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4.6至4.19,我們小二班五位女生及四位好友,九人兩輛車,開啟環福建自駕游。歷經9個地級市,13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4個國家歷史名城,9個國家級5A景區。以游覽自然景觀為主,從福建最北端的南平市開始,一路南下,游覽三明、龍巖境內的風景區后轉向漳州、廈門,然后沿東南沿海北上往回走,經泉州、莆田、福州、寧德等離開福建結束行程,車行3600公里。先來張出游全家福及我們的愛車。</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武夷山。武夷山位于江西與福建西北部兩省交界處,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游區和避暑勝地。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漢以來,武夷山就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宮觀、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還曾是儒家學者倡道講學之地。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是地球同緯度地區保護最好、物種最豐富的生態系統,擁有2527種植物物種,近5000種野生動物。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入住武夷山莊。武夷山莊,掛牌4星,坐落在著名的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大王峰與幔亭峰麓,比鄰核心景點武夷宮,與武夷山國家旅游度假區一水之隔。山莊占地8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其曲徑回廊,淺灘流水,既有典型的江南庭院的風格,又有武夷山民居的特色,是民族化傳統建筑與現代化設施的完美統一體。建筑由中國建筑大師楊廷寶教授指導,中國科學院院士齊康,建筑師賴聚奎,楊子伸設計。</span></p> <p class="ql-block">老黃同學的母親79年平反恢復工作后,在南工(現東南大學)建筑研究所任書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楊廷寶教授、齊康教授承擔了武夷山莊的設計任務,她當時跑了無數趟武夷山,為他們設計能圓滿完成,做各種保障,后來該建筑設計獲獎無數,開福建省建筑大獎之先河。這次我們和老黃能有幸入住這里體驗一下感覺很欣慰。</p> <p class="ql-block">出行福建的第一頓晚餐,很福建。報菜名:清蒸紅眼魚、炒土豬肉、高山鮮筍炒酸菜、炒貓爪菇、涼拌黃瓜、紅菇豆腐湯、炒蕨菜、時蔬干鍋肉片</p> <p class="ql-block">九曲溪竹筏漂流</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漂流十幾年前來玩過,這次來玩,山還是那座山溪還是那條溪,可是撐船的船夫,因為我們船沒有給每人20的講解費(因為船上除我們同學五人還有其他人不愿交錢)船夫全程保持沉默不回答我們的問題,但兩船夫用福建話自己聊天很熱鬧。下船后發現好多游客和我們遭遇一樣。我們憤憤不平撥打武夷山市政熱線電話12305投訴。后職能部門給我們的答復是處分了船夫,停船三天,扣發獎金。其實這不是我們所期待的答案。唉,好山好水,沒有好的管理,還是白瞎</p> <p class="ql-block">離開武夷山,來到南平邵武和平古鎮</p> <p class="ql-block">和平古鎮是福建省歷史最悠久的古鎮之一,地處閩西北,面積192平方公里,建置始于唐朝,是一處全國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其眾多古建筑是中國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和平古鎮保留了完整的古街巷。城堡內有兩條分別連接東西城門和南北城門的街,街道兩側縱橫交錯的大小巷道都是中間鋪青石板,兩邊鋪河卵石,有的全部鋪河卵石。貫穿古鎮南北的舊市街,被譽為“福建第一街”。走在青石板路上,想想當年這些街巷是何等的繁華……</p> <p class="ql-block">福建泰寧寨下大峽谷,是2004年6月方被發現的,由3條峽谷首尾相連而成,呈環狀三角形,好似一條金色蒼龍蜷臥在群山之中,故又名金龍谷。它也是泰寧修建的第一條地質科考路線,聯合國專家稱之為“世界地質公園的榜樣景區”。三條滿目蒼翠的峽谷,分別是以流水侵蝕、重力崩塌、構造運動為主的三種地質作用形成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實地考評時說:“無論從地質景觀還是生態環境,這里是世界級的”。 寨下大峽谷是觀賞丹霞地貌的絕佳地,有著典型的赤壁、洞穴、巷谷、線谷和堰塞湖。