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月的江海平原,春雨,澆灌出滿眼綠色;春日,輝映著油菜花海;春風,邀回了遠方游子。</p><p class="ql-block"> 半世紀前的發小、同窗——如今的退役將軍——顏紀雄老同學,也在生機盎然的春天里踏上了魂牽夢繞的家鄉土地——通州區楊港鎮。</p> <p class="ql-block"> 顏紀雄老同學,1968屆南通縣中學初中畢業,1969年12月光榮入伍。在半個世紀的軍旅生涯中,他憑著自己的才華、聰穎、勤勉、忠誠,從戰士、班長、排長,一步步走上了集團軍政治部主任、河南省軍區政委的重要崗位。2002年,晉升為少將軍銜。</p><p class="ql-block"> 如今,顏將軍已經卸甲,頭發已經花白,但他眉宇間的謙和、熱情、真誠,一如50余年前的模樣,沒有絲毫改變。</p> <p class="ql-block"> 作為顏紀雄老同學的同鄉、同窗,張建、俞金美夫婦聞聽將軍同學返回故里的消息,立馬緊鑼密鼓地著手準備邀約當年的發小、伙伴、同窗,為將軍同學接風洗塵,共話當年。</p> <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8日,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張建、俞金美夫婦選擇了位于古鎮金沙的南通麗輝國際大酒店,盛情作東。</p> <p class="ql-block"> 上午9點剛過,張建、俞金美夫婦邀約的20余位嘉賓懷著急切而又喜悅的心情,陸續抵達了麗輝酒店。</p><p class="ql-block"> 在東道主的安排下,大家先一起來到酒店前的大草坪上合影留念。溫暖的陽光下,一張張飽經歲月洗禮的臉上,洋溢著相聚的喜悅,閃現出童年的歡欣。</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瞿建芬、顏紀芳、俞金紅、張顧萍、吳加英、李風美、張 娟、葛惠蘭、俞金美、徐 慰 ;后排左起:羌有成、俞圣昌、徐 均、劉建國、顏紀雄、張 建、馬恒如、保彩成、高德明、秦有功</p> <p class="ql-block"> 大合影之后,便是小合影。小合影名目眾多,主題各一。或兒時伙伴,以復活鄉野童趣;或小學同窗,以追憶校園生活;或縣中校友,以尋覓青春時光;或毛澤東宣傳隊成員,以回望特殊年代……</p> <p class="ql-block">左起:俞金美、顏紀雄、瞿建芬</p> <p class="ql-block">左起:顏紀雄、瞿建芬、俞金美</p> <p class="ql-block">左起:顏紀雄、瞿建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左起:徐 均、顏紀雄、俞圣昌<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左起:張 建、顏紀雄、秦有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左起:葛惠蘭、俞金美、顏紀雄、瞿建芬、保彩成——縣中校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左起:葛惠蘭、俞金美、顏紀雄、瞿建芬</span></p> <p class="ql-block">左起:羌有成、張 建、顏紀雄、顏紀芳、俞金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左起:張 建、俞圣昌、徐 均、顏紀雄、高德明</span></p> <p class="ql-block">左起:羌有成、秦有功、劉建國、顏紀雄、保彩成、馬恒如——都是當過兵的人</p> <p class="ql-block">左起:俞圣昌、徐 均、顏紀雄、紀水其、張 建</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俞金美、張 娟、瞿建芬、張顧萍、俞金紅、吳加英;后排左起:張 建、徐均、顏紀雄、俞圣昌、馬恒如——當年的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隊友</p> <p class="ql-block">左起:徐 慰、俞金紅、張顧萍、張 娟、吳加英、李風美、瞿建芬</p> <p class="ql-block"> 合影間隙,紀雄老同學與大家圍在一起,聊著過去,說著當下。</p><p class="ql-block"> 談及當年他們參加的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在環本農場演出時,紀雄同學還記得當時觀看演出的群眾被節目深深打動,在現場不由自發地高呼: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50多年過去,這些場景和細節,依然歷歷在目,揮之不去。