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照片為公安總隊成立時營以上干部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原青海軍區公安總隊正式成立于一九五二年七月,總隊長為劉德彬,政委為青海副省長,公安廳廳長薛克明兼任,副總隊長為左文輝,副政委為譚湯池,參謀長為蓮金海。一九五四年七月公安總隊撤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劉德彬調蘭州任西北公安軍處長,蘭州軍分區司令等職。左文輝調任青海兵役局局長,后轉業,譚湯池調任海北軍分區副政委,后轉業任青海省體委副主任。蓮金海調任海西軍分區司令,青海軍區副參謀長等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原青海軍區公安總隊總隊長劉德彬,上圖為劉德彬和夫人高香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劉德彬1914年.6月——2017年11月3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原青海軍區公安總隊參謀長蓮金海,上圖為蓮金海和夫人張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蓮金海1914年9月——2003年1月19日)</span></p> <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九月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的鐵流挾乘著宜川、西府、隴東、蘭卅血戰勝利的余威向西直奔西寧殺來時,曾經給西路軍造成巨大損失使其幾乎全軍覆沒的,以殺戮嗜血成性的馬步芳家族軍“青馬軍”也瞬間土崩瓦解了,除馬步芳帶著少數家眷乘飛機逃跑外,其數萬家族式的軍隊都在當地潰散、投降了,九月五日西寧市解放,進駐這千年古城---西寧的是一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軍是共和國軍隊的排頭兵,這支有著傳奇故事、功勛顯著的隊伍,是由賀龍元帥領導創立的,從1927年—1928年初創時期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到長征時融入部分中國工農紅軍六軍團的骨血再到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一二〇師三五八旅,從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晉綏野戰軍,再到1947年7月編入西北野戰軍第一縱隊,1949年2月1日,根據中央軍委統一全軍編制和部隊番號的命令,由西北野戰軍第一縱隊,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入駐青海后又兼青海軍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是一支打出來的部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桑植、鶴峰、洪湖起義中誕生的紅二軍團,建立過湘鄂西紅色根據地,其后轉戰湘中、貴州、陜北,成為最后一支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紅軍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戰時期,八路軍三五八旅在雁門關伏擊日軍車隊,名聞中外,又北上綏遠,挺進冀中,參加百團大戰,堅持晉西北抗日根據地斗爭,在齊會、陳莊、黃土嶺、米峪鎮、赤堅嶺、田家會等許多地方都留下浴血搏殺日寇的足跡,為保衛陜甘寧邊區,回師延安,參加過大生產運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放戰爭時期,先后參加了延安保衛戰、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隴東、榆林等戰役,尤其1948年春在宜川戰役中,第1縱隊358旅714團在瓦子街與敵進行了頑強的白刃格斗,硬是用刺刀和手榴彈把胡宗南的29軍突圍部隊死死的釘在陣地前,在團長、參謀長犧牲,政委受重傷的情況下,仍不后退半步,其二營六連打的極為頑強,在全連僅剩下13人時仍堅守陣地,涌現出聞名全國的著名拼刺英雄劉四虎,僅他一人就刺死七名敵人,正是因為714團的頑強血戰,為大部隊全殲敵29軍贏得了保貴時間,這敵29軍中將軍長劉戡也還算條漢子,眼看著這支胡宗南的王牌部隊被殲,自已即將被俘時拉響了手榴彈自戮身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戰后714團二營六連被評為“戰斗模范連” 