</p> <p class="ql-block">大峽谷兩旁危崖突兀,壁立千仞,難得見到陽光,幽深得近似于封閉狀態,走入峽谷中頓生隔世之感,恍若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堰塞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們坐船游覽大金湖。大金湖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脈泰寧縣境內, 因景區所在地盛產黃金而得名。1994年1月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5年2月11日泰寧成為第二批世界地質公園,大金湖是泰寧世界地質公園五大園區之一。2010年8月2日泰寧成為“中國丹霞世界自然遺產”,大金湖便是泰寧世界自然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2011年8月榮膺國家5A級旅游景區。該景區面積達14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6平方公里。</span></p> <p class="ql-block">丹山和碧水是大金湖風景構成的兩大要素:山的雄奇俊逸,水的清麗幽雅,真所謂陽剛與陰柔并濟,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泰寧甘露寺,與山西應縣的懸空寺相對應,被稱為南懸空寺。因巖穴上方有塊鐘乳石,形狀像龍頭,一年四季間隔滴泉,水質清甜甘冽似甘露,又稱“甘露寺”。始建于宋紹興十六年(公元1146年),距今已有850多年。巖穴高80多米,深和上部寬約有30多米,但下部寬只有10多米,呈倒三角形。古人把這地理上劣勢變為建筑上的優勢,采取“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獨特結構建筑,全部建筑木質結構,分上殿、蜃樓閣、觀音閣、南安閣四部分組成,用“T”形拱頭相連接,不用一顆鐵釘。工藝精湛,巧奪天工,雕梁畫棟,別具一格,是我國建筑史上一大杰作,聞名中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甘露寺歷經874年,雖然寺內僧人不多,但至今仍香火旺盛</span></p> <p class="ql-block">住宿泰寧古城。泰寧古城歷史悠久、古為“歸化鎮”,距今已有1340年的歷史。文物古跡眾多,素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之美譽,還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央蘇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尚書第、世德堂坐落在城內,“朱德、周恩來舊居”和大批珍貴的文物都保存完好,規劃建設的新徽派翹角仿宋古城建筑更是別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看著紅軍將士群雕,腦海里不禁涌出毛澤東的詩句:“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紅旗越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這些詩句都是我們在小學時背誦的,如今50多年過去了,依然記憶猶新。</span></p> <p class="ql-block">泰寧古城的夜景很美</p> <p class="ql-block">沙縣美食吃起來,確實名不虛傳。圖左為沙縣著名的莫哈瓦師傅錘肉做扁食</p> <p class="ql-block">面對上百種的小吃,頻現選擇綜合癥</p> <p class="ql-block">安貞堡,是福建省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夯土建筑之一,1991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它不僅是民居,還有軍事防御等意義。清末匪患蜂起,為保家產、為保本鄉族人避難而建了安貞堡。堡外墻為塊石砌筑,厚達4米,牢不可破。大門雙重,極厚,還鉚鐵板,門頂端設注水孔,可灌水御火攻。土堡正面兩邊角凸出為炮樓,有利于正門及兩個側門的防衛。環堡廊道的外墻上,共設96個瞭望窗和198個射擊孔。</p> <p class="ql-block">安貞堡整體是圍廊式土樓以廳堂為中心結合的院落式民居,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堡內分上下二層,前后三進。</p> <p class="ql-block">城堡的木建筑分為上下兩層,每層有內走廊。全堡共有房間350間,廳、堂、臥室、書房、糧庫、廚房、廁所齊全,還有水井和下水道,可容千余人居住。