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鋼鐵團記憶》連載之風采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作者:許成基 主編:鄭懷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出品:管仲建 編輯:韓水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許成基,1927年10月15日,生于安徽省來安縣雷官鄉彭莊村。中共黨員,大專學歷。1944年2月參軍,歷任雷官鄉武裝班戰士,區基干隊通信員、來六支隊2連戰士。1945年1月任新12團3營8連戰士、營部通信員。后為山野2縱教導團文化隊學員、9連宣傳員、7連文化教員,2縱教導團政治營學員、9連政治副指導員(代指導員)、七兵團保訓班學員,61師政治部保衛科干事,183團政治處保衛干事,警衛連政治指導員,3營副教導員,漢口高級步校政治營學員,61師司令部管理科政治協理員。1960年9月總參防化部防化研究院軍需科長,后任國防部第六研究院四所軍需科長,航空工業部第六研究院六二八所副處長。1985年10月離休,副省(部)長級醫療待遇。</b></p> <p class="ql-block"> 我參軍后跟著共產黨和毛主席干革命獻青春,南征北戰,四海為家,軍旅生涯21年,打了16年的仗。參加大小戰役戰斗幾十次,負了一次重傷、兩次輕傷,是從槍林彈雨中鉆出來的,從犧牲戰友尸體中爬出來的,走過艱難痛苦、風霜雨雪、生死考驗、鮮血染紅的路。這路是不平坦的,這路不是一帆風順的,這路就是為了勞苦大眾翻身解放建立新中國和今天的百姓安寧、人民幸福的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5年1月,我隨來六(來安、六合)支隊,從新四軍2師駐地來安縣大柳營出發(路東),冒著蒙蒙細雨,越過津浦鐵路到達定遠縣(路西)。數天后的1月25日在定遠縣某地召開全團大會,我才知道根據形勢的發展,重新恢復12團的建制(精兵簡政時曾撤銷的番號),需要補充人員。我被分配到12團3營8連后,受到干部和戰友的熱烈歡迎和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為了讓我休息,幾天不安排我站崗。生活上的關照,幫助并教我洗衣服,還有連隊指導員上政治課,使我懂得了革命的道理。我被分配到12團3營8連后,感覺官兵不分你我,不分大小老少,都像親兄弟一樣,生活在一起,一個通鋪上睡覺,一個飯菜盆分飯吃。戰斗在一起,在一個塹壕里抗擊敵人。個個心情舒暢,精神愉快沒有憂愁。正是這些傳統作風影響我,培育我成長。這一切讓我感受到愛的暖流往心里涌動,化成甘甜泉水滋潤心田。為此我暗下決心,在這個比家庭還溫暖的軍隊大家庭里好好干,在這個大熔爐里好好磨煉,也給我在以后的艱苦環境下長途行軍勇敢戰斗打下良好的基礎。此時的任務,一是軍事訓練,應對日、偽、頑的掃蕩;二是搞大生產,彌補糧食供應不足和減輕人民負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4旅12團放下即將成熟的金燦燦的稻谷不收,到滁縣等地接受日軍的投降。但日、偽、頑相互勾結狼狽為奸,不但不向我們繳槍投降,反而向我們進攻,因此受降未果。4旅12團轉移到來安縣張山集附近駐防待命。為鞏固抗戰勝利的成果,4旅12團奉命從嘉山縣澗溪出發,乘木船經過一個下午和一夜的航行,拂曉前渡過了江蘇省的洪澤湖。上岸后,經過駱馬湖一直向北(稱北上),十幾天的長途跋涉,到達山東省嶧縣地區。由于這次長途行軍大轉移遠走他鄉,由吃大米轉為吃高粱、小米,生活習慣的改變和艱苦勞累,此時有人說怪話發牢騷,產生不滿情緒說:“反攻反攻、反到山東,吃的煎餅卷大蔥。”連隊在行軍途中就有開小差逃跑的了。當時我的思想很穩定,無動搖的表現,到哪里都一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認為此時開小差會被人唾棄,跟著隊伍走光榮,后來與4旅12團一起順利到達山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1月26日4旅12團發起了臨韓(臨城、韓莊)戰斗,向偽軍陳大慶、張乃宇守敵和日軍展開攻擊。冒著雨經過浴血奮戰,殲滅守敵1500多人(極少數乘船逃往微山湖),并勸降守運河大鐵橋日軍一個中隊(連)160多人,取得北上山東第一仗的勝利。由于我們的武器裝備比較差,因此經常以弱對強,有的連隊傷亡較大,第一次看到受傷的同志和犧牲同志的遺體后,心里特別害怕難受極了。我的同村玩伴、戰友張家慶同志就是在此次戰役中犧牲的,時年只有16歲,比我還小兩歲。經過這次戰役使我的心靈受到了考驗,今后如何打仗也有了經驗。</p> <p class="ql-block"> 臨韓戰斗結束后,12團守在大運河北岸,掘開河堤上的墳墓,搬出尸骨,向對面挖個射擊孔,人鉆進去當單兵掩體用。