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3.12-3.13 嚴重霧霾</p><p class="ql-block">第一次來沈陽已經是20年前的事了,當時由于時間關系只匆匆去了趟怪坡,其它已毫無印象。這次來沈陽出差,工作完成后利用周末時間逛逛沈陽城,根據時間和網友建議,依次游覽了沈陽故宮,大帥府,中街,劉老根大舞臺和北陵公園。</p><p class="ql-block">PS:為了文章的完整性,這篇游記加了好多我在網上查的資料和照片。</p><p class="ql-block">第一站:沈陽故宮</p><p class="ql-block">沈陽故宮,又稱盛京皇宮,位于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為清朝初期的皇宮。總占地面積63272平方米,是北京故宮的十分之一。是中國僅存的兩大皇家宮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國關外唯一的一座皇家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共經歷努爾哈赤、皇太極、乾隆三個建造時期,歷時158年。入關以后,康熙、乾隆、嘉慶、道光諸帝,相繼十次“東巡”時作為駐蹕所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沈陽故宮分為東路、中路和西路三部分。西路是清朝皇帝“東巡”盛京時,讀書,看戲和居住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東路:為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于天命十年(1625年)開始創建,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八旗大臣辦公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大政殿俗稱八角殿,是清太宗皇太極舉行重大典禮及重要政治活動的場所。順治元年(1644年)順治皇帝福臨在此登基繼位。</p> <p class="ql-block">十王亭位于大政殿兩側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滿族八旗制度在宮殿建筑的反映。其東側五亭由北往南依次為左翼王亭、鑲黃旗亭、正白旗亭、鑲白旗亭、正藍旗亭;西側五亭依次為右翼王亭、正黃旗亭、正紅旗亭、鑲紅旗亭、鑲藍旗亭。</p><p class="ql-block">十王亭是清初八旗各主旗貝勒、大臣議政及處理政務之處。</p> <p class="ql-block">中路: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等,是皇太極續建,是皇帝進行政治活動和后妃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大清門是沈陽故宮的正門,俗稱午門。</p> <p class="ql-block">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稱“金鑾殿”,是沈陽故宮最重要的建筑。此殿為清太宗皇太極陛見臣下,宴請外國使臣以及處理大政的常朝之處。崇德元年(1636年),后金改國號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舉行。“東巡”諸帝于此舉行“展謁山陵禮成”等慶賀典禮。</p> <p class="ql-block">鳳凰樓坐落于沈陽故宮中路建筑群的中軸線上,共三層。此樓為盛京最高建筑,故有《盛京八景》之一“鳳樓曉日”、“鳳樓觀塔”等傳稱。鳳凰樓上藏有乾隆御筆親題的“紫氣東來”匾。</p> <p class="ql-block">清寧宮為五開間前后廊硬山式。是清太宗皇太極和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居住的“中宮”。皇太極就駕崩于此。</p> <p class="ql-block">關睢宮位于帝后寢宮區域清寧宮之東,是清太宗皇太極最寵愛的宸妃所居住的寢宮。</p> <p class="ql-block">永福宮坐落在沈陽故宮鳳凰樓高臺之上,清寧宮西側,是孝莊文皇后(莊妃)居住、輔政和養育皇子福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皇帝凈房,這么看來當年的皇帝還是很文明的??,難道說現在的馬桶就起源于此嗎</p> <p class="ql-block">總結沈陽故宮和北京故宮的十大區別:</p><p class="ql-block">區別一:</p><p class="ql-block">沈陽故宮的大政殿和十王亭組合來源于滿族傳統,建筑形式來源于漢族民間傳統。</p><p class="ql-block">北京故宮主要建筑形式,以及組合皆來源于中原傳統宮殿建筑,正殿沒有八角攢尖亭式建筑。</p><p class="ql-block">區別二:</p><p class="ql-block">沈陽故宮“宮高殿低”,清寧宮建于高臺之上,高于崇政殿。</p><p class="ql-block">北京故宮三大殿都建于高臺上,高于寢宮。