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王洛賓和他的四個女人

沉醉知歸

<p class="ql-block">  王洛賓(1913年12月28日—1996年3月14日),漢族,北京人,中國二十世紀最負盛名的杰出音樂藝術家。1934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音樂系。1949年參加人民解放軍,曾獲解放軍勝利功勛榮譽獎章,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88年按副師級離休。</p><p class="ql-block"> 王洛賓一生執著于西部民歌的創作和傳播事業,搜集整理創作民歌達一千多首,代表作品有《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達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蓋頭來》、《阿拉木漢》、《在銀色的月光下》等。<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王洛賓創作的民歌,優美流暢,詼諧夸張,寓意深長,跨越了時空地域廣為傳唱,</span>成為不可超越的傳世經典。先后獲得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金唱片特別創作獎,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授于他“東西方文化交流特別貢獻獎”。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王洛賓的歌,是當之無愧的人民音樂家、“西北民歌之父”、“西部歌王”。</p> <p class="ql-block">  王洛賓史詩般輝煌的作品,有過無數的光環和榮耀。他一生雖然沒有參加過任何黨派,但命運多舛,歷經坎坷而又充滿傳奇,他先后三次入獄,身陷囹圄長達二十年,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遭遇和罹難。</p><p class="ql-block"> 1941年3月,王洛賓因積極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被國民黨軍統逮捕坐牢。1944年,當時的西北大軍閥馬步芳敬重王洛賓的音樂才華,力保王洛賓出獄,并留在屬下任上校文化高參。馬步芳酷愛西部民謠,與王洛賓相見恨晚, 1945年馬步芳與王洛賓合作創作了紅遍中國的歌曲《花兒與少年》。</p><p class="ql-block"> 1951年,因為當年與西北軍閥馬步芳的短暫交集,王洛賓以現行反革命罪被判二年徒刑。時任新疆軍區政治部主任、獨臂將軍左齊(著名神槍手、軍中才子,曾用步槍擊落國民黨飛機,獨創左齊左筆書法,出版三本回憶錄,受到毛澤東接見和表彰),愛惜王洛賓的才華,以監外執行的名義,把他要回到南疆軍區文工團,當了一名音樂教員。</p><p class="ql-block"> 1960年,王洛賓再次以歷史和現行反革命罪名被判刑15年,所謂的現行反革命罪名非常荒唐(王洛賓的詩歌影射領袖,他導演的舞劇槍口對著臺下首長)。王洛賓百思不得其解,無數次申訴材料都石沉大海。在監獄的磚瓦廠里,年過半百的王洛賓與其他年輕囚犯一樣,在新疆灼熱的陽光下,做磚坯,背紅磚,出窯裝窯。王洛賓也曾有過輕生的念頭,但對民歌的追求和夢想支撐他度過了苦難的5400多個日日夜夜。在新疆第一監獄時,王洛賓為了聽犯人唱各自老家的民歌,拿自己的窩窩頭跟他們交易,寧可餓著肚子也要聽歌。1975年刑滿釋放時,王洛賓一無所有,只有監獄里搜集的三大本民歌集和一包音樂研究雜記。</p><p class="ql-block"> 此時的王洛賓已是63歲的白發老人,他在烏魯木齊生活,成了一個沒有戶口、沒有糧票、沒有工作、居無定所的無業游民。為了生存和音樂,王洛賓先后干過挑沙子、搬磚塊、運石頭、拉板車等重體力活。</p><p class="ql-block"> 1981年7月,在時任中組部長宋任窮的親自過問下,新疆軍區為王洛賓徹底平反,任命王洛賓為軍區文工團藝術顧問。王洛賓開始了人生第二春。</p><p class="ql-block"> 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回顧王洛賓的一生,無論是身陷囹圄的日子,還是飲譽海內外之時,他都榮辱不驚堅守著自己的人生信念;雖然歷盡滄桑和委屈,他百折不撓,窮盡一生,始終沒有放棄對西部民歌孜孜不倦的追求。