連環畫封面裝幀設計的先河。相信這套連環畫在每個人心里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童年記憶。</p><p class="ql-block">這套書,大體上有二點特色:第一,規模大,篇幅長;整套連環畫有六十個分冊,在連環畫系列出書方面可說是空前的。它基本上體現了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的全貌。畫面共七千幅左右。第二,造型多,人物形象和創作風格比較統一,負責造型的有五位畫家:劉錫永,徐正平、陳光鎰、凌濤、盧汶。他們共塑造了115個形象。在造型之前,除參考《歷代帝王像》、《凌煙閣功臣圖》外,主要是研究史籍,原著關于人物的年齡、身材和外貌特征的描寫,同時參考戲劇舞臺上的人物形象。當然一百多人物,個個都畫得很成功是難以做到的。這套書也存在一些缺點:首先是出書無次序。全書不是按照分冊的次序出版的,而是那一本先畫好就出那一本。例如,最后一個分冊《三國歸晉》倒在1957年先出版了。其次是拖得太長。從1956年第四季度出書,一直拖到1964年,共九年時間才出齊60冊。特別是1958年以后,由于政治上的折騰而“殃及池魚”,《三國》有些文稿被打入“冷宮”,到了1962年文藝氣溫略有回升,卻又不能再組織水平較高的畫家創作,不得已而草草收場。東吳著墨不多,特別是第三十八分冊以后,幾乎都是魏蜀之間的戰爭,東吳的魯肅,呂蒙、張昭、顧雍,以及晚年的孫權都可以塑造得更豐滿一點。歷史上有材料,不一定囿于演義。三國的后半部,戰爭寫多了,影響對許多歷史人物的刻畫,如曹植,曹睿、劉曄、嵇康等等。這些人有性格,有故事。如果在這些人物身上多做些文章,刪掉若干沒有特色的戰爭,那么,思想意義可能更大一些。原著中的一些錯誤,特別是一些常識性的錯誤在改編中沒有發現,依然以訛傳訛下去。但總體來說,這是套非常優秀的連環畫。</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科尔|
平泉县|
左贡县|
普宁市|
营口市|
嵩明县|
来凤县|
芮城县|
萨嘎县|
阜新市|
沐川县|
崇文区|
霍山县|
镇安县|
乾安县|
东源县|
湟源县|
左权县|
浏阳市|
东兰县|
巨鹿县|
开江县|
酉阳|
平湖市|
芮城县|
龙井市|
新乡市|
丹凤县|
福泉市|
西和县|
大城县|
延寿县|
嵊州市|
舞阳县|
新余市|
连州市|
阳谷县|
东平县|
虎林市|
榆树市|
奈曼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