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中國的園林在世界上是著稱的,中國的園林則以蘇州、曲阜和揚州最為有名,而這三個地方的園林又各具特色。有園林評論家認(rèn)為:蘇州園林的建筑以富貴氣出名,多為官僚富商的居室;曲阜的園林是以皇家氣派出名,多為封建帝王祭孔的官構(gòu);而揚州因文人薈萃,所以園林的書卷氣較足。參觀了揚州的“何家花園”,我認(rèn)同這一觀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何園是揚州大型私家園林中最后問世的壓軸之作,因為建筑手法獨特多樣,藝術(shù)風(fēng)格南北兼容,中西合璧,成為揚州園林的經(jīng)典代表,它有“中國名園,江南孤例”之稱。文物專家羅哲文先生來此考察后還專門為何園題詞“晚清第一園”,是揚州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官邸園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何家花園”簡稱“何園”,因建園的主人姓何而得名,一百多年來, 人們一代一代這么稱呼,也就約定俗成了。其實,何園的真正園名叫“寄嘯山莊”。面積達(dá)1.4萬余平方米,何園由清光緒年間何芷舠所建。園名是當(dāng)初園主何芷舠自己命名的,并用隸書題其額,嵌在門楣上方。“寄嘯山莊”,取意于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歸去來辭》,集“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中的“寄”“嘯”兩字為山莊之名,表達(dá)的是主人寄情于山水田園,不與宦海同流合污的志節(jié)情懷,很顯然何芷舠是很欣賞陶淵明的歸逸思想并樂于效仿的。甫一入園,這書卷氣便撲面而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當(dāng)然,何園的書卷氣并不是以一園名便能概括,這園名只是一點睛之筆,這種書卷氣是浸淫于整個建筑的風(fēng)格之中,一亭一閣,一樓一榭,一匾一聯(lián),均體現(xiàn)人文之美;書法、繪畫、雕刻、琴韻,薈萃成一個文學(xué)藝術(shù)的大觀園。正因為如此,《紅樓夢》《桃花扇》《梅花三弄》等五十多部電影、電視劇才不約而同選中它作為拍攝之地。曾在何園寓居過的名人亦很多,著名國畫大師黃賓虹,他六次來揚州,都寓居在騎馬樓東一樓。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曾寓居何園五年多,其舊居在騎馬樓東二樓,這里留下他不少作品。我認(rèn)為何園的總體建筑可謂匠心獨運,說它是江南孤例,因為它擁有四個“天下第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一,是“天下第一廊”。何園是一個居游合一、宅園一體的大型私家園林,它分大花園和小花園,大花園則分為東苑與西苑,而這兩苑的核心建筑則是主人日常起居的玉繡樓,在其東西南北分散著亭、臺、樓、榭,妙就妙在這建筑群竟由一串長廊來連接,形式多樣的復(fù)道廊,上下兩層,或直或曲,或回或疊,真可謂無路不廊,有樓皆通,其長度竟達(dá)一千余米。仿如彩虹飛落,把何園五大樓宇融為一體,這長廊的功能多著呢:遲春,可憑欄觀看牡丹池魚兒搶食落英;隆冬,可臨窗摘取一剪傲雪的紅梅;雨天,可下水心亭,觀看梨園子弟精彩的表演;月夜,可登賞月樓,一會月中寂寞的嫦娥。日出日落,回廊兩側(cè)透空雕花欄桿交錯投影,溢彩流光,變幻莫測,綺麗迷人,那詩情畫意盡在這若有若無間,它成為何園最著名的景觀。為此,園林文物學(xué)會會長羅哲文先生稱之為“江南園林中的孤例”。我認(rèn)為解其底蘊,只有一個字便是:避。是避風(fēng)、避雨、避日、避雪,但這種避又不甘寂寞,它還是要觀看日月的升沉,要觀看風(fēng)雪的變幻,要觀看花開與花落,要觀看山水的肅穆,要觀看戲臺的喧嘩,這是典型所謂歸隱者的心態(tài)。</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二,是“天下第一窗”。