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曾國藩有言:“說話如水,做事如山?!?lt;/p><p class="ql-block">人與人的交談之中,讓對方覺得舒服,是一個人最基本的修養(yǎng)。</p><p class="ql-block">一個人的言談,往往最能暴露他的人品。</p><p class="ql-block">有些人一開口,就讓人如沐春風,而有些人一開口,卻讓人如坐針氈。</p><p class="ql-block">網(wǎng)絡(luò)交流亦是如此,一字一句間流露出的,都是一個人最真實的內(nèi)心。</p><p class="ql-block">生活中,這樣回你消息的人,才最值得深交。</p> <p class="ql-block">1.凡事有交代,事事有回音!</p><p class="ql-block">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這種情況。</p><p class="ql-block">微信聊天時,聊著聊著對方突然就“消失”了,既無征兆,也無后文。</p><p class="ql-block">或許要隔上好久,他才突然回你一句“剛剛忙去了”。</p><p class="ql-block">或許他是真的忙去了,才會忘了回復(fù)。</p><p class="ql-block">但有的人同樣忙,卻總能記得提前說一聲“我先去忙了”。</p><p class="ql-block">這個差距體現(xiàn)出來的,就是一個人靠不靠譜的表現(xiàn)。</p><p class="ql-block">有人總結(jié)過,所謂靠譜,無非就三點: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p> <p class="ql-block">看過一個故事。</p><p class="ql-block">一家公司招了兩個實習(xí)生。</p><p class="ql-block">第一個實習(xí)生,出類拔萃,有靈氣,有創(chuàng)意,有口才,就是時常在微信上鬧“失蹤”。</p><p class="ql-block">而另一個實習(xí)生,就一個優(yōu)點,靠譜。</p><p class="ql-block">交代他的事情,會第一時間給你一個答復(fù)。</p><p class="ql-block">能不能辦成,也給你一個答復(fù),什么時候能辦成,再給你一個答復(fù)。</p><p class="ql-block">于是,實習(xí)期結(jié)束后,公司只留下了第二個實習(xí)生。</p> <p class="ql-block">靠譜,才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才華。</p><p class="ql-block">作家池莉說過:</p><p class="ql-block">“靠譜,說起來簡單,落下去復(fù)雜;聽起來像感覺,做起來是原則。”</p><p class="ql-block">丈母娘考核女婿,老板審核員工,自己托熟人辦事,一般都要在心里問一句——這個人,靠不靠譜?</p><p class="ql-block">靠譜這個詞,幾乎包含了我們所有的信任感。</p><p class="ql-block">一個真正靠譜的人,不一定是最聰明的,但一定是值得信任的,不一定是最成功的,但一定是值得交往的。</p><p class="ql-block">這個世界上,從來就不缺聰明的人,缺的是真正靠譜、踏實的人。</p><p class="ql-block">工作中遇到失敗就甩鍋他人,撇清責任的人,沒有擔當。</p><p class="ql-block">生活中遇到麻煩,就滿嘴抱怨,怨天尤人的人,不值得交往。</p><p class="ql-block">李嘉誠就曾說:</p><p class="ql-block">“做事要找靠譜的人,聰明的人只能聊聊天。”</p><p class="ql-block">真正靠譜的人,就是事事有責任,事事有擔當,事事有始有終。</p><p class="ql-block">一個靠譜的人,心底有原則,處事有分寸,永遠值得深交。</p> <p class="ql-block">2.出言有尺度,嬉鬧有分寸!</p><p class="ql-block">《論語·公冶長》記載了這么一件事:</p><p class="ql-block">有人說冉雍這個人有仁德,但是不善言辯。</p><p class="ql-block">孔子回復(fù)道:“御人以口給,屢憎于人?!?lt;/p><p class="ql-block">意思是伶牙俐齒、咄咄逼人,只會惹人生厭。</p><p class="ql-block">就像生活中,有些人總愛說:“我這人說話直,你別生氣。”</p><p class="ql-block">而很多時候,說出這句話的人,往往最能輕易撕開我們的傷疤。</p><p class="ql-block">你若是生氣,他還要怪你“開不起玩笑”。