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1.2.28日《萬里走單騎--遺產(chǎn)里的中國》節(jié)目組做客黃石廣播電視臺直播間。我很榮幸就黃石的工業(yè)記憶,與原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院長有幾分鐘的電話連線。單院對我所說黃石工業(yè)的“四條龍”非常感興趣,幾天后節(jié)目由浙江衛(wèi)視播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單院長做客黃石廣播電視臺直播間</span></p> <p class="ql-block">說起黃石我一直在想:</p><p class="ql-block">為什么1950年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央政府就決定湖北設立一個新命名的省轄市——黃石市。</p><p class="ql-block">為什么毛主席說:黃石的路不好,我就是騎驢也要去看看。1950年、1958年他老人家兩次來黃石視察,兩次到大冶鋼廠,指示把這個廠辦大辦好!</p><p class="ql-block">究其答案,我以為就是因為黃石的礦產(chǎn)和工業(yè)。</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視察大冶鐵礦手拿礦石面帶微笑</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還說:講重工業(yè)不能忘記張之洞。19世紀80年代,張之洞在黃石(當時為大冶)創(chuàng)辦的大冶鐵礦和大冶鐵廠,是漢冶萍公司的主體。1908年盛宣懷組建的漢冶萍公司是中國最早的鋼鐵聯(lián)合企業(y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而同在黃石的華新水泥廠始建于1907年;富源、富華、利華煤礦分別建于1909年、1918、1924年(后均并入源華煤礦)。黃石還有3200多年前商周時期的銅礦遺址和1700多年前的鐵礦遺址。</span></p> <p class="ql-block">筆者在黃石漢冶萍舊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急于發(fā)展工業(yè),尤其是重工業(yè)。于是有著如此工業(yè)基礎的一座新城——黃石市應運而生。所以說黃石是因礦興盛、因廠立城的重工業(yè)城市,從此以“青銅之都”“鋼鐵搖籃”“水泥故鄉(xiāng)”著稱于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黃石建市后,在第一個國民經(jīng)濟建設發(fā)展計劃中。除了恢復擴大鋼鐵、水泥、煤炭、發(fā)電等傳統(tǒng)行業(yè)。又在黃石下陸新建一大型銅冶煉企業(yè)(前蘇聯(lián)援華156個項目之一)——大冶銅廠。后因名稱與大冶鋼廠在書寫中容易混淆,改名大冶冶煉廠(大冶有色金屬公司前身)。</span></p><p class="ql-block">一時間,鋼鐵、有色、水泥、煤炭、發(fā)電等企業(yè)在古老的鄂東大地,煥發(fā)出勃勃生機。一座座新廠房拔地而起,煙囪林立,濃煙滾滾。根據(jù)冒煙和產(chǎn)品的顏色,有了黃石“四條龍”的傳說。大冶鋼廠煉鋼煙囪的黑煙、青色的鋼鐵產(chǎn)品稱之為“黑龍”;華新水泥廠灰色的水泥灰色的煙塵雅稱“灰龍”;大冶有色的黃銅產(chǎn)品、含硫的黃煙當之無愧的“黃龍”;還有<span style="font-size: 18px;">黃石電廠蒸汽般的“白龍”。</span></p> <p class="ql-block">說起我對黃石的工業(yè)記憶,主要還是大冶有色,它也是黃石工業(yè)乃至新中國工業(yè)建設、發(fā)展的一個縮影。自1958年我們全家隨同在地質隊工作的父親從南京來到湖北,來到這個企業(yè)。在廠子弟學校讀書到高中畢業(yè)。下農(nóng)村后招工又回到這個企業(yè)工作直至退休。六十多年的風風雨雨,我目睹和參與了大冶有色的發(fā)展與建設。</p><p class="ql-block">當年我們冶煉廠廠區(qū)120米高的煙囪,據(jù)說是中國第一亞洲第二。那時沒什么高樓大廈,居民區(qū)最高的樓房只不過四層。人們到了新下陸,很遠處就看到那突兀的煙囪。這座大煙囪是那一代有色人的驕傲,只要有親戚朋友來,我們就手指廠區(qū)大煙囪自豪的說:中國第一亞洲第二。</p><p class="ql-block">因為煙囪太高,人們近距離仰頭觀看帽子很容易脫落,這是真的。