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45年,先是蘇聯一舉擊潰日本關東軍,后是美國在</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4, 64, 140);">廣島</b><b style="font-size: 20px;">、長崎投下的兩顆原子彈,再也無法承受更多打擊的日本終于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也是世界人民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終于結束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當日本無條件投降消息傳回中國國內,神州上下張燈結彩,一片歡騰。但是,在這樣一片幸福祥和的氛圍中,中華大地上依舊暗流涌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日本人投降了,原本一直壓在彼此矛盾之上的“民族矛盾”不見了,解放戰爭,幾乎在抗日戰爭結束的同時就開始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從1945年8月到1949年9月,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奮勇前行。期間先由戰略防御轉變為戰略進攻,之后通過三次大規模會戰擊潰了國民黨主力,1949年4月的渡江戰役后,解放軍攻占南京總統府,使得國民黨政府名存實亡。最后,僅有少部分國民黨軍隊與高官要員,隨蔣介石逃往東南寶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蔣介石生平有一習慣——寫日記。伴隨著上世紀與近些年來對</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4, 64, 140);">民國</b><b style="font-size: 20px;">史料的整理研究,我們發現,蔣介石僅現存的日記,就貫穿了從1915年到1972年這半個多世紀,讓人驚奇的是,蔣介石日記的內容不僅全部以楷體手寫而成,期間甚至很少“斷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而在蔣介石逃亡臺灣后的幾日記中,不乏有對往事的反思,其中他認為,導致他敗退臺灣的罪魁禍首有此三人。一曰:美國馬歇爾;二曰:蘇聯斯大林;三曰:</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4, 64, 140);">桂系</b><b style="font-size: 20px;">李宗仁。</b></p> 馬歇爾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馬歇爾何許人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馬歇爾,全名“</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4, 64, 140);">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b><b style="font-size: 20px;">”,一位美國知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1901年,他畢業于弗吉尼亞軍事學院,此后曾兩度赴菲律賓擔任軍官。一戰爆發后,他憑借著在一戰中的出色表現得到賞識,成為了美國遠征軍司令“英雄”潘興的助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戰后,世界在暗流涌動中維持脆弱的和平。而馬歇爾在這段時間里,被任命為美軍駐天津第15步兵團的副團長,在這段時間里,他自學了中文,也就為以后他再度出使中國埋下了原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二戰爆發后,馬歇爾在1939年擔任了美國陸軍參謀長,為美國在二戰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而二戰結束后,在美國人的眼中,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可謂面臨著一次實現國內和平,迎接自由與民主的歷史機遇。但是與之相對的是,爆發內戰的可能性,也一直如同一朵巨大的彤云般,籠罩在這個剛剛實現和平的國家的正上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對此,其實早在1944年,美國駐中國大使就曾飛抵</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4, 64, 140);">延安</b><b style="font-size: 20px;">,就中共在中國取得合法地位,以及能否與國民黨組成聯合多黨派政府等事件,進行了協商與建議,最終雙方達成了《五條協定草案》。當這條消息傳到蔣介石耳中之后,蔣介石就改組多黨制政府這件事,表示了明確的拒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45年,國共《</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4, 64, 140);">雙十協定</b><b style="font-size: 20px;">》在重慶簽署,但蔣介石很快就單方面撕毀協議,派兵攻打中共分布在各地的根據地。眼看中國內戰的可能性似乎愈加增強,美國擔心,一旦中國爆發內戰,會影響美國的在華利益,杜魯門政府短暫考慮后,急忙派遣馬歇爾這位比較了解中國,身份分量也足夠的將領作為特使,用以調停國共兩黨糾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馬歇爾赴華就任前夕,杜魯門明確告知馬歇爾他去往中國之后的任務。即說服中國南京政府召開包括有各主要政黨的國民會議,以實現多黨制與中國統一,此外還要說服雙方停止在華北,東北等地的敵對活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懷揣著這樣偉大的目的,馬歇爾于1945年12月20日抵達上海,并于次日于蔣介石會面,22日又與中共代表人見面。不得不說,馬歇爾抵達中國之后,還是為國共雙方的和平共處做出了許多積極努力的,不僅促成了沖突時兩黨之間的溝通渠道“三人小組”,也在一些諸如接收投降日軍,“軍隊國軍化”之類的國共矛盾尖銳問題上,達成一定妥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但是這種局面在馬歇爾回國述職后不久,就迅速惡化,國共雙方再次在華北東北等地展開針尖對麥芒的對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49年4月中旬,當馬歇爾再度回到中國,國共雙方已經在東北真刀真槍地干起來。在這種局面下,馬歇爾為了促成雙方和解選擇向國民政府施壓,迫使蔣介石在東北局面占優的情況下,宣布雙方停戰15天。而這,就成為蔣介石在日記中,埋怨馬歇爾是國名黨敗退寶島的“罪魁禍首”這一論斷的其中一個注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此后,馬歇爾一再勸說蔣介石放棄軍事對抗,反對蔣介石稱呼共產黨為一切混亂的根源。1946年11月,國民黨單方面召開制憲大會,共產黨人對這件事表現出極大的憤懣,拒絕承認此次所謂的制憲會議。