在人民解放軍編制序列中,他們是唯一兩次奪得全軍最高榮譽的英雄連隊: 1964年1月,以“戰備思想硬、戰斗作風硬、軍事技術硬、軍政紀律硬”,被國防部授予“硬骨頭六連”榮譽稱號;1985年6月,在邊境自衛還擊作戰中作風勇猛、戰功卓著,被中央軍委授予“英雄硬六連”榮譽稱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定下來了,終于安定下來了,槍、炮聲不再大作,戰馬不再嘶嗚,經過近二十年的浴血征戰,父母終于有了一個相對安定的家,用媽媽的話說:“終于能睡個安穩覺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也不會像兩個姐姐似的出生陜北窯洞的土炕上了,再也不用像她們似的在馬背、駱駝背上隨著父母連年顛簸飄零渡過童年,再也不用像二姐似的因為戰事緊急,才出生四十天,沒出月子就離開媽媽連著包襁托付給老鄉,等再接回來時已因病而成了聾啞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比她們幸運、幸福的多,當我呱呱墜地在一軍醫院時,給爸爸、媽媽帶來了多少歡樂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冰場上一個矯健的身影滑動著,時而加速,時而急停,時而倒滑……每當爸爸在冰場上滑冰時,總能吸引許多人的目光,在那個年代,那級干部里會此項技能的人鳳毛鱗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放了,安定了,爸爸也有時間和機會學習一些自已喜歡的愛好了,當時部隊收繳了許多冰鞋,老爸立刻喜歡上了滑冰此項運動,可學滑冰絕非易事,開始穿上冰鞋連站都站不住,他就扶著椅子練習,白天人多,怕人們笑話,那就帶了兩個警衛員晚上到郊外河邊冰面上借著月光練習,有一天竟然被土匪發現打了幾槍,嚇的老爸忙帶著警衛員一邊還擊,一邊趕快跑了回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功夫不負有心人,爸爸不久就練就了一身冰上好功夫,滑冰滑的特別好,什么跑刀、花樣、球刀各個在行,以致于當時的軍政委廖漢生見了以后稱贊不已。后來老爸不管調到什么單位,一去先建冰場,動員大家學習滑冰, 后來我們家到了內地,近七十歲時爸爸還去冰場滑過冰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砰”!近距離的槍聲把媽媽震的耳朵嗡嗡直響,什么也聽不見,走火了,爸爸的槍走火了,老爸玩了一輩子槍從未出過事,但這次走火卻差點讓媽媽‘光榮’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時上級決定調任軍教導團團長的爸爸去剛剛組建的青海公安總隊當參謀長,離開野戰軍去地方部隊,爸爸心里是老大的不快,鬧起情緒來,這天他站在桌前在整理自已的物品,老媽則坐在一邊的沙發上織毛衣,爸爸平時常用的是一枝左輪槍,左輪槍無保險,摳一下板機打一發,由于老想事,心不在焉,一邊整理東西一邊無意中摳動了板機,只聽‘砰’的一聲,槍響了,子彈穿過抽屜,又擦過媽媽的腿打入地板,爸爸、媽媽當時都驚呆了,好一陣才緩過勁來。這一下可把爸爸嚇壞了,忙說:可不敢再鬧情緒了。趕快去公安總隊報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記憶中的西寧城是一個用巨大長條青磚砌的古城,那城墻高的令人仰頭,城墻上還有高高的城樓,城門樓洞深的有點怕人,在里面說話能發出巨大的回聲,每當中午十二點時,城門樓上的土炮會發出巨大的聲響,聽大人說那是報時的午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東門湟光以東是東關,那就是回民的居住地了,帶纏頭的阿訇、扣小白帽的信徒、披著阿拉伯紗蓋頭的女人都讓人感到是到了異域,尤其是那西北最大的東關清真大寺巍峨雄偉,充滿著極為敬重神秘感,每當黃昏時分,那穿戴黑色長袍的阿訇就站在房屋頂和清真寺高塔上面向圣地大聲喊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北大都是農田菜地和兵營,湟水河從西向東流過,從紅崖浪南岸處引湟水分出一條和主河