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巴西的甘蔗?食糖?乙醇</b></h1> <div><br></div> 全球有一百多個國家出產甘蔗,最大的甘蔗生產國是巴西,第二為印度,第三泰國,第四中國,再次是古巴、墨西哥、巴基斯坦等國。1983年起巴西甘蔗種植面積和產量超過印度,成為全球最大的甘蔗種植國;21世紀初以來,巴西甘蔗種植面積擴大了87%。據統(tǒng)計,近四年來巴西甘蔗種植面積都穩(wěn)定在996萬公頃,而印度只有525萬公頃;2020年巴西甘蔗產量為63500萬噸,而印度僅37000萬噸。可見巴西甘蔗種植面積和產量都是全球遙遙領先的第一“甘蔗大國”。 <div><br></div> 甘蔗是熱帶經濟作物,要求整個生育期內日平均氣溫18~30℃,≥10℃積溫5500~6500℃;如果日平均氣溫低于10℃則停止生長,甚至凍死,所以甘蔗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地區(qū)。早期巴西甘蔗種植于東北部沿海地區(qū),后來主產區(qū)轉移到中南部的喜拉多草原地區(qū)。如今巴西甘蔗主要分布在五個州,其中中南部的圣保羅州占59.1%,米納斯吉拉斯州占9.5%,巴拉那州占8.3%,戈亞斯州占8.1%,而東北部的阿拉戈斯州只占5.9%,剩下9.1%散布于其他各州。巴西是一個熱帶國家,但各地氣候差異明顯,是世界唯一的一年有兩次甘蔗收獲和加工期的國家。東北部蔗區(qū)在8、9月下種,翌年9月至再下年4月開榨制糖;中南部蔗區(qū)則在2、3月夏末下種,翌年6~12月開榨制糖。所以巴西一年四季均有食糖生產,沒有明顯的淡旺季區(qū)分。 <div><br></div> 巴西甘蔗不僅總產量很高,而且單產也很高,均居世界第一,更重要的是巴西甘蔗生產成本很低,在國際市場上頗具競爭能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b>宿根蔗栽培</b>。我國甘蔗生產一般為1年新植,2年宿根。這樣3年周期的甘蔗生產在巴西是虧損的,巴西是1年新植,4年宿根,這樣的5年周期生產才可盈利,如果縮短到4年則無利可圖,縮短到3年則要虧損。第二是<b>培育推廣優(yōu)良品種</b>。我國制糖企業(yè)要求種植糖分高的甘蔗,而農民則要求種植產量高的品種,糖分高低與農民收益沒有直接關系。而巴西甘蔗種植園主與糖廠老板是同一個人,因此各種早、中、晚熟優(yōu)良品種能得以大規(guī)模推廣和搭配,最大限度發(fā)揮優(yōu)良品種的效益。第三是巴西率先<b>研究甘蔗固氮特性并加以充分利用</b>。不同品種甘蔗的生物固氮能力不同,培育和推廣具有強固氮能力的品種至關重要。我國蔗田的氮肥施用量是巴西的10倍甚至更多,易造成甘蔗倒伏和糖分降低,巴西利用甘蔗的生物固氮特性,既減少氮肥施用量,降低生產成本,又能減少施用化肥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巴西氮肥施用量為60公斤/公頃,鉀肥為100公斤/公頃。此外,巴西5年宿根周期后,第六年蔗田輪作固氮能力更強的豆科作物,大大提高了土壤肥力。第四是<b>酒精發(fā)酵液還田</b>。我國蔗糖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酒精發(fā)酵液,直接廢棄排放,污染環(huán)境;而巴西全部酒精發(fā)酵液都作為液肥回施蔗田,減少了化肥施用量,降低了生產成本,又清潔環(huán)境,一舉多得。第五是甘蔗生產的<b>全程機械化</b>。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高,巴西絕大部分甘蔗種植園實行生產規(guī)模經營,從整地、種植到收獲實現高度機械化。據統(tǒng)計,巴西87%的甘蔗種植實現了全程機械化,其余則為半程機械化,甘蔗種植成本全球第二低,甘蔗制糖的原糖生產成本折合人民幣2100元/噸,為全球最低;折合精制糖也遠遠低于我國超5000元/噸的制糖成本。<div><br>▼巴西甘蔗種植實現全程機械化<br></div> <div><br></div> 據季羨林的《糖史》記載,一千多年前印度最早制造出蔗糖,現在世界所有國家使用的“糖”字都來源于印度梵文sarkara(砂糖)。后來印度的甘蔗種植和制糖技術傳到中國、埃及和西方。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把印度的甘蔗種植技術傳入西班牙、意大利,自此地中海沿岸開始種植甘蔗。15世紀末,哥倫布將甘蔗制糖技術傳至西印度群島,后來又傳入北美洲,最后傳到了巴西。巴西是世界最后一批種植甘蔗的國家,居然后來居上,成為“甘蔗王國”。<div><br>▼巴西的蔗田<br></div> <div><br></div> 根據USDA統(tǒng)計,2018年全球糖產量中甜菜糖占22.5%,甘蔗糖占77.5%。甜菜糖生產主要來自歐盟、美國、中國等緯度較高的溫帶地區(qū),其余國家均生產蔗糖。在當今全球糖業(yè)格局中,印度仍然是最大消費國和第二大產糖國。