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筑路天山】問世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作者 杜森</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一,邸章鎖同志點燃湮滅了五十年的一把火。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五十年前在天山參加過修筑獨庫公路早期工程的陸軍八師老兵們的回憶錄,起了個書名叫【筑路天山】,用邸章鎖 同志的話說,這是一本通過聊天聊出來的書。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它起因于獨庫公路通車后,有修路老兵去喬爾馬獨庫公路紀念館參觀,發現這里沒有一句話提到我們陸軍八師修路的事,他非常失落,也非常不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于是,在2019年5月,參加過修筑獨庫公路早期工程的邸章鎖,從河北保定坐火車到西安,千里迢迢來看望八師老師長曹存正時,順便向他吐訴了心中的不平。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同時也來看我,也向我訴說了他的心事。后來還把他寫的文章《心系喬爾馬》發給我,這讓我很受感動!下面是邸章鎖《心系喬爾瑪》一文(略有刪減):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喬爾瑪是貫通天山南北獨庫公路的零公里處,而今因為《守望天山》電影中的原型人物陳俊貴已經名滿中華。我在四十多年前就已經心系喬爾瑪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九七O年三、四月間,入伍才幾個月的我隨部隊參加獨庫公路的修建。我們駐北疆的部隊從獨山子開始,另一支駐南疆的部隊從庫車起步。筑路誓師大會上部隊首長講:到達喬爾瑪之日,就是我們完工之時。從此我牢牢記下它——喬爾瑪。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一年部隊在毛柳溝一帶施工,雖然住帳篷、喝泉水,蔬菜供應困難,但我們每天都高唱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雄赳赳,氣昂昂地奔赴工地,面對流沙傾瀉,碎石亂飛的威脅,精神飽滿,干勁沖天!我的班長丁開吉,一個六六年從甘肅天祝縣入伍的小伙子,他身高標準,長相英俊,水靈靈的大眼睛透著精明和智慧。他點子特多,把全班帶的風生水起,情緒嗷嗷叫,我們每天汗流浹背,灰頭土臉,累得腰腿酸軟,但沒有一個叫苦叫累。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路在腳下一步步向喬爾瑪延伸,我們的心也不斷向喬爾瑪靠近,早日到達喬爾瑪,是我們筑路戰士日思夜想的企盼。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心系喬爾瑪,還因為那里有犧牲戰友的亡靈。轉業后,我從媒體了解到喬爾瑪建起了筑路烈士紀念館,我想到墓碑前憑悼,為英年早逝的兄弟們獻上我的思念。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七一年,部隊前伸到將軍廟一帶施工,這里壁立千仞,人跡罕至,所有器材、給養、炸藥,全靠戰士攀懸崖、走峭壁身背肩扛運到工地,稍有不慎就會滑落山下,粉身碎骨。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修路者腳下無路,施工找不到立足之地。我們在山頂上打下鋼釬,拴上保險繩,另一端系上人和風鉆,懸在半山腰施工,因此,當我看到紀念館那張戰士懸空作業的照片,不由得激動萬分,千真萬確,那就是當年的我們。(而且我當年也有和那一模一樣的照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施工緊張艱苦,十二磅大錘一掄就是一天,累自不必說,還得時刻面對死亡的威脅,所以那時的班務會每天都是防事故。但整天打眼放炮,小的裝藥一麻袋,大的裝藥有幾噸,塌方、飛石隨時而至。我曾兩次死里逃生:一次是籃球大的石頭從山頂墜落,眾多戰友發出“石頭”,“石頭”的驚呼聲,而我耳邊只有呼嘯的山風和奎屯河水的咆哮與轟鳴聲,不知石頭來自哪里,也不敢隨意移動,木然間,石頭擦肩而落;另一次是山那端的三排以為我們一排已經收工,開始點火爆破,一時間飛石如雨點般砸下,多虧我們聽到炮聲,急忙收緊保險繩,身體緊貼崖壁死角,才僥幸躲過一劫。而有的戰友則沒有這樣幸運,五連一個機槍班被塌方砸在下面,造成兩死一傷,連尸骨也只找到了很少的一部分,風華正茂的年輕生命從此長眠于天山,走向喬爾瑪——成了他們的遺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所以,當我看到聳立在喬爾瑪的烈士墓碑,不由的百感交集,眼淚始終在眼眶打轉,以至在現場為陳俊貴制作專題片的記者采訪我時竟哽咽難言,我想:“我是幸運的,否則,我將與他們同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九七二年,部隊轉而執行營建任務,聽說把筑路任務交給了工程兵,所以走近喬爾瑪,就成了我未能實現的愿望。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心系喬爾瑪,還有我余生的牽掛。我看遍了喬爾瑪筑路烈士紀念館的每一件實物和文字,憑悼了每一座烈士墓地,卻找不到我們部隊犧牲戰友的只言片語和點滴蹤跡,感到非常的失望和惆悵。經過打聽才知道,這個紀念館是那個對戰友一往情深的陳俊貴靠著自己的綿薄之力,四處呼吁、八方奔走,花費大量心血,付出艱苦努力,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在一些俠肝義膽的好心人的資助下好不容易建起來的,沒有軍方和地方高層的參與和統籌,遺漏也就在所難免。但我的心在隱隱作痛:戰士把青春獻給了邊疆,把熱血灑在了天山,而今他們的靈魂卻不知在那個荒草凄凄的角落,寂寞孤獨的守望,也不知是否有人憑悼和祭奠?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之所以不顧筆拙,冒昧寫出上面的文字還因為陳俊貴的囑托與懇求,他請我一定幫他呼吁:“戰士赴死,不會計較身后的哀榮,但活著的人不應該忘記他們,特別是老部隊的領導和戰友們,讓他們早日和為共同理想而犧牲的戰友們團聚,讓世人記住這些為國家、為人民而英年早逝的戰士們,是生者的責任”。