道平行十幾米寬的人工河,是西寧的“水利動力帶”,每隔七、八里就有一座用巨大原木建成的橫跨河面的水磨房,每座磨房都利用水落差推動著十數盤直徑都在兩、三米以上的大石磨飛轉,全城的糧食加工大都出自這條“加工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城西過南川河也是大片的農田和一座軍營,給人映象最深的是野鴿子極多,城門樓子上、打麥場上,收割過麥子農田里都經常落有大群的野鴿子,在地下灰朦朦的一片,在天上蔗天蔽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南是娃娃們不敢去的,從老輩子起那就是刑場,墳地,那里曾埋過西路軍的忠骨,也經常處決犯人,經常聽大人們講些怕人夜不敢寐的鬼魂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小就聽慣當地民謠:“山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房上能賽跑,大姑娘不洗澡……”說的是西寧山不美,氣候惡劣,建筑低矮,民風落后,的確是這樣,西寧的山是不美,光禿禿的黃土山,沒有一點生命的綠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西寧也有美的地方,那就是穿城而過的湟水河和沿湟水河兩岸載種白楊林。東起樂家灣小峽,西至湟源縣;南起魯沙爾(塔爾寺),北至橋頭鎮,都栽種著數百米寬連綿數十里不斷的白楊林、柳樹林,尤以白楊為多,隨著四季的變化也不斷變幻著色彩,把整個湟水谷地裝扮的還算妖繞,這還真得感謝西部王馬步芳,他主政青海數十年干盡無數壞事,唯獨提倡植樹造林播種下這代表生命的綠色是其唯一值得一提的政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外,東、北、西三地都散落著許多巨大莊園和軍營,樂家灣、大教場、中莊、磬廬(馬步芳公館)、紙坊街……都是被高大圍墻圈起的莊園,凡莊園里必定有栽種各種果樹、花草的龐大后花園和大院子套小院的宅群,這些莊園的原主人就是原青海王馬步芳和其手下的達官貴人,現如今這些莊園和兵營都換了新的主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海公安總隊的駐地在城西門外的紙坊街,總隊長是爸爸的老戰友劉德彬,湖北石首人,也是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原是一軍一師一,二,三團都當<u>過</u>團長,也是打了一輩子仗的鐵血軍人,曾五次受傷,有意思的是他把身上的五個傷口疤痕分別以他的五個孩子的小名命名,每當撫摸著這些傷口時,他就說:這塊疤是誰誰,那塊疤是誰誰,有趣極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輛披滿灰塵的美式JeeP急駛而來停在公安總隊大院門口,從車上下來劉德彬總隊長和爸爸,人還沒站穩,劉德彬總隊長那濃重的湖北口音就傳來了:“把打的鴿子、山雞、野兔都送到炊事班去,別忘了把心、肝都給娃娃們留出來,那玩藝有營養”,劉德彬總隊長對警衛員大聲囑咐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劉德彬叔叔和爸爸一樣是極喜歡玩槍打獵的,如今,當戰爭年代開始漸漸遠離時,這些玩慣了各類槍支,聽慣了槍、炮聲的職業軍人只能向這野物發瀉了,只要是下部隊檢查工作或是外出,他們都會帶上獵槍打獵,聽媽媽說爸爸槍打的很好,有一次爸爸去打野鴿子,竟然一槍打下十七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爸爸當時用的雙管獵槍是打陜西彬縣時繳獲的,聽說還是比利時產的,那時許多叔叔都十分羨慕眼熱這支好槍,后來爸爸的一個老戰友要調到別的部隊去,臨走時非得想要這支獵槍,爸爸就將這支心愛的獵槍送給了這位戰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從打記事起就常看見家里墻上掛著一支嶄新的美制卡賓槍,據爸爸講:這支卡賓槍是彭副總長(即彭紹輝上將)1953年在蘭州連同二百發子彈贈送給他的。?“怎么彭副總長會贈槍給你?”我不解的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爸爸說:“那是1939年春天,我在八路軍358旅714團當營長,在晉西北嵐縣鄭家山同日本軍打過一次遭遇戰,我們營將差不多將一個中隊的日本鬼子消滅。