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宜興市和橋鎮古稱鵝洲,武宜運河南北向穿鎮而過。鎮區有和橋、南興橋、中興橋、北興橋四座跨運河橋,永寧橋是和橋鎮的象征。<div> 行走和橋鎮區從南首的和橋開始。<br></div> (1)和橋,2009年建成。最早的和橋是老錫宜公路橋,單車道木橋,俗稱“大洋橋”[1],抗戰期間曾經有“火燒大洋橋”的故事[2]。<div><br></div> (1A)1962年在木橋的北側建造了三孔平板水泥橋,命名“和橋”,木橋拆除。這是80年代的圖片,出處見水印。<div><br></div> (2)2001年拓建為系桿拱橋,2009年加建成雙幅四車道。 (3)站在和橋上往北看武宜運河,左側是興業街,右側是運河東路。興業街上的白色九層樓鶴立雞群,但好像閑置著。遠處是南興、中興和北興橋。 (4)用長焦拉近看南興橋,中興橋,北興橋。 (5)興業街是曾經的和橋老街南半段,和橋鎮的繁華所在,現在漸漸失了人氣。這是供銷社大樓。 (6)運河東路是運河拓寬后新建的。 (7)沿運河東路往北走不多遠是“古銀杏廣場”,廣場上有兩棵參天的銀杏樹,一雌一雄。 (8)古銀杏廣場是“鵝山書院”舊址所在。鵝山書院建于清光緒六年(1880),早先是鎮內儲糧備荒的社倉。光緒三十二年(1906)改為“鵝山高等小學堂”,延續到后來成為和橋中心小學一分部[3],《和橋鎮志》P681。 (9)銀杏樹齡205年(1815嘉慶二十年),這銀杏必是社倉的舊物了。樹齡考證精確到個位數,園林文化部門也是蠻拼的。往北走就是南興橋。 (10)南興橋,原名和興橋,清咸豐七年(1857)程恭和、俞廷銓等人經手募捐,營建花崗巖單孔石拱橋。橋上有聯:紫氣千條一抹長虹橫鶴澗,霞光萬道半輪明月綰鵝洲[3],《和橋鎮志》P772。這是1970年拆除前的南側面影像,橋洞里的兩層樓房是和橋百貨公司[1]。<br> (11)1971年運河向西拓寬10米,和興橋被拆除,南移重建,改稱紅衛橋,位置就在古銀杏廣場邊。這是80年代的圖片,出處見水印。 (12)2000年武宜運河再次向東拓寬27米,紅衛橋完成使命謝幕,在老和興橋的位置重建新橋,稱南興橋。 (13)南興橋東堍朝陽廣場。 (14)南興橋西堍禾暉廣場。 (15)站在南興橋上向北俯瞰興業街,這一段街已經全部建成了住宅小區,沒有老街巷了,往北走是中興橋。 (16)在興業街上看運河東路。 (17)中興橋,原名中和橋。元泰定四年(1327),由永定里(今閘口)邵堂軒獨資興建,為石拱橋。明正統十年(1445)邵浚再建。清雍正7年(1729)橋基傾塌,架木橋以便行旅。清乾隆37年(1772)知縣林衡瑞發起捐款,重建花崗巖材質石拱橋[3],《和橋鎮志》P772。這是1971年拆除前的影像。 (18)1971年中和橋拆除重建為雙曲水泥拱橋,改稱人民橋。這是80年代的圖片,出處見水印。橋西堍北側的L型四層建筑是百貨商店。 (19)L型四層建筑現在依舊在橋頭,墻上隱約有“和橋百貨商店三部”字樣。 (20)八十年代人民橋東堍北側的東橫街街口,圖中左側是人民橋的引橋[1],右面一排店面房在圖(18)中可見。 (21)八十年代人民橋[1]。 (22)2000年運河拓寬,原地重建混凝土系桿拱橋,稱中興橋。 (23)中興橋橋面。 (24)中興橋東堍南側有一座古橋,名永寧橋,等走完北興橋回頭再細看。 (25)中興橋上往北看勞動街。運河西岸的老街,中興橋以南稱興業街,以北稱勞動街。 (26)運河東岸的糧倉,老房子都在。 (27)勞動街上的老銀行大樓。 (28)冬日里的勞動街。 (29)看見北興橋了,原名和豐橋,清嘉慶年間修[3],可惜沒有找到老橋的圖片。 (30)1971年原址北移60米建水泥曲拱橋,2000年重建,改稱北興橋。 (31)再往北走就出鎮區了,這好像是一根熱力管線。 (32)找到一張南興橋,中興橋,北興橋同框的夜景圖[4],贊!看拍攝角度,如果不是航拍,就是在圖(3)興業街閑置的九層樓頂上拍攝的。 (33)回到中興橋東堍南側看順瀆河上永寧橋,這是和橋鎮的象征。順瀆河東西走向,與武宜運河相連。河上原有“和橋”,“永寧橋”,“永豐橋”,“順寧橋”四座古橋,北岸是東橫街。 (34)80年代順瀆河口的“和橋”拼接加寬后的樣子,東邊的老橋欄仍在,西邊的換成了水泥的,周惠民攝[3],《和橋鎮志》P44。“和橋”一名,相傳由兄弟和睦,共建石橋而來,鎮以橋名。 (35)70年代的永寧橋[1]。 (36)2000年運河拓寬,“和橋”被拆除,將順瀆河的第二座橋“永寧橋”搬遷到現在的河口,正式名稱“和橋永寧橋”,宜興市文物保護單位,拍攝角度欠佳。 (37)永寧橋,清嘉慶十九年(1814)建。 (38)順瀆河還在,老街沒有了。 (39)順寧橋是在原地新建的仿古石拱橋。 (40)順寧橋邊是化城寺,宜興市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隆慶年間,清代多次重修。 (41)此殿是清代留下的建筑。<br><br> 走完鎮區,接下來去鎮區外看其他古橋。<br> 謝謝觀賞<br> [待續]<br><br><br>參考文獻<br><br>[1] 五十年前和橋印象<br>nn,美篇2678056,2019-3-29<br>http://www.xsjgww.com/20bofllr<br><br>[2] 和橋的抗日小故事 <br>郁群,上海科技委,2014-5-30<br>http://www.shkjdw.gov.cn/c/2014-05-30/487885.shtml<br><br>[3] 和橋鎮志<br>方志出版社,ISBN 978-7-5144-2708-0,2017年。<br><br>[4] 黃金水道<br>caojun942,國家地理中文網,攝影大賽,2015-8-26<br>http://www.ngchina.com.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453&id=51847<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霞浦县|
司法|
新野县|
阳春市|
阿城市|
岳阳县|
日照市|
乃东县|
托里县|
紫云|
柏乡县|
沿河|
天全县|
邓州市|
盘山县|
桓仁|
洪湖市|
延寿县|
克什克腾旗|
阿克|
定边县|
政和县|
马公市|
龙口市|
鄂温|
龙游县|
东方市|
绍兴县|
莫力|
上杭县|
清镇市|
南靖县|
阿图什市|
阳江市|
贡嘎县|
新竹县|
霍邱县|
玉林市|
葵青区|
辽宁省|
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