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十世紀30年代,正值兩次世界大戰(zhàn)間歇期,西方文化和價值觀念急劇膨脹,西方列強還沉醉于殖民、掠奪、征服、冒險等“哥倫布”式新發(fā)現(xiàn)的歡樂之中。一部虛構的探險小說走紅歐美,這就是英國作家詹姆斯 . 希爾頓(James Hilton)撰寫的“<b>消失的地平線</b>(Lost Horizon)”。小說虛構描寫了在南亞次大陸某國家的四名英美籍人士,在一次當?shù)卣兂穬S行動中,乘坐了一架被劫持的飛機。飛行員(劫機者)在飛機發(fā)生意外時強行著陸后受傷死亡。而四名英美籍人士卻偶然地進入了中國西南藏區(qū)藍月山谷地帶的一個名叫“<b>香格里拉</b>”的地方;從此,開始了他(她)們一段神秘的香格里拉之旅。在小說的描寫中,整個香格里拉,人們奉行適度的生活原則和處事哲理;多宗教、多信仰和平共存,多民族、多文化和諧相處。香格里拉就是一個自然景色中雪山、冰川、峽谷、森林、草甸、湖泊、金礦、純凈空氣及各宗教廟宇的匯萃地,是美、明朗、安然、閑逸、悠遠、知足、寧靜、和諧等一切人類美好理想的歸宿。<b>《消失的地平線》</b>的意義在于為西方文化價值觀念植入了一個人間樂土的意境。《不列顛文學家辭典》在評述《消失的地平線》曾如此指出:它的功績在于為英語詞匯創(chuàng)造了一個“世外桃源”一詞 —— <b><u>香格里拉(Shangri-la)</u></b>,從此,這片想象中的人間樂土就成了“伊甸園”、“世外桃源”、“烏托邦”的代名詞。1971年,南洋富豪郭鶴年買下了“<b>香格里拉</b>”的冠名權并以香港做基地創(chuàng)建了亞洲最大的“<b>香格里拉</b>”連鎖豪華酒店,以高端、舒適、優(yōu)質的服務譽滿全球。</p> <p class="ql-block"><b>香格里拉</b> —— 一個永恒之謎!半個多世紀,不知有多少中外探險家、考古學家、人類學家在苦苦尋找現(xiàn)實生活中的香格里拉。曾經印度,尼泊爾,阿富汗,蘇聯(lián)西伯利亞,以及中國新疆的吐魯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的稻城等都先后宣稱他們發(fā)現(xiàn)了香格里拉。然而, 1997年9月,中國旅游局在云南省中甸地區(qū)召開了新聞發(fā)布會,向世界正式宣布:香格里拉就在迪慶(藏族自治州)。根據(jù)學者們對迪慶的人文地貌、歷史遺跡等展開了全方位查驗,最后得出結論,迪慶的地理風貌,人文景觀與小說“消失的地平線”所描述的完全一致。“香格里拉”一詞從語音上也只有在中甸(縣)的藏語中最接近,意思是心中的日月。而中甸縣城的古稱“尼日宗”,意為日月城,與中甸藏語中的香格里拉之意完全相同。自此,<b>中甸</b>被正式改名為“<b>香格里拉</b>”。</p> <p class="ql-block">在麗江,從大小客棧、旅行社、背囊俱樂部、乃至“驢友留言”那里很容易打聽到如何去<b>中甸(香格里拉)</b>的旅游信息(參團或結伴)。只要身上“不差錢”,選擇是多樣的。麗江到中甸大約200公里,一般香格里拉兩日經典游的行程安排頗受歡迎(價格大約500-700元\人不等)。</p> <p class="ql-block">2009年4月30日,從麗江出發(fā),沿金沙江畔,途中經停并觀覽金沙江大拐彎。行車大約50公里,在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的交匯處,江面自然形成狹窄,兩岸相距僅三十米,并有一塊巨石坐落江心。由于兩大雪山的擠壓,江面陡然變窄,加上巨石在江中心的阻擋,江水在這里狂馳怒號,浪花激濺,響聲轟鳴。據(jù)說很久以前,該地區(qū)常有老虎出沒,老虎借助江心巨石可躍身過江。后人便將此處起名“虎跳峽”。沿江狹窄口共有三處,所以也就有了“上虎跳”、“中虎跳”和“下虎跳”。</p> <p class="ql-block">前往中甸的公路還算平穩(wěn)通暢。在春夏季里的雨后,偶有山石滑落阻塞道路。盤山路上,極目遠望,山巒雄渾,河川秀麗。游人并未因海拔的逐漸升高而感到不適。一座座彝族山寨,一片片高原梯田,時而引發(fā)游客提出停車拍照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小中甸是正式進入藏區(qū)的門戶。