當時,日軍想偷襲我們,而我們得到情報,早已起身,<u>前</u>去迎敵,由于日軍穿的大皮鞋行軍過早的暴露目標,我則提前拔槍在手,當時,我和帶隊的日軍中隊長在山坡上突然遭遇,兩人僅相隔十余米,他來不及拔槍,嘴里鳴里哇拉不知喊些什么,雙手舉刀向我砍來,被我抬手一槍擊中天靈<u>蓋</u>,頭朝下當場斃命。隨即我將短槍換為長槍,因為日軍有個特點,如果被打死,一定會將尸體搶回去,我就隱藏在暗處有利地<u>形</u>,敵軍一露頭就擊斃一個,一露頭就擊斃一個,接連擊斃了十一名日本人鬼子。戰后,我將繳獲這名日軍中隊長的手槍、軍刀、望遠鏡,還有一件黃呢子軍大衣一起送給當時任旅長的彭紹輝,彭旅長當時非常高興,所以全國解放后我在蘭卅看望彭總時,彭總就把這支嶄新的卡賓槍贈送給我了,也算是對14年前的回贈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從此后這支槍就一直跟隨著爸爸走遍了青海的山山水水,曾在青海湖邊獵過野兔和大雁;曾在海西獵過黃羊和馬鹿;曾在玉樹,果洛獵過豺狼…… 。1965年,那時上面號召軍內高級干部們將自已保存的美制卡賓槍捐獻出來,爸爸才十分不情愿的將這支心愛的槍上交了,在以后的幾十年時間里每當提起這事,爸爸都搖頭不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每當走進青海西寧烈士陵園,那高高的紀念碑,上書朱德元帥的題詞,那葬著從“萬人坑”里起靈轉埋在這里西路軍遺骨的巨大白色墳塋讓人肅然起敬,永為后人所敬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我軍征戰的歷史上,最讓人心痛悲壯的就是西路軍兵敗河西,紅軍西路軍出征時總人數約21800 余人;戰死者約7000余人,其中團以上干部143人,軍、師以上干部20多人;被俘后遭殘酷殺害者約5600人;被營救返回延安者約4700人;失散流落在沿途的約4500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路軍被俘虜的戰士,兩千多人在張掖殺害,剩下的大部分均押往青海西寧,在城外南門外的南大灘又被殺害了數千人,殺人的方法花樣百出,有活埋、槍殺、火燒、扒心、取膽、割舌等多種殘忍手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馬步芳縱容手下殘酷虐殺戰俘,簡直到了駭人聽聞的程度,如抽腸扒肚,就是把被俘紅軍的肚皮用刺刀割開,將腸子拉出,拴在馬尾上,然后打馬奔跑,受害者腸肚拉出,痛苦到死。有些馬家軍的官兵聽說用人血蘸饃吃可以治病、壯膽,就拉出紅軍被俘戰士當場砍死,拿熱饃蘸著人血吃。馬家軍還拿被俘紅軍戰士當活靶打,練習槍法或打賭取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對被俘女紅軍戰士,還進行強奸、污辱,然后分給部下做妻妾丫環,甚至轉賣多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放后在青海各地都可遇到當年西路軍流落在民間的西路軍紅軍戰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少年來,“青馬軍”的惡行夢魘一樣壓在每一個紅軍戰士心頭,這仇!這恨!何日能報?何日雪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仇,這恨就是一軍報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馬梟雄除馬步芳、馬繼援、馬步鸞、馬章飛、馬呈祥少數將領逃往海外,留下來的重要頭目多數沒有好下場,這倒不是我們共產黨不講信用(投降時,共產黨承諾既往不咎),搞秋后算賬。恰恰相反,共產黨礙于民族政策對這些人相當寬大,開始沒有一個關押,只為這些人辦了幾個月的訓練處學習班,期間行動相當自由,甚至可以回家。問題是這些人骨子里反共,在度過了軍事崩潰帶來的的精神崩潰期后,這些人開始蠢蠢欲動,或明或暗的策動叛亂,叛亂一度竟成燎原之勢,僅一軍在解放初平叛戰斗傷亡達1200多人,其中陣亡達580人,從陣亡/傷比例就可見程度之烈,我小學同班同學翟西夢的父親翟鴻儒竟然被叛匪活活殺死砍成肉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既然給臉不要臉,那么新賬老賬一起算。搞明的,公開叛亂的騎八旅旅長馬英,82軍190師師長馬振武,原騎十四旅旅長馬成賢等人在平叛中被擊斃,“青馬”老將馬元海中將(打西路軍時“青馬”前線總指揮)在我軍炮火的猛烈轟擊下,叛匪迅速潰散,馬元海也被當場擊斃,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搞暗的,暗地里密謀起事叛亂妄圖重新殺回河湟的原“青馬”82軍副軍長趙遂、100師師長譚呈祥、129軍357師師長楊修戎、新編騎兵軍軍長韓起功(打西路軍干將)等等,這些手上沾滿西路軍鮮血的骨干力量被秘密鎮壓。