</p><p class="ql-block"> 交談中,紀雄的平易近人,樸實低調,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左起:保彩成、顏紀雄</span></p> <p class="ql-block">左起:<span style="font-size: 18px;">高德明、保彩成、顏紀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左起:高德明、保彩成、顏紀雄、俞圣昌<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左起:保彩成、顏紀雄、俞圣昌、高德明</span></p> <p class="ql-block"> 合影、拍照完畢,大家移步宴會大廳。偌大的宴會廳,寬敞幽雅,豪華氣派。</p> <p class="ql-block"> 宴會伊始,東道主張建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說:</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們夫婦倆熱烈歡迎顏紀雄老同學榮歸故里,同時歡迎在座的每一位老同學、老朋友、老鄰居。60多年前,我們都是在揚港小鎮一起長大的發小、玩伴、學伴,有的還是揚港毛澤東宣傳隊的戰友。揚港雖是一個名不經傳的小地方,但也是人杰地靈,出了個將軍顏紀雄,這是我們揚港父老鄉親的榮耀和驕傲!我們已有數十年沒有謀面了,今天大家難得聚在一起,敘敘往事,談談現在,說說將來。雖然我們都己邁進古稀之年,但是希望大家古稀之年不服老,爭取保八十,過九十,闖一佰,過好幸福健康的晚年生活……</p><p class="ql-block"> 平淡的話語情意滿滿,樸實的內容感慨多多。</p> <p class="ql-block"> 顏紀雄同學在宴會上滿懷深情地進行了即席講話。</p><p class="ql-block"> 他首先傾訴了自己數十年來在外從軍,雖然時空相隔,但依然十分想念家鄉、想念發小、想念老同學的心情。思鄉成了他流淌在血液中一種根深蒂固的情結。</p><p class="ql-block"> 接著他回顧了年少時的讀書生活和美好時光。曾經就讀的楊港小學,那位家住正場的語文老師雖然不會拼音字母,但老師憑著敬業和嚴謹,在教會學生知識的同時,也教會了學生做人。差不多兩個星期一場的露天電影,也讓紀雄同學印象深刻。為此,紀雄老同學特別感恩家鄉,感恩老師,感恩父老鄉親。他說:我的根在楊港,我的進步與成長離不開學校老師傳授的文化知識和家鄉父老給予的思想營養。</p><p class="ql-block"> 最后,紀雄同學希望大家保養好身體,平時多聯系,多走動,多相聚,讓同學情、發小情歷久彌新。</p> <p class="ql-block"> 張建、俞金美夫婦來到紀雄老同學面前,以杯中酒向尊貴的客人、兒時的玩伴、多年的同窗致以誠摯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 紀雄老同學舉起酒杯,面對一張張既熟悉又略顯陌生的面孔,發自肺腑地感謝大家的盛情,祝福大家的晚年。</p><p class="ql-block"> 之后,他又依次走到每一位同窗、發小面前,熱情寒暄一番后,再把50余年前相處的情意和50余年后相逢的歡樂融進杯中美酒,一飲而盡。此情此景,令人動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將軍為發小增光,發小為將軍驕傲!將軍本色依舊,發小性格如常。世上,時間在流淌,空間在改變,唯有兒時凝結的情意始終如一,源遠流長。愿將軍與發小的話題不斷更新、延續。</span></p><p class="ql-block"> 聚散總有時,再見會有期。短短幾個小時的聚會在互道珍重中結束了,但已經賦閑的各位有的是時間,有的是機會,有的是再話當年、再續友情的溫馨時光。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p> <p class="ql-block"> 紀雄老同學酷愛書法,閑暇之余,常常揮毫潑墨,一則鍛煉身體,二來陶冶情操。現將他的墨寶展示一、二,以供各位欣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搜索百度,偶爾發現紀雄同學為母校南通縣中學(現稱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建校九十周年撰寫的一篇文章——《紀念貴在傳承》。文章對了解紀雄同學的成長歷程、進取精神、樸素情感、細膩文筆很有幫助,特予推薦。</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紀念貴在傳承</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顏紀雄</span></p><p class="ql-block"> 我于1965年9月考入南通縣中學,1968年12月初中畢業離校。雖然在校只有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因遭受“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干擾,實際在校學習時間更短,但縣中良好的師德校風熏陶教育了我,使我終身受益。