王洛賓用全部的青春年華和聰明才智,甚至整個生命,為我國的民族音樂史增添了瑰麗的一頁。</p> <p class="ql-block">  獄中的王洛賓。</p> <p class="ql-block">  王洛賓在獄中背磚。</p> <p class="ql-block">  王洛賓在監獄里收集創作了數百首民歌。</p> <p class="ql-block">  1981年,恢復軍籍重新穿上軍裝的王洛賓。</p> <p class="ql-block">  王洛賓一生交集了四個重要女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使他的故事更加凄美傳神,情動天下。這四個重要女人是:</span>熱情奔放的杜明遠,美麗動人的卓瑪,恬靜體貼的黃靜,浪漫執著的三毛。</p> <p class="ql-block">  與王洛賓交集的第一個重要女人,是他的初戀也是第一任妻子杜明遠(又名洛珊)。</p><p class="ql-block"> 1938年,王洛賓經同學介紹與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攻讀西洋畫的杜明遠相識。在一次賑災義演中,王洛賓為跳芭蕾舞的杜明遠伴唱,他們珠聯璧合的演出贏得了熱烈掌聲。在熱情奔放的杜明遠主動追求下,兩顆年輕的心由此貼近,24歲的王洛賓收獲了人生中的首次愛情。</p><p class="ql-block"> 婚后,他們雙雙到了革命圣地延安,隨后參加八路軍西北戰地服務團到蘭州(照片右二、右三為王洛賓和杜明遠),開展抗日文藝宣傳工作。1939年王洛賓到條件比較艱苦的西寧采風和執教,杜明遠怕吃苦不愿跟王洛賓去西寧,在蘭州耐不住寂寞移情別戀于一位男演員。1941年,王洛賓與杜明遠在蘭州報刊上宣布脫離夫妻關系。王洛賓的第一段婚姻只維持了三年多時間。</p><p class="ql-block"> 離婚后不久,王洛賓被國民黨軍統以共產黨嫌疑逮捕入獄(也有一種說法是被杜明遠的情人舉報)。其實,王洛賓并不是共產黨員。</p><p class="ql-block"> 杜明遠后來去了重慶,并與一位國民黨的白姓縣長結了婚。60年代,王洛賓在監獄為犯人排演豫劇,寫信求助于杜明遠。杜明遠不僅寄了劇本和曲譜,還給獄中的王洛賓寄去了絨衣絨褲。</p><p class="ql-block"> 80年代末,已恢復軍籍享受副師級待遇的王洛賓,專程去河南開封看望四十幾年未曾見面的杜明遠。舊時愛人重逢,杜明遠以貴賓的禮節熱情款待,但雙方當年那種激情已蕩然無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八路軍西北戰地服務團合影(中間王洛賓)</p> <p class="ql-block">  與王洛賓交集的第二個重要女人,是青海湖畔金銀灘草原的薩耶卓瑪姑娘。</p> <p class="ql-block">  1939年初夏,中國早期電影人鄭君里到青海湖畔金銀灘草原拍攝抗戰紀錄片《民族萬歲》,邀請正在西寧的王洛賓一起幫助工作。</p> <p class="ql-block">  電影隊住在當地千戶長同曲乎的家里,千戶長是當地最高首領,相當于鎮長。這部片子要拍攝牧民的生活場景,因千戶長家的羊只最多,鄭君里請千戶長的女兒薩耶卓瑪扮演影片中的牧羊女,王洛賓扮演薩耶卓瑪的幫工。情竇初開的17歲少女薩耶卓瑪,能歌善舞,美麗俏皮,熱情奔放,金銀灘上的牧民說,草原上最美的花兒是格桑花,青海湖畔最美的姑娘是薩耶卓瑪。</p> <p class="ql-block">  藍天白云下,王洛賓穿著當地民族服裝與卓瑪各騎一匹馬并肩奔馳在遼闊的草原上,一大群羊宛若一幅寬大的白綾在綠茵中向前飄動著。根據劇情需要,導演安排王洛賓和卓瑪同騎在一匹馬上,卓瑪惡作劇地突然縱馬狂奔,嚇得王洛賓差點摔下馬來本能地抱住了卓瑪的腰,樂得卓瑪開心大笑。黃昏牧歸,夕陽下的卓瑪亭亭玉立,充滿著野性的嫵媚,王洛賓不禁呆呆地看著被晚霞染紅了全身的卓瑪,卓瑪察覺到他灼熱的眼神,高高地舉起手中的牧羊鞭輕輕打在王洛賓身上,返身離去。 王洛賓木然地站在柵欄旁,望著消失在夜幕中的卓瑪,輕撫著被卓瑪鞭子抽過的地方心情久久難以平靜。在拍攝的空余,王洛賓搜集了大量當地流傳的歌謠,卓瑪載歌載舞為王洛賓演唱哈薩克族民歌 《羊群里躺著想念你的人》,給王洛賓留下了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 影片拍攝了三天,王洛賓與卓瑪朝夕相處,結下了深厚情誼。