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竹村位于皖南歙縣東部杞梓里大山中的一個山村,因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在皖南旅游大開發中還鮮為人知,是孑遺在皖南深山的徽州人文最后的清靜地。金竹村的風貌、人文并不輸周邊的如雷灌耳的石潭,坡上等村莊,更可與婺源的江陵風光可一比。金竹村所屬的杞梓里是馬克思《資本論》中唯一提到一個中國人王茂蔭的故鄉,在皖南已經找不出有金竹村這么大,住戶集中并不為外人知曉的村莊。金竹村春天滿山油菜,夏天避暑清涼,秋天白菊層層秋葉金黃,冬季銀裝素裹。金竹村出產筍、茶葉、金絲蜜棗、貢菊、核桃等。 大家注意,歙縣有二個金竹村,一個北岸鎮的金竹嶺村(也叫金竹村),一個是杞梓里的金竹村,這里介紹的是杞梓里的金竹村。北岸鎮的金竹嶺村因地質災害已被封村 金竹村地勢圖,金竹有四個村組成,上金竹、古洞、下金竹、前半。記住這四個村名,以下會反復提到這幾個村名 畫這個圖不容易,逐點對標GPS經緯度坐標,請點擊下載收藏 中間為楊樹尖,為金竹村背靠的最高大山 金竹村2019年6月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20年入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金竹村東面是浙江的大明山,西面是皖南攝影基地的坡上村和石潭村,金竹村地勢北高南低,東西環繞山村的二條小溪流經岔口、洽河、武陽注入新安江,受千島湖廣闊水面影響,早晨極易起霧,特別是秋天雨后第二天晴天的早晨,整個村莊像坐在云霧中的仙島,形勢同隔壁的坡上村、石潭村一樣一樣的。但石潭、坡上已經人滿為患,相反金竹村還是不為人知的清靜地。 金竹村是四個村莊的集合體,規模比石潭大而集中,并遺有多座老祠堂,民風淳樸,是一個攝影采風,山區生活體驗,幽思冥想,研究古建,越野穿越的清靜地。 進村的路傍,眾多碩大的磨盤,足見當年的鼎盛 村里新舊民居混雜 上金竹的中間的百年銀杏樹 位于前半的不同年份拍的小學 這個廢棄的小學早年是個祠堂,新校建成后就廢棄了 這是小學的后面,大半已經塌圯,放垃圾桶的地方是原來的祠堂供臺。 金竹村有很多老宅祠堂已無住戶,但一些陳設還在,可以拍一些懷舊的靜物 山里嫩筍鹽水煮過曬干,燉肉,想吃就來吧 秋天路邊的食槽 新瓜舊籃,幽幽的光照進來,主人今安在 小鞋老玉米,山里的童年 誰家瓜菜擱屋頂,夜半月光勾舊意 簍的寂寞 那一年,五谷豐登全靠它 櫊上小妹人去樓空 小巷苔痕入青階,一半曖陽一半陰 百年壘石,百年故事 阿姨給我看天不亮採來的明前茶 日落隨便一棟屋就是懷舊 幾度春秋幾度光陰,只有光影依舊 古洞東面的山溪 村后的默然小徑 諾大的老宅,頂不住風風雨雨 物是人非 金竹村現在已經有了路燈,晚上可以架好三腳架拍夜景 山中小巷有人否 一拐一轉是石階 路邊的山石 金竹村早晨的全景最佳攝影點在村西南方向的往共和村的土路幾個轉彎突出的路邊 這條路車輛不能調頭,徒步過去 農村環保,現很少燃燒柴草,拍不到日出日落炊煙裊裊,可請人在村里燃放煙餅制造效果。有時村民會在田地燃燒桔桿,也會有煙霧效果, 油菜沒有種滿,但局部還是不錯的 一枝出瓦來 老窗 斑駁 古洞東首的老宅 老宅內的窗檁 老宅寫在木壁上的故事 陳年老香的祝愿不知還靈否 窗外 雖沒有人住,但有人打掃 這光影,是否要懷舊一番 鼓風機上的向雷鋒同志學習 那拴那環那扇門,又春又秋又年華 村民蔬菜自給自足 祠堂往往作為紅白事的地方 這堵墻上有很多故事,古洞中部 曬筍干 孤寂的復裕堂,金竹村眾多老宅祠堂因長年無人居住,漸漸消失在人間 這個祠堂八年前所拍,這次已經找不到了 上金竹北端的祠堂 祠堂內部,最精美的木雕已經沒有了,紅線所指 這戶祠堂保存完好 祠堂內景,左下的大木雕也沒了,只留榫眼 門額,總路線萬歲,說明后寫上去的也有60年以上歷史了, 環金竹村四周的山坡都是梯田,現在農村經濟轉好,轉種核桃蜜棗多,種收益低的油菜和白菊的少,所以周圍梯田拋荒比較多,拍出的油菜田沒有婺源效果好。