游客們在此下車接受藏族朋友們特殊的迎賓禮儀:一杯烈酒,一條哈達,一句“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的吉祥話。早春的高原,牧場上的草還未轉綠、杜鵑花還未盛開,但四周的牧畜,身邊的尼瑪堆,眼前的康藏村落,不禁使游人瞬間發(fā)覺期待中的異族風情已不再遙遠。</p> <p class="ql-block">地理上和歷史上,中甸位于橫斷山脈、三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并流,并且是納西族、彝族、傈僳族、藏族、回族等多民族世代生息繁衍的高原地域。特有的自然環(huán)境以及多民族、多文化、多信仰的和諧共存,恰似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虛構的香格里拉(Shangri-li)在現(xiàn)實中的具體展現(xiàn)。</p> <p class="ql-block">中甸的古稱“<b>尼日宗</b>”—— <b>日月城</b>,其實就是由<b>日光城、月光城</b>雙城所構成。其中<b>獨客宗</b>古城,在藏語里意為“白色石頭城”,意喻“月光之城”。</p><p class="ql-block"><b>獨客宗</b>是按照佛經中的“香巴拉”理想國建成的;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好、最大的藏民居群。這里曾經是茶馬古道進入藏區(qū)的第一站和重要樞紐驛站,也是滇、川、藏茶馬互市的通衢。在古城起伏不平的石板路上,昔日馬幫留下的馬蹄印仍依稀可見;而歲月久遠的馬幫喧嘩早已被今天的客棧,酒吧、商鋪、游人之熱鬧景象所代替。世界上最大的轉經輪高高矗立在古城旁的廟宇之中;為紀念1936年賀龍、肖克率領的紅二方面軍長征經過中甸一帶而建的“紅軍博物館”則坐落在古城邊并成為另一旅游景點。</p> <p class="ql-block">與“獨客宗——月光城”遙相呼應的是在奶子河畔的一座山頂上建立的“<b>尼旺宗</b>”,意為“<b>日光城</b>”。過去的“日光城”寨堡已不復存在,原址僅剩一座白塔。在白塔不遠處(距香格里拉縣城5公里),草原盡頭,群山之間,有一座規(guī)模宏大,看似古堡的建筑群;這就是云南省境內最大、最具特色的藏傳佛教寺廟群落 —— <b>噶丹松贊林寺</b>,有人把它比喻為小布達拉宮,現(xiàn)有僧侶700多人。公元1674年,五世達賴喇嘛奏請康熙皇帝批準后親自選址指導修建并賜名“噶丹.松贊林”。清雍正皇帝賜名“規(guī)劃寺”。寺院于1679年開始動工,1681年基本完成主體建筑。整個寺廟仿拉薩布達拉宮布局,依山勢層疊而上,氣派非凡。據(jù)說當年五世達賴喇嘛選址時得占卦神示:“林木深幽現(xiàn)清泉,天降金鶩戲其間”。所以,至今寺內仍有清泉淙淙,春夏不溢,秋冬不涸;聽說還常能看到一對金鶩出入。鎏金銅瓦的殿宇,筆法細膩的壁畫,古老獨特的寺院,處處都讓游人深感藏傳佛教濃烈和神秘的氣氛。無怪乎有人形象地比喻:到了松贊林寺,等于去了半個布達拉宮。</p> <p class="ql-block">經過一天緊湊而興奮的旅程,在晚間能欣賞一場大型藏族歌舞表演《<b>夢幻香格里拉</b>》無疑是一種最輕松和最愉快的享受。或許個別游客未必能習慣享用晚會上所提供的酥油茶,糌粑,青稞酒,烤乳牦牛(旅行團員自付600元\半只)等特殊的民族風味,但可以肯定,甜美的藏族民歌,豪放的康巴舞姿,斑斕的民族服飾,充分展示了燦爛的藏族文化,無不令所有在場的游客觀眾喝彩贊嘆。</p> <p class="ql-block">次日(5月1日),天蒙蒙亮,旅行團便啟程前往距香格里拉縣城35公里處的<b>普達措國家公園</b>。在導游的極力建議下,許多游客在途中指定的商店里買了氧氣瓶和紅景天(防缺氧藥)。雖說導游的用意是為了防止游客發(fā)生高原缺氧反應,但游客們對這一“精心安排”都明白背后的商業(yè)回扣規(guī)則。</p> <p class="ql-block">普達措國家公園是目前中國陸地第一個國家公園。據(jù)說目前開發(fā)出來的面積僅占規(guī)劃的千分之三。<b>普達措國家公園</b>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之世界自然遺產中心地帶,由南面的國際重要濕地<b>碧塔海</b>自然保護區(qū)和北面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紅山片區(qū)<b>屬都湖</b>景區(qū)兩個高山湖泊所構成;兩湖之間是彌里塘亞高山牧場和洛茸民族生態(tài)文化旅游村。