電影隊要離開青海湖了,卓瑪和她的父親騎馬一程又一程地為電影隊送行,直到在一個小坡上方才停住。 王洛賓騎在駱駝上不住地回頭張望,遠處那一團火苗似的紅裙漸漸模糊,但卓瑪姑娘美麗的形象在他心中升騰揮之不去,令他產生了創作的強烈欲望。于是他耗時三個晚上,吸收《羊群里躺著想念你的人》的個別調式與音素,創作出了世界文化史上的經典作品《在那遙遠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薩耶卓瑪在王洛賓走后,當地的大戶人家都來提親,她都回絕了,她說要嫁王洛賓那樣的漢人。但由于王洛賓當時已有家庭,后來又被捕入獄,一直沒有再見面。1944年卓瑪嫁給了時任海晏縣縣長的史炳章,1954年因病去世,當時只有32歲。</p> <p class="ql-block">  《在那遙遠的地方》是王洛賓民歌創作中藝術評價最高的歌曲,被贊為“藝術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這首歌優美抒情的樂句,樸素簡潔的歌詞,生動流暢的旋律,如詩如畫的情景,充滿了浪漫主義情懷,升華了愛情和生命的意義,宛如天籟之音,讓人聽不夠唱不夠,迅速在華人世界傳播并經久不衰。</p><p class="ql-block"> 1947年,美國歌唱家羅伯遜在慶祝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聯合國成立慶典上用英文演唱了《在那遙遠的地方》。<span style="font-size: 18px;">法國巴黎音樂學院將這首歌編入學院東方音樂課程教材。臺灣女作家三毛從小就愛唱《在那遙</span>遠的地方》,她把這首歌曲傳播到了西班牙、撒哈拉。嫦娥一號繞月探測衛星在距離地球38萬公里以外的太空播放《在那遙遠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金銀灘草原,這里誕生了《在那遙遠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金銀灘草原卓瑪塑像。</p> <p class="ql-block">  金銀灘草原位于青海湖畔海北藏族自治州,距西寧約110公里,已成為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  與王洛賓交集的第三個重要女人,是王洛賓的正式妻子黃玉蘭(后被王洛賓改名為黃靜)。</p><p class="ql-block"> 1944年,王洛賓被國民黨釋放出獄,遭遇前妻背叛和莫名的牢獄之災,王洛賓的情緒有點低落。出獄后的第二年,在朋友們的熱情張羅下,王洛賓與醫院護士黃靜結婚,婚前他與黃靜連面也沒有見過。婚禮上,當新娘徐徐掀起頭上的紅布蓋頭時,情感始終置于冷漠下的王洛賓不由得愣住了,映現在他面前的是一張非常標致的漂亮臉容,看上去顯得那樣文靜溫柔,王洛賓一下子喜歡上了這個比他小16歲的姑娘。黃靜聰明賢慧,溫柔體貼,克勤克儉,從不與王洛賓紅臉,把小家庭安排得妥妥當當,給王洛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愛和一個溫馨的家,這段時間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p><p class="ql-block"> 但這樣的幸福時光好景不長。1951年6月,因政治原因王洛賓在北京的家中被捕押回新疆,剛做產的黃靜受驚嚇臥床不起,留下三個孩子離開了人間,年僅23歲。噩耗從北京傳來,遠在新疆監獄里的王洛賓悲痛欲絕,他的身心受到沉重打擊。在后來近半個世紀的生涯中,王洛賓都無法忘懷,無論誰也無法替代黃靜在他心目中的位置。<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幾十年來,每天黃昏他都會在愛妻的遺像前,彈著吉他述說對她的思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時年39歲的王洛賓一直沒有再婚。</span>即使在黃靜含恨離開人世40年后,那個曾經演繹過浪漫話題的臺灣女作家三毛,試圖走入王洛賓的這個家,但王洛賓委婉而堅決地將她拒之于“門”外。這是因為,黃靜無時無刻不在這個家中,無時無刻不在王洛賓的心中。王洛賓永遠忘不了黃靜,直到晚年,直到他臨終前,在他寓所的客廳的墻上,始終端端正正地懸掛著一幅黑紗纏框的黃靜遺像。