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010101">讀《聽雨》品人生心態<br> 偶爾讀到一首南宋詞人蔣捷的《虞美人·聽雨》,作者以寥寥數語寫出了人生不同歲月的感受,那種對人從少年、壯年直到晚年的心態描繪,讀來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不禁對其中蘊涵的深意所感染。<br>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br> 人在少年時無憂無慮,在歌樓聽雨,點紅燭,歌舞升平,能聽出什么滋味?沒有經歷過人生的風雨磨礪,不過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而到了中年,人生顛沛流離,漂泊異鄉,飽經世事滄桑,背負沉重壓力,此時在客船聽雨,那種憂思愁緒涌上心頭,也只有經歷過歲月磨礪的人,才能感悟到江闊云低、孤雁哀鳴的悲涼。人到中年,經歷歲月洗禮,人成長了,成熟了,卻也難掩內心的浮躁與無奈。如今人到晚年,鬢發已斑白,寄居在僧廬下聽雨,在經歷了人生的無數悲歡離合后,已心如止水,那種聽雨時愁腸百結的情緒已遠去,一任階前雨,自在滴到天明,木然了,但也徹悟了,豁達了,放下了。這種對人生豁達超然的心態,與蘇軾筆下的名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有異曲同工之妙。它的意思是說,歸去之后,看看剛才刮風下雨的地方,沒有雨也沒有晴,風雨和陽光已沒有什么區別,人既不必對風雨憂傷,也不必對陽光欣喜,這是對人生宇宙徹悟的大智慧。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所遇到的幸福與苦難、榮耀與屈辱、悲傷與歡樂,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無論碰到哪一面都是生命必然的經歷,沒有什么差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必為人生的得失或喜或悲,任何時候都應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泰然處之。<br> 人們嘗遍了酸甜苦辣咸五味雜陳后,才明白淡才是人生最真的滋味。人到晚年,變得從容了,溫和了,不再斤斤計較,終于領悟平平淡淡才是真。但平淡不是平庸,人到晚年需要的是心態的淡定與從容,而非渾渾噩噩、無所事事地消耗生命最后的時光。每天總能見到三三兩兩的退休老人坐在街巷口的臺階上,望著人來車往的馬路發呆,眼神空洞淡漠,雖然還沒到人生暮年,但已顯老態龍鐘。他們也許是在等待兒女不知何時的探望,也許是感覺這里總比家里的寂寞冷清、孤單無聊要強多了……難道晚年就是這樣捱過生命最后的時光?人到晚年就沒有價值了嗎?非也。</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我國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漢語拼音的創始人之一周有光老先生,在110歲時依然精神矍鑠,才思敏捷,談到他健康長壽的秘訣,他說,除了生活規律、飲食合理外,就是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雖然他一生經歷無數磨難,但始終能大度樂觀地看待過往。他每天堅持讀書寫作,在他107歲時還出版新作《百歲憶往》、《語文閑談》等書籍。他說這樣最大的好處是,獵取新的知識,不斷地刺激大腦皮層,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br> 著名表演藝術家秦怡女士雖年逾九旬,但魅力不減當年,在她93歲時還能精力充沛地和年青演員一起參加話劇《如夢之夢》的表演。眾所周知秦怡女士經歷坎坷,生命中大部分時間除了工作就是照顧智障的兒子。如今晚年何以能保持容顏不老以及旺盛的工作熱情?她表示自己心態好,從不放棄對美的追求,肯學習,做到內外兼修容顏。她說:“我心態比較平衡,不會去妒嫉人,也不會羨慕人家,生活是很艱苦的,沒有什么好日子,但是心態很平衡,沒有什么要我生氣的,雖然我家庭里邊有很多的問題,但是也是比較想得開。”<br> 事實證明,人到晚年也能發揮余熱,溫暖他人,人老心不老,心態年輕才能有健康體魄,才能延年益壽。當然每個人的條件和能力不同,不可能人人都那么不同凡響。但至少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自己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例如含飴弄孫,游山玩水,休閑垂釣,吹拉彈唱,下棋打牌,繪畫攝影,揮毫習字,讀書寫作,甚至也可以根據自身條件二次創業等等。總之,擁有積極的心態,才能有幸福快樂的晚年。何必為夕陽西下、垂老暮年而嘆息,只要付出,就會收獲生命的喜悅……正所謂:“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font></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平市|
美姑县|
建宁县|
德清县|
炉霍县|
当雄县|
牟定县|
突泉县|
闵行区|
石棉县|
巫山县|
来宾市|
吴川市|
卫辉市|
焦作市|
张家口市|
襄垣县|
西青区|
台东县|
修水县|
乐清市|
临漳县|
延安市|
大冶市|
南通市|
阿图什市|
九寨沟县|
岳阳市|
杨浦区|
宜宾县|
章丘市|
民和|
耒阳市|
长春市|
马龙县|
兖州市|
白山市|
固原市|
沂南县|
且末县|
延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