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李鐵生(1913年-2009年),江蘇江寧人,出生于上海,筆名金戈。少時清苦,在報社當學徒,自幼對繪畫極為喜好,常臨摹研習,無師自通,于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連環畫《癡婆子》。至上海解放時,共編繪了一百余部連環畫,是名震上海灘的一位連環畫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連環畫《反西涼》的創作者,傲視群雄的刀馬旦連環畫大家李鐵生仿佛在金戈鐵馬中,槍挑鞭打處殺出一騎,猶如在碧血黃沙里,刀光劍影間激出一將。環顧四野,殘陽泣血,獨立江河,風起戰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鐵生——傲視群雄的刀馬旦連環畫大家,畫如疾風勁草,將春夏切割成冬秋,畫如鋼刀鐵劍,將熱淚冰封成冷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攬弓,箭行天際,雕翎橫嘯,聲斷長漠。出鞘,劍走天下,光澤無華,寒徹千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鉤銀爪,迅捷如電,長槍短鞭,氣動驚心。力透紙,撩上眉,回首雪滿襟,號角連征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李鐵生的筆下,不必舉杯相送,不必兒女情深,只須放歌仰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墨線勾勒往事,奔突縱意滄桑,英雄風姿猶存,壯麗山河長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3年,李鐵生進入新美術出版社工作,1956年在合并后的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擔任連環畫創作員。由于在解放初期經過連環畫學習班的系統學習,他的繪畫技巧及技法有了大幅提高,樹立起獨樹一幟的風格,如他的筆名“金戈”,筆鋒犀利硬朗,畫面緊湊有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此之前的新美術出版社工作期間,李鐵生已繪制了相當數量的膾炙人口作品,如《嚴貢生》、《長壽草》等,雖然畫風已經定型,但技巧尚未熟練,畫面略顯簡單。進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后,李鐵生的繪畫能力提高,風格日益成熟。由于技藝的熟練深厚,他幾乎參與了上美社(含新美術出版社)所有套書的創作,這在連環畫家中并不多見,以此也說明李鐵生的地位和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可以看到李鐵生筆下的人物造型俊朗勻稱,馬匹形態矯健奔放,交戰場面錯落有致,如鼓樂聲聲入耳,明晰可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鐵生多以中景畫面表現故事情節,因此畫面人物較多,難能可貴的是他對畫面中出現的人物均一絲不茍地描繪,在冷峻的線條下體現出一種力與美的結合。《反西涼》等就是他連環畫風格的完美演繹。同時,李鐵生也是一個技法全面的畫家,亦涉足現代題材的連環畫,有《金指先生》(1956年)、《紅色飼養員》、《一代新人》、《機警的孩子》等,相較他的古典題材而言,這些連環畫給人的印象不深。《機警的孩子》原名《小林捉賊》,出版于1965年6月,是李鐵生的封筆之作。從圖中不難看出,李鐵生對現代題材的把握仍相當出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容忽視的是,李鐵生極其擅長與其他連環畫家的合作,如嚴紹唐、汪玉山、楊青華等,作品風格規劃統一,如出一人之手。這些作品中他大多數完成最后的勾線,因此他的痕跡較為明顯,不過也有例外,《說唐》的兩本可能是他構圖,嚴紹唐勾線,體現出嚴紹唐風格的大氣古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然,李鐵生的畫也存在臉譜化的問題,人物造型雷同,卻無法遮掩他連環畫大家的位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他曾畫了《三笑》、《文天祥》、《海國英雄鄭成功》、《紅頭阿三》、《壯志千秋》、《泰山》等百多部小人書,曾用過筆名金戈。抗戰前李鐵生的代表作有以美國電影《泰山》為內容改編的《泰山》,揭露印度巡捕欺凌中國人的種種罪行的《紅頭阿三》連環畫曾風靡一時,銷路居然不輸于“武俠神怪”,李鐵生在讀者中也有了知名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李鐵生進入新美術出版社,后轉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繼續連環畫創作,主要以古典題材為主,1957年上海人美社策劃《三國演義》連環畫套書時,社里領導認為李鐵生是老連環畫作者,且繪畫速度很快,就交給他一部《煮酒論英雄》。他駕輕就熟地完成了。接下來他又畫了兩部都是100多幅的厚冊《戰官渡》和《反西涼》,質量上乘,頗受好評。后來嚴紹唐合作繪制了《智取陳倉》、《姜維獻書》。嚴紹唐起鉛筆稿,李鐵生幫助他勾勒線條,同時以盡量保持嚴紹唐的個人創作風格,他這種甘當他人作嫁衣的作風一直以來都受到同事的推崇,以后他倆還合作了《于謙》等多部連環畫,是創作上的好伙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鐵生在《三國演義》套書中一共畫了6部之多,包括第2套1版的《白馬坡》(與陳光鎰合作)。他還繪畫了許多古典連環畫,如《西漢演義》、《東周列國》、《儒林外史》、《神魚》、《牛郎織女》、《蘇武牧羊》和歷史人物等數十部,給讀者留下較深的印象。李鐵生一生正直和善,認真繪畫,淡泊名利,從不吸煙、喝酒。為連環畫事業辛勤耕耘長達40多年,作品多達百余種。他的封筆之作是1973年6月與汪玉山合作的《機警的孩子》。在李鐵生所有創作的作品中,耗費創作精力最多、時間最長的還是《三國演義》,共達五、六年之久。李鐵生于2009年5月逝世,享年97歲。</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干县|
高清|
天长市|
陇西县|
射洪县|
新疆|
西畴县|
溆浦县|
永顺县|
郴州市|
丰台区|
囊谦县|
东至县|
孟州市|
湘西|
陵川县|
宜春市|
苍梧县|
日土县|
仙居县|
黔西县|
土默特右旗|
光泽县|
铜梁县|
桂平市|
武汉市|
商丘市|
光泽县|
沙田区|
建昌县|
五华县|
延津县|
治多县|
白朗县|
双鸭山市|
扬州市|
尚志市|
海兴县|
开原市|
砚山县|
长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