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逝者無言,但活著的人應該盡這個心,為了死去的,也為了活著的,為了現在,也為了將來”。這是陳俊貴的叮嚀,也是我的心愿。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心系喬爾瑪,即便不能再來,我也要和亡靈的守護者陳俊貴通話。當然,我最想聽到的是:“老戰友,你的愿望實現啦!”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喬爾瑪——我余生的牽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邸章鎖 二O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左為邸章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看完他的文章,誰的心能不為之所動呢?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件事關乎到成千上萬修路老兵和已經犧牲了的烈士的精神慰籍,我雖然沒有參加過修路,但覺得這件事應該得到有關方面的關注并給予應有的處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可是事情已經過去五十年了,原來的新疆軍區已經撤銷,老部隊的老領導也已風流云散,有的已經過世;現在的老部隊正忙于戰備,不可能很快解決此事;查師史,也只有簡要的記載,資料非常缺乏。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事情似乎到了投訴無門的地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其實他們的期望很簡單,就是希望社會對他們的那一段艱苦付出,能給以應有的肯定與尊重。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受到邸章鎖同志的感染,我覺得我們雖然已經退休多年,也不能置之不理,很想為之呼吁一下。但唯一的資料是當年從楊清盛副師長那里聽到的將軍廟毛柳溝這些地方的名字,其他一無所有!于是就在網上尋找有關資料和照片,邸章鎖同志也提供了一些照片。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腦子里形成了一個主題思想:工程兵用十年時間完成了獨庫公路的修建,付出巨大,功不可沒!但我們北疆八師,七師和南疆四師,早在1970年就奉命從各自的駐地開始,修筑天山戰備公路了,而工程兵是1974年以后才進入天山的,這時候我們已經為獨庫公路打下了基礎,所以八師,四師和七師,應當是修筑獨庫公路的開路先鋒!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我對七師和四師的情況不了解,于是,于2020年2月做了一個題為【獨庫公路的開路先鋒】的視頻,反映了我師22團1970年至1973年底,在將軍廟,毛柳溝,老虎口修路的事跡。 這個視頻發表后受到讀者歡迎,目前閱讀量已達9萬之多。后來又從老兵群里收集到更多資料,便對原來的視頻做了較大修改加工,增補了24團的修路事跡。但原視頻被小年糕評為佳作受到保護,不能修改,所以只好另作了一個“修改版”的《獨庫公路的開路先鋒》視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下面就是我做的修改版《獨庫公路的開路先鋒》視頻:</span></p><p class="ql-block"><br></p> <h3>上圖為曹存正副司令</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二,曹副司令組織了一群退休老兵抓落實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2月,高光生同志邀我加入了陸軍八師的戰友群。入群后才知道,以曹副司令為首的八師幾位已經退休的老領導都在這個群里,如:邱俊本副司令員,曹祖明教授,強甲申教導員,馬宏昌部長,陳麥志團長等等,網外還聯系著如24團當年參加修路的組織股長孫孝廉等人。實際上這是曹副司令組織的收集修路資料的群,我于是恍然大悟:邸章鎖同志點起來的這把火,曹副司令已經接下并且正在推動落實! 我在心里為他點贊: 退休不退責,這才是有擔當的共產黨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個群藏龍臥虎, 人才濟濟!其中最突出的有《筑路天山》回憶錄組織指揮者高光生和執行主編李建平。</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右為高光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高光生,男,1951年生,陜北米脂人。1970年12月入伍,系原陸八師二十二團特務連給養員。1975年3月復員本縣工作。中共黨員,經濟師、稅務師。插過隊、當過營業員、上過成人大學、收稅半生退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在群里天天值班,不斷出題目組織指揮大家提供資料,還及時把有關資料編成美篇,圖文并茂地發表在網絡上傳播宣揚。我曾經寫過幾段順口溜,予以贊揚。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之一,贊高光生的【陸八師天山國防公路修筑回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懷揣家國情結,心系戰友深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責任大于擁有,忠誠不顧厄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八方搜集資料,內外通風報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美篇資料詳實,更配照片佐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不顧條件有限,全憑滿腔熱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淘盡自己心血,撫慰先烈英靈!