隨著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和生產技術的提高,巴西在20世紀90年代超越印度成為全球第一大產糖國,并一直延續(xù)至今。巴西產糖量遠大于國內需求量,因此出口量也隨之躍升為全球第一。從全球貿易的角度來看,巴西糖出口量在2010~2013年期間一度占到全球近一半的比例。2018年,巴西糖產量占全球的20%,糖出口量占全球的34%,而國內消費量只占全球消費量的6%;印度糖產量占17%,而消費量占15%,所以印度糖出口量較小;泰國糖出口量超過一千萬噸,對國際糖市也起到舉足輕重的影響。 <div><br></div> 巴西甘蔗早先只用于榨糖,后來隨著世界石油價格飆升,巴西把生產糖與酒精結合起來,既有部分甘蔗生產食糖,又有大量甘蔗生產乙醇,代替石油汽油用以開汽車,稱之為清潔能源“乙醇汽油”,又稱燃料乙醇。20世紀70年代,巴西政府在統(tǒng)一管制下扶持燃料乙醇產業(yè)的發(fā)展,一直以來強制性在石油汽油中混配22%的酒精,1998年后將其配比提高到22%~25%之間,視當年全球糖價高低而定。當糖市旺盛時,多生產食糖,少生產乙醇,降低汽油混配比,反之提高混配比。總的來說,對于制糖、制乙醇企業(yè)而言,在相對固定的甘蔗供給量之下,調整制糖與制乙醇比例,成為影響巴西糖產量的關鍵因素。一般年份,巴西甘蔗制糖比例為35%,制乙醇為65%;最近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壓制了巴西燃料乙醇價格,巴西的制糖比難維持在35%水平。有人預計,2020/2021榨季巴西制糖比例增為46%,比上一榨季大幅提升11個百分點。<div><br>▼巴西的蔗田<br></div> <div><br></div> 巴西70%的蔗田屬于糖和酒精生產企業(yè),30%屬于其他農戶,因此企業(yè)擁有農業(yè)和工業(yè)兩個部分。目前,巴西擁有432家糖廠和酒精廠,其中251家既生產糖也生產酒精,162家只生產酒精,19家只生產糖。其中圣保羅州擁有196家,居全國之首。舉一個例子,圣保羅州的Santa Cruz公司,是一個制糖制乙醇的中型企業(yè)。糖廠蔗區(qū)面積5萬公頃,日榨能力2.3萬噸,榨季200天,生產糖全部外銷,酒精95%用于國內汽車燃料消費,5%銷售國外。甘蔗平均產量80噸/公頃,平均每7~8噸甘蔗可以制糖1噸,每噸甘蔗可制酒精85升,每生產1升酒精產生13升酒精發(fā)酵液,全部回田。甘蔗的種植成本為42雷亞爾/噸,肥料費用為400雷亞爾/公頃,約為267美元/公頃。公司機械化收獲面積為90%,剩下10%為人工收獲。<div><br>▼巴西的蔗田<br></div> <div><br></div> 巴西乙醇生產和利用技術世界首屈一指,每噸甘蔗釋放的能量相當于1.2桶石油。巴西乙醇生產成本為0.19美元/升,大大低于美國以玉米為原料的0.33美元/升和歐盟以小麥為原料的0.55美元/升,相比之下,巴西的甘蔗乙醇更具優(yōu)勢。巴西乙醇汽油的價格僅是石油汽油的60~70%,受到大多數巴西車主的青睞。<br> 巴西是世界上第二大燃料酒精生產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酒精生產國。1985~1990年間,巴西出售的汽車中以乙醇為燃料的占90%以上,而后隨著世界石油價格下跌和糖價攀升,巴西乙醇燃料汽車銷量也有很大波動。2004年巴西成功試飛世界首架乙醇燃料飛機,建成世界首座乙醇發(fā)電站。<br> 巴西生產的甘蔗酒精分為無水酒精和含水酒精,其中無水酒精以20%~25%的比例摻入石油汽油,作為混合燃料為普通汽車提供動力;自從引入新型混合燃料汽車后,含水酒精(95%)和石油汽油可以以任意比例搭配為混合燃料。目前在巴西任何一個加油站,人們可以隨意選擇汽油型號。但由于酒精作為汽車燃料的動力效率比石油汽油低30%,所以政府調控燃料酒精的價格比石油汽油低30%以上。近年來由于巴西發(fā)現并開采了一個超大型海上油田,石油汽油成本大大降低,使巴西的甘蔗酒精產業(yè)面臨很大的挑戰(zhàn),蔗糖酒精生產企業(yè)面臨很大的壓力,特別是在當前國際油價和糖價低迷的情況下,巴西的蔗糖酒精產業(yè)也處于艱難狀態(tài)。<div><br>▼下面是世界四大甘蔗生產國的種植面積和產量柱狀圖,讀者可自行對比(2020/2021年度為預估值)。<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邑县|
桂平市|
兴义市|
自贡市|
涪陵区|
大冶市|
宁城县|
双柏县|
资溪县|
延庆县|
云安县|
兴安盟|
长沙市|
通化县|
靖西县|
台北市|
南雄市|
玛沁县|
普陀区|
祁阳县|
东辽县|
泸州市|
武清区|
南城县|
台北市|
文安县|
平阴县|
大竹县|
玉树县|
伊吾县|
河西区|
龙胜|
扎兰屯市|
光山县|
奉节县|
昌宁县|
融水|
囊谦县|
同仁县|
杂多县|
尼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