</p> <p class="ql-block">  與王洛賓交集的第四個重要女人,是臺灣著名女作家、旅行家三毛。一個<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懷抱著新思想,寫盡自由的文藝女神。一個是從舊時代里走來,唱遍情歌的西部歌王。金風玉露一相逢,演繹出了</span>一段短暫、凄美、曲折、充滿傳奇色彩的忘年戀情。</p> <p class="ql-block">  1989年10月,臺灣作家夏婕在新疆訪問王洛賓后,在媒體上發表了《王洛賓老人的故事》的連載文章。三毛從小就愛唱王洛賓改編的《在那遙遠的地方》、《達坂城的姑娘》等民歌,當她在文章中看到自己崇拜已久的王洛賓,三次“莫須有”罪名坐牢,年近不惑喪妻,歷<span style="font-size: 18px;">經坎坷磨難</span>仍然癡心不改追求民歌藝術。特別是每天夜幕降臨時,王洛賓總要對著掛在墻上的太太遺像彈曲子給她聽,三毛幾度哭紅了雙眼,她心里頓時生出了對王洛賓強烈的敬仰、愛慕和同情。她立即向夏婕查詢王洛賓在新疆的聯絡方式,急切地想到大陸看望這個有情有義有才的偶像王洛賓。</p> <p class="ql-block">  1990年4月16日,三毛隨臺灣赴新疆旅行團到達烏魯木齊。那天,王洛賓在家里聽到有輕輕的敲門聲,他打開房門頓時吃了一驚,原來是一位女牛仔,穿著大方格的長裙,鑲金邊的腰帶,頭上裹著一塊大花巾,只露著滴溜溜的一雙大眼睛。這是三毛按照《在那遙遠的地方》里的卓瑪形象精心打扮的。初次見面,兩人都很拘束,簡單寒暄幾句后,兩人才打開了話匣子。三毛聊起了自己從小就喜歡唱王洛賓的歌,對王洛賓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王洛賓也指著臥室說,我床頭就放著你的書。<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毛為王洛賓深情演唱了她自己作詞的歌曲《橄欖樹》,王洛賓深受感動,彈著吉他也為三毛唱了一首獄中的作品《高高的白楊》,并介紹了歌中的故事:一個維吾爾青年在結婚前夜被捕入獄,美麗的未婚妻不久憂傷死去,青年為了紀念死者留下了胡須。當唱到“孤墳上鋪滿了丁香,我的胡須鋪滿了胸膛”這句歌詞時,三毛感動的流下了眼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旅行團在新疆的時間只有兩天。兩天的交流</span>對話,三毛為王洛賓的坎坷人生和藝術才華所傾倒和感動,臨走時,三毛依依不舍地對王洛賓說,半年后,我還要來見你。王洛賓評價三毛是一個熱情、開朗、灑脫、無羈的女人!”他專門為三毛寫了《掀起你的蓋頭來》的第五段:掀起你的蓋頭來,美麗的頭發披肩上,像是天邊的云姑娘,抖散了綿密的憂傷。” </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見面,王洛賓和三毛如“靈魂伴侶”般產生了共鳴,三毛自她前夫荷西去世后第一次有了心動的感覺。當時,三毛47歲,王洛賓77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三毛</span>的感情真摯而熱烈,她不在乎30歲的年齡差,不在乎相隔萬里,在乎的只有對王洛賓愛。<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三毛離開大陸不久,王洛賓就收到了她的第一封來信:</span></p><p class="ql-block"> “親愛的朋友,洛賓:公元1990年4月27日,萬里迢迢,為了去認識你,這份情不是偶然,是天命。沒法抗拒的。我不要稱呼你老師,我們是一種沒有年齡的人,一般世俗的觀念,拘束不了你,也拘束不了我。尊敬與愛,并不在一個稱呼上,我也不認為你的心已經老了。回來早了三天,見過你以后的路,在成都,走得相當無所謂,后來,不想再走下去,就回來閉上眼睛,全是你的影子。沒有辦法。照片上,看我們的眼睛,看我們不約而同的帽子,看我們的手,還有現在,我家中蒙著紗巾的燈,跟你愛的都是一樣的。你無法要求我不愛你,在這一點上,我是自由的。上海我不去了,給我來信。9月再去看你。寄上照片四大張一小張,還有很多。每次信中都寄,怕一次寄去要失落。想你,新加坡之行再說,我擔心自己跑去不好安排。秋天一定見面。三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此后的3個多月時間里,三毛給王洛賓寫了15封信。