堡內裝飾華麗,飛禽走獸、牡丹吐艷、孔雀開屏、臘梅迎春等壁畫,和屋檐上的《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等故事的浮雕人物,造型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培田古民居,位于龍巖市連城縣宣和鄉培田村,是目前中國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時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堪與永定土樓、梅州圍龍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經典之作。難能可貴的是,在明末清初至今的幾百年間,村里的建筑保存完好,幾乎都是歷史的原樣。這使得培田古村落有著相當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村莊也因此在2006年被評為“國家級文物保護村”。村莊里的石板路與老屋上的每一塊磚瓦,都承載著非凡的歷史,讓人過目難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來到培田村,沿著石板小道走進村口,一座巍峨的石牌坊屹立道口,石牌樓上光緒皇帝御賜的“恩榮”二字,似乎在昭示著這座古村落曾經“不論文官武將至此,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一律步行”的榮耀。</p> <p class="ql-block">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培田的書院先后培養出武進士、清廷四品帶刀侍衛吳拔禎等名人以及200多名秀才、舉人、進士,培養出4名與孫中山、周恩來同窗留日留法學生。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讓世人為之震撼。</p> <p class="ql-block">培田是蘇區根據地,劉少奇、葉劍英都在此工作過。這里還是紅軍紅七軍團北上抗日出征地舊址</p> <p class="ql-block">游汀州古城。長汀只是一個縣,但是在客家人心中,長汀的地位很高,歷史上數量眾多的客家人正是從長汀走向世界,因此古汀州被稱為“世界客家首府”。</p> <p class="ql-block">長汀之所以在客家人的遷徙路上有如此重要影響,主要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長汀位于武夷山南麓,為閩粵贛三省的古道樞紐和邊陲要沖,是連接贛州和梅州的商貿重鎮,是福建西大門。從唐代開始,汀州就是福建著名的五大州之一,歷朝歷代都是八閩重要的州、郡、路、府治所。</p> <p class="ql-block">一千多年的發展為汀州留下了一座寶貴的古城,經過唐、宋、元、明、清歷代建設,汀州古城形成了依山傍水,山中有城,城中有水的獨特格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近代革命戰爭時期,長汀成為重要的革命根據地,毛澤東、朱德等眾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長汀留下足跡。辛耕別墅就是紅四軍司令部和政治部舊址。張家祠為劉少奇舊居,也是福建省總工會舊址。瞿秋白于1935年在長汀羅漢嶺英勇就義。長汀還是紅軍長征出發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蘇區時期,黨中央在汀江沿線建立了一條“地下紅色交通線”,周恩來、張聞天、瞿秋白、劉少奇、鄧小平、陳云等黨和紅軍領導人,就是從上海轉道香港,然后沿汀江航線到達汀州,再進入“紅色首都”江西瑞金,蘇區和紅軍的許多緊缺物資如食鹽、藥品、武器彈藥等,也是通過汀江航運到白區采購的。汀州成為中央蘇區最大的城市和紅軍的后勤基地。汀州“紅色小上海”的美譽由此傳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汀江被譽為“客家母親河”,汀州人在汀江邊建了一座母親緣廣場,來自海內外客屬鄉親代表每年都會在這里相聚,尋根祭祖,祈福祝愿。廣場上主建筑是一尊高聳入云的白色花崗巖客家母親雕像。她身體健碩、儀態端莊、面帶微笑,赤著一雙大腳,上穿側襟衫,下著婦女老式大襠褲,右手緊握船槳,在勞作停歇的片刻,側過頭、左手彎曲捻著一朵小花花,愛憐地逗著背上的孩子。這也是汀州的標志性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古田會議遺址。古田會議是紅四軍在1929年10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古田召開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即第紅四軍第九次代表會議,史稱“古田會議”。古田會議在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的發展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此次會議后,毛澤東重新當選為書記。</span></p> <p class="ql-block">觀古田會議遺址,吃紅米飯,南瓜湯,不忘初心,溫故而知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永定土樓群。