</p><p class="ql-block"> 一是培養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當時縣中在全縣的名氣很大,是許多學生、家長孜孜以求的名校。我入校后,立即被校園濃厚的學習氛圍吸引。早上一起床,簡單地洗漱后,同學們就自覺地到教室上早自習。晚上兩節課的自習,教室里很安靜,大家非常認真地溫習當天的課程。學校的圖書室不大,星期天和課余時間都坐滿了人。大部分同學辦理了借書證,把自己喜歡的書借回宿舍閱讀。由于學習成績優異,年底我被評為學校的“三好學生”,當上了班長。1966年5月在年級第一批光榮加入了共青團,并被推選為年級團支部書記。組織的信任,同學們的幫助,進一步激發了我的學習熱情,并從此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入伍后,盡管工作、訓練任務繁重,但始終不忘學習,堅信學習是真正的成功之母,努力成為一個知識型的現代軍人,成為一個有頭腦、有思想的新型領導。實踐證明,這個路子走對了!而啟蒙地就在縣中母校,可以說,縣中是我成長進步的起點。</p><p class="ql-block"> 二是培育了對事業極端負責的精神。我到縣中后,被分在初一(二)班。陳炳南、茅順樂兩位老師先后擔任過班主任。由于我是班長,平時與他們接觸較多,兩位老師對工作極端負責,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記得有個住在金沙鎮的同學,平時比較調皮,學習不很認真,茅順樂老師三番五次地家訪,耐心細致地做工作。當了解到他家里生活比較困難,就力所能及地給予支持幫助,使他們全家深受感動,這個同學也有了明顯好轉。平時,班主任大部分時間在教室和宿舍地轉,與同學們平等相處,促膝談心,和大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老師們這種忘我的工作精神和科學的工作方法,使我耳濡目染,在日后的軍旅生涯中,我盡力以老師為榜樣,無論在什么崗位,做什么工作,都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深入扎實的工作作風對待。特別是對戰士、對部屬,任何時候都堅持講感情、動真情、辦實事,堅持公道正派,秉公用權,平等待人,寬厚包容。從而,在每個工作崗位上都留下了較好的口碑。現在雖然退下來了,四面八方戰友的慰問和看望仍然不斷,使我倍受鼓舞,充滿了成就感和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三是形成了艱苦樸素的良好作風。在這方面,有兩件事刻骨銘心。一是老校長趙仰霞。這是一位充滿傳奇經歷的老革命,擔任校長十多年了,依然嚴于律已,夫婦兩人生活極其儉樸,住在學校北邊圍墻外一間十分低矮簡陋的草房子里。每當同學們經過草房子,看到老兩口的身影時,都景仰不已,贊嘆不已!二是每天五分錢的菜金。當時,同學們的生活都比較艱苦,每天早上兩碗玉米糊,一分錢的咸菜,晚上同樣。中午一碗米飯,二、三分錢的大鍋菜。由于肚子里沒有油水,許多同學的飯量越來越大,有時一頓要吃七、八兩米飯。有些來自農村的學生,連大米飯都吃不上,只能吃從家里帶來的地瓜干等。盡管生活如此艱苦,但大家毫無怨言,一心撲在學習上,校園處處充滿了樂觀向上、團結互助的氛圍。這種良好的作風日后一直影響和激勵著我。在多年的軍旅生活中,無論在基層工作還是走上領導崗位,都自覺以革命前輩為榜樣,以當年的生活為參照,堅持艱苦奮斗、清正廉潔,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并且注重培育部隊的新風正氣。事實證明,培育風氣比傳授知識更重要。風氣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深入骨髓、終身發酵的。好風氣出戰斗力、出人才、結正果。最近,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做出了改進作風的八項規定,倡導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我建議母校在慶祝建校九十周年時,要以中央的精神為指導,很好地搜集、挖掘和整理母校幾十年來形成的具有學校特色、富有生命力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用以教育新一代,把他們培養成既有時代精神、勇于開拓創新,又堅守傳統美德、富于浩然正氣的一代新人。歷史名校貴在歷史,歷史貴在傳承!紀念的要義也在傳承和發揚! (摘錄于百度)</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涟源市|
成都市|
慈利县|
夏邑县|
邮箱|
中超|
鹰潭市|
邻水|
临泽县|
左贡县|
彰化市|
永顺县|
遂平县|
江西省|
罗平县|
周至县|
高平市|
公主岭市|
大洼县|
文安县|
区。|
平山县|
瑞丽市|
翁源县|
蚌埠市|
太原市|
尼勒克县|
合江县|
靖江市|
邹平县|
荃湾区|
古丈县|
河曲县|
绵阳市|
霍州市|
墨玉县|
邓州市|
东辽县|
株洲县|
太原市|
龙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