5月,王洛賓把《掀起你的蓋頭來》新補的歌詞寄給三毛,三毛很是感動,回信致謝同時表達了渴望再見王洛賓的心愿。</span></p> <p class="ql-block">  三毛熾熱的愛念讓王洛賓有些措手不及,他當年已經77歲了,遲暮之年的他似乎不敢接受這份沉甸甸的愛。王洛賓寫信給三毛,委婉表達自己的彷徨:“蕭伯納有一把破舊的雨傘,早已失去了雨傘的作用,但他出門依然帶著它,把它當作拐杖用。”王洛賓自嘲而誠懇地說,他就像蕭伯納那把破舊的雨傘。之后,王洛賓減少了給三毛回信。為此,三毛匆匆來信,責怪王洛賓:“你好殘忍,讓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p> <p class="ql-block">  1990年8月23日,對未來滿懷憧憬的三毛再次來到烏魯木齊,尋找她夢中的橄欖樹。這一次,三毛把自己打扮成了《達坂城的姑娘》模樣,穿著藏族衣裙,去見心中的愛人。此前三毛在給王洛賓的信中說:“這次不住賓館,住在家里是為走近你。”從未置辦過家具的王洛賓,請自己的學生陪同,到烏魯木齊的家具市場選購了一張當時最流行的單人席夢思床及書桌、臺燈和一套新被褥。</p> <p class="ql-block">  三毛在王洛賓寓所居住期間,與王洛賓各騎一輛自行車外出探親訪友、上街逛景、購物買菜,回家后由三毛親自掌勺做飯。<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毛還穿上民族服飾為王洛賓跳舞,王洛賓也為三毛深情唱歌。這時的倆人,像極了一對熱戀中的戀人,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span></p> <p class="ql-block">  騎自行車外出采風。</p> <p class="ql-block">  三毛想長期和王洛賓生活在一起,于是就對王洛賓兒子說:“下次我來的時候會多帶些錢,你在烏魯木齊給我買套最好的房子,我要住在這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一個是飛蛾撲火般的愛,一個是畏懼不前的遲疑。<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王洛賓顧及部隊環境、家庭子女、社會影響和現實生活賦予他的理性,沒有貿然接受三毛追求的勇氣。</span>三毛想和他過一生一世一雙人的二人世界生活,他卻偏偏安排學生來家里照顧她;三毛搬出去住賓館,他還要帶上2個女學生,才好意思去見她;三毛不喜歡被打擾,也不喜歡自己的私生活被暴露在聚光燈下,可王洛賓害怕和三毛獨處,經常讓電視臺的攝影團隊圍繞著她。因此和王洛賓相處3周后,她帶著絕望受傷的心回到臺北。</p> <p class="ql-block">  吉他是王洛賓伴隨一生的“愛物”,三毛還留了一線最后的希望,臨走前把她的粉紅色發針別在王洛賓的吉他上,作為三毛求愛的信物。王洛賓為此感嘆不已,寫了《幸福的e弦》表達自己的心情: “我常撥弄著琴弦,獨自漫步海灘上。琴聲那樣憂傷,彈奏著無盡惆悵。今天我抱起了吉他,琴聲卻是這樣明朗。像一雙自由的白鷗,追逐著海波浪。雖然san-moor不在身旁,琴聲卻是這樣明朗。因為她那發針,插在e弦上。啊我幸福的琴弦,奏起幸福的交響。她那粉紅的發針,曾經插在鬢發上。”</p> <p class="ql-block">  沒成想這次分別,竟然成了永別。三個月后,也就是1990年12月11日,三毛給王洛賓寫來了最后一封信,告訴她自己訂婚了,以此來試探王洛賓。當三毛收到了王洛賓為其有了歸宿而欣慰的回信時,三毛徹底絕望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1年的1月5日,</span>也就是離開王洛賓后的第121天,三毛在臺北自縊身亡。噩耗傳來,猶如晴天霹靂把王洛賓打懵了,他悲痛欲絕,泣不成聲。</p><p class="ql-block">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失去了才更加痛惜和悔恨,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開始不斷地喝酒麻醉自己,他十天內喝了八瓶52度新疆烈性白酒,因酒精中毒住進了醫院。王洛賓一直在反思:如果當初對三毛更好一點,更溫柔些,再多一點關愛,對她一往情深的示愛表達的更婉轉含蓄,給她留存希望,也許她就不會這么極端。