</p><p class="ql-block">區別三:</p><p class="ql-block">沈陽故宮主要建筑皆采用民間硬山式,等級比較低。</p><p class="ql-block">北京故宮主要建筑則采用傳統宮殿建筑的廡殿頂,屬于最高等級。</p><p class="ql-block">區別四:</p><p class="ql-block">沈陽故宮建筑采用黃琉璃瓦加綠剪邊。</p><p class="ql-block">北京故宮都是黃琉璃瓦。</p><p class="ql-block">區別五:</p><p class="ql-block">沈陽故宮建筑受喇嘛教影響明顯,比如方柱柱頭獸面,檐下裝飾,藻井彩色繪畫等。</p><p class="ql-block">北京故宮建筑裝飾都屬于傳統特色。</p><p class="ql-block">區別六:</p><p class="ql-block">沈陽故宮受山西建筑影響,主要宮殿以五彩琉璃裝飾為主。</p><p class="ql-block">北京故宮的建筑裝飾全為黃琉璃瓦。</p><p class="ql-block">區別七:</p><p class="ql-block">沈陽故宮的清寧宮,主要體現滿族的建筑習慣,口袋房、萬字炕、煙囪建在地面上。</p><p class="ql-block">北京故宮只有坤寧宮仿清寧宮,其他寢宮皆為中原傳統形式。</p><p class="ql-block">區別八:</p><p class="ql-block">沈陽故宮的大政殿和崇政殿都是“徹上明造”,在梁架上彩畫。</p><p class="ql-block">北京故宮的三大殿都加裝了天花板不覆頂。</p><p class="ql-block">區別九:</p><p class="ql-block">沈陽故宮門額上的字,都是滿文在左,漢文在右。</p><p class="ql-block">北京故宮的正好相反。</p><p class="ql-block">區別十:</p><p class="ql-block">沈陽故宮皇后妃子都住一個院落。</p><p class="ql-block">北京故宮皇后妃子各有自己的寢宮。</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張氏帥府</p><p class="ql-block">又稱“大帥府”或“少帥府”,位于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朝陽街少帥府巷46號,是張作霖及其長子張學良的官邸和私宅。由東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個部分組成。主要有大青樓、小青樓、西院紅樓群及趙四小姐樓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青樓是張氏帥府的標志性建筑,作為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兩代主政東北時期的重要辦公場所。歷經兩次直奉大戰、東北易幟、處決楊、常、武裝調停中原大戰等重大歷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老虎廳就位于大青樓一層,震驚全國的楊常事件就發生在老虎廳。</p> <p class="ql-block">小青樓位于張氏帥府的東院,因其采用青磚青瓦建筑而成,俗稱小青樓。是張作霖為他最寵愛的五夫人壽氏專門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邊業銀行,共四層,呈手槍式,實際就是張氏父子的私家銀行。一層大廳的業務辦理及人員非常逼真,像是置身其中。</p> <p class="ql-block">趙一荻故居,俗稱“趙四小姐樓”,位于張氏帥府的大院的東墻外,趙四小姐在此居住兩年,其中一層一房間真實還原了張學良和趙四小姐老年在美國夏威夷時的居住環境,非常簡單。</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九一八紀念館</p><p class="ql-block">非常不巧的是去后發現由于修繕最近閉館,本想進行一下愛過教育的,只能遠觀一下外觀了。</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中街</p><p class="ql-block">由于九一八的閉館而富裕出了時間,臨時更改路線先去沈陽中街步行街逛逛,然后去看有名的劉老根大舞臺??</p><p class="ql-block">沈陽中街號稱“亞洲最長步行街”,可能是疫情原因,略顯冷清。兩側商鋪多為金店。</p> <p class="ql-block">聽了朋友的建議,中午吃了中街上沈陽傳統特色名菜:老邊餃子,味道的確不錯,價格也合理,極力推薦來沈陽的朋友嘗一嘗。</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劉老根大舞臺</p><p class="ql-block">劉老根大舞臺是外地朋友領略東北娛樂文化的一個常選地。在這里運氣好時可以看到一些知名的二人轉演員登臺表演,純粹為了感受一下現場氣氛,我們買了最便宜的門票,180元一位,二層15排(北京最便宜680)。當晚叫上名的演員有閆光明(劉一水),趙海燕和文松。看完后總體感覺一般,真正表演的時間不多,調侃的時間太長,登不上大雅之堂,看一次體驗一下足矣!