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野村人游記(卷三)</p><p class="ql-block">中國古代民居——福建土樓</p> <p class="ql-block">山野村人游記(卷三)</p><p class="ql-block">中國古代民居——福建土樓</p><p class="ql-block">作者:李紅衛</p><p class="ql-block">村人談民居,我們偉大的祖國歷史悠久,民居的住宅也是豐富多彩。筆者這里泛指民間住宅,若將其分類,種類還是挺多的。如:山東省的海草房,冀中平原的泥土房,云南少數民族的竹樓,東北林海雪原的馬架子,黃土高原的窯洞,京津一帶的磚瓦房,云云。若是按結構分呢,有木結構,磚石結構,磚木混合結構,磚石混合結構。若論它的樣式又多,有井干式、干闌式、穹窿式、環形土樓式、窯洞式、綁扎式、干打壘式、土坯砌筑式、穴居式。另外又有合院式,三合院式,四合院式,連排組合式,不一而足。今天村人要跟大家說的是古代民居——福建土樓,這是我的2018年9月的旅游日記中關于土樓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一.土樓的建造年代久遠</p><p class="ql-block">西晉永嘉年間即公元4世紀,北方戰禍頻仍,天災肆虐,當地民眾大舉南遷,拉開了千百年來中原漢人不斷舉族遷徙入閩的序幕。進入閩南的中原移民與當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閩南話為特征的福佬民系;輾轉遷徙后經江西贛州進入閩西山區的中原漢人則構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話為特征的客家民系。</p><p class="ql-block">福建土樓所在的閩西南山區,正是福佬與客家民系的交匯處,地勢險峻,人煙稀少,一度野獸出沒,盜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傳統觀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敵的現實需要使然。</p><p class="ql-block">福建土樓依山就勢,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筑規劃的“風水”理念,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間狹小的平地和當地的生土、木材、鵝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種自成體系,具有節約、堅固、防御性強特點,又極富美感的生土高層建筑類型。</p><p class="ql-block">這些獨一無二的山區民居建筑,將源遠流長的生土夯筑技術推向極致。 客家是漢族中的一支重要民系,族祖是中原人,因戰亂和災害曾有五次較大規模的南遷歷史。一部分輾轉到了福建,形成客家民系。</p> <p class="ql-block">二.導游講土樓的產生與發展</p><p class="ql-block">導游講,福建土樓產生于宋元時期(也就是西夏存在的那個時期)。那時候,南宋社會很不穩定,北宋皇帝都被金兵俘虜了,宋朝都遷都了,所以北方的老百姓也被迫舉家南遷。這些北方移民,就是后來的客家人。是客家人發明建造了土樓。早期的土樓規模很小,結構也簡單,大多沒有石砌墻基,裝飾也較粗糙,形式基本為長方形、正方形。最早提及土樓的志書是藏于日本內閣文庫的渝詔《重修虔臺志》記載明嘉靖38年(1559年)在閩西永安城交界處建土樓的事實。清代、民國時期,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對生態環境意識的提高,居民對住宅要求更加迫切,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增長,為維護家族的共同利益,讓更多的宗親,幾十人或幾百人聚族而居,以適應家族的興旺,居住的安全,于是便建造了殿堂式的土圍樓,等豐富多彩的土樓。解放后的土樓建設注重實用性,結構簡單,缺少華麗的裝飾。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樓古代民居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行的第32屆世界文化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三.土樓的建造方法及過程</p><p class="ql-block">福建土樓是以土作墻而建造起來的組合建筑,呈圓形、半圓形、方形等各具特色。