也正是同一天,周總理拜訪馬歇爾,希望馬歇爾可以為共產黨人的安全離開提供協助,馬歇爾為了傳達期望和平的態度,選擇了同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可是如此一來,蔣介石肯定愈發篤定馬歇爾偏向共產黨。在這種背景下,馬歇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認為中國內戰已經無法避免,只好建議美國總統杜魯門將駐扎在中國的美軍,盡快撤離。在1947年1月21日,馬歇爾回到華盛頓之后,甚至馬上直言不諱地告訴美國政府,可以停止對中國的調停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其實縱觀馬歇爾的整個調停過程,作為美國代表的他,在國共之間嚴重缺乏信任的情況下的表現,已經稱得上盡心盡力,更何況一邊給雙方“擦屁股”,一邊給自己擦冷汗這種心理素質不是誰都有的。但是在蔣介石眼中,馬歇爾的所作所為永遠顯得不合時宜,所以就會將國民黨在戰場上的失敗,歸咎這位美國的“和事佬”。</b></p> 斯大林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除了馬歇爾之外,蔣介石認為自己還遭到了來自斯大林的欺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其實,若是談起蔣介石和斯大林的關系,向前一直可追溯到北伐戰爭時期。那時的蘇聯大力援助了包括馮玉祥,郭松齡在內的部分親蘇勢力,其中就包括了困于廣州一隅的蔣介石。不客氣地說,蔣介石北伐軍形成戰斗與蘇聯的援助和教導不無關系。當然,北伐勝利之后,蔣介石與斯大林很快就在“中東鐵路”歸屬權的問題上起了爭執,為此,蘇聯和</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4, 64, 140);">南京國民政府</b><b style="font-size: 20px;">一度斷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二戰結束前夕的雅爾塔會議上,蘇聯強迫國民黨簽署了讓外蒙古獨立的協定。消息傳到國內,蔣介石無疑被這件事重重打擊,他曾這樣悲觀地感嘆:經此一事,國家上下,人心盡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事后,蘇聯承認南京國民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但是,慣會兩頭下注的蘇聯,雖然承認了南京國民政府存在的唯一性,卻依然在暗中與共產黨軍隊互通有無。伴隨著三大戰役后國民黨大量有生力量被消滅,或主動投誠,斯大林很快撕破了他與國民政府之間那層“溫情脈脈”的偽裝,開始光明正大的援助解放軍。這無疑加大了蔣介石身上的壓力。</b></p> 桂系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當然,在國外勢力之外,國民黨政府本身也絕非鐵板一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電影《</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決戰之后》有這樣一段臺詞,出自眾多將領在功德林中,分析淮海戰役為</b><b style="font-size: 20px;">什么失敗的劇情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這段劇情中,宋希濂這樣說道:“諸位,大家可都知道,武漢的白崇禧對徐蚌會戰冷眼旁觀,他甚至希望有人把諸位消滅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身邊的其余國名黨將領不免追問:“為什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宋希濂當即憤恨地說道:“為什么?道理很簡單,我們的主力一旦被人消滅,他白崇禧逼蔣下臺的條件就更成熟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看過這段劇情,我們就會發現,這處場景中的臺詞雖然簡單,卻無疑說出了國民黨內部派系之爭的事實。白崇禧是桂系軍閥,而桂系軍閥的代表人物除了白崇禧之外,還有個李宗仁,兩個人一個賽一個的不好對付。而且早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前,南京政府的中央軍與桂系軍隊就已經互不對付,或者更直接地說,中央軍膽敢進入桂系勢力范圍,一經發現是要挨打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46年,國共沖突已經表面化,蔣介石懾于國民黨內部某些勢力過于“尾大不掉”,選擇在國民政府展開所謂的“內務整理”,明里暗里的鏟除異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可是,那時的桂系軍閥已經占據了兩廣兩湖在內的大量區域,又哪里是簡簡單單一次“內務整理”就能一勞永逸的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48年,伴隨著國民黨軍隊在淮海戰場上的失利,以及桂系李宗仁受到美國人的親睞,李宗仁終于完成了自己的“夙愿”——逼蔣下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而失去最高領袖地位的蔣介石,雖然依靠自己的“樹大根深”得以“暗箱操作”,但是李宗仁也沒閑著,甚至一度想要逼迫蔣介石流亡。對此,蔣介石可謂恨之入骨,將其列入自己敗走寶島的罪魁禍首之一順理成章。</b></p> 尾聲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個問題的出現應該分為內因和外因,蔣介石在日記中的憤憤不平,在后世人看來其實都只是外因罷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至于內因,曾有這樣的玩笑之言——民國是什么?民國是一個集幾千年中國之大成的國家:假民主,半封建,上下異心,山頭林立,軍閥各地割據,沿海租界遍地,在這種內外交困的情形之下尤有四家富可敵國,最大那個叫做蔣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是的,蔣介石手中的政府是一個畸形的產物。畢竟他能夠在政變中把所有有志之士砍了,只留下一群“聰明的”以投機倒者;他能夠炸花園口“救干旱”,燒長沙城“送溫暖”,強征稅,抓壯丁,以至于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老百姓幫助日本人打擊某位湯司令的情況;他能夠讓他背后的大老板美國都厭惡他,舍棄他。他甚至得罪了全國上下所有階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蔣記民國”的存在是他失敗最大原因。正所謂“微操大師,物流隊長”,這大概是同學們眼中蔣介石為數不多的“優點”了吧!</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巴嘎旗|
西安市|
二连浩特市|
宜州市|
宜兴市|
叶城县|
宿松县|
海口市|
任丘市|
城口县|
繁峙县|
大悟县|
乌苏市|
泰兴市|
九江县|
犍为县|
临泽县|
平泉县|
延川县|
张家港市|
库伦旗|
桓台县|
丰顺县|
牙克石市|
平和县|
廉江市|
长寿区|
德江县|
大理市|
永仁县|
开封县|
石狮市|
闽清县|
辽中县|
永济市|
阿尔山市|
绥芬河市|
永修县|
互助|
平利县|
福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