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暨騰沖13日自駕游記(上集) <p class="ql-block">怒江是一條著名的跨國大江,其發源于青藏高原,途經西藏、云南后流入緬甸,在緬甸改稱薩爾溫江,最后注入印度洋安達曼海。新滇藏線和曾經最危險的進藏線丙察察即是沿著怒江從云南向西藏方向溯流而上。這條洶涌澎拜的大江,從遠古洪荒中流來,把高山流成峽谷,把歲月流成滄桑,把石頭流成精靈。令我十分驚訝的是,滔滔江水竟然是翡翠般碧綠純凈,完全顛覆了我對江水的認知,刷新了我的視野。</p><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5日,我們一行8人蔡衛平、徐祖懋、姚允敏、王大欣、周建平、李兢、李玲、吳寶鋅從上海飛抵滇西重鎮騰沖,然后租車二輛,富有野外旅游經驗的徐祖懋還帶上二臺對講機,每輛車配一臺,這樣,我們沿怒江向西藏方向進發,開啟了旅行社絕對不會安排的充滿精彩和刺激的自駕旅程。</p> <p class="ql-block">3月5日,我們乘坐上航班機在昆明中轉東航班機于下午到達騰沖,完成取車,入住如家酒店。</p><p class="ql-block">3月6日上午,前往云南瀘水,途經著名的龍江大橋,這是在龍江大橋服務區。</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團隊這次出行的兩位駕駛員:徐祖懋和王大欣,兩位出色的車技為我們此次艱難的滇藏之旅無疑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龍江大橋是跨徑世界第一的雙塔單跨鋼箱梁懸索橋,因其垂直跨越龍江而得名,全長2470米,橋面距離江面280米。</p> <p class="ql-block">龍江大橋經過高黎貢山斷裂帶,該地區地震烈度高,沿途多為火山地貌,山高谷深,建設難度極大,可以稱得上世界數一數二。特別是抗震標準非常高,即使當地發生9級以上地震,該橋都不會受到絲毫影響。</p><p class="ql-block">牛不牛?牛年能與這樣牛的超級大橋照個面,真是嗨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是龍江特大橋的鋼索斷面的介紹。</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龍江大橋觀景臺上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這家“魚來魚旺”餐廳用餐,當地的活黑魚非常鮮嫩,一個大火鍋,在上海的黑魚是吃不出這個味道來的。因為美味,我們在回程時再次光顧了這家餐廳,老板和老板娘高興的不得了。</p> <p class="ql-block">下午在去瀘水的路上。</p><p class="ql-block">自駕游的優點就是輕松自在,有好的觀景點,隨時可以停車,拍拍拍。</p> <p class="ql-block">坐車累了,下車小憩,舒展腿腳聊聊天。</p> <p class="ql-block">因為怒江州地處邊境,所以旅行途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檢查,配合就可以了。</p> <p class="ql-block">怒江的水完全不同黃河長江,色如翡翠,非常漂亮。</p><p class="ql-block">此為“雙虹橋”,始建于清乾隆年(1789年),時任永昌知府為解除怒江兩岸人民過江難而建。</p><p class="ql-block">下午三點許,經過此地,在怒江的雙虹橋上美美的觀賞了怒江的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月至4月,正是南方特有的木棉花開的時節,沿途公路兩旁的木棉樹鮮花盛開,樹下落英繽紛,花掉落后不褪色不萎靡,很英雄的道別塵世,故木棉花又稱“英雄花”。當地的農民把落花曬干,可制藥可煲湯,有清熱消炎之功效。</p><p class="ql-block">離開雙虹橋,前方路上木棉花盛開,吸引我們下車,與美麗的木棉花親密接觸。</p> <p class="ql-block">與城市緊張快捷的工作生活節奏不同,這里的人們生活如此安閑。</p> <p class="ql-block">3月7日,由瀘水向怒江大峽谷,在”老虎跳”觀景臺和“金滿銀灘”觀賞奔騰怒吼的怒江水景。</p> <p class="ql-block">老虎跳景區被譽為”怒江第一險灘”,位于瀘水市稱桿鄉境內怒江段,這里江面較窄,大概20米左右,兩岸峰巒重疊,怪石林立,峭壁如削,江中有一塊2米見方的巨石橫臥江心。我們停車下到觀景臺上,看那翠綠的怒江水沖擊在大巖石上激起的浪花飛濺,驚濤拍岸,聲如雷鳴,震耳欲聾,很漂亮也很壯觀。