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之二, 特別是他念念不忘犧牲了的老戰友,在群里不斷催促有關戰友搜尋落實烈士資料,讓人感動不已!所以我又就此寫了幾句順口溜點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獨庫實不獨,旁有巴音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光生真廣生,心懷老戰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日夜勤操勞,甘為烈士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寧教兩鬢蒼,不忍英靈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愛無疆域,我為你鼓呼。</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右為李建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個突出人物是李建平。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李建平,原陸8師22團通信連報務員。北京市人,1969年入伍,1974年復員。復員后先后擔任北京新華印刷廠黨委副書記,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黨辦副主任,中國工人出版社編輯室主任,正編審;曾出版《中華全國總工會年鑒》《中國供銷合作總社年鑒》,為中共黨史研究室撰寫《程子華傳》;兩次獲得國家政府圖書獎提名獎。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本書的編輯出版都是他完成的。 李建平同志在老戰友們的幫助下,心甘情愿地付出了自己的大量心血,編著出版了這部書,使塵封了50年的一段歷史重新見諸于世,功不可沒!我在群里編了幾句順口溜對他表示贊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伏案揮筆非為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淘盡浮砂始見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不計個人名與利,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只為彰顯先烈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之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文牘浩繁堆如山,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頭緒復雜亂如麻,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時過境遷五十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筆如椽能生花。</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從右至左:陳麥志,孫孝廉,曹存正,杜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 強甲申同志是這本書和這次會議的幕后組織策劃和指導者,從始至終做了大量的,復雜細致的工作,保證了這本書的順利出版和這次會議的順利進行。下圖是他主持會議并做了會議總結。</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三,西安座談會圓了八師筑路老兵的夢 。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 11月10日,陸八師巜筑路天山》資料收集群的老戰友代表,從北京、河北、河南、陜西、甘肅、新疆6省市匯聚西安,參加修筑獨庫公路五十周年紀念座談會。原陜西省軍區副司令員、陸八師師長曹存正,原陸八師政治部副主任杜森,原24團政治處組織股股長、1972年施工指揮部政工組組長孫效廉,原22團特務連連長陳麥志、教導員強甲申,以及當年參加修筑天山戰備公路的龔成貴、丁永賢、邸章鎖、王泰安、郭有法、郭土改、韓寶玉、韓榮軍、李建華、張軍旗、麻玉龍、王立軍、高光生、李建平等同志參加了會議。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獨庫公路博物館館長畢鴻彬和特邀記者申興月參加座談會并進行了采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杜森同志致歡迎詞:他說,今天來自全國各地的八師老兵代表匯聚西安,熱烈歡迎獨山子博物館畢館長來西安調查研究,聽取五十年前八師修筑天山戰備公路的老兵們的心聲,老兵們心情非常激動!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八師老兵對畢館長和獨山子博物館懷有崇高的敬意。因為你們是最早關注這段被塵封了五十年歷史的單位,畢館長還為此親自參加了八師修路老兵群,閱讀了許多老兵的回憶帖子,和大家多次進行網上交流,使老兵們深受感動!當時我們還不知道獨山子有獨庫公路博物館,正在發愁如何才能把這段歷史事實反映出來?反映給誰?忽然得知獨山子有獨庫公路博物館,大家就像在黑夜里看到了曙光,濃霧中看見了太陽。這不但因為大家藏在心里五十年的話如今投訴有門了,更重要的是獨山子是我們部隊的老鄰居老朋友,我們與獨山子有著千絲萬縷的親密聯系和幾十年的深厚感情,一種天然的親切感油然而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現在,畢館長和她的團隊已經來到我們面前,要和我們促膝談心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歡迎大家熱烈發言!</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下同志做了大會發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孫效廉綜合介紹當時修建獨庫公路的目的和意義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陳麥志介紹獨庫公路測繪經歷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邸章鎖介紹指揮部情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4.