正因為自己過于理性和固執,才造成感性三毛的悲劇。可以說,三毛是為他而死的,是為他殉情的。</p><p class="ql-block"> 心力交瘁的王洛賓,在三毛居住過的臥室里設了一個小小的靈堂,把三毛的相片放大,讓學生用絨絲線裝飾起來,圍上黑色紗巾;還有白絹布包起來的三毛的一縷秀發,那是三毛在王洛賓家居住時,臨走前剪下來留存在樂譜內的遺物;把三毛寫給他的最后一封信貼在一個雜志封面上,疾筆題寫了久違的音樂日記:“后悔吧!后悔安慰不了她的在天之靈!實際上后悔又是在責備自己。”</p> <p class="ql-block">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只恨此心未能與君同。</p> <p class="ql-block">  此時此刻,王洛賓才明白,不知不覺之中他已經對三毛愛得這么深,卻那樣殘忍地拒絕了她的愛。他可能現在才開始理解三毛,三毛是愿意愛得轟轟烈烈的一個人,她想要的,不過是對方也能回應她同樣的愛。如果生命里沒有了愛,她甘愿赴死。</p> <p class="ql-block">  王洛賓在極度悲痛之中,寫下了他晚年最后一首情歌:《等待——寄給死者的戀歌》,歌詞充滿對三毛的愛、膜拜、愧疚和遺憾。只是斯人已去,遺憾也無從彌補,想要去愛,也來不及了。</p><p class="ql-block"> 在《等待》中,王洛賓真情流露,“你曾在橄欖樹下等待再等待,我卻在遙遠的地方徘徊再徘徊;你永遠不再來,我永遠在等待等待等待,等待等待,越等待,我心中越愛!”</p> <p class="ql-block">  由于時代的差異、年令的差距和海峽兩岸人文與生活準則的差異,在兩個人之間橫恒著一道深深的鴻溝,他們的愛也成了永遠的遺憾。</p> <p class="ql-block">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在那個難以忘卻的時代,一段難以忘卻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曠世“忘年戀”,留下了許多遺憾,不禁讓世人唏噓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王洛賓唱著《高高的白楊》應和著三毛的《橄欖樹》,卻最終游走在了這份情感之外,直到三毛去世,他輕吟《等待》,為了這一世的錯過,也為了下一世的重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王洛賓后來選擇皈依佛門。</span></p> <p class="ql-block">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綜合了音樂劇、話劇、音樂會、舞劇等幾種藝術形式的特點,制作一出反映王洛賓完整音樂人生的音樂劇場《你是我的孤獨》。劇中再現了王洛賓最為經典的24首代表作品以及三毛的《橄欖樹》,透過音樂來發展和挖掘出王洛賓靈魂深處的孤獨、鄉愁與愛戀。</p> <p class="ql-block">  王洛賓的作品中,沒有重大歷史事件、重大社會變革和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的描寫,大部分是對普通老百姓中的人和事、情和理的體現,是對這些普普通通的人物命運、情感與生活的謳歌,他的音樂傳達著永恒的“真善美”主題。</p> <p class="ql-block">  王洛賓的歌曲曲式結構都非常的簡練,短小精悍,風趣詼諧,寥寥幾筆,就把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給展現了出來,很少能夠見到復雜的結構形式。《達坂城的姑娘》就是一首很有代表性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王洛賓還是一位具有強烈愛國情懷的音樂藝術家。在中華民族危難之時,他毅然奔赴抗日前線進行抗日救國的宣傳工作。他用自己滿腔的愛國熱情創作了大量抗日歌曲,并在抗戰隊伍中廣泛流傳,極大地鼓舞了有志青年們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中。代表作品<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老鄉,上戰場》。