在我軍歷史上,凡是投降、被俘的國民黨中高級軍官極少有被槍斃處決的,唯對“青馬軍”骨干力量的鎮壓決定則是特例,而組織執行這次非公開鎮壓的正是劉德彬總隊長和爸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少年后爸爸還和我聊起了這次秘密鎮壓“青馬軍”骨干力量的往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爸爸給我講:“青海解放后,青馬軍未出逃海外的骨干力量在我強大解放軍軍事壓力下接受招降,共達三千余人受降,尉以下軍官、士兵均被資遣回家,校以上軍官300余人則集中在一軍教導團專門成立的訓練處集中訓導改造,一軍副參謀長楊文安兼訓練處處長,我為副處長,我曾接觸過這些人,這些馬步芳手下的軍官大部均為回族、撒拉族,長的驃悍高大,明顯帶有波斯人血統,留有胡須,馬騎的好,打起仗來雖然戰術簡單,但勇猛異常,冷兵器使用嫻熟,一旦殺的性起往往脫去上衣,光著膀子,口銜馬刀,策馬狂沖,48年寶雞戰役時我軍曾吃過大虧,僅被青馬軍俘獲的解放軍就達兩千余人…….這些“青馬軍”軍官就是在訓導處改造期間都可見其的不一般,寒冬臘月不畏天寒,出操跑步、體育鍛煉,或上身著單襯衣,或干脆赤膊,胸毛外露,下身著馬褲皮靴,腰上均掛帶防治外傷藥的麝香囊,可見其的兇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幫子從骨子里就恨共產黨的“青馬軍”骨干軍官,雖然明著接受學習改造,但暗地里仍然密謀叛亂,甚至秘密策劃讓未落網的手下在湟光電影院底下埋上炸藥,妄圖等一軍主要領導集中時制造駭人事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共產黨可不是吃素的,早防著他們這一手呢,沒等著他們下手,迅速出動將這些陰謀暴動的馬匪軍官抓捕關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調公安總隊當參謀長時和劉德彬總隊長接到上級轉發毛主席簽署的命令,決定對這批陰謀叛亂而抓捕的“青馬軍”骨干軍官區分甄別后,對那些罪大惡極者堅決實行非公開秘密鎮壓,我們組織了行刑隊,在一天晚上,劉德彬和我親臨現場坐鎮指揮,把這些人秘密押往西寧南門外刑場,將這些罪大惡極,雙手曾沾滿西路軍鮮血的“青馬軍”骨干軍官全部槍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路軍兩萬多將士在天之靈可以告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4年7月青海軍<u>區</u>公安總隊第一次撤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4年7月爸爸調海西軍分區任司令員,劉德彬叔叔調蘭卅任公安處處長,蘭州軍分區任司令員,分手時劉德彬將自已最心愛的公安式手槍送給爸爸留念,聽說這支槍是1952年沈陽兵工廠在日本技師指導下生產的,質量上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后記:上世紀八十年代,青海有些人竟然提出為在解放初期被秘密鎮壓的馬匪軍官平反,理由是:當年他們已投降了云云……,此事反映到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廖漢生那里(廖為當時一軍及青海軍區政委),廖副委員長拍案而起,怒吼:“別人不知道當時是怎么回事,難道我還不知道嗎?!平反?休想!……”</b></p> <p class="ql-block">最后那段視頻最為珍貴,那是當時馬步芳把西路軍戰俘押到西寧后拍的一段視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投市|
忻城县|
陆良县|
岐山县|
朔州市|
玉田县|
荔波县|
蒲城县|
抚顺县|
阜康市|
曲沃县|
高淳县|
高要市|
建水县|
石泉县|
库伦旗|
北票市|
绥化市|
陆丰市|
武威市|
彰化县|
喀什市|
疏附县|
广宁县|
龙井市|
蓬莱市|
宁德市|
滨州市|
金寨县|
烟台市|
明星|
若羌县|
南丹县|
卫辉市|
五莲县|
鄢陵县|
邯郸市|
江门市|
淮南市|
娱乐|
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