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海南省的陵水黎族自治縣,有一個坐落在海上的漁村,也叫疍家漁村。漁民建造的掛著網箱的漁排和浮屋以及眾多小漁船,集合出片片海上村莊。一串串漁排沿航道綿延數里,一幢幢紅頂木屋在晨?中熠熠生輝,一直延伸到遠處的天邊,好似海上田園。生活在這里的疍家人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他們以舟為家,視水為陸,打漁為生,浮生江海。</p><p class="ql-block"> 現在這里的漁民,大多是早年從海上捕魚漂泊而來的廣東和福建人的后裔,基本上是以海產品養殖和出海捕魚為生。漁民大部分在陸岸都有了住房,每天到自家的海上網箱漁排勞作或外出近遠海捕魚。海上漁排已經通了水電,但住在上面的人已經很少了。</p><p class="ql-block"> 這里的漁排網箱養殖時間并不是很長,也就是改革開放以后近30年間的事。規模化網箱養殖形成了這里的特色產業和特色風光,海上漁排最多時承載著1200多戶漁民,有5400人住在海上,相當于陸地農村的大型或特大型村莊。現在這里只有900戶左右了,因為政府為了保護海洋環境,計劃用2~3年時間拆除這個海上漁村,漁民已經簽了保證協議書,完成最后一輪養殖并把魚賣掉后就會拆除海上的家,所以陵水海上疍家漁村可能會在一兩年后消失。整體拆除漁排,如同陸地農村村莊整體拆遷,但由于漁民沒有自己的海域,所以海上漁村的拆除只是給一些少量的補助。</p><p class="ql-block"> 這里現在還有大小船只2000多條,其中80%的船是捕魚的,20%是用來人員和物資運輸的,還有一些冷鏈制冰等專業性船只。下一步海上漁村拆除后,這些漁船也面臨轉型問題,一是海上漁村沒有了很多小船失去了作用,二是政府已經開始禁止近海捕魚而且也基本上沒有魚了,三是這里的大部分漁船太小且配套保障設施簡陋又不適于遠海捕魚,所以這些漁船也將面臨生存和轉型發展的尷尬局面。</p><p class="ql-block"> 這次來到新村漁排,正值新冠疫情爆發后一周年,也是我第四次來到這個漁村。一個叫舅哥的當地人開著小船,帶我們穿行在漁村中狹窄的水路上,在縱橫交錯的漁排中穿梭。早上八點多,正是漁民乘船到自家的漁排勞作生產的時間,有的喂魚,有的賣魚買魚,有的織補漁網,有的整修網箱,有的就是來看看自家的魚。狹窄的水道各色小船穿梭,有的船裝載著一籮筐一籮筐的小雜魚運送給今天要喂魚的漁家,有的船帶有兩排小方艙是專門經營買魚賣魚的,有的船就是公交船保障人們的日常交通(招手即停,交一元錢就走),有的船是專門接待游客游覽水上漁村的。穿梭著各色小船的海上漁村,一派生機盎然,人們相互禮讓,井井有條,忙中有序,和睦共處。舅哥慢慢地把船靠上漁排,帶我們登上漁排,進入漁家,了解他們的勞作,零距離感受漁民的日常。</p><p class="ql-block"> 霍明忠大哥,是漁村里大哥級的漁民,快70歲的老漢,身體健壯,思路清晰,和藹可親,是遠近聞名的漁業養殖能手和專家級的觀賞魚生意人。霍大哥的爺爺是廣東人,早年捕魚漂泊定居在此,父親和他都是生長在這里,已經是地地道道的海南人了。30年前,霍大哥一家還是外出捕魚為主,現在近海的魚很少了,沒有大船又難以遠海捕撈,所以就以養魚和買賣觀賞魚為主了。霍大哥勤勞智慧、堅毅開朗,他家養殖了1萬多斤石斑魚,平均三天喂食一次,主要喂食小雜魚。霍大哥說,這里大多是養殖多品種石斑魚,主要是石斑魚好養,養殖成本低,市場營銷鏈好。但這兩年受疫情影響,需求量下降,魚也賣不出好價錢,而且魚價波動性很大,養魚如同炒股風險較大。去年疫情使得石斑魚價格降到每斤11元,很多養魚人都快挺不住了,今年的形勢有所好轉,每斤能賣到30~50元了。</p><p class="ql-block"> 霍大哥在家中排行老大,是村里受人尊敬的大哥。他撐起了一個大家庭,資助了兩個小弟,一個在上海復旦大學完成學業在三亞做律師,一個在重慶大學完成學業在重慶任地方官。霍大哥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大兒子在縣城有了自己的公司和房產,小兒子在三亞做公務員,兩個兒子都脫離了這片海水、這個漁村和這份家業,結束了祖祖輩輩沿襲下來的漁民生活,霍大哥認為這是家族的進步,是值得自豪的。當然,霍大哥的事業也沒有中斷,兩個女兒嫁給了當地人仍在繼續從事漁業養殖。霍大哥現在有了10個孫輩孩子,他都要求孩子們努力讀書學習,其中已經有3個孩子在讀大學。</p><p class="ql-block"> 我們坐在霍大哥的海上小木屋,聊天中感到霍大哥一生艱辛,但確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他已經非常眷戀這片海域,非常習慣這種生活。他說舍不得結束這種海上生活,舍不得養魚的生活方式,每天看到魚就很舒心愉悅,已經不在意是否賺多少錢了。霍大哥也理解政府保護海洋環境和拆除海上漁村的大局安排,所以面對將要消失的海上漁村,又是那樣淡定從容。</p><p class="ql-block"> 霍大哥用了一個多小時喂完魚,又熱情地邀請我們乘小船,到海灣周邊看看正在大量栽種的紅樹林,他說海上漁村拆除后,海水會更加清澈,等到周邊的樹木成長起來,這里將是紅樹林環繞的最美海灣和最美漁村。此刻,我由衷敬佩霍大哥,他的心中裝著樸素的家國情懷和家園情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陵水新港漁村。