如果今后春天梯田種滿油菜,秋天種滿白菊的,那一定是很壯觀的。 茶葉加工場 隔天有賣菜的車上山 賣菜車如同小菜場,金竹村除了本地出產的土特產,其他物品都要從山下運送,同類商品都要比山下略貴一點, 金竹村地少人多,年青人都出去打工或做老板,賺大錢了回老家蓋豪宅。 上金竹南端的大祠堂外墻 內部已經倒塌,這是從里往外拍 精美大木雕也沒了,紅線所指 雕花的構件散落一地 這是從外往里拍,大家進入這棟祠堂注意安全,已經搖搖欲墜。 金竹村有大量這類空屋子 上金竹中部一座小祠堂 內部, 隨時會有東西掉下來 堂額已經看不出是什么字 進出門注意,磚會隨時掉下來 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奮勇前進,文革時期的標語,50年了 這是上金竹中部的另一祠堂內部 遺有一些器物 大木雕也沒了 在這個祠堂的上面就是這棵大銀杏,這是棵樹分二枝,進村很遠就可看見,秋天一片金黃 總路線光芒高萬丈,60年前的標語 金竹村,青壯年都在外打工做老板,村中只留老年人和孩子 狗狗你好嗎? 下金竹西首的世德堂 世德堂的門 世德堂門口的小櫈 世德堂內 金竹村不僅風景人物獨好,還是一個紅色革命基地。1935年紅軍一支進入金竹村,同年發動了金竹暴動,200多隊員攻打三陽鄉公所,轉戰皖浙一帶,最后由于寡不敵眾暴動失敗,李春海、方仁才、方榮沭等22位同志于1936年1月押往三陽殺害。 這次轟轟烈烈的"金竹暴動"失敗了,事后村民把他們的遺體收隴葬在了金竹村的前半。 解放后的1952年歙縣人民在墓前建立的紀念碑,碑文上刻著毛主席的題字。 前人栽樹后人納蔭 烈士方高貴的兒媳黃蘭珠和兒媳 烈士方高貴的兒媳,86歲的黃蘭珠和重孫女 這張表現金竹暴動的宣傳畫的背后是方家大祠堂 當年紅軍就是在這里召開誓師大會的,但方家大祠堂已經消失,只遺高大的臺階 上面宣傳畫的右側小房就是這棟房屋,見證當年金竹暴動誓師大會 金竹村有很好的人文和自然風景,只是缺少宣傳,當年紅軍為了不擾民都住在祠堂里,可現在這些祠堂少于維護,不斷有祠堂老宅塌祀,在此呼吁黃山、歙縣政府保護這些紅色遺址, 可以在幾個完整的大祠堂里陳列一些當年紅軍用過的物品,武器,掛一些宣傳介紹牌,是一個很好的紅色革命的宣傳基地,杭徽公路上掛上山指示牌:金竹暴動遺址 上金竹西南的祠堂 下金竹、古洞和前半的主街大體是東西向的,一早一晚陽光照進街道比較多,可以拍到好看的光影, 上金竹街道為斜向,要等陽光略直射才能拍出光影,祠堂在冬天的中午陽光可以照進大屋深處,可以拍出好光影。 畫棟雕梁今尤在 方家堂燕昨已飛 土磚老宅 繼興堂 古洞東端的臺階 正在消失的老宅 正在消失的老宅,也許當年紅軍住過 喵,你好嗎? 喵,你好嗎? 哼哼自在的二師兄 大多是小孩的衣服 早(棗)立子 金竹村現在還少量這樣泥坯砌的住房,一個時代,這一切會馬上消失,有喜歡古建、老宅的可以來看一下 老窗 早年拍的世德堂 祠堂都家族辦紅白事的場所 早年拍的世德堂門口 金竹村青壯年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都老人孩子 打掃祠堂的大媽 金竹村鮮有外人進入,村民樸實無華,對外來人員會比較好奇,八年前我第一次進村時就有大人小孩好奇地跟著你,給村民拍照他們都很友好。 