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故事梗概</b></p><p class="ql-block"> “朗荒莫”(藏語:意思是很久以前),在“甲衣薩洽”(漢族的地方),從天上掉下一粒“寧珠”(火種),聽老一輩說,那是天神降臨到了人間,他是來解救天下勞苦大眾脫離苦海的。這粒神圣火種就是“甲共產”(共產黨),“甲共產”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他們把地主階級、反動軍閥、土豪劣紳剝削勞苦大眾的土地、財產奪回來,分給天下的窮苦百姓,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它所領導的軍隊叫“馬米”(紅軍),是專門革富人的命,為窮人打天下的隊伍。“甲共產”的這一主張得到全中國勞苦大眾的積極響應,可謂是一呼百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的火種一時間就在中國大地上燃燒起來,并形成了燎原之勢。</p><p class="ql-block"> “ 甲共產”的革命行動驚動了代表“薩搭嘎戈”(地主階級和反動軍閥)利益的國民黨,國民黨反動派調集了大量的軍隊來圍剿紅軍,企圖滅掉這個革命的火種。</p><p class="ql-block"> 那時“甲共產”的革命力量還十分弱小,只是在甲衣地盤上的鄂豫皖、川陜等地建立了很小的革命根據地。面對國民黨的血腥鎮壓和重重圍困,為了保存革命的火種,“甲共產”的主力紅軍和紅二、六軍團由甲衣薩洽的江西革命根據地出發,一路征戰來到了金沙江南岸,而另一路紅四方面軍也從川陜革命根據地出發,向川西北的甘孜、阿壩地區進軍,并在這些“博熱薩洽”(藏族的地方)成立了“博巴”(藏族人)政府,建立革命根據地,把革命的火種帶到了“博熱薩洽”。就這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工農紅軍開始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p><p class="ql-block"> 這時,國民黨反動派放著日本侵略者不打,蔣介石竟然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荒謬論調。“攘外必先安內”是九一八事變后民族危亡之時國民政府的基本國策,意在應對國內“三足鼎立”、國際“四向分散”的形勢。“安內”是以“剿共”為中心,包括實現國民黨內的統一和國民政府的“中央一體化”,以及充實國力,加強戰備等內容。“攘外必先安內”是國民黨處理內政的基本國策,又是圖存御侮的策略。九一八事變后,國民黨選擇先“剿共”后抗日。蔣介石急忙調兵遣將,布置防堵,要把紅二、六軍團在渡江之前消滅在金沙江以南。如己渡江,則以第十六軍西進康南,連同第二十四軍(駐巴塘部隊)組成封鎖線,阻止紅二、六軍團北進與紅四方面軍會合;然后以追剿軍郭汝棟、樊松甫、李覺等縱隊北渡金沙江進行夾擊,將紅二、六軍團消滅在康南地區。</p><p class="ql-block"> 為了粉碎蔣介石的“圍剿”計劃,共產黨則選擇“反蔣抗日”。而隨著局部抗戰向全面抗戰形勢的轉化,雙方的這種選擇逐漸演變為國共合作抗日的過程。當時為了保證紅二六軍團順利北上,中央電告紅四方面軍立即組織接應。紅四軍和三十二軍應即準備取雅江、理塘。三十二軍軍長羅炳輝,軍政委何長工率部立即從道乎南下雅江,1936年4月19日到達雅江城西的本達宗,當日即攻下雅江城。4月29日晨,三十二軍西進理塘,在翻越剪子灣山口時,遭到祟西土司武裝的襲擊,幾個紅軍戰士當場犧牲,三十二軍先頭部隊將祟西武裝擊潰。而劉老大、山海山等幾名紅軍戰士在這次戰斗中被沖散,未能歸隊……</p><p class="ql-block"> 紅三十二軍為盡快南下稻城接應紅二、六軍團,選擇近道向理塘的木拉地區進軍。當部隊行至德差時,又遭到木拉頭人甲多彭錯糾集的150名武裝襲擊,甲多彭錯憑借喜多拉卡山險地進行阻擊。雙方結火后,紅軍很快擊潰了這股武裝,進入木拉和甲洼一帶。</p><p class="ql-block"> 1936年5月9日,紅六軍團從中甸出發,向康南的鄉城、稻城挺進。