</p> <p class="ql-block">怒江兩岸,東為碧羅雪山,西為高黎貢山,許多山峰海拔超過4000米,峰頂白雪皚皚,而怒江河床海拔僅800米左右,河谷與山巔的高差相差3000-4000米,如此形成著名的怒江大峽谷。</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攝影時,遇到了一位頗有傳奇色彩的趙姓男子。此人36歲,甘肅人,自由職業,去年12月23日離家步行走遠征軍之路至今,這種徐霞客式的人物過去只在電視上看到,如今竟然在生活中碰到了,不禁肅然起敬。由于他的旅行路線有一段和我們相同,于是徐祖懋決定邀他搭我們車同行,一路聊天,直至老姆登營地方握手言別。</p> <p class="ql-block">右第二人即是獨行者“趙霞客”。</p> <p class="ql-block">在觀景臺旁看到這樣一臺車,不禁納悶起來:開這樣的車還能是“貧困戶”?看起來如今“貧困戶”與五十年代“貧下中農”一樣,成了有些人趨之若鶩的玩意兒,想想還真是忍俊不禁。</p> <p class="ql-block">沿S228省道,我們來到“金滿銀灘”景點,這是位于怒江一轉彎處的景點。聽名字似乎這里應該很富吧,其實不然,據說這里有個金滿村,在高黎貢山半山腰,以白族支系勒墨人為主,由于山高坡陡,土層稀薄,交通不便等原因,這里是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典型的貧困村,2016年起瀘水市政府開始將當地的村民陸續搬遷到山下的安置新房。</p> <p class="ql-block">這次,我們特意驅車前往位于福貢縣228省道旁的福貢縣民族中學參觀聞名遐邇的”怒江飛來石”。(巨石飛下來時叫匹河中學),這塊巨石高有七八米,直徑十多米,近千噸重,形酷似金字塔。經介紹,在1983年3月19日凌晨,當地連續下大雨,有一巨石重重的砸在公路上,接著借助慣性又從公路上彈到匹河中學三合院中央,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它像是有眼睛一樣,既不傷一名教職工(當時學校有十來名教師住宿在校內),也沒有房屋受損。更讓我們匪夷所思的是,后來人們到處尋找巨石滾落的地點,但找遍了兩岸的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都找不到巨石滾落的痕跡。真是名副其實的“飛來石”。</p> <p class="ql-block">離開“飛來石”,我們驅車直奔當天的目的地老姆登。</p><p class="ql-block">老姆登村位于怒江州福貢縣匹河怒族鄉東邊,“老姆登”是怒族語的音譯,意思是“人喜歡來的地方”。此話一點不假,在快到達老姆登時,車窗外群山云霧繚繞,如入仙境,讓人恍惚間有飄然成仙之感。我趕緊提起相機隔著車窗玻璃咔嚓咔嚓拍個不停,真是太美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中國最美村寨~老姆登村</span></p> <p class="ql-block">我們住宿在老姆登村的150客棧,老板是徐祖懋的朋友,也是當地的一位顯赫人物。客棧的餐廳富有民族色彩,內有火塘供游客烤火取暖。菜肴品種也富農家特色,我最喜歡的還是琵琶肉,鮮嫩可口,滿嘴飄香。</p> <p class="ql-block">站在客棧的觀景平臺上,對面的皇冠山在云霧繚繞中展現美輪美奐的身姿。</p> <p class="ql-block">順著150邊上的小路,一分鐘便可來到云南最美的教堂老姆登教堂,這也是我們此行的一個重要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說起來我們也挺幸運的,因為疫情關系,老姆登教堂已關閉很久了,這幾天剛剛開放。每逢周三周日有唱詩班,那一天可巧讓我們遇上了。村民們坐在或靜靜地聆聽牧師講課,或一起唱著贊美詩,雖然我們聽不懂,但是確實很優美感人。</p> <p class="ql-block">一幅美麗寧靜的山水風景畫,鏡面似的池塘倒映出老姆登教堂的身姿,合著微風送來的唱詩聲,美得讓人心醉。</p> <p class="ql-block">到了老姆登,就必須去看看著名的怒江廢城知子羅,5公里的路,我們很快來到了這充滿悲傷和孤獨的曾經美麗和繁華的怒江小城。</p><p class="ql-block">知子羅是當地傈僳族語,意思是“好地方”,確實,這里氣候溫潤,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常年云霧繚繞,左可看到碧羅雪山頂,右可看到高黎貢雪山,腳下千米怒江奔騰咆哮,百里峽谷盡收眼底,然而因為有地質專家經實地勘察后認為知子羅存在大面積滑坡的可能,于是一切都改變了。曾經的碧江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1986年12月劃上了句號,碧江縣被下令撤銷,她的名字永遠的在中國地圖上消失了。