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鳳瑞 先祖楊林公,字茂材,是明洪武、永樂間我楊氏家族遷來東鄉良村之第三代,為由良村移居我楊莊分支的宗祖。“楊氏之族,洪武、永樂間,咸居東土良村,自是以后,支庶日繁,居不能容,一遷于村之西南三里許,名曰西莊(今楊莊)……其在西莊,曾祖諱林,字茂材……”。這是祖塋碑記石刻的佐證。 據《楊氏合族祀先記》碑記載,楊林公先后娶王氏、張氏為妻,曾官居江西吉安府通判、山西太原府同知。“……由舉人任江西吉安府通判九年,升山西太原府同知四年……”。 據《衛輝府志》記載,楊林公為明成化年間辛卯科舉人,其任吉安府通判和太原府同知也得以印證。查閱《吉安府志》,楊林公于明孝宗三年任職吉安府通判,但在乾隆年間所修《太原府志》中,雖經反復覽閱,卻始終未見到楊林公名字,不知是何緣故。想來祖塋碑刻和《衛輝府志》所記也絕非妄語。 可惜的是,在浩瀚的地方志中,并未發現關于楊林公的更多記述。楊林公作為我楊莊的宗祖,在后世子孫看來是天大的事,可在修志者眼中,他也只是千百年眾多地方官中的一員,因為他并不是歷史上功高蓋世的名臣。<div> 然而,我還是從現存有限的、寶貴的文字中,聞到了楊林公的人品、修為和道德。<br><div><br></div></div> 楊林公是嚴謹治學、卓有建樹的英才。其祖父楊大老公拖家帶口、背井離鄉、千里迢迢來到良村,開荒拓土,重整家業,家庭之困窘,生活之艱辛似可想見。但楊林公不負父母重托和期望,刻苦攻讀先賢經典,寒窗之清冷,孤燈以明志,終以優異成績超越同儕,脫穎而出,先后考中秀才、舉人,并以舉人身份受到朝廷重用,足見其人才難得。先祖公于明孝宗弘治三年背負行囊前去江西吉安府上任,夸黃河,越長江,跋山涉水,歷經無數艱難險阻,在那里工作九年,旋赴山西太原府就任同知。從邊遠蠻荒之地,來到河東富庶的三晉大地首府任職,往日勵精圖治業績應極為顯著,這無疑寄托著朝廷對祖公的無比信任和期待。 楊林公是育后有方、榜樣子孫的鄉賢。祖塋碑刻記載,楊林公育有一子一女。其女賢良溫儉,持家育子有方,長子溫浩然任沾化縣教諭,次子溫湛然為太學生,三子溫洞然任王府引禮,幼子溫沛然丁酉科舉人。侄楊明、楊千均為太學生。孫楊士選是秀才,楊鵉由是府吏。由此得知,楊林公作為名揚衛輝東鄉的一代鄉賢,不僅自己德才超群,也榜樣后世子孫學有所成。 楊林公是惠澤后世、福蔭楊門的恩公。秉承先祖懿德,弘揚儒學大統,教導子孫立德,其身后我楊莊楊氏“和順,寬仁,明義,知禮,誠信,謙恭,儉讓,勤勉,勇毅”族風漸成。楊莊我楊氏家族600年來繁衍生息、綿延不絕、門庭昌大,德名善舉遠播牧野四方,其良好族風上溯為楊林公功業,實不為過譽。楊莊楊氏家族之有今日,皆賴楊林公惠澤蔭庇。將我族風賡續永遠,既是不忘先祖初心的孝行,也是我輩及后世來者之使命和責任。果能如是,楊林公定將含笑九泉亦永垂不朽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囊谦县|
区。|
水城县|
桃园县|
宜昌市|
林口县|
阳东县|
宽城|
临清市|
庆城县|
托克托县|
江陵县|
麻城市|
华容县|
江达县|
环江|
新巴尔虎左旗|
高雄市|
出国|
石家庄市|
高唐县|
慈溪市|
德州市|
普宁市|
武宁县|
武城县|
阳曲县|
台东县|
陕西省|
拜城县|
宝兴县|
渝中区|
洛南县|
淳化县|
江油市|
珠海市|
林口县|
贵定县|
清远市|
河东区|
余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