千姿百態,種類繁多,分方樓、圓樓兩大體系。永定被稱為一座沒有大門的中國客家土樓博物館。2008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1年8月,獲國家5A級旅游景區稱號。在永定分布著2萬多座土樓,其中有三層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圓樓360多座。這些立面多姿、造型各異、高大雄偉的方圓土樓,以自然村落為單位,錯落有致、和諧協調地與藍天大地、青山綠水融為一體,組合成氣勢磅礴、壯麗非凡的土樓群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客家土樓建筑閃耀著客家人的智慧,它具有防震、防火、防御多種功能,通風和采光良好,而且冬暖夏涼。它的結構還體現了客家人世代相傳的團結友愛傳統。試想幾百人住在同一幢大屋內朝夕相處,和睦共居當然是非常重要的,客家人淳樸敦厚的秉性于此也可見一斑。一進入土樓,你立即就能感覺到那種深沉的歷史感和溫和的氣氛。 全樓的設施布局既有蘇州園林的印跡,也有古希臘建筑的特點。堪稱中西合璧的建筑奇葩 </span></p> <p class="ql-block">圓形土樓</p> <p class="ql-block">方形土樓</p> <p class="ql-block">田螺坑土樓群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因獨具特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主要由一座方樓、四座圓樓組成,俗稱為“四菜一湯”。</p> <p class="ql-block">面對青山碧水土樓群,我們九人團陶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離開土樓,直奔漳州東山島。東山島,福建省第二大島、中國第七大島。位于福建省最南端,和廣東省相鄰,又稱東門嶼。</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被譽為“東方夏威夷”的東山島,碧海藍天、綠樹成蔭、沙灘柔軟,具有極典型的南國海濱特色。</p> <p class="ql-block">海風輕拂臉頰,海浪聲聲拍岸,東山島竟是難得的景美人少,一派愜意悠然的景象。真是適合發呆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風動石,顧名思義,即風來則動,在我國,風動石有很多,最著名就屬福建東山島的這塊風動石。它以奇、險、懸而居全國60多塊風動石之最,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石”。這塊巨石聳立在陡崖上,長寬高都在4米以上,重約200噸,矗立在一塊光滑的磐石上,與磐石的接觸面積僅十余平方厘米。其奇妙之處就在于它前后左右平衡性極佳,海風吹過,巨石輕輕搖晃不定,似乎搖搖欲墜,但傾斜到一定角度就不會再動了。人們站在東山風動石下面,有一種驚險的感覺,不禁嘆為天下奇觀。</p> <p class="ql-block">漳州龍海最美埭美古村落,游后記憶深刻。埭美古村,四面環水,始建于明朝中葉,是龍海市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是閩南古建筑的一個縮影,因此有“閩南水上第一村”的美譽。所有古厝排列統一,仿佛列隊的士兵一樣,整整齊齊。村民恪守禁改建筑格局的祖訓,全村所有房屋格式、規模朝向、高低和建筑材料,都由族里統一規劃設計。老房子新房子之間,涇渭分明,整齊劃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埭美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這是一個有著560多年歷史的神秘古村落,全村四面環水,古榕遍村,古厝成群。雖然沈海高速公路漳州港出口處距此僅有兩公里,但這里好似一處被世人遺忘的世外桃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古村落和其他鄉村的零亂建筑不同,260多座屋子井然有序,縱向之間相隔1米多,橫列間總有10來米寬的磚埕,四四方方的磚鋪得紅紅艷艷、平平整整,令人叫絕。</span></p> <p class="ql-block">找了一戶有三層樓的人家,給了20元上到樓頂,從高處往下看,硬山式曲線燕尾脊的屋頂,紅瓦屋面,整齊劃一,即使現在的建筑都難以達到這樣的美學高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離開埭美古村落,驅車直奔廈門。照片上遠處為</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廈門海峽世茂雙子塔,是廈門地標式建筑,高度300米,是廈門第二高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曾讓日寇膽寒的胡里山炮臺。