我們在走串廊時發(fā)現(xiàn),東南兩側(cè)樓廊的上下廊壁間各有一排雜錦花窗,品味花窗和從花窗觀景可謂何園的又一特色。若把中國園林比作一首好詩,花窗就是它的錦詞佳句,何園花窗不但數(shù)量多而且制作精,有方形、圓形、花形、格子形,樣式十分精美。它們集中分布在花園與住宅之間的廊壁上,組成一條條優(yōu)雅別致的花窗帶,這本身就是一條藝術(shù)的長廊,它不但是賞心悅目的景觀,而且實現(xiàn)了不同空間相互借景,人們透過花窗,就可以欣賞花園中一幅幅流動的框畫,一步一景,步移景換,撲朔迷離,充滿詩情,充滿畫意,也充滿空靈,窮其底蘊也只有一個字: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三,是“天下第一房”。這片石山房是何園的后花園,可謂是園中之園。片石山房相傳為石濤和尚疊石的“人間孤本”。石濤本姓朱,法號元濟, 據(jù)考證他是明宗室靖江王朱贊儀的十世孫,他出生后不久,明朝就滅亡了,為了逃避清朝統(tǒng)治者的迫害,他和哥哥在明王室內(nèi)眷的安排下出家做了和尚,他不僅是中國畫壇的一代巨匠,而且也是一位造園疊石的高手。他41歲時結(jié)束了云游生活,定居揚州,營造了片石山房。清光緒九年(1883)為何芷舠歸隱揚州時所購得,成為何園的一個組成部分。進(jìn)入片石山房,園子不大,只有1300 多平方米,可卻山水天然形勝于江南一隅,門廳有滴泉,仿如門掛珠簾,既形成“注雨觀瀑”之景,亦有一簾幽夢之幻,虛實結(jié)合,意境盎然。縱觀整座山房,其精妙之處是融山水亭榭于一體,且方寸之間有乾坤。三間水榭凌波而起,與假山主峰一潭相望,亭榭之間由回廊曲徑相連,而這四景則可各具特色,尤其是水榭、假山與人造月更是匠心獨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水榭,分為東室、中室和西室。居中一室有一涌趵泉,泉邊擺著古琴,琴聲幽幽,泉水潺潺,交融成韻,搖人心旌;東室置一雙古槐樹根的棋臺,壁上有竹石圖的窗景,扶疏有致,動靜相宜;西室建有半壁書屋,紋竹書架,線裝古籍,字畫掛墻,墨飄淡香。這三座水榭互為呼應(yīng),琴棋書畫相映成趣,給人以遠(yuǎn)離塵擾,舒心騁懷之感。石濤有詩云:白云迷古洞,流水心淡然,半壁好書屋,知是隱真仙。主人造榭的用意于此不點自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假山,與水榭隔潭呼應(yīng)。這座大型假山用太湖石疊成,西峰為主峰,下有石室兩間,旁置飛瀑深潭,一動一靜,相得益彰。東首為丘壑,奇石嵯峨,棧道凌空,蔚為壯觀,登上假山峰頂則一園景色盡收眼底。假山乃石濤和尚疊石在人間留下的寶貴珍品,宛如天設(shè)地造,能從假中見真!如仿大自然中山石洞穴,似置身山野郊外,山形顯現(xiàn)出蒼勁粗獷之美,得道法自然之真諦,山中主脈延伸入水中,有絕壁臨崖的奇險,亦有山連峰疊的氣勢,胸中藏千山萬壑的江山大氣。潭中的人工造月,可稱是片石山房一絕。避暑山莊文津閣有一個通過假山留洞而形成的月牙倒映在水面,而這片石山房的水中月亮可以讓人從月牙看到月圓,而且很清晰,它在山壑水波之中,顯得格外明亮。有人說,揚州是月亮城,此景亦為揚州添輝,此話不假,可聯(lián)系起潭上放置的一只不系舟,隨波蕩漾,無牽無掛,瀟灑不羈,飄逸空靈。我則從中讀出一個“空”字。也許這就是解讀片石山房之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認(rèn)為何芷舠不惜重金買下這山房,作為自己的后花園,不僅僅是看中石濤在疊石上高超的技藝,恐怕更看中的是石濤的歸隱之心與自己是相通的,而它營造的意境和暗示的主題正合他的心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四,是“天下第一廳”。如果說前三者用的是“曲”筆,而這船廳可說是園主直抒胸臆之作。從東園的牡丹廳往船廳的通道兩旁,由站立的瓦片和鵝卵石鋪成水波紋,似波光粼粼,似驚濤裂岸。看上去,高出數(shù)石階的船廳宛然成了一艘臥在浩瀚大海中的輕舟,清風(fēng)徐來,隨波蕩漾,人立其上,仿有動感,給人以水為居的意境。