大媽你好 古洞一個祠堂一小孩在門口玩耍 不知大媽在做什么 金竹村沒人外人進入,小姑娘好奇一直跟著我 小姑娘當年應該十歲的樣子 當年的小姑娘現在應該是十七八歲的大姑娘了,攝于世德堂門口空地 田間勞作收工回家 曬太陽的阿婆 曬的不知什么,大媽問我要不要吃一塊 悠閑的村民 早年拍的大娘,這次去沒有找到她,不知是否安好,這個裝束現在已經看不到了 團結,萬歲,保衛,快要成為文物了 斜陽西下,很靜 房前屋后處處都彌漫著秋高氣爽 秋天的金竹村 秋天白菊豐收 滿山白菊也是攝影的好季節 挑菊下山,黃山白菊又稱貢菊”是黃山市的傳統名產,其與杭菊、滁菊、亳菊并稱中國四大名菊。因在古代被作為貢品獻給皇帝,故名“貢菊”。 黃山貢菊主產區就是黃山歙縣金竹村一帶,其生長在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中,品質優良,色、香、味、型集于一體,既有觀賞價值,又有藥用功能,被譽為藥用和飲中之佳品,是黃山著名特產。 靜靜的一汪水,倒影出秋的靜靜 許多老宅題額都已抹去,這個寫的是毛主席萬歲 大宅門 不知曬了多少日的豆角 金竹村不是旅游地,也不是文保村,許多住宅都已經改建 大多祠堂因集體所有,保留了下來 古洞的一座老宅 力爭上游,克勤、克儉 洪胡家的大樹 村民自種的蔬菜 早先的柴火灶臺,現多已不用。 金竹村同隔壁的石潭、坡上是一個山系,南面鄰近千島湖,雨后極易起霧,遠處山谷的霧可用長焦鏡頭拍下 如果大雨后的第二天是晴天,就會有云海 日落最佳點在東山上,但山勢陡峭攀登困難,我選的點在進村公路邊的電信鐵塔山包上,但只能拍到上金竹村 這是在進村的信號塔邊上拍的,大家記住這個角度 上金竹孤立的一棵銀杏樹,每到秋天金黃燦爛 早年我的車在金竹村 我曾住過這里 喜歡攝影的不要錯過一早一晚的光影 走過路過,隨時都有光影 金竹村處于二山之中,東西大山阻擋早晨日出要一小時后,太陽才照進山村,日落相反,要拍日落日出光影的算好時間。<br>拍云海,大雨過后的第二是晴天的話可以拍漂亮的云海日出。 金竹村油菜正常年份大約在三月中至清明 由于油菜收益低,山坡上的梯田多半都空著,如果將來作為景觀開發,山上種滿油菜的話,那是很壯觀的,絕對不輸婺源的江陵風光 新舊住宅犬牙交錯 上金竹村北端的一個小祠堂 這塊板有很故事 位置居中的衛生室,有廁所 上金竹南端祠堂門口的大樹 上金竹南端祠堂門口的石階,早晨八點十分所拍 二層四跨的老宅,可惜了。 金竹村有很多這樣空置的老宅 山上自家種的菜 春來嫩枝出,吉祥如意入 天然的水墨 越南必勝!五十年前的標語,算半個古跡吧 這是在往共和的路上拍的 金竹村山勢悠遠,長焦鏡頭是必備的 上金竹的祠堂 這是祠堂內景 為了拍好人文,先要與人溝通,掛著照相機的我先給這位大爺剃了頭,再給他拍下了如下照片 前半的方大爺,71歲 位于前半北部的金竹小學,全校四名小學生 雖然只有四名學生,學校該有的都有,教育是根本 英坑到金竹村的路上會路過金竹水庫,一汪碧水,心曠神怡 東面進出金竹村會路過英坑村 這是從公路上遙望英坑村 杞梓里的王茂蔭紀念館,在鎮中心位置,如果候車有時間的話可以去看看。 這是上金竹全貌,海拔660米,夏天山區氣候比平原熱島效應城市氣溫要低五至七度,適合避暑。秋天的滿山的層層白菊,山上多彩的雜樹秋意濃濃,冬天因周圍的高山接近千米,山頂會有白冠霧淞。 村委會 金竹村東面有二個林場,一個叫瓦上林場,一個叫農合林場,這是金竹英坑公路經過林場的岔路口,Y型路,左邊去瓦上,右邊去農合 這是秋天去瓦上林場的路上(金竹山莊提供) 秋天是林場最美的時候,這是距岔路口1.3公里的一個小水庫(照片來于網絡) 到處一片金黃,這是瓦上林場場部(照片來于網絡)<div><br></div> 每年五月到金竹,公路邊隨處可見杜鵑花(金竹山莊提供) 小帖士:<div><br></div> 金竹村交通,<div>金竹村不管是自駕還是自助游都是從二個有大交通的縣城進入,東從三陽鎮進,西從歙縣進,這二個地方都有高鐵站和高速公路出口,從這二個縣城到金竹村都要經過杞梓里,從杞梓里老杭徽公路的英坑路口沿河往南,經過英坑,然后岔道上山。