</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胡里山炮臺(其前身為石壁炮臺):位于廈門東南端海岬的突出部,它是中國洋務運動的產物,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炮臺總面積7萬多平方米。整個炮臺結構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歐洲和中國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這個炮臺足足花費三十萬兩白銀,經過幾代人22年的不懈努力才得以建成。建成后的胡里山炮臺也因裝備克虜伯大炮,而威震海內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廈門市東南五老峰下,毗鄰廈門大學 。該寺占地面積25.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1270萬平方米。始建于唐朝末年,稱為泗洲寺,宋治平年間改名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蕪,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類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在廈門市熱門景點推薦中,除卻鼓浪嶼、中山路、曾厝垵等風景名勝外,作為教育場所的廈門大學(思明校區)赫然位居前列,是網紅打卡點。同游的周教授成全了我們的游覽愿望。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廈門大學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21年創辦。</span>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很多人對廈大的第一印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廈門大學被譽為鷺島明珠,山海學府,中國最美的大學。確實,在五老峰的寬闊臂膀下,在海灣的溫柔懷抱里,背靠著千年古剎南普陀寺,出門便是浪花朵朵的白城沙灘,廈門大學太適合作為旅行的終極目的地,還有芙蓉湖邊的黑天鵝,校園內各具閩南特色的建筑群......都值得游人駐足流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芙蓉湖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廈大的校園里,在春日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美不勝收。湖周邊的樹木郁郁蔥蔥,小橋流水,別樣動人。風聲、雨聲、讀書聲皆是芙蓉之聲。廈門大學有芙蓉湖,芙蓉隧道,芙蓉餐廳,芙蓉樓,其緣由是因為陳嘉庚女婿李光前先生,這位對廈大建設付出諸多心血的愛國華僑祖籍為福建南安芙蓉鄉。</span></p> <p class="ql-block">周教授的學生如今成了廈大的教授,他請老師吃飯我們跟著沾光啦,一起享用海鮮大餐</p> <p class="ql-block">再次來到鼓浪嶼,美麗依舊。但隨著人潮涌動,聽不見琴聲,少了些許文藝氛圍,同好多熱門景點一樣,變得喧鬧嘈雜,最終逃脫不了淪為商業街的命運。</p> <p class="ql-block">在日光巖下找了個街邊咖啡廳,點了卡布基諾,吹吹海風,聊聊大天,享受慢生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鄭成功像面朝大海,身披盔甲,手按寶劍,形象挺拔剛勁,屹立在鼓浪嶼東南端的覆鼎巖。</span></p> <p class="ql-block">小嶝島位于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半島的東南沿海,屬翔安區大嶝街道管轄(含大嶝島、小嶝島和角嶼三個島嶼),是祖國大陸距離金門最近的地方之一,距金門本島僅1600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 小嶝島與金門隔海相望,雞犬之聲相聞,1958年“八二三”炮戰,小嶝島經歷過硝煙戰火的洗禮,是炮戰的最前方,如今小嶝島地面上還存有原始狀態的明碉暗堡、戰壕以及對臺廣播的原址,地底下有縱橫交錯的坑道。目前這些地方不能參觀。</p> <p class="ql-block">目前小嶝島外地車輛無法進島,我們坐島內觀光車環島一圈。找到一當地漁家樂小館吃午飯,廚師菜做的相當地道,好吃不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六勝塔,又稱萬壽塔,俗稱“石湖塔”,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元代建筑物,巍然屹立于福建泉州灣入海處———蚶江石湖金釵山上,是東方第一大港(刺桐 港)、海上絲綢之路的第一座燈塔。