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馮鞏在某社交平臺分享了一段寵物的視頻。? <p class="ql-block">視頻曝光了馮鞏的別墅居所,獨棟別墅,還帶有大院子,陽光房。 </p><p class="ql-block"><b>可網友也發現馮鞏的豪宅,并沒有富麗堂皇,反而非常親民樸素。</b> </p><p class="ql-block">房屋內部裝修是簡單的中式風格,沒有太多華麗的擺設,四處散落的紙殼箱更接地氣。 </p> 甚至左側大門,還有一塊明顯掉漆,凸顯時光印記。? 而面積不小的院子更是被馮鞏當成了菜地,分隔的多塊區域被種上了不同的蔬菜瓜果。? 造價昂貴的陽光玻璃房,也只布置了簡單的鐵藝架,種滿各類花草。 <p class="ql-block">放眼望去,整座豪宅就像最最普通的民居,沒有一絲奢華風,簡單而平常。</p><p class="ql-block"> <b>大眾印象中,馮鞏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卻鮮有人知道,馮鞏其實出生名門。</b></p><p class="ql-block"> 他的曾祖父是北洋軍閥馮國璋,母親是汀流河劉家后代,電視劇《闖關東》借鑒的就是她家歷史。</p><p class="ql-block"> 明明擁有顯赫家世,卻從未炫耀;明明有名望有地位,每次被人偶遇不是在街頭就是在路邊攤,還熱情配合路人拍照。</p> <p class="ql-block">如此低調簡樸的馮鞏,讓我想起一句話:<b>“一切真正偉大的東西,都是純樸而謙遜的。</b></p><p class="ql-block"><b>”</b> 半罐子晃蕩,滿罐子不響,越是沒本事的人,越喜歡用鮮花著錦的繁華襯托自己。</p><p class="ql-block">而越是厲害的人,越懂樸素的力量。 </p> <p class="ql-block">前陣子,抖音發布一條處罰公告,宣布封禁近4000個賬號,其中就包括一批炫富者。</p><p class="ql-block"> 你很難想象,有些所謂網紅為了“炫富”已經夸張到了什么程度。 </p><p class="ql-block">單手開車,露出名表,名車的方向盤,再配上一些圖文無關的話,已經是最低端的方式。 </p> 有人故意坐著玩具車在馬路上開,等音樂一變,車子也變成真車大G,橫停在馬路中間壓著雙實線。 打著分享家居裝修經驗的幌子,把家里所有昂貴裝飾都打上價格。? <p class="ql-block"> 更有專門為炫富而生的賬號,隨機采訪路人:你身上的穿搭值多少錢? </p><p class="ql-block">熱門視頻中,一名全身奢侈品的女生,淡定從邁凱倫上走下,脖戴寶格麗,肩背香奈兒。 </p><p class="ql-block">當博主算出她全身價值400萬后,她突然神來一句:</p><p class="ql-block"> “男朋友開的勞斯萊斯比我貴多了?!?amp;nbsp;</p> <p class="ql-block">看上去似乎是富人們的普通日常,卻被人扒出大部分都是擺拍。</p><p class="ql-block"> 那些人為什么明明沒錢也要“拼單”炫富呢?除了虛榮心,更重要的是炫富可以攬粉,等收獲大量粉絲后,就可以開課收割一波韭菜了。</p><p class="ql-block"> 就像那個號稱“全網最年輕女董事長”的姑娘,日常把自己打造成白手起家的女富豪。最終目的不過是為了哄騙無知者做代理,賺黑心錢罷了。 </p> <p class="ql-block">其實仔細想想就能發現違和之處,一個靠自己年賺上億的人,哪有時間在網上花式炫富。</p><p class="ql-block"> “窮人”乍富,才會克制不住愛“秀”的欲望。真正的“富人”,從不刻意張揚,反而追求樸素低調。 </p><p class="ql-block">比如捐款幾十億,卻從不在意排場的周潤發;身價千億,卻在深夜獨自排隊等車的任正非。</p> <p class="ql-block">還有那個白發蒼蒼,白衣黑褲,拎著白布袋步行上班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火箭推進劑創始人李俊賢。 </p> <p class="ql-block">《人間有味是清歡》里說: </p><p class="ql-block"><b>“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靜水流深,這看似深邃的天地萬物,其實簡約樸素,平凡安然。