郭土改介紹72年指揮部情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5.丁永賢介紹施工經歷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6.王泰安介紹測繪天山經歷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7.張軍旗介紹施工經歷,趙天華(趙文懷)烈士事跡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8.龔成貴介紹施工經歷,丁衛東、薛新民、姜足山烈士事跡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9.李建華介紹施工經歷,張洪兵烈士事跡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0.韓榮軍介紹董學文烈士事跡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1.郭有法介紹施工生活保障及途中遇路塌方情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2.韓寶玉介紹筑路實景照片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3.王立軍介紹筑路通信保障情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4.李建平介紹《筑路天山》回憶錄成書經過及感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5.杜森對《筑路天山》回憶錄的評價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6. 曹副司令向博物館贈送《筑路天山》回憶錄、照片和錦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7.李建華捐贈筑路實物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8.畢鴻彬館長講話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曹司令講話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強甲申作會議總結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兵代表們的發言,深情生動地回憶了當年的修路情況,筑路英雄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烈士們奮不顧身的英雄事跡,使在座的老戰友和客人們無不深受感動,大家多次潸然淚下,情不自禁!</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畢鴻彬館長作了深情發言,她感謝八師老首長、老戰友的盛情邀請,說這次座談會讓她深受感動。獨庫公路博物館將如戰友們所愿,把早期筑路的歷史呈現出來,讓人們世代銘記筑路老兵對獨庫公路建設做出的貢獻和犧牲。博物館就是筑路老兵的家,真心邀請全體老兵參加來年的開館一周年儀式。我們屆時再相會!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們應該感謝畢館長!是她的獨山子獨庫公路紀念館,給我們帶來了可遇而不可求的機遇!</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原八師師長、陜西省軍區副司令員曹存正做了總結發言,對獨庫公路博物館畢鴻彬館長一行執著的敬業精神予以高度贊揚和感謝:你們不畏艱難困苦,千方百計,不遠萬里在全國各地追尋筑路老兵足跡,挖掘駐疆部隊已被遺忘、塵封五十年、即將被湮滅的獨庫公路悲壯輝煌的筑路史,還原歷史本來面目,向世人展現美麗壯觀、舉世卓絕的獨庫公路的完整歷史,慰籍筑路老兵安度晚年,使因筑路而犧牲的烈士們含笑九泉,靈魂安息!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曹副司令說,編輯《筑路天山》回憶錄的全體編委,和資料收集群,以及積極參與、撰寫八師筑路歷史的戰友們,不顧年事已高、疫情威脅、身體和現代網絡的限制,不懈努力,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完成了這部回憶錄,表示欽佩!這展現了八師繼承騎一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為加強祖國西北邊疆國防建設,保衛祖國邊疆,頑強拼搏、勇于獻身的優良傳統。填補完善了八師的師史,可稱為傳承騎一師不朽軍魂的教科書,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曹副司令向博物館贈送了《筑路天山》回憶錄、照片和錦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應該說,這次座談會圓了筑路老兵的夢!</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四,這部回憶錄是軍魂家寶,值得永遠珍藏。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筑路天山》回憶錄執行主編李建平戰友談了《筑路天山》一書的形成過程和幾點感受(有刪減):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此事發端于9年前。原22團2營教導員邸章鎖寫了一篇名叫《心系喬爾瑪》的文章,為8師修筑獨庫公路的歷史被淹沒鳴不平。22團戰友王立軍、高光生、李蔭華,老連長陳麥志,老指導員強甲申,對這件事給予了極大的關注。2019年底,高光生邀請曹祖明教授牽頭組建了“陸軍八師《筑路天山》資料收集群”。我被吸收到這個群里幫助整理資料。到7月份,這個群發展到六十余人,群內群外戰友還進行了廣泛的聯絡,短短幾個月時間便初見成果。