此時,看廳前明間的抱柱上“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為四壁船為家”的楹聯(lián),人們才恍然明白船廳的得名之由,并忍不住要為它的建造者的精彩創(chuàng)意叫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人們或許情不自禁地聯(lián)想到,園主何芷舠的“芷舠”二字就是一只裝滿了香草的小船。他是安徽望江人氏,官宦世家,世代最親近的就是江中之船。他在一茬茬官任上,特別是接任漢黃道臺兼江漢關(guān)監(jiān)督時,幾乎日日與過往商船打交道,他的一生與船的關(guān)系何其密切,對船的感情何其深刻,有人問何芷舠歸隱是否與他朝中沒有可靠的背景有關(guān)?否也!何氏家庭和中國近代史上幾個赫赫有名的大家族關(guān)系十分密切:與北洋大臣李鴻章,光緒皇帝老師孫家鼐是同鄉(xiāng)加兒女親家,與光緒另一位更有名的老師翁同龢以及清廷重臣、洋務(wù)派代表人物張之洞也有姻親關(guān)系。主要是他本人看清了晚清政府昏庸無能,沉疴久積,病入膏肓,何芷舠深感空有愛國自強之抱負(fù),而難兌現(xiàn)于國事,且在宦海沉浮中,哪怕有背景也難避厄運,倒不如急流勇退。遂于光緒九年(1883), 只有四十幾歲的他,由湖北漢黃道臺兼江漢關(guān)監(jiān)督的官任上卸任到揚州, 購得吳氏片石山房舊址,后擴建為園林,建造這“寄嘯山莊”,歷時 13 年之久。他對船廳的這番設(shè)計是煞費苦心的,一是把自己的名字暗喻在內(nèi),二是把急流勇退之意明示其中。我們從船廳中讀出的是一個“退”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避、一虛、一空、一退,已把何園主人的歸隱之心詮釋得明白而透徹, 這是何園有區(qū)別于揚州別的園林的獨特之處。雖說是歸隱,何芷舠是心有不甘的,只要看看何園的讀書樓我們便可窺見其中一斑。這讀書樓不事張揚,它躲在船廳后面的西邊角落,這樓沒有樓梯,只有假山的彎曲山道,登其樓,那是一副無言的對聯(lián):</span></p><p class="ql-block">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可這小樓綠樹掩映,假山環(huán)抱,窗明幾凈,清香四溢,宜于靜心苦讀。何芷舠用此樓專門供兒子何聲灝苦讀,其兒果不負(fù)父望,在江南貢院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以二甲第六名被皇帝欽點為翰林,繼承何芷舠的衣缽,成就了一門祖孫兩翰林的巨大榮譽,光耀門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可見何芷舠的這種歸隱的書卷氣——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有幾許清高,也有幾許落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有幾許避世,亦有幾許不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這就是我對何園的解讀,不知方家以為然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選自盧錫銘.《水云問渡》.</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宽甸|
南部县|
东平县|
湖州市|
宁蒗|
彭泽县|
黄冈市|
龙游县|
西城区|
会东县|
克什克腾旗|
碌曲县|
南靖县|
静安区|
清远市|
汉中市|
彰武县|
始兴县|
崇左市|
普宁市|
神木县|
铜梁县|
金沙县|
汶上县|
扎兰屯市|
丹阳市|
桐柏县|
遂宁市|
西华县|
北宁市|
天水市|
巴彦淖尔市|
洞头县|
昭苏县|
凤冈县|
老河口市|
长汀县|
宜良县|
青阳县|
荣昌县|
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