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中國傳統民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舞龍和中華禮儀是極具東方文化特色的一種代表性文化,是華夏精神的象征。著名大學教授郭齊勇曾說“弘揚傳統文化,要從娃娃抓起”。因此,南小小海豚中隊的未來星小組和雛鷹小組聯盟,組織此次系列活動。</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活動一:非遺小傳人之雙鳳龍</b></p> <p class="ql-block"> 從唐朝開始,逢年過節,四川隆昌大街小巷,會串出許多條“龍”,四處游動,挨家挨戶問候,延續至今。今隆昌“雙鳳龍燈舞”已列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隆昌雙鳳鎮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雙鳳龍)之鄉”。江斌,內江隆昌“雙鳳龍燈舞”的大金龍第三十四代傳人,作為講解員為同學們展示雙鳳龍歷史根源,讓南小小海豚中隊的小傳人們零距離接觸舞龍文化。</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動,兩個小組成員通過傳承人江斌老師的宣講、展示廳的參觀和發源地的行走,了解了家鄉雙鳳龍的非遺文化、傳統文化。</p><p class="ql-block"> 兩個小組的成員們在學校門口集合,整裝待發。</p> <p class="ql-block"> 兩位小主持人為活動拉開了帷幕</p> <p class="ql-block"> 這是雙鳳龍第三十四代傳人江斌老師,他向我們講述了雙鳳龍的歷史淵源。</p> <p class="ql-block"> 相傳在唐武德四到九年(公元621-625年),朝廷在雙鳳驛設來鳳縣,縣人認為不能有鳳無龍,于是縣衙下令:來鳳境內必須耍龍燈,以求得風水和諧。那時起,龍燈成了雙鳳人心中的神奇之物,耍龍燈寓意著吉祥、幸福和風調雨順。“從那時開始,每年的正月半(正月初一至十五),雙鳳人都要耍龍燈,雙鳳地區也開始有了最簡單的龍燈:草把把龍。”江斌說,草龍的制作和舞動很簡單,在唐代,雙鳳地區幾乎人人會舞龍。五代時期,雙鳳境內出現了小金龍燈。江斌說,“小金龍一般由布條制作,龍身扁平輕巧,靈活自如,可在高臺上表演,還可以在板凳、桌子上耍龍。”宋代時,雙鳳人又將煙火加入到龍燈中,增添舞龍的喜慶氣氛。到了元代,氣勢恢弘的大龍應運而生,雙鳳人在舞大龍時,還加入了作為陪襯的車車燈、幺姑燈。從草龍到金龍,再到大龍,最后到圇龍,清朝時期,雙鳳龍燈以金龍燈為主題的舞龍獨特風格形成了。“雙鳳龍燈不管出現在什么地方,大家都可以一眼認出它來,約定俗稱,雙鳳的龍燈都統稱為‘雙鳳龍’。”江斌介紹,如今雙鳳鎮雖沒有一支專人專管的正規舞龍隊,但技術過硬的師父能夠組建的舞龍隊超過十支,且師父們的技藝絲毫不輸響譽世界的“銅梁火龍”。</p> <p class="ql-block"> 在雙鳳鎮的社區會議室,大家都聽得津津有味,看,做筆記可認真了!</p> <p class="ql-block"> 接著,在江老師的引領下,小組成員們參觀了雙鳳龍展廳。看著真真實實的龍燈,大家頭腦里立馬呈現出了耍龍燈的熱鬧畫面。</p> <p class="ql-block"> 陽光下的雙鳳龍仿佛活了,閃閃發光</p> <p class="ql-block"> 之后,大家穿過破舊的老街,來到觀音閣,尋找雙鳳龍的歷史根源。</p><p class="ql-block"> 雙鳳鎮的上街子觀音閣有一處老舊瓦房,屋頂上的龍圖騰和龍珠建筑物,是雙鳳鎮現存的關于“龍燈舞”的最早實物見證。</p> <p class="ql-block"> “社會在進步,一些最原始的舞龍燈的技藝也已經漸漸失傳,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雙鳳龍燈舞要走向消亡很容易,但想長遠發展卻很難。”江斌老師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關注他們。</p> <p class="ql-block"> “作為傳承人,我深感壓力,但傳承一項文化不是一個人的問題,是一個舞龍隊、一個社會、一個人類群體的問題。”帶著這樣的使命,小組成員作為中華文化的小傳人,分別說出了自己對非遺雙鳳龍文化的認識、傳承的責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活動二:中華傳統禮儀</b></p> <p class="ql-block"> 小組成員們通過了解春節的來歷和春節習俗,學習古代拜年禮儀,古代坐姿、站姿、作揖、祭拜等禮儀,從而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體會中國人的自豪感。</p> <p class="ql-block"> 小組長鄧予涵同學介紹活動內容,宣布活動開始。</p> <p class="ql-block"> 小組成員們通過觀看動畫片視頻《大耳朵圖圖》片段了解了年的來歷。</p> <p class="ql-block"> 大家在笑聲中觀看趣味視頻,學習了春節的習俗。</p> <p class="ql-block"> 知識搶答是大家非常喜歡的形式,通過有趣的知識搶答,再一次鞏固了對春節的來歷和習俗的認識。</p> <p class="ql-block"> 《猜燈謎》體驗古人的游戲,在游戲中鍛煉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p> <p class="ql-block"> 接著,大家通過觀看趣味視頻學習拜年、坐姿、站姿等古代禮儀,了解了不同禮儀背后的禮節。</p> <p class="ql-block"> 接著,小組長邀請成員們到國學教室穿上漢服體驗模擬古代禮儀,在趣味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學習知禮懂禮。</p> <p class="ql-block"> 還邀請專業禮儀教師劉雯老師,也是小組長鄧予涵的媽媽講解并示范。</p> <p class="ql-block"> 看,我們正在學習拜年、坐姿、站姿、作揖、祭拜等古代禮儀呢!是不是很有儀式感?</p> <p class="ql-block"> 劉老師還專門教了女孩子們的行禮。</p> <p class="ql-block"> 這是劉老師正在給小朋友講古人的站姿、跪姿,還有平輩之間、與長輩之間的抱拳拱手禮,你們也可以學學哦!記住,男女是有區別的。</p> <p class="ql-block"> 在劉老師非常專業的講解示范下,她帶領大家再次大膽展示古代基本禮儀,增強了我們作為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看,我們行得怎么樣?</p> <p class="ql-block"> 后來,兩組成員還到北入口公園面對孔子行祭拜禮儀,學習尊師禮儀。</p> <p class="ql-block">最后,給全國人民拜個晚年,行個拜年禮吧!</p> <p class="ql-block"> 我們兩個小組這次聯盟非常成功,很有意義,作為中華文化的小傳人,我們一定不負使命,將中華文化傳承下去!</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镇市|
个旧市|
长兴县|
台州市|
塘沽区|
永康市|
建阳市|
随州市|
读书|
通化县|
高密市|
娄底市|
金川县|
吴桥县|
武安市|
肃宁县|
靖远县|
吉水县|
莱州市|
公安县|
德安县|
广昌县|
曲沃县|
太谷县|
江川县|
达州市|
西林县|
博爱县|
玉环县|
洛川县|
六盘水市|
普定县|
东阿县|
临安市|
朝阳市|
怀来县|
平罗县|
万源市|
四子王旗|
宕昌县|
新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