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幾點: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一,我們建立了一個足以做成事的良好的平臺。本書的幾位主編(包括曹存正、邱俊本將軍,強甲申老指導員和曹祖明教授)是這個平臺的領導骨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曹存正將軍的序言為本書提供了基本的指導思想。邱俊本將軍寫了長篇回憶文章。幾位顧問既是本群和本書的指導者,又是無可替代的參與者。孫效廉和陳麥志都是80歲以上的老人,對遠在千里之外曾經是一名普通士兵的我,給予了充分的信任。孫政委每次通完電話都要對我說:“還有什么任務,你盡管安排。” 馬洪昌部長從一開始就幫助我明確了本書的總體思路,他寫的《對獨庫公路早期建設的幾點思考》一文,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資料。杜森副主任不但一直幫助和鼓勵著我,而且極其認真地為本書的篇章頁寫下飽含深情的詩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本書得到了老戰友的熱情響應和積極參與。大家說我和光生是不計名、不計利,實際上,真正不計名利完成此事的,是參與本書編寫全過程的老戰友們。比如老營長龔成貴和老排長丁永賢。后來我才知道,他們是在手機上硬寫出了長篇的回憶文章。丁永賢告訴我,他對手機上的文字要用放大鏡才能看清楚,而就是在這種狀態下,他還是寫了上萬字的文章。我覺得這不只是技巧問題,更多的是難以割舍的感情。其他戰友如韓榮軍寫下了關于那段歷史的長篇小說,并且在疫情期間專門趕赴獨庫公路進行實地考察;趙強和韓寶玉早就寫下了回憶筑路經歷的高質量的文章,并且已在有關報刊上發表過;李建華幫助收集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其中包括呂珊民拍的賽馬灘營地的圖片和我們群內收集到的唯一一張8師官兵在天山施工的圖片;王彥龍以清晰的記憶向我介紹了他所知道的24團4連修路的基本進程;王泰安、郭土改為我們提供了難得一見的歷史原件。郭土改無保留地貢獻出高質量的天山圖片,他還一再表示:“需要什么盡管開口,我全力支持。”所有這一切,都為豐富本書的內容,做出了貢獻。令人感到震撼的,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提供了兩個團幾乎是整建制的參建筑路戰友名單。趙強戰友說:他僅委托打字社打印名單,就用了整整半天時間。可想而知,全部名單,包含了多少人的熱心、精力和對戰友深深厚情意。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三,本書不但傾注了群內外戰友的心血,而且得到群外人士的廣泛關注和熱情支持。畢鴻彬館長早在幾個月前就支持我說:“你做的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基建工程兵的李新民戰友慷慨地提供了07042線施工圖原件的高像素圖片,并認真地向我講解。這是我們目前見到的惟一一份真正意義上的原始檔案。新疆公路勘察設計院的工作人員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通過電話為我介紹獨庫公路的情況并幫助尋找聯系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為了保證質量,我委托一級校對王艷林老師,我原本支付給她1500元校對費,但她最終退回了這筆費用。她說:你的這本書,我不能收錢!我概括為兩個字,就是:“感動!”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后,我感受到了人心的善良。只要是為大家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盡管它很粗淺,很不完善,但仍能換來人們的認可和尊重,這是多少金錢都買不到的。作為本書的編者,我對大家對我本人和對這本書的認可,表示由衷的感謝!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李建平 2020.11.10.</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杜森同志在會上發表了對《筑路天山》一書的幾點看法: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曹副司令,邱副司令和強甲申教導員,曹祖民教授等各位領導的重視和指導下順利出版的這本書,表達了修路老兵的共同心愿!圓了大家一個久遠的夢,是一件具有歷史意義的事。我對這本書有幾點粗淺看法,說出來請歡迎批評指正: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這是修路老兵們用滿腔熱血寫成的書,寄托了他們半個世紀的思考和期盼。當年三個團先后有六個營前赴后繼,接力完成這項任務,在三年多時間里,幾千名官兵輪番而上,前赴后繼,艱苦奮斗,不怕犧牲,這中間有太多的往事值得懷念回憶和留戀。書寫者如今都已經是70歲左右的年紀了,他們想在有生之年讓這段塵封了半個世紀的歷史得以彰顯,讓國家和社會對這段歷史事實給以肯定與尊重,使千千萬萬從事過這項事業的人 精神上得到慰籍,讓犧牲了的老戰友得以瞑目安息。事情本身的歷史價值很高,筑路老兵們在感情上的投入也十分深沉。同時我還覺得她是給后人留下的一部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無私無畏艱苦創業的精神財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正如邸章鎖同志所言,這本書是參加過修路的老兵們以聊天的方式寫出來的,每個人的回憶都不是關起門來單打獨斗閉門造車,而是在群里發表以后,經過戰友們互相切磋琢磨,推敲,訂正,反復修改以后才定稿的。當年的情景常常在群里“再現”,引起戰友們的“共鳴”,因此,是真正配得上“集思廣益”這個詞的,有很強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3,這是一本無私奉獻的書,撰稿人和編輯者都是滿腔熱忱,自覺自愿,不圖名利,不要報酬,不厭其煩,認真負責,樂于奉獻。大家覺得只有這樣才對得起自己服過役的老部隊,對得起犧牲了的老戰友,對得起自己的軍旅生涯,也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要特別說明的是,李建平,高廣生同志做了大量工作,功不可沒,值得點贊!