“<b>普達措</b>”,藏語意為普渡眾生達到彼岸之舟湖。</p> <p class="ql-block">公園內有環(huán)保穿梭車載著游客駛入景區(qū)。游覽路線依順時針方向進行,據(jù)說這是按照藏族的習俗以求吉祥好運。<b>碧塔海</b>是進入國家公園內的第一個景點,湖面海拔高度大約3500米。一條長約2.7公里的人工實木棧道沿湖邊婉轉而建。清晨時光,游人尚少。柔和的朝陽照射在寧靜的湖面上,淡淡的水霧從湖中冉冉升起,遠方的群山倒影在清澈的湖水里,眼前的湖光山色仿佛令游人從現(xiàn)實中的香格里拉走進了夢境。</p> <p class="ql-block">聽說如果季節(jié)再推遲半個月(5月中旬),就能看到湖面上常出現(xiàn)的“杜鵑醉魚”之奇特景觀。每年春季,湖岸上茂密的杜鵑花盛開,花瓣飄落到湖中,湖中的游魚吞食花瓣后便中毒醉浮于水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乘車繼續(xù)前行,途中經過<b>彌里塘亞高山牧場</b>。居高遠望,遼闊的牧場像一塊巨大的綠色地毯鋪展在山谷間;星星點點的牧畜散落在草灘上,點綴出田園牧歌式的精美畫面。在翻越海拔4000米高的山梁后,便到達另一景區(qū) —— <b>屬都海</b>(海拔約3800米)。空中飄來烏云,游人們在微風細雨中行進在長4.2公里的人工棧道上。棧道蜿蜒輾轉,曲徑通幽,把游人引入到一個群山環(huán)抱、松樺蒼翠、草甸茂盛、毛牛成群的仙境般的原生態(tài)境地。</p> <p class="ql-block">雖說是半天的走馬觀花式的游覽和欣賞<b>普達錯國家公園</b>神奇而獨特的自然風光,但仍然能讓游人留下美好而難忘的印象。如果想更多地領略香格里拉大美,應多住些日子,或許還應深入到更遠的梅里雪山風景區(qū)。據(jù)一些文獻介紹,如今的大香格里拉感念,已不再局限在麗江、中甸一帶;而是包括四川的瀘定、亞丁、稻城,青海的果洛,甘肅的甘南藏區(qū),以及西藏的林芝地區(qū)。若要去尋找“心中的日月”,恐怕需要花上數(shù)月的時間。當然,自駕游是最佳方式。</p> <p class="ql-block">兩天的香格里拉之行順利結束。返回麗江的次日清晨,客棧經理安排了司機送行前往麗江機場。司機師傅姓“和”,納西族。20公里的車程,和師傅打開話匣講述了“和”氏家族的來歷。“和”氏原籍南京,據(jù)說明朝年間祖上犯事,整個家族逃離南京遷徙到麗江。當?shù)啬臼贤了臼樟袅颂与y的家族并賜姓“和”。其寓意一:“和”中有木,屬“木”家的人;二是“和”字上有一撇、右有一口,表示“和”族是帶帽子、背背簍為木家做工的人。簡單一個“和”字,巧妙地演示了漢字與納西象形文字的完美結合。</p> <p class="ql-block">飛機在風雨中啟動、加速、騰空而起 …… 。透過機窗,俯瞰大地,云霧之間,梯田層疊,山寨相依。飛機沖出濃密的云層在空中平穩(wěn)飛行。此時,試圖再看一眼美麗的香格里拉,但見云海茫茫;云海之上,天空湛藍,陽光明媚。當看到心中的日月時,地平線已從視線中消失 ……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09-7-8 于上海初稿</p><p class="ql-block">2021-3-28于多倫多修改</p> <p class="ql-block">注:遊記寫于2009年,部分信息可能已經過時,僅供參考。</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京山县|
中山市|
通辽市|
安福县|
平顶山市|
凤凰县|
宜章县|
郯城县|
静海县|
莱芜市|
金湖县|
法库县|
青铜峡市|
井陉县|
井冈山市|
休宁县|
舒兰市|
绥德县|
美姑县|
万安县|
连山|
犍为县|
镶黄旗|
文山县|
会理县|
浙江省|
松潘县|
荔浦县|
财经|
朝阳市|
商城县|
浪卡子县|
湘潭市|
赤水市|
巴林右旗|
镇平县|
竹北市|
嵊泗县|
定安县|
新源县|
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