2021年3月26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漁民祖祖輩輩生活在大海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歸,靠捕魚養活了一代又一代人,曾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國家實施市場經濟后,這里慢慢形成了海上網箱漁業養殖,形成了規模化的海上養殖漁排,漁排上家家建造了可以居住生活的小木屋,從此很多人從船上搬到了漁排上,從游蕩漂泊海上的生活轉變為固定漂浮在海上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陸海相伴的新港漁村。2021年3月26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多年來,當地政府一直引導鼓勵漁民上岸居住生活,在陸岸還規劃了建房宅基地。陸陸續續的,漁民賺到了錢,就在岸上蓋起自家的房子,也就10多年的時間,一座陸岸漁港村拔地而起,漁民實現了依陸而居、以海為生的新型生活模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漁民霍明忠大哥,在自家的漁排向我們講述他的故事。2021年3月29日王玉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勤勞善良的霍大哥,年輕時出海捕魚,近20年來主要是養殖石斑魚,他還是遠近聞名的觀賞魚生意人,國內很多海洋館的觀賞魚都是他從東南亞國家和香港、海南等地提供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飽經風霜的霍大哥,開朗健康。2021年3月29日王玉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霍大哥小木屋前交談。2021年3月26日王玉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好客的霍大哥和他的伙伴們,熱情接受我們的拜訪。2021年3月26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大家像老朋友一樣輕松交談,讓我們有一種沉浸式體驗。右一霍大哥,左一是舅哥,左二是張廣源老弟(與舅哥是姑表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霍大哥小木屋臥室。2021年3月26日王玉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漁排上,家家都有一個小木屋。霍大哥的小木屋不大,不足20平方米,一間算是起居室,一間是臥室。這里的漁家一般在家里擺放兩類供臺,有的供祖宗,有的供財神,霍大哥家供的是祖宗。我坐在小屋的木板上,看到懸掛在高墻上的供臺,感到世代相傳、勤勞友善、家族興旺、安居樂業的向往,在隨波搖動的浮屋中,賦予了生生不息的動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霍大哥漁排的門牌號碼。2021年3月26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霍大哥是漁業戶口,持有政府發放的漁業證,陸地和海上的家都有合法的住址。下一步海上的家拆除后,政府會給予一定的補助,網箱漁排有賠補標準,小木屋有小木屋的賠補標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漁民林大哥。2021年3月29日王玉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林大哥是霍大哥的鄰居,也是好友,比霍大哥還大一歲。他家養了近3萬斤石斑魚,我們有幸跟著他家一起喂魚,感受勞動的快樂。他還風趣幽默的調侃阻止我們拍照,說他沒有霍大哥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正在喂魚的林大哥。2021年3月29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正在喂魚的林大哥。2021年3月29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林大哥今天喂了10筐小雜魚,一筐100斤以上。小雜魚的價格也是隨行就市的,一般不低于每筐150元。喂食1000多斤的勞動強度還是比較大的,因為石斑魚有個特點,慢慢的喂食就不好好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今天賣魚的張廣源老弟。2021年3月29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賣魚的張廣源老弟,看準稱、記準賬。2021年3月29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賣魚是漁民家開心的事,是來錢的好日子。那種氣氛就像過年一樣,鄰家也都來助興捧場,歡聲笑語。魚販子把帶有多個小魚艙的船停靠在漁排旁,再把買的不同大小的魚倒在不同的艙里,魚販子大多都是來自廣東和福建的中間商。今天的收魚價格也算是近期比較好的,兩斤左右的魚賣50元/斤,再大的賣40元/斤。廣源家今天賣了1800斤的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廣源家賣魚現場,這幾筐都是3~4斤的大魚。2021年3月29日王玉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買魚人。2021年3月29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這也是一家林姓(林兄)漁民。2021年3月29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林兄夫婦也是養殖了不少石斑魚,林兄老實厚道,很少說話,始終在低頭干活,只有湊到霍大哥這里聊天才能看到笑容。