這是從歙縣方向進入英坑路口的路牌</div> 過了英坑上山后有十字路口,見此牌右拐 杞梓里到金竹村有二條路,一條是從老杭徽公路經英坑到金竹村,全程鋪裝路,過了英坑一直上坡盤山路,全程27公里,行車45分鐘(綠藍色)。綠藍色為水泥鋪裝路,灰色為沙石路 另一條是從杞梓里的茂蔭大橋經共和村到達金竹村,非鋪裝沙石路(地圖上灰色),盤山彎道極小,路況只能走越野車,全程20公里行車約40分鐘,雨天切勿走此路(此路截止發稿前因塌方在距金竹村300米處不通), 金竹村道路狹窄,多急彎陡坡,開車注意避讓,這是金竹村中的一個急拐點,車子大點一把拐不過來。 金竹村由于地勢原因北高南低,房屋都有一個向南傾斜趨勢,房屋久無人居住就會發生開裂,大家在看老宅時千萬注意,開裂的房屋不要進入。 一些房屋幾近廢棄,護欄早已糟朽,不要找制高點拍照而去攀爬這樣的建筑。 金竹村由于不是旅游地,外人也不知道這里的景色和人文,一直沒有食宿點,目前全村及周邊唯一在建的食宿點:金竹山莊,是按酒店標準客房裝修的山莊,在上金竹的村委會邊上,五一節即可裝修完工迎客,金竹山莊可接待20多位客人食宿,自駕車可停在門口的村委會空地,金竹山莊經理方輝兵電話13965513208 這是金竹山莊剛完工的標準客房,最新消息,五一假期開張迎客,金竹山莊經理方輝兵電話13965513208。 離金竹村最近的是三陽高鐵站,每天有六趟高鐵列車停靠 三陽客運站,大家注意原來的三陽客運站已從三陽的西端搬到了三陽高鐵站邊上,從這里有發往周邊的客運中巴,如果是多人結伴自助旅行,可以在三陽高鐵站的站前廣場包車到金竹, 這是客運站發往杞梓里的中巴,票價三元,行車約40分鐘 三陽客運站公交車目前的時刻表, 皖南消費比較低,這是杞梓里汽車站的菜單 到金竹村不管那個方向來都要經過杞梓里,這是杞梓里汽車站邊上的小店,是進周邊村莊包車的集合地,如要包車請與店主聯系幫忙。店老板方來有,電話:13295598341,費用約150-200元,可坐4-6人,根據車型。 每天唯一進入金竹村的公交是歙縣發的班車,歙縣汽車站中午十二點半發車,一點十分到達吳川汽車站(高速公路歙縣出口),二點到達杞梓里,四點到達金竹村,車停在前半的金竹小學門口。該車第二天早六點從金竹村發車回到歙縣,此車的路牌是:歙縣--杞梓里--英坑,實際終點是經過英坑到達金竹村,杞梓里到金竹村票價10元。此車在杞梓里停汽車站、派出所、英坑路口,大家記住車牌,以便路邊招手上車。<div>歙縣高鐵站可乘701路到歙縣汽車站換乘這班車,701行車50分鐘票價1元,或乘702路到吳川汽車站換乘,702行車45分鐘,票價1元。<br></div> 最后再給大家看看不同季節的金竹村 春天 秋天 以上照片多年拍成,一些景色與現在有不同,其中有老宅已經不存在。 這是我,天不亮就要趕到山上拍攝日出,幾年的拍攝輯成一帖,爬山涉水舟車勞頓,訪老鄉收集資料,文案碼字不易,懇請尊重本人勞動,引用敬請說明出處。您覺得藏在皖南深山里的金竹村好,覺得應該幫一下革命老區,恭請轉發,點贊。鞠躬感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州市|
郧西县|
岗巴县|
建阳市|
瓮安县|
玛曲县|
阳朔县|
盖州市|
简阳市|
广东省|
双辽市|
彝良县|
缙云县|
太康县|
卓资县|
阳东县|
抚宁县|
南丹县|
南投市|
金寨县|
荥经县|
迁安市|
济宁市|
双柏县|
太仆寺旗|
上虞市|
资源县|
南部县|
孟村|
土默特右旗|
饶河县|
雷州市|
绿春县|
大关县|
宣武区|
桦南县|
木兰县|
彭泽县|
德格县|
刚察县|
墨竹工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