</p> <p class="ql-block">第六站:北陵公園</p><p class="ql-block">北陵公園占地330萬平方米,是沈陽市最大的公園。1643年(清崇德八年)清太宗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昭陵建成。1927年,奉天省政府將昭陵辟為公園,因位于市區北部,故得此名。昭陵是沈陽名勝古跡之一,是我國古代建筑的精華,也是漢滿民族文化交融的典型。</p><p class="ql-block">這是北陵公園南門。</p> <p class="ql-block">進門后是一條筆直的油漆馬路,沿著馬路向前走幾百米,就看到了一座皇太極的立像,一身戎裝的皇太極手握寶劍,望向遠方,像是在思索著怎樣進軍關內。</p> <p class="ql-block">繞過雕像繼續向前走幾百米,就看到路的兩旁樹立著兩塊下馬碑,上面用滿、蒙、漢三種文字書寫著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在昭陵里面,這樣的下馬碑一共有六塊。</p> <p class="ql-block">牌坊是明清時代特有的裝飾性建筑,整個石坊雕琢精細,刀法粗獷,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堪稱一件石雕藝術精品。</p> <p class="ql-block">穿過石牌坊,就來到了正紅門。在正紅門前的東西兩側各有一組院落。東側的叫更衣亭,是皇帝謁陵時進祭時更衣、洗漱的地方。按照清代慣例,皇帝謁陵時,第一天行“展謁禮”,要穿素服,第二天行“大饗禮”,要穿朝服。衣服不能在來前就換好,需要在正紅門前的更衣亭內更換。后面的小亭為凈亭,是皇帝的御用廁所。西側的叫宰生亭,又稱省牲亭,是祭祀時宰殺豬、牛、羊的地方。院內北側的房間是安置鍋灶的,用來收拾上祭用的豬、牛、羊等。</p> <p class="ql-block">正紅門也叫山門,是陵寢的總門戶。它是一座單檐歇山式三洞拱門建筑,樓頂鋪滿黃色琉璃瓦,中門脊上刻有“寶瓶”一個,取“保護陵寢平安”之意。門的東西兩側墻壁,叫做“袖壁”,外呈海棠形。袖壁上鑲嵌著五彩琉璃行龍,所以“袖壁”又叫做“龍壁”。</p> <p class="ql-block">穿過正紅門,正前方是一座二層建筑,叫做碑樓。碑樓到正紅門之間由石板條隔開的路叫做神道,神道的兩側依次是華表1對,石獸6對。華表的歷史久遠,其來歷說法不一。其中一種說法是它從古代的“誹謗木”演變而來,是供人們傳遞意見或冤狀的工具;還有一種說法是它來源于立在交通要道上的“路標”。后來用石材制造,因此也叫石柱或“表柱”。在華表柱的頂部端坐一個石獸,因為它生性喜歡瞭望,所以也叫“望天犼”。相傳這種怪獸骨瘦嶙峋,但是非常兇猛,所以把它放在華表頂上,讓它來守陵。華表的后面,依次排列著6對石獸,第一對是石獅子。獅子是百獸之王,所以把獅子放在首位,作為威振八方、惟我獨尊的王權化身,也是守護陵寢的“御林軍”中的排頭衛士,更是威嚴、尊貴、崇高的象征。第二對是頭上長著獨角的怪獸,叫獬豸。據說,它能辨別是非善惡曲直,在我國古代,執法官頭上的帽子就叫獬豸冠,表示他能象獬豸一樣執法嚴明。第三對就是麒麟,是一種祥瑞之獸。第四對是立馬,這一對石雕最能引人注目。滿族是一個有著騎射傳統的民族,因而才會雕這立馬。第五對是石駱駝,這是用黑色石料雕造成的。相傳此駱駝在皇太極生前的征戰中立下大功,所以后來建陵時,把它列在陵寢,表示它的功績與主人同在。最后一對是立象,以白色石料雕成,大象高大威嚴,是天下太平祥和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穿過碑樓,面前隆恩門,后面就是北陵的主體建筑--方城。隆恩門是方城的正門。</p><p class="ql-block">隆恩殿又稱“享殿”。昭陵隆恩殿是祭祀陵墓主人太宗皇太極及孝端文皇后神位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地宮的入口就在這琉璃照壁后面,在照壁上按照一定的順序按那些紅花綠葉,就可以開啟地宮。但為了防止有人盜墓,在地宮入口處安裝了許多暗器,如果按動錯了,就會有毒箭飛出。還有傳說,皇上怕陵工們泄密,當他們把棺槨抬入地宮之后,立刻把地宮入口堵死,將所有的陵工活活埋葬在地宮里殉葬了。</p> <p class="ql-block">城墻</p> <p class="ql-block">寶頂,也就是墳塋。昭陵的地宮因為在關外,偽滿洲政府時期日本是把東三省當自己的國土經營的,對昭陵也是保護的態度,所以從沒有被盜過,建國后也曾想過挖掘,但后來因技術原因停止了,所以地宮沒有開放</p> <p class="ql-block">走到這里,沈陽之行也就結束了,說真心話,沈陽真不是一個適合旅游的地方,好玩的少,好吃的少,空氣也不好,來一次足矣!</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澧县|
淳安县|
郯城县|
重庆市|
乐至县|
洪雅县|
永平县|
夏邑县|
安平县|
韶关市|
右玉县|
南丹县|
赤城县|
上杭县|
科技|
上高县|
佳木斯市|
新营市|
襄汾县|
磴口县|
新安县|
南投市|
阿拉尔市|
利辛县|
郁南县|
山阳县|
崇文区|
龙井市|
大渡口区|
石泉县|
沙雅县|
张家口市|
三都|
报价|
扶风县|
浪卡子县|
井冈山市|
延津县|
舒城县|
洪洞县|
察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