</p><p class="ql-block">1961年5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的陳毅元帥來廠視察,陳老總從下車就一直抬頭看煙囪,我們廠黨委書記迎上去,陳老總看著煙囪和趙書記握手。</p><p class="ql-block">煙囪每年都需要檢修,主要是避雷針和煙囪口的砌磚。工人們爬上爬下既危險又消耗體力,每爬一次煙囪發(fā)一個甲等保健票(0.30元)。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時任熔煉車間的鄧書記,不顧違反組織紀律,破例讓維修人員免費不限量吃肉包子,大家都爭著上煙囪。</p><p class="ql-block">在六、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如此四條“巨龍”每日每夜向空中排放含有害氣體的煙塵,嚴重污染著黃石的空氣環(huán)境。冶煉廠嗆人的煙氣是我兒時最為深刻的記憶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產(chǎn)品是銅,在冶煉過程中產(chǎn)生大量的有害氣體,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投產(chǎn)前十年都是直排。因為煙囪很高,大量的含硫氣體污染半徑達20公里,廠區(qū)西北附近幾乎寸草不生,周邊莊稼難以生長。在哪個只重產(chǎn)量忽視環(huán)保的工業(yè)原始積累初期,一年的青苗費賠償費僅20萬元。</p><p class="ql-block">我們住的家屬區(qū),位于廠區(qū)東南方向(上風口)約2、3公里,但如果哪天刮西北風又是低氣壓時,灰蒙蒙的空氣飄著細細的粉末,還伴著刺鼻的硫酸味道。用一句詞形容:遮天蔽日!現(xiàn)在北京的霧霾根本無法與之相比。于是乎家家趕緊關閉門窗,收回晾曬的衣物。我們上課的教室盡管門窗緊閉,但無孔不入的煙子仍然嗆得同學們咳嗽聲此起彼伏。</p><p class="ql-block">如果下雨,沾附在衣物上的灰立即變成硫酸(也就是俗稱的酸雨)形成一個個小窟窿。那些年在廠區(qū)上班的人,布料工作服(硫酸車間發(fā)呢子工作服)穿一段時間后,肩背上都是小窟窿。我1975年參加工作,在廠區(qū)當裝卸工時還是這樣的,工作服都是從背上破起。</p><p class="ql-block">但是,在那個火紅的年代,如同歐洲資本主義工業(yè)早期一樣,幾乎沒有環(huán)保概念。煙囪林立認為是社會主義建設欣欣向榮的象征。</p><p class="ql-block">有歌為證:“小燕子告訴你,今年這里更美麗,我們蓋起了大工廠,裝上了新機器,歡迎你長期住在這里!”兒歌《小燕子》的詞作者王路在黃石工作直至離休。他看到的大工廠、新機器,正是黃石“一五”建設的時代烙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我讀小學期間,上圖畫課的內容常常是一張白紙上畫著廠房和許多個煙囪,還用鉛筆在煙囪出口旋轉畫出滾滾濃煙,表示祖國建設蒸蒸日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這的確是哪個年代真實的寫照,就連政府工作報告也說,這“四條龍”是黃石工業(yè)蓬勃發(fā)展的象征,是我市的一大亮點和名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過去的幾十年,黃石為共和國的建設提供了大量的的水泥、鋼鐵、銅、礦等產(chǎn)品。直至資源枯竭,環(huán)境遭到極大破壞,市區(qū)常年籠罩在灰塵之下。住在華新、電廠附近的居民一年四季不敢開窗,外面晾曬的衣服遇到風向不對,就落下一層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00年我住黃石廣電局家屬大院,離華新水泥廠舊址較近。直到2007年華新搬遷之前,窗臺上總是布滿細細的顆?;覊m ,特別是停在樓下洗干凈的小車,第二天一層薄薄的粉塵。民間戲稱黃石是“光灰”的城市。黃荊山因為開采石灰石被挖的千瘡百孔滿目瘡痍,大冶湖、磁湖湖水嚴重污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黃石人民為共和國的建設,付出了巨大的環(huán)境代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如此嚴重的工業(yè)污染是必引起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央開始推行“綜合利用工業(yè)廢物”方針,提出“變廢為寶”的口號。七十年代初<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毛主席在一次石油會議上說:“綜合利用大有文章可做”。