</p><p class="ql-block">殊不知,只有當事人覺得好笑,才叫“開玩笑”。</p><p class="ql-block">當事人不愿意,還硬說是開玩笑,那就是耍流氓。</p><p class="ql-block">一個人開玩笑的分寸感,往往最能看出他的人品。</p> <p class="ql-block">不拿別人的缺陷開玩笑,不拿別人的隱私開玩笑,是為人應(yīng)有的底線。</p><p class="ql-block">古訓(xùn)講:</p><p class="ql-block">“言盡則無友,苛盡則眾遠?!?lt;/p><p class="ql-block">與人談話,需要講究方式,無論是當面,還是微信,明知傷人的話,就別說了吧。</p><p class="ql-block">如果真的是為對方好,不妨換個語氣,態(tài)度溫和一些,懂得顧及別人,才能真正讓人接受。</p><p class="ql-block">否則就像這個故事。</p> <p class="ql-block">一個人問朋友:“咱們認識這么久了,你覺得我有什么缺點需要改嗎?”</p><p class="ql-block">朋友很實誠地一一列舉了他的很多缺點,諸如不守時、說話刻薄、有時言而無信等等,卻沒注意到他的臉色漸漸陰沉。</p><p class="ql-block">最后結(jié)果就是兩人不歡而散。</p><p class="ql-block">再好的關(guān)系,也禁不住一張口無遮攔的嘴。</p><p class="ql-block">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p><p class="ql-block">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和驕傲,不要拿自己的個性去挑戰(zhàn)別人的脾氣。</p><p class="ql-block">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好好說話,懂得適可而止。</p><p class="ql-block">我們自古以來提倡的中庸之道,講究的就是一個分寸。</p><p class="ql-block">一個為人處世皆有分寸的人,才值得你與之深交。</p><p class="ql-block">因為心中有分寸,才會懂得尊重他人。</p> <p class="ql-block">3.在上不傲人,在下不卑人!</p><p class="ql-block">知乎上有人問:</p><p class="ql-block">“有修養(yǎng)的人,是什么樣的?”</p><p class="ql-block">最高贊的答案是——臉上和心里都硬生生地刻著“尊重”二字。</p><p class="ql-block">無論長幼貴賤,親疏遠近,他都會抱以尊重,從不抬高自己,也不貶低別人。</p><p class="ql-block">記得小學(xué)課本里有一篇課文。</p><p class="ql-block">在紐約街頭,一個商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出于憐憫,他塞給那人一元錢。</p><p class="ql-block">推銷員有點詫異,隨后神色黯淡,但也并未作聲。</p><p class="ql-block">不一會兒,商人折返回來,從賣筆那兒取出幾支鉛筆,并抱歉地解釋自己忘記取筆了。</p><p class="ql-block">他說:“你和我都是商人,你有東西要賣?!?lt;/p><p class="ql-block">推銷員滿臉的感動,目送商人離去。</p><p class="ql-block">幾個月后,再次相遇,那推銷員已然面目一新,容光煥發(fā)。</p><p class="ql-block">他感激地對那名商人說:“你重新給了我自尊,告訴了我,我是個商人?!?lt;/p><p class="ql-block">優(yōu)秀的人,都懂得尊重別人,不會讓人陷入尷尬的境地。</p><p class="ql-block">而這種尊重,也會在人心中埋下光明的種子,煥發(fā)生機。</p><p class="ql-block">《周易》里講:</p><p class="ql-block">“上交不諂,下交不瀆。”</p><p class="ql-block">對待比自己強的人不諂媚,對待比自己弱的人不輕慢。</p><p class="ql-block">尊重,是一個人最頂級的修養(yǎng)。懂得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尊重。</p><p class="ql-block">如康德所說:</p><p class="ql-block">“我尊敬任何一個獨立的靈魂,雖然有些我并不認可,但我可以盡可能地去理解?!?lt;/p><p class="ql-block">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尊重別人,能尊重小人物,才稱得上大人物。