</p><p class="ql-block">那么多年過去了,專家預言的地質災難并沒有發生,可是,廢城至今依然還是廢城,只留下旅游者的一聲嘆息。</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在老街上遇到的一座用玉米釀酒的小作坊。</p> <p class="ql-block">在參觀知子羅的時候,聽說一會在平臺廣場有怒族舞蹈表演,于是在熱心人指引下,我們來到山頂上一個很大的平臺,一批怒族人已經身著五彩繽紛的民族服裝正在作準備。演出團的團長和徐祖懋是朋友,閑聊之下,方知他們此行原來是為前來視察工作的鄉領導表演的。</p> <p class="ql-block">徐祖懋和演出團團長合影</p> <p class="ql-block">由二輛考斯特引路的車隊魚貫而至,鄉領導在前呼后擁中觀看了一會舞蹈演出后便前呼后擁地離開了這里。據說領導們是來檢查遷徙山民安置房建設的。</p> <p class="ql-block">廣場的一邊鮮紅的雕塑《十謝共產黨》,十分醒目。</p> <p class="ql-block">當天晚上,我們隨徐祖懋到150客棧老板家里作客。正巧白天在廣場相遇的民樂團團長他們也在,于是大家一起載歌載舞,好不熱鬧。</p> <p class="ql-block">3月8日9點,離開150客棧,沿怒江繼續前行。在子里甲橋和連心橋停車拍照,期間在“遠征軍回師渡口”紀念碑前駐足良久。</p> <p class="ql-block">這是連心橋旁一座學校。</p> <p class="ql-block">8日中午到達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入住三江明珠大酒店。酒店地處怒江江畔,江邊高聳一座刻有“三江明珠 中國貢山”,我們拾級而下,在江灘上拍拍照,很開心。</p> <p class="ql-block">丙中洛鎮,一個被譽為“人神共居的美麗鄉村”,由丙中洛村、甲生村、秋那桶村、雙拉村組成。它是一個由16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主要有怒族、傈僳族、藏族、獨龍族。其境內有國家級4A景點3個,分別是怒江第一灣、石門關、丙中洛田園風光,藏傳佛教普化寺、法式教堂重丁天主教教堂等等,這些都列在我們此行的造訪范圍。</p> <p class="ql-block">在公路旁觀景臺觀看怒江第一灣。</p><p class="ql-block">怒江第一灣位于丙中洛南部,因怒江被山坡阻擋繞行270度大彎而形成。</p> <p class="ql-block">怒江第一灣</p> <p class="ql-block">這是位于怒江州貢山縣丙中洛鎮的石門關,是怒江北與西藏茶馬古道上的必經通道,左側為碧羅雪山,右側為高黎貢山,怒江從石門關中呼嘯而出,奔瀉向下。石門關氣勢磅礴,雄奇壯觀。是拍照留念的理想景點。</p> <p class="ql-block">我們來到位于西藏林芝察隅縣察瓦龍鄉最南部的怒江大峽谷,毗鄰云南省貢山縣丙中洛鎮秋那桶,號稱藏東南第一村的松塔村,這里是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是茶馬古道和滇藏新通道從云南省怒江進西藏的第一村,是西藏藏東南門戶第一村。</p> <p class="ql-block">早就聽說松塔村是丙察察線穿越的重要標志,當時還不太理解其中的含義。當我們離開松塔村,向察瓦龍方向駛去,一路上路越來越難走時,才感覺到這條連接著滇西與藏東南的道路:沙礫、坑洼、亂石、坍方、流沙、滾石遍布全程,這條不是路的路,真是被所有越野者封為“最艱難的進藏路”的丙察察線。</p> <p class="ql-block">作為丙察察線的起點~丙中洛,它是云南省境內公路的盡頭,也是普通游客怒江游的終極點,但卻是越野者的真正起點。過了這個標示牌,就開始進入丙察察線,就意味著我們已然從一名普通的旅行者升級為越野者,或者探險者。</p> <p class="ql-block">進入西藏境內的松塔村后,高大的樹林變成低矮的灌木叢植被越來越稀少,丙察察公路已經離開溫暖濕潤的峽谷區進入了干熱河區。</p> <p class="ql-block">從秋那桶到察瓦龍,一路行駛,幾乎是整個丙察察爛路中的爛路路段。真可謂時時膽顫,步步驚心。</p><p class="ql-block">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老虎口”,附在峭壁上的石塊是不是隨時會猛砸下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是著名的大流砂景點,風吹來飛石從天砸向行人,飛石路長達200~300米,當地人把此路段稱為“死亡之路”。通過此路時,絕對不能鳴笛,絕對不能大聲呼喊,絕對不能停車拍照。不過,能順利通過此路的行人,將會財運亨通,一生平安。</p> <p class="ql-block">經歷過這段驚心動魄的艱辛道路,終于到達察瓦龍鎮,雖然是一個小鎮,但食宿齊全。