建筑材料由土、沙石、竹木甚至是紅糖及蛋白都有,就地取材。以建造外墻厚達1—2米的土樓,堅固得可以扺御野獸或者盜賊攻擊,亦有防火、抗震及冬暖夏涼等功效。福建土樓的墻壁下厚上薄,最厚達2米,夯筑時先在墻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墻溝,夯實在埋入大石為基。然后用石塊和灰漿砌筑起墻基,接著就用夾墻板筑墻壁,土墻的原料以當地粘質紅土為主。摻入適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經反復搗碎,拌均做成"熟土"。一些關鍵部位還要摻入適量糯米飯、紅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筑時,要往土墻中間埋入松木枝條或竹片為墻骨,增加其拉力。這樣經過反復的夯筑,便筑起了有如鋼筋混凝土般的土墻,在加外面抹了一層防風雨剝蝕的石灰,因而堅固異常,具有良好的防風抗震能力。</p> <p class="ql-block">四.什么是客家人</p><p class="ql-block">客家人是以客家語為母語的一個漢族民系,是福建、廣東、江西、臺灣等地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南方古代漢族移民群體??图胰嗽谑澜缟戏植紡V闊,影響深遠。簡單說,客是移民而來的,所以稱為客,建造了固定的住所是為家,因此客家人寓意為遷移到當地居住的人??图胰私涍^千年的遷徙分布,在我國南方大多省、市、港、臺等地及海外,由于客家人是外來人口,常常受到當地人的排擠,為了尋求自衛,大家紛紛抱團,并且建造了具有一定防御功能的房屋——圍屋。圍屋通常成圓形或者方形,有數層樓高,門前挖一口池塘,一來用于救火,二來緊急時刻還可以做為飲用水源。</p> <p class="ql-block">五.客家人講土樓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土樓居民以種姓聚族而群居特點和它的建造特色都與客家人的歷史有密切相關。</p><p class="ql-block">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帶漢民,因戰亂、饑荒等各種原因被迫南遷,至南宋時歷近千年,輾轉萬里,在閩粵贛三省邊區形成客家民系。在他們被迫離鄉背井,流離他鄉的過程中,經歷了千辛萬苦,他們都有深切的體會,不論是長途跋涉的流離失所,還是新到一處人生地不熟的居地,</p><p class="ql-block">許多困難都得依靠自己人團結互助、同心協力去解決,共度難關。因此,他們每到一處,本姓本家人總要聚居在一起。這樣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獨特的建筑形式——土樓。</p><p class="ql-block">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或深山密大之中,當時不但建筑材料蕢乏,豺狼虎豹、盜賊嘈雜,加上懼怕當地人的襲擾,客家人便營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樓。</p><p class="ql-block">土樓很注重防御要求。閩、粵、贛3省交界地區早先是一片莽荒,遲至20年代初,仍存留有多處原始森林,蟲蛇出沒,野獸甚多。在歷史上很長時間內,這里不但是“天高皇帝遠”,朝廷鞭長莫及,就連福州、廣州、南昌這3省都城,也因相處極端、隘堅路險而奈何不得。</p><p class="ql-block">客家人除了常常遭遇民風強悍的土著襲擊外,先后遷移姓氏不同的家族之間也不斷發生殊死的械斗。 惡劣的生存環境迫使家客家人極其重視防御,他們將住宅建造成一座易守難攻的設防城市,聚族而居。土樓內水井、糧倉、畜圈等生活初級火器時代,土樓使客家人獲得了足夠的安全保障。</p><p class="ql-block">在客家人中間,流傳著很多在敵人久攻不下,“大樓安然無恙”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六.抗震能力讓日本人羨慕</p><p class="ql-block">土樓的主要作用,首先是居住,其次是御敵。土樓的底層和二層均不辟外窗,三層開一條窄縫,四層大窗,有的四層加設眺臺。土墻的薄弱點是入口,加強措施是在硬木厚門上包貼鐵皮,門后用橫木杠扺固。門上設置防火水柜,這些全部出于防御要求。古代土樓周圍都是一片莾荒之地,至上世紀20年代初,仍有多處原始森林,蟲蛇出沒,野獸甚多,在這里"天高皇帝遠",客家人常常遭到民風強悍的土著人襲擊或部落間的械斗。惡劣的生存環境迫使客家人建造一座易守難攻的設防堡壘,聚族而居。土樓使客家人有了足夠的安全保障。