塔高36.06米,底圍47米,花崗石仿木結構樓閣式建筑, 在歷史上起著海上航標的作用。六勝塔飽經風霜800多年,猶如一枝擎天紅燭,放射著光芒,照亮海上“絲綢之路”,為航海家鄭和第五次下西洋引航開道,指引著海峽兩岸同胞的親密往來。以石塔為航標,堪稱世界航海史上一絕。六勝塔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span></p> <p class="ql-block">楊家大樓建筑群,是由菲律賓富商楊邦梭家族所建的豪宅,是民國時期閩南華僑建筑的典范,也是泉州地區最大的華僑建筑古民居之一。始建于1928年,竣工于1933年,設計圖紙及鋼筋水泥皆從菲律賓運送而來,可以說是工程巨大,也可以看出當時楊家在菲律賓的富足程度。它的獨特之處,不僅在于規模體量大,更主要的是它融合了多種建筑風格,有西方的羅馬柱、歐式回廊、天使圖案,也有中式的紅磚古厝、天井院落。</p> <p class="ql-block">楊家大樓,俗稱“九十九間”,如果算上曾經遍布在六也亭周邊十來座古大厝,總房間數有170多間,建筑面積達2萬平米,然而現在,它卻沒有了最核心的“人氣”,年久失修,仿佛一個被掏空了的軀殼,徒然佇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泉州有佛教寺院500多座,蘊藏著無數佛教文化和藝術珍品。為展現泉州輝煌歷史時期燦爛的佛教文化,1998年在開元寺內興建了佛教博物館。開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西街,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跡,也是福建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該寺始創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span></p> <p class="ql-block">泉州清凈寺,它是中國沿海四大清真古寺之一,也是中國現在存在最早的具有阿拉伯風格的清真寺之一,憑借著古老的遺存早在1961年的時候就和白馬寺等一同入選了中國第一批重點文保單位。</p>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泉州有一座規模宏大的關帝廟,位于涂門街,與清凈寺毗鄰,每年前去進香的都有數十萬人,其中不少是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泉州關帝文化作為閩南文化乃至閩臺文化重要的一支,為促進海峽兩岸民間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泉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民間信仰文化豐富,被稱為“泉南佛國”。</span></h1> <p class="ql-block">清源山是泉州的唯一5A景區。宋代的老君巖造像在清源山下矗立千年,幾乎成了泉州的標志。如果說“老子天下第一”只是一句調侃,那么作為我國現存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君巖雖算不上仙風道骨,卻也和藹可親,席地而坐的身姿,左手扶膝,右手憑幾,雙眼含笑,須眉皓然,自然而然的拉近了人與神之間的距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們駕車通過平潭公鐵兩用大橋。這座總長16.34的公鐵兩用大橋貫通,</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將海上的平潭和陸上的福州長樂連接在一起,</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高鐵通臺灣只剩下最后68海里。這座解決無數世界難題的“超級大橋”貫通也同時說明,打通這最后的68海里其實不是問題:我們有跨越天塹的經濟實力、技術能力和最大誠意。我們期待著大橋貫通的那一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平潭,位于福建省東部海域,是福建省第一大島,我國第五大島,是祖國大陸距臺灣最近的島縣。目前,已開通“海峽號”、“麗娜號”直達臺北、臺中等臺灣地區重要港口城市。海壇古城,就坐落于平潭綜合實驗區,也是中國首座海島旅游古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平潭島,相距臺灣新竹港僅68海里,1996年我三軍曾在這里舉行聯合演習遂舉世聞名。有福建“馬爾代夫”之稱的平潭,純美沙灘、奇彩石頭厝、無污染的生態環境……好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平潭仙人井景區。直徑近50米,深40多米的天然海蝕豎井喚作“仙人井”,井壁陡直,井底有三小洞與海洋相通。</span></p> <p class="ql-block">平潭島美麗的港灣</p> <p class="ql-block">平潭最著名的自然景觀當屬“石牌洋”,又稱為“雙帆石”。