</b></p><p class="ql-block"><b>”</b> 深以為然。 </p><p class="ql-block">人活到極致,不是華麗和肆意,而是樸素與克制。</p> <p class="ql-block">在這個越來越高調浮夸的時代,3條建議,送給想要克制欲望、追求樸素的你:</p><p class="ql-block"> <b>①認識餓鼠效應</b> </p><p class="ql-block">作家柏邦尼提到,在她二十幾歲的那幾年,胃口好得出奇,從來不知道節制為何物。</p><p class="ql-block"> 每天深夜和朋友在烤串攤相聚,喝酒吃肉、肆意歡笑; </p><p class="ql-block">在家里研究各種食譜,口水雞、糖醋排骨、干鍋肥腸,吃得滿嘴油光; </p><p class="ql-block">熱衷于吃自助,二十二塊一位的重慶火鍋,四兩一盤的羊肉輕輕松松干掉八盤。</p><p class="ql-block"> 那個時候的她,體重暴增到一百三十多斤,全世界的男人都對她視而不見,只有她的父親憂心忡忡。為了讓父親安心,她決定開始減肥。 </p><p class="ql-block">一開始真的很難,因為節食是在與人最基本最原始的欲望對抗。然而,當她開始習慣之后,漸漸喜歡上了“微餓”的狀態。 </p><p class="ql-block">在這種狀態中,她的神智特別清醒,看書、看電影印象格外鮮明,寫作的時候條理也更清爽了一些。 </p><p class="ql-block">在節制的生活中,她前后瘦了將近40斤。饑餓就像一把刻刀,慢慢雕刻出她真實的輪廓。</p><p class="ql-block"> 她發自內心地更欣賞全新的自我,節制也讓她從平凡生活中獲得了更大的滿足感。 </p><p class="ql-block">一碗玉米面茬子粥,她能喝出谷物豐盛的香氣;一碗熱氣騰騰的米飯,澆上一點點肉醬就是天堂。</p><p class="ql-block">她戒了自助,不再那么愛吃肉,咸和辣也開始覺得膩。 </p><p class="ql-block">她漸漸享受到節制的快感,開始品嘗出食物真正的味道。 </p><p class="ql-block">這就是<b>餓鼠效應,即適當節制,發展良好;過度放縱,早衰短命。</b></p><p class="ql-block">一個不懂得節制食欲的人,很難理解“人間有味是清歡”,只有量大、口味重才能形成足夠的刺激,否則就很難滿足。</p><p class="ql-block"> 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是,人懂得節制。 懂得節制,就是給自己的心靈加了個閥門,這樣才能保持心靈的平靜和頭腦的理性,從而專注達成自己的目標。</p><p class="ql-block"> 只有學會管理過度的欲望,自我節制,才能真正駕馭自我,不受內心欲望的控制和擺布,真正主宰自己的人生。 </p><p class="ql-block"><b>②踐行精要主義</b> </p><p class="ql-block">美國硅谷,有一位咨詢顧問薩姆,工作認真負責,對很多要求甚至不假思索一口答應。</p><p class="ql-block"> 他終日奔波于各種會議之間,企圖讓每個人都滿意。 </p><p class="ql-block">然而,工作質量的下降,令他感到壓力陡增,仿佛自己成了處理瑣事的專家。 </p><p class="ql-block">工作不僅沒給他帶來滿足感,而且還讓他費力取悅的那些人,也感到不滿。 </p><p class="ql-block">后來,他的好朋友給了他一個建議:只做咨詢顧問的工作,其余一律不做。 </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說,只做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忽略其他一切別人要求的事。</p><p class="ql-block"> 過去,他總是自愿承擔那些最后一刻才出現的工作。</p><p class="ql-block">現在,他想方設法不再主動攬活。 過去,他是所有收件人中,最早回復郵件的那個,現在他不再爭強好勝。</p><p class="ql-block"> 堅持了幾個月之后,薩姆發現,自己不僅白天的工作時間更加充裕,而且晚上下班回家之后,還有了更多的時間享受家庭生活。</p><p class="ql-block"> 而這種做法,并沒有產生負面影響。