在客家人中間流傳著很多敵人久攻不下,土樓安然無恙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土樓還有抗震功能,比如說永定縣的環極樓,環極樓的抗震性能特別強。300年來經歷了多次的地震,據永定縣志記載:"民國七年正月初三,永定發生七級大地震,附近田里的泥漿水噴起幾丈高,樓頂磚瓦幾乎全被震落了,但樓體安然無恙,巍然屹立。陪同我們的導游語:有的日本朋友參觀后說,"這樣的樓,建在我們那兒就太好了!"</p> <p class="ql-block">七.中國土樓知多少</p><p class="ql-block">前面提到古代土樓多為客家人所建造??图胰擞执蠖喾植荚诟=?、廣東和江西。導游告訴我們,目前全國的古代土樓有三萬多座,福建有兩萬多座,但300年以上的土樓也只有3600—4000座。</p><p class="ql-block">下面給大家介紹兩個我們走過的景點,一是位于永定縣的"僑福樓",因他家出了11個博士而聞名于世,這個樓又被稱為"博士樓"。,僑福樓"在龍巖市永定區高北村,始建于1962年,是樓主在海外的兄弟籌資興建,所以叫"僑福樓"。這座土樓家有兄弟四人,大兒子移居美國,他有10個小孩,九龍一鳳。其中5個兒子和1個女兒是博士,5個博士兒子娶了5個博士媳婦兒,女兒還是位醫學博士,所以僑福樓也是名副其實的博士樓。二是"二宜樓",二宜樓位于華安縣的大地村,素有"土樓之王"、"國之瑰寶"之美譽。二宜樓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為蔣氏十四世蔣士熊所建,占地面積9300平方米,坐東南朝西北,外環高4層,通高16米。外墻厚達2.53米,外徑73.4米,共有房間213間,樓內空地中有兩口井,分別為"陰泉"和"陽泉",兩泉水溫相差1度。樓內共有壁畫593平方米,226幅,彩繪99平方米,228幅,木雕349件,楹聯163副,被譽為"中國南方壁畫博物館"。其樓構造與眾不同,裝飾精巧華麗,堪稱乙"神州第一圓樓"。</p> <p class="ql-block">在列車上休息</p> <p class="ql-block">八.客家土樓嚇壞了美國人</p><p class="ql-block">上世紀的六十年代,美國中情局在衛星照片上發現在中國閩西的崇山峻嶺間散布著一些類似于核反應堆或導彈發射架模樣的東西,這個重大發現讓白宮坐立不安,驚荒不已。為了研究這片神奇的土地,美國軍方投下了大量的心血和費用,僅衛星照片就拍了上億張。改革開放后,美國中情局特意派間諜偽裝成游客前去窺探"中國的核導彈發射基地"。當然,幽默性的結局是他們終于找到了重大發現,它不過是客家人創造的一種民居——福建客家土樓群。</p><p class="ql-block">親愛的朋友,旅游時如果你在土樓的中心點唱歌,可以聽到十分明顯的回聲,如果你對著墻體小聲說話,你的朋友可以在幾十米外的墻邊聽到你的聲音,就像是打電話一樣。圓形的土樓,恰似北京天壇的回音壁,使人流連忘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參考書目:《福建土樓》</p><p class="ql-block">(2).資料來源于網絡。</p><p class="ql-block">2021-3-22</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p class="ql-block">李紅衛(筆名:山野村人),河北省遵化市人,現住京東燕郊。河北省作協會員,唐山市和遵化市作協會員。當過農民、工人、小學教員,供銷業務員,圖書出版發行員??釔畚膶W,多年筆耕不輟。于北京、省市各大媒體報刊發表過多篇文學作品。主攻小說、詩歌、散文,并出版長篇小說《藍天上的彩虹》。近年來,隨著網絡文學時代的發展,作品多見于網絡。曾在《遵化文史》、《燕山詩文》、《畿東文化與藝術》、《芳菲文藝》、《江南詩畫藝術院》、《紅月亮詩畫藝術社》、《世外桃源美文美聲》、《曉犁文化傳媒》、《都市頭條》及河北、北京、廣東等公眾欄目發表了多篇文學作品。</p><p class="ql-block">發</p> <p class="ql-block">夏門特色菜"蝦兵蟹將"。</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港
|
江永县|
乃东县|
鹤岗市|
徐闻县|
青川县|
宝兴县|
莆田市|
皋兰县|
黔西县|
龙井市|
鄂托克旗|
黄龙县|
周宁县|
皋兰县|
大兴区|
灵宝市|
阿拉尔市|
西华县|
札达县|
宝山区|
平昌县|
合江县|
佛教|
克东县|
平利县|
鄯善县|
乌兰察布市|
汾西县|
荥阳市|
揭东县|
潼关县|
河北区|
喀什市|
西青区|
五原县|
昆山市|
永清县|
蛟河市|
上杭县|
马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