5月10日部隊開始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大雪山。</p><p class="ql-block"> 紅六軍團全部到達甲洼與三十二軍勝利會師。兩軍領導同志在甲洼村向陽寺內,召開了中共西康南路工作會議,明確了下一步的目標任務。</p><p class="ql-block"> 在甲洼停留的33天里,紅軍將士們深入了解民情和民風民俗,廣泛宣傳紅軍的主張,讓貧苦農奴接受到了新的思想,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改進一些不合理的封建農奴制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人民政權--“博巴”政府。</p><p class="ql-block"> “博巴”政府成立后積極為紅軍籌集軍糧及牛、羊、肉等食品。在得知紅軍即將前往理塘后,甲洼“博巴政府”的主席安戈,委員拿卡吉村和得扎等3人,去理塘喇嘛寺談判,用他們的親眼所見和親身經歷,講解紅軍的好處,用現身說法揭穿國民黨當局的謊言。因為長青春科爾寺的留守人員事先也接到來自瞻化寺和甘孜寺的書信,安戈等人與理塘寺留守人員格西阿西等人便達成了協議,避免了紅軍與理塘寺的沖突。</p><p class="ql-block"> 6月13日,紅六軍團和三十二軍離開理塘,分別取道君壩、下壩向新龍方向行進。紅六軍團到達甘孜縣城附近的普玉隆,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的圍剿計劃。</p><p class="ql-block"> 共產黨北上抗日的主張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最終促成了國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歷經了十四年的艱苦歲月之后,當年的中國工農紅軍己發展壯大,成為了后來的“金珠馬米”(人民解放軍),他們為全中國的窮苦老百姓打下了天下,建立了新中國,從此人民坐了江山。</p><p class="ql-block"> 賀龍軍團長帶領紅二軍團過巴塘時留下的那句話:“少則十年,多則十五年,我們還會回來。”賀龍軍團長的話,如今實現了,“金珠馬米”來到了康區,康區人民像迎接親人似的歡迎他們的到來。</p><p class="ql-block"> 1950年5月31日,理化解放。當年紅軍部隊的王大成以南下干部的身份又回到了理塘縣甲洼鄉,見到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把紅軍戰士當做親兒子的阿拉阿媽……</p><p class="ql-block"> 劉老大、山海山等人在剪子灣山戰斗中被沖散后,不幸與從墨龍貢潰敗下來的崇西匪徒遭遇,被一路追殺……</p><p class="ql-block"> 劉老大、王志松、雷天太,為掩護戰友脫險而壯烈犧牲。而經歷了九死一生之后幸存下來的山海山和仁登云,被當地藏族收留,與藏族姑娘演譯了一場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p><p class="ql-block"> 民改時期,流落紅軍山海山、仁登云努力宣傳黨的主張,宏揚長征精神,積極投身于民主改革的斗爭中,成為了康區民主改革中的積極分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城县|
九龙县|
漾濞|
镇康县|
双鸭山市|
和硕县|
吴桥县|
松滋市|
格尔木市|
隆化县|
武夷山市|
新郑市|
饶平县|
龙川县|
潮州市|
六安市|
洞头县|
霸州市|
牟定县|
麻栗坡县|
楚雄市|
陆河县|
罗山县|
商城县|
友谊县|
突泉县|
两当县|
噶尔县|
汉寿县|
阿城市|
大余县|
张家口市|
哈巴河县|
嘉荫县|
乐山市|
绩溪县|
东城区|
内江市|
承德县|
襄樊市|
淳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