</p><p class="ql-block">生活的最高境界是寬容,相處的最高境界是尊重。</p><p class="ql-block">尊重,從來都是自己的事,不因他人的身份地位而改變。</p><p class="ql-block">一個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才值得你深交。</p><p class="ql-block">因為尊重,才懂得換位思考,懂得為他人著想,懂得傾聽他人的聲音。</p> <p class="ql-block">4.不急于表達,不吝于傾聽!</p><p class="ql-block">心理學(xué)家岳曉東有一次在外面吃飯時,隔壁桌坐著兩個年輕人。</p><p class="ql-block">其中一個應(yīng)該是剛剛失戀,表情郁悶,吐槽著前女友。</p><p class="ql-block">他剛說了幾句,另一個小伙子便打斷他:</p><p class="ql-block">“你好歹也是個大男人,有什么提不起、放不下的!</p><p class="ql-block">那女的有什么了不起的,還怕找不到比她更好的......”</p><p class="ql-block">那個勸慰的小伙子一直滔滔不絕,而失戀的那位則一聲不吭,只是一個勁地喝著酒。</p><p class="ql-block">見對方說個沒完,他有點不耐煩地說:“好了,好了,不要再說了,這又不關(guān)你的事。”</p><p class="ql-block">那個勸慰的小伙子也不高興了:“我這不是替你說話嗎?真是狗咬呂洞賓......”</p><p class="ql-block">兩人最終不歡而散。</p><p class="ql-block">蘇格拉底說過:</p><p class="ql-block">“上天賜人以兩耳兩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聞多見而少言?!?lt;/p><p class="ql-block">人有兩只耳朵,兩只眼睛,卻只有一個嘴巴,所以應(yīng)該多聽、多看、少說。</p><p class="ql-block">傾訴是人人都有的本能,懂得傾聽,才是難能可貴的本事。</p><p class="ql-block">一個人最好的素養(yǎng),就是傾聽。</p><p class="ql-block">生活中,每個人都有或快樂或悲傷的事,都渴望被理解,都需要向別人表達和傾訴。</p><p class="ql-block">但傾訴要找對了人,才能得到治愈,否則只會讓自己雪上加霜。</p><p class="ql-block">沒有誰真的忙到連等待別人表達的時間也沒有,那些缺乏耐心的人,缺的不是時間,而是素養(yǎng)。</p><p class="ql-block">有人說,人在這個世界上的終極夢想,就是找到跟自己最相似的那個人。</p><p class="ql-block">如果真的有,那個人,一定就在愿意聽你傾訴的人當中。</p><p class="ql-block">因為一個愿意聽你傾訴的人,會體諒你的心境,理解你的感受。</p><p class="ql-block">他會用無聲的言語,默默地陪伴你,鼓勵你。</p><p class="ql-block">真正的朋友,向來無需多言,默然相對,亦十分美好。</p><p class="ql-block">懂得傾聽,是一個人永不過時的魅力,若是身邊有這樣一個人,一定要珍惜。</p> <p class="ql-block">生命的旅途上,有人來,就有人去,相遇都是緣分,深交卻要看人品。</p><p class="ql-block">身邊的朋友,就像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能幫你明辨是非,讓你更好地做自己。</p><p class="ql-block">如朱光潛所說:</p><p class="ql-block">“朋友往往是測量自己的一種最精確的尺度?!?lt;/p><p class="ql-block">篩選朋友,就是在梳理你的人生,結(jié)交益友,就是提升自我的開始。</p><p class="ql-block">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一世,和誰在一起,真的很重要。</p><p class="ql-block">往后余生,愿你擇善而交,擇良而處,同行皆摯友,所遇皆良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城县|
寿阳县|
昌都县|
海阳市|
清流县|
盈江县|
射阳县|
旬邑县|
凤冈县|
汾阳市|
清远市|
锡林郭勒盟|
综艺|
旬阳县|
凉山|
南江县|
牟定县|
临夏市|
双城市|
珠海市|
鹤壁市|
昭平县|
安达市|
姜堰市|
凭祥市|
郁南县|
安达市|
阿尔山市|
基隆市|
都昌县|
湖口县|
永修县|
新营市|
香格里拉县|
永新县|
淅川县|
东港市|
宣武区|
仁怀市|
巨野县|
和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