我們入住鎮上的新世紀大酒店,準備第二天原路返回。</p><p class="ql-block">這是酒店對面的察瓦龍鄉中心小學。</p> <p class="ql-block">在察瓦龍小鎮的新世紀大酒店住了一個晚上,我們開始了返回的行程。雖然還是一樣艱辛的路,有過前一次的鍛煉,心理上平靜了些許。</p><p class="ql-block">毫不夸張的說,其實回程的路更加艱險。那么窄的彎彎曲曲的山道,很多路邊沒有欄桿下面懸崖深不可測。還是雙向行駛,不停的讓道和避讓前方山體滾下的石塊對駕駛員是嚴峻的考驗。其中有一段路程讓我記憶深刻,那是前面一臺重型卡車,滿載著山上的滾石,揚起的粉塵仿佛沙塵暴,完全蓋住了駕駛窗,沒有能見度,旁邊是懸崖,天哪,現在想想還真的后怕。</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們慕名來到被稱為“中國的小瑞士”霧里村,這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寧靜美麗的小村落,單聽這個村名就可以讓人陶醉,在冬季常有薄霧繚繞著村寨,如入仙境。我們去的時候天比較好,沒見到這個美景,但是翠綠的梯田,金色的油菜花,碧藍的怒江水,古樸的民居一樣給我們完全恬靜優美的享受。再加上藏族、怒族、傈僳族世居于此,難怪乎這里被驢友譽為“中國最美的村落”。</p> <p class="ql-block">鐘靈俊秀,畫卷如詩,世人不見,只在深山,好一幅秀美而神秘的天然畫面。</p> <p class="ql-block">我們忙著攝影,研究拍攝的角度和效果。其實,照片還是難以完全展現霧里村的秀美,任何贊美的語言似乎也顯得蒼白無力,只有親身到達這里,才會有真切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出村時看見一位婆婆在家門口悠閑的曬太陽,和她聊起來,婆婆今年80歲,身體健朗,這里的好水好空氣好的生態環境,純樸的民風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點多,我們游覽了著名藏佛教寺廟普化寺,這座寺廟建于清道光四年,站在普化寺的高處可以清晰的看到嘎瓦格布神山的雄姿。</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們還饒有興趣地專門去了丙中洛重丁天主教堂,結果去了那里卻發現教堂大門緊閉,詢問之下,方知因疫情早已關閉多時。只能外觀作罷。</p><p class="ql-block">重丁天主教堂為法式建筑,由19世紀法國傳教士任安守花10年時間建成,是丙中洛最著名的教堂,也是游客到丙中洛必去的一個景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月11日上午,我們先去丙中洛,沿著貢當神山山路從另一個角度再次觀賞怒江第一灣的美景。之前我們曾經在云南貢山縣到丙中洛鎮的公路旁的觀景臺上看過一次怒江第一灣,中午爬到貢當神山上怒江第一灣的觀景臺,發覺這里的視覺更美。據說11點前到這里還可能看到晨霧云海,我們來到時差不多已12點了,不過景色依然很美。</p> <p class="ql-block">在這最美的觀景平臺上,大欣是不會忘記把他最欣賞的美景與遠在上海的太太視頻分享的。</p> <p class="ql-block">之前我一直有個問題疑惑不解,我在想怒江從青藏高原經西藏一路流淌到云南怒江大峽谷,蜿蜒在高黎貢山和碧羅雪山之間,一路沖擊高山峽谷,應該是拐彎無數,為何第一灣沒在青藏高原或西藏,而是在云南呢?</p><p class="ql-block">后來查了一些資料,方才明白原來怒江上游即青藏高原部分源頭叫那曲河,到中游才開始叫怒江,而在西藏境內怒江都比較溫和沒有出現兩百多度的大灣,到了云南境內遇到怒山和高黎貢山的阻礙才使得江水拐了幾個大灣,因此才出現類似長江第一灣、金沙江第一灣那樣的大灣。</p><p class="ql-block">旅游真好,它著實讓我們學到了不少地理知識和歷史知識。</p> <p class="ql-block">穿行于美麗鄉村,陶醉于名山大川,我們的旅行還在繼續,更多精彩,期待《木棉花開的時候(下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虎林市|
乐业县|
山西省|
洪泽县|
车致|
东城区|
达拉特旗|
尉氏县|
阿尔山市|
临邑县|
紫金县|
攀枝花市|
密山市|
临武县|
永顺县|
静乐县|
万载县|
江永县|
龙游县|
万宁市|
东山县|
信阳市|
东方市|
旌德县|
清流县|
安义县|
株洲县|
中卫市|
琼结县|
济源市|
甘肃省|
宜昌市|
勃利县|
孝昌县|
华宁县|
永宁县|
丽江市|
夏邑县|
昌宁县|
扬州市|
北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