國民黨軍隊在一河之隔的南岸,兩軍相對距離很近,雙方都打冷槍,雙方都有傷亡。由于輕裝參戰,戰斗結束后,晚上睡覺我們都沒被子蓋,此時已是寒冬了,北風呼嘯天寒地凍,凍得我們瑟瑟發抖夜不能寐。采取臀對臀、彎對彎相互偎依著,享受著人間獨特的“自然”取暖法。有的同志找來紙盒片,多數人什么都沒有,后來拆鐵路上的枕木燃火取暖,堅持數日熬過寒冬。后來不知何因,奉命撤出陣地,敵人發現后緊追不舍,我們退到了一個小火車站附近抗擊敵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敵機不斷掃射扔炸彈,其中一顆炸彈入地后未爆炸,敵機走后連隊派兩人去挖出啞彈,想掏出炸藥做手榴彈用。兩個人用大半天挖出彈體后,要想將幾百斤重的炸彈從幾米深坑弄出來談何容易。我的戰斗小組長何玉來同志和另一位同志決定找來繩索拴住彈尾翼拽上來。當何玉來同志找來繩索回來后,往彈坑一跳,瞬間幾百斤重的炸彈轟隆一聲巨響爆炸了,何玉來同志被炸得粉身碎骨,血肉橫飛慘不忍睹,為革命犧牲了年輕的生命。我們身懷仇恨及沉痛的心情,用一個泥瓦罐子裝進并掩埋了他的尸骨,向他做最后告別,愿他魂歸故里。從此使我體會到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在槍林彈雨中,當兵的人就是要與艱苦和犧牲為伴。什么是戰爭?什么是戰斗?什么是戰士?只有參加過最激烈、最殘酷、最艱苦的戰役戰斗的人,心里才最清楚,理解的才會最深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上山東的第二仗是1946年1月9日,金馬駒戰斗,4旅12團以較小的傷亡代價取得勝利。在敵人到金馬駒還未站穩腳時,這天黃昏以出敵不意、攻其不備,對金馬駒實施包圍后,迅速發起攻擊。但由于村莊比較大,因此包圍得不嚴實,敵人看出對自己十分不利,就從空隙地方倉皇逃出村外了。正好進入我伏擊陣地,我1營全體出擊全殲逃敵。經一夜激戰,最終將敵一個團全部殲滅了。為此新四軍2師授予4旅12團“鋼鐵團”稱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金馬駒戰斗結束后,12團駐在山東省嶧縣黃山湖附近,進行軍事訓練和學習國共雙方和談協議,彌漫全國的內戰烽火暫時熄滅了。由于我自北上以來,思想穩定、不怕苦和累,在軍事訓練中表現較好,我接受了黨的信仰和理想,于1946年初夏時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無產階級先鋒隊戰士。</p> <p class="ql-block"> 到了1946年6月國民黨在蘇皖集中幾十個師50多萬人,大舉進攻解放區,狂言3到6個月消滅共產黨軍隊,取消解放區。我們被迫自衛奮起反擊。當年7月,4旅12團由山東南下。經過數日行軍,發起對占領安徽省北部的朝陽集國民黨92旅的攻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冒著酷暑英勇奮戰,全殲該旅5000多人,除死亡外其余全部被俘虜,這是內戰爆發后首戰告捷。給國民黨迎頭痛擊,也揭開了華東戰場反對國民黨對解放區進攻自衛反擊戰的勝利序幕。這次戰斗繳獲6門山炮及許多輕重武器和彈藥物資。新四軍4旅第一次有了山炮的裝備,當時我們無軍工廠,所需的槍炮彈藥全靠打勝仗以戰養戰武裝自己,長了我們的士氣。后來有這樣一首歌:“運輸大隊長,本呀本姓蔣,卡賓槍和大炮都是美國造……”在這次戰斗中我的腳踝部負了輕傷,沒顧上下火線包扎堅持到戰斗結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戰后一瘸一拐地隨部隊在黑夜里長途千里行軍,兌現了我的“重傷不哭痛、輕傷不下火線”的諾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朝陽集戰斗結束后稍作休整,8月12團又接到了攻擊安徽省泗縣城的任務。這時正式雨季了,在我們做戰前準備時,傾盆大雨下個不停,這樣的天氣給部隊行軍打仗帶來的困難可想而知了。其間雖然有時雨也暫緩片刻,但在我們部隊向泗縣城前進中淅淅瀝瀝的小雨越下越大,像給我們開玩笑似的。時而大雨如注,地勢平坦又無天然河流,雨水排不出去,大面積平地積水很深,很快使方圓幾十里的地方變成了一片澤國。給人眼前感覺一片汪洋,一眼看不到邊的水世界,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漫過膝蓋深的水,讓人舉步維艱。至今記憶猶新的是,在接受攻擊泗縣城任務之前身體就有明顯的不適感,為了參加這次戰斗帶病堅持長途行軍,此時惡劣環境再加上朝陽集戰斗腳踝的傷剛愈合不久,行動還是有妨礙的。部隊行動較快,因我體力不支逐漸跟不上部隊了,不一會兒部隊就看不見了。此時此刻除地里莊稼外渺無人煙,只有我一個人像一葉孤舟,在無邊無際的水里游蕩,兩條腿似灌了鉛步履艱難像蝸牛一樣慢。敵人不斷從遠處射來大口徑炮彈,在我前后左右爆炸,沖起水柱十幾米