林兄妻子的妹妹和妹夫,也在這里養魚,家里還有一條不大的漁船仍在從事近海捕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妹妹和妹夫在修補漁網。2021年3月29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妹夫抓緊時間在船上吃點飯。2021年3月29日王玉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忙碌不停的妹妹。2021年3月29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妹妹一家很辛苦,夫婦兩人既要養魚又要捕魚。他們經常是打理完漁排的事,就忙于織補漁網和修整漁船,準備夜間開船出海捕魚。漁船上安裝了不少捕魚燈,專門用來黑夜誘魚捕魚。他們的漁船不大,一般去幾海里的地方捕魚,過著晚出早歸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早出晚歸和晚出早歸是漁民的生活常態。2021年3月29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開交通運輸船的舅哥。2021年3月26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政府為海上漁村建設了供電網絡,保障漁民在漁排上用電。2021年3月26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又捕魚又養魚的海上漁家。2021年3月26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少數長期居住在漁排上的漁民。2021年3月29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居住在漁船上漁民。2021年3月26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海上漁村的清潔船和清潔員。2021年3月26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梳理修補漁網準備出海。2021年3月29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織魚網的漁家女。2021年3月26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織魚網的漁家女。2021年3月26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織魚網的漁家女。2021年3月26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漁家女。2021年3月29日王玉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港口上制冰船,為漁民提供冰鮮服務。2021年3月26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年前疫情嚴重時期的海上漁村。2020年3月24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2020年3月,全國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海南省剛剛調整防控等級。這個時候的漁村,還沒有復工生產,海上漁村非常安靜,當然也比較干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0年春節后復工復產前的海上漁村,非常平靜地等待復工復產。2020年3月24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現在的漁村規模已經開始減小,但仍然有著獨特的氣勢。2021年3月29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連接天邊的海上漁村,壯美或凄美。2021年3月26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海灣灘涂上正在生長的紅樹林。2021年3月29日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霍大哥在漁村紅樹林憧憬未來的美好。2021年3月29日王玉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霍大哥說,現在新港漁村和海上漁排仍然呈現平穩的生產生活的景象。政府正在大力推進藍色海灣和綠色灘涂的建設,大量種植紅樹林,規劃建設美麗新型漁村。他們都希望最后養殖能平安順利的度過,希望海上漁村的拆遷能平穩落地,希望這里的漁民能夠轉型重生,希望這里能夠重獲新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阳市|
宜春市|
明水县|
胶南市|
延津县|
扬中市|
北宁市|
云梦县|
龙陵县|
澳门|
奉化市|
云南省|
胶南市|
宣城市|
上思县|
镇赉县|
噶尔县|
民丰县|
平泉县|
乾安县|
华安县|
海南省|
防城港市|
大冶市|
保康县|
岳阳市|
宝清县|
七台河市|
张北县|
苗栗市|
深水埗区|
共和县|
陕西省|
九寨沟县|
泸定县|
兴安县|
文成县|
比如县|
凌云县|
长乐市|
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