</span></p><p class="ql-block"> 全國解放以后,他懷著對新中國的熱情又創作了 100多首歌頌黨和社會主義的歌曲,在整個新疆乃至全國廣為傳唱,鼓舞著各族人民為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中國而努力奮斗。代表作品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薩拉姆毛主席》、《社會主義光芒照在我老漢的心坎上》。</span></p> <p class="ql-block">  1958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1993年王洛賓被聘為達坂鎮榮譽鎮長。</p> <p class="ql-block">  1994年6月,王洛賓在聯合國總部為各國官員舉辦《絲路情歌——王洛賓作品音樂會》,演出廳里座無虛席,不少人只得坐在臺階上或站在通道上觀看演出。當時聯合國副秘書長陳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李肇星也觀看了演出。李肇星在演出前致詞說:“在聯合國,每天聽到的是戰爭和災難的消息,王洛賓先生卻給聯合國帶來了美妙的音樂和精湛的藝術。</p><p class="ql-block"> 王洛賓說:“在遠離祖國大半個地球的紐約找到知音,我實在感到幸福。我期望歌聲、友誼與和平充滿世界上每一個角落”。</p><p class="ql-block"> 在紐約的演出,人們從四面八方兼程而來,他們希望一睹藝術大師的風采,并從他那感人的肺腑的歌聲中去尋找失去的歲月和重溫昔日的青春。</p> <p class="ql-block">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王洛賓“東西方文化交流特別貢獻獎”和“國際音樂大使”的光榮稱號。</p> <p class="ql-block">  王洛賓在聯合國安理會中國席位上。</p> <p class="ql-block">  王洛賓和兒子王海成</p> <p class="ql-block">  這是王洛賓留下的最后文字,25天后,1996年3月14日,這位為中國民族音樂鞠躬盡瘁的人民音樂家與世長辭!</p> <p class="ql-block">  2009年6月29日,王洛賓音樂藝術紀念館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鎮開館,紀念館正面的紀念墻墻面上銘刻著王洛賓手書的《在那遙遠的地方》的曲譜。</p> <p class="ql-block">  華盛頓華人舉辦演唱會紀念西部歌王王洛賓。</p> <p class="ql-block">  永遠的王洛賓——紀念王洛賓百年誕辰音樂會,2014年9月在西安舉行。</p> <p class="ql-block">  各地舉辦王洛賓作品音樂會,全國掀起王洛賓熱。</p> <p class="ql-block">  苦難帶給王洛賓的不是畏懼退縮、頹廢沮喪,而是胡楊林般堅毅不屈: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朽。</p> <p class="ql-block">  著名作家秋石在評價王洛賓的歷史功績時,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古往今來,泱泱華夏,上下五千年,還沒有哪一位民間音樂家能像王洛賓一樣,在他去世二十多年之后,還能讓全世界華人年復一年去緬懷回味。人們紀念王洛賓,是因為他的歌曲打動了億萬聽眾的心。”</p><p class="ql-block"> 經典永恒!</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02年9月,小編在達坂城王洛賓紀念碑前留影。</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至县| 孝义市| 渭南市| 全椒县| 庐江县| 巩留县| 金平| 宜昌市| 外汇| 大悟县| 屏东市| 永修县| 峡江县| 麻栗坡县| 瑞安市| 盘山县| 昌乐县| 宜良县| 宁蒗| 左权县| 乐安县| 华池县| 城市| 海城市| 闽侯县| 西峡县| 宜州市| 工布江达县| 天长市| 高邮市| 台州市| 翼城县| 阳原县| 邯郸县| 南木林县| 屏东县| 屏山县| 阳朔县| 佛冈县| 北海市| 荣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