</span>1972年周恩來總理對治理“三廢”問題作出重要指示:“資本主義國家解決不了工業(yè)污染的公害,是因為他們的私有制,生產(chǎn)的無政府和追逐更大利潤,我們一定能夠解決工業(yè)污染,因為我們是社會主義計劃經(jīng)濟,是為人民服務的?!?lt;/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由此,1969年大冶有色開始修建<span style="font-size: 18px;">硫酸回收第一系列,并</span>恢復建廠時因技術不過關,一直未使用的硫酸車間。當年讀初中的我,參加了工地義務勞動,記得有一天湖北省長張體學身穿長筒雨衣冒著大雨來工地視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73年又開始了硫酸第二系列工程建設,1977年底投產(chǎn),兩個系列回收煙氣年產(chǎn)硫酸10萬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隨著煙氣回收,環(huán)境有所改善。廠區(qū)道路兩邊耐酸植物夾竹桃能夠成活了,夏天還開滿紅色的花。夾竹桃(花)也是我們有色的廠樹、廠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95年有色冶化改造,引進加拿大“諾蘭達” 冶煉爐,并配套建硫酸三系,拆除了第一代反射爐和120米高的大煙囪。那時我在有色開關廠當廠長,為配合硫酸三系列的建設,制作了這個工程配電站,所有的高壓開關柜。2002年又進行了硫酸四系的建設。經(jīng)過三十多年的煙氣治理,空氣環(huán)境進一步改善。但真正鎖住“黃龍”徹底治理煙害還是我退休后,2011年冶煉廠新建 “奧斯曼特” 第三代冶煉爐投產(chǎ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如同大冶有色一樣,這些年來冶鋼、華新、電廠通過技術改造乃至搬遷,解決了各自的排煙環(huán)保問題。黃石終于縛住“四條孽龍”,告別了“光灰”的城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冶鋼筆者拍攝于2019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自此,黃石的天更藍了、水更綠了、山更青了。2017年被命名為國家衛(wèi)生城市,2018年又獲得“2018年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稱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僅如此,黃石百年老企冶鋼、華新 ,千年薪火相傳的銅礦開采冶煉企業(yè)大冶有色、大冶鐵礦,通過升級改造重新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城市建設、經(jīng)濟實力、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正如習總書記所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黃石這座承載中國千年工業(yè)文明,百年工業(yè)夢想的城市,重新站在歷史的新起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今日長纓在手,已經(jīng)縛住蒼龍!</span>四條龍由縱到縛,不正是黃石乃至全國工業(yè)轉型升級發(fā)展壯大的象征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講新中國的工業(yè),不能忘記毛澤東!在中國共產(chǎn)黨百歲華誕之際,黃石人民可以告慰毛主席他老人家在天之靈:綜合利用這篇大文章我們作的很好!黃石的工廠已經(jīng)辦大辦好,還將繼續(xù)辦大辦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21.3月白寧于北京</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河市|
西乌珠穆沁旗|
长汀县|
三原县|
江北区|
黄骅市|
山阳县|
新干县|
巴中市|
鄂托克前旗|
桐城市|
红河县|
南丰县|
金昌市|
昌吉市|
蕲春县|
武鸣县|
博乐市|
温宿县|
灵寿县|
绩溪县|
蒙山县|
白水县|
都江堰市|
托克托县|
平邑县|
韶关市|
陆河县|
清新县|
商城县|
利川市|
南雄市|
苏州市|
宝应县|
沧源|
同德县|
五峰|
元朗区|
阿巴嘎旗|
四子王旗|
府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