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筑路天山》這本書于2020年12月底在北京印制完成,到2021年1月中旬全部發放到戰友們手中。勝利完成了戰友們賦予的神圣使命!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正是:有志者事竟成, 星火燎原不是傳說。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曹副司令向畢館長贈送了【筑路天山】回憶錄和錦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次會議期間,獨山子獨庫公路紀念館畢館長和沈記者對參加會議的每個老兵都拍了一張致軍禮的照片,作為集體紀念。?</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張照片受到大家喜愛,我為此寫了一首詩: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五十年后的軍禮</b><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者 杜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是五十年后的一個軍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是退伍多年后的一個軍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縱然手指并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不像年輕時候那樣緊湊齊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但風韻不減當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布滿皺紋的臉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依然綻放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半個世紀前的清純真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當我們將右手舉向額頭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是向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敬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是向偉大的祖國母親敬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是向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敬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是向養育過自己的老軍營敬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是向陪伴過我青春年華的天山敬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是向同甘共苦過的獨庫公路敬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是向獻出了年輕生命的烈士們敬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也是向自己的軍旅生涯敬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一輩子選擇了當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不論時間長短職務高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就因為保衛過親愛的祖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永遠引為自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終生無怨無悔</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01年6月11日,獨山子區委區政府,和獨山子獨庫公路博物館,組織了一次大型筑路英雄代表重走獨庫公路的活動。陸軍八師五十年前的筑路老兵也在被邀請之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6月12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周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傳不朽紅色精神 憶往昔崢嶸歲月 尋老兵紅色足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獨庫老兵再出發儀式在獨庫大本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獨庫公路零公里)隆重舉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以下圖片來自高光生同志美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圖是陸八師筑路老兵重走獨庫公路代表隊。</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木林县|
竹山县|
澜沧|
阜宁县|
垦利县|
同江市|
杭锦旗|
荥经县|
奉贤区|
遂宁市|
卢龙县|
德州市|
定西市|
汝州市|
金昌市|
宿迁市|
岳池县|
鸡泽县|
肥城市|
措美县|
唐海县|
望江县|
北海市|
曲水县|
大同县|
新泰市|
南京市|
四子王旗|
信丰县|
凌云县|
腾冲县|
玛纳斯县|
承德县|
灵石县|
西乌珠穆沁旗|
南木林县|
大竹县|
广丰县|
仙游县|
井冈山市|
阿拉善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