站在平潭岸邊的看澳村,遠遠望去海中有一個圓盤形的大礁石,托著一高一低的兩塊碑形海蝕柱,整個礁石就像一艘大船、兩塊巨石像兩面鼓起的雙帆在海中乘風破浪航行。據地質學家考證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崗巖風化海蝕柱。畫面中一高一矮兩塊石頭即為石牌洋</p> <p class="ql-block">“平潭島,光長石頭不長草,風沙滿地跑,房子像碉堡……”古老的民謠訴說著平潭島前世的寂寥。平潭島上多產花崗巖石,于是當地人就地取材,利用島上豐富的花崗巖建造房子。碉堡般的石頭厝,以古樸亙古的身姿成就了布景般的原生態景致,它不僅是風情濃郁的獨特民居,也是海島祖先“斗天戰地”生存智慧的結晶,承載著海島兒女打拼世界的濃濃鄉愁,也成為平潭旅游的新名片。平潭石頭厝,攝影團旅游達人網紅打卡點。(注:福建人把房子叫“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美麗的湄洲島,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中心東南方向,是莆田市第二大島,素有“南國蓬萊”美稱。湄洲島具有得天獨厚的濱海風光和自然資源,天空、大海、陽光、沙灘匯聚于此,讓我們流連忘返。</span></p> <p class="ql-block">湄洲媽祖祖廟廟會習俗,起源于宋代的媽祖崇拜。媽祖祖廟廟會不僅在當地長傳不衰,而且隨著媽祖文化的傳播,其廟會習俗也迅速傳遍世界各地分靈的5000多座媽祖廟。各地媽祖廟的廟會以湄洲傳統習俗為本,結合當地的特色文化和特色民俗,不斷豐富發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到福州游三坊七巷。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后的拆遷建設后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三坊七巷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國走向輝煌。區域內現存古民居約有270座,有159處被列入保護建筑。以沈葆楨故居、林覺民故居、嚴復故居等9處典型建筑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span></p> <p class="ql-block">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代史</p> <p class="ql-block">游三坊七巷,吃福州小吃,好不愜意</p> <p class="ql-block">太姥山位于福建省東北部,在福鼎市正南距市區四十五公里,約在東經120度與北緯27度的附近。挺立于東海之濱,三面臨海,一面背山,巍峨秀拔,氣勢雄偉,奇巖怪石,千姿百態,景色獨特,蔚為奇觀。主峰海拔917.3米。登臨絕頂,極目東海,水在天際流,峰從海中出,不愧以“山海大觀”著稱于世。</p> <p class="ql-block"> 夫妻峰是太姥山的標志性景觀。這座山峰被流水節理侵蝕出一條縫隙,頂端一高一低的兩塊巖石,看上去就像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他們的經典擁抱,見證了永恒的浪漫。這也是進入太姥山核心景區最先看到的景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一線天是太姥山上著名勝景之一。一塊巨石,威嚴聳立,當中裂開一條像被斧劈開的狹窄石縫。這石段長二十余丈,寬只有一尺多,深約200余米。有許多地段極為狹窄,只容一人側身緊擦峭壁擠過。游人只能靠四肢支撐峭壁,交替前進,擦壁擠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太姥娘娘雕像位于玉湖游覽區,相傳堯時老母種蘭于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漢武帝命東方朔校天下名山,改"母"為"姥"。</span></p> <p class="ql-block">結束太姥山的游玩,我們的福建行程就圓滿收官了。另一輛車的4位朋友因有事要趕路,最后一天與我們分頭行動了。我們小二班的五朵金花一輛車,在回程途中留影紀念。福建游14天,歡聲笑語,美食美景,收獲滿滿。期待著下次再出發!(說明:因篇章有限,個別感覺一般的景點未收錄)</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盈江县|
长岭县|
镇宁|
麦盖提县|
呈贡县|
宿州市|
普安县|
扶沟县|
文昌市|
申扎县|
西充县|
合山市|
垦利县|
姜堰市|
大名县|
日喀则市|
天全县|
瑞安市|
阿拉善盟|
会宁县|
雷山县|
上虞市|
威宁|
铜陵市|
康保县|
秭归县|
垣曲县|
南丹县|
磐石市|
通江县|
托里县|
遂平县|
鲜城|
邵东县|
门源|
庆云县|
同仁县|
江阴市|
华宁县|
昌黎县|
井冈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