主管沒有為難他,同事們也沒有怨恨他。 </p><p class="ql-block">恰恰相反,他的工作得到了比以前更多的尊重和重視。 </p><p class="ql-block">這就是精要主義的核心原理:</p><p class="ql-block"><b>做事追求“更少,但更好”。</b></p> <p class="ql-block">精要主義不是要求我們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少數對的、更重要的事情。 </p><p class="ql-block">它并非提倡為了少做而做,而是主張只做絕對重要、必做之事。 </p><p class="ql-block">盡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時間和精力投資,達到個人貢獻峰值。 我們需要高度重視選擇、甄別、取舍,花充分時間和精力,力圖使自己做出少而精的決策。</p><p class="ql-block"><b>③警惕資源詛咒</b> </p><p class="ql-block">社會學中有個詞叫“荷蘭病”,是指一國,特別是指中小國家經濟的某一初級產品部門異常繁榮,而導致其他部門衰落的現象。</p><p class="ql-block"> 1960年代,已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國家的荷蘭,發現大量石油和天然氣。于是,荷蘭政府大力發展石油、天然氣業,出口劇增,國際收支出現順差,經濟顯現繁榮景象。 </p><p class="ql-block">尤其是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后,能源價格高漲,荷蘭從天然氣出口中獲得大量收入。荷蘭社會福利開支顯著增加,人民生活保障更好。 </p><p class="ql-block">但繁榮之中已經埋下隱患,隨著天然氣出口的增加,荷蘭本國貨幣荷蘭盾匯率隨之上升,勞動者薪水同時上漲,導致生產成本顯著提升,農業和工業產品國際競爭力急速下滑。 </p><p class="ql-block">到1980年代初期,荷蘭遭受通貨膨脹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長率降低、失業率增加、財政壓力巨大、財政赤字急速增加的困擾。 </p><p class="ql-block">這樣的<b>“荷蘭病”,就是掉入了資源詛咒的陷阱,即資源豐裕反而限制長期發展。</b></p><p class="ql-block"> 通常來說,我們都以為資源越多越好,但其實未必如此。 </p><p class="ql-block">比如生活中“富不過三代”現象,有些家庭一代開拓創新,但二代、三代缺乏銳意進取的動力,家庭財富開始走下坡路。 </p><p class="ql-block"><b>人性都是好逸惡勞的,當一個人輕松擁有大量資源,自然不愿再費力去做富有挑戰、見效較慢的“苦力活”。</b> </p><p class="ql-block">相反,如果資源有限,人性中勇敢的另一面,反而會激發出來,人們會更有創意。 </p><p class="ql-block">因此,我們對資源的合適態度是,對于有限的資源不要灰心喪氣,對于豐裕的資源卻要心生警惕。學會運用長線思維,進行系統思考,再制定合理的運用方案。</p><p class="ql-block">周國平在《人生哲思錄》中寫道:</p><p class="ql-block"> <b>“人們往往把樸素誤認作淺顯,又把華麗誤認作豐富。”</b> </p><p class="ql-block">樸素是一種品質,也是一種美好的生活狀態。 </p><p class="ql-block">我想,一個不再被欲望裹挾,始終堅守堅守簡樸內心的人,才能過上真正富足的人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游县|
德化县|
襄垣县|
桃园市|
中卫市|
台前县|
延津县|
虹口区|
扎赉特旗|
永靖县|
贺兰县|
西乡县|
绵竹市|
抚顺市|
旅游|
珲春市|
安新县|
微博|
麻城市|
冀州市|
北海市|
芮城县|
临湘市|
平陆县|
祁东县|
大荔县|
镇江市|
哈尔滨市|
怀仁县|
乡宁县|
宁德市|
类乌齐县|
青阳县|
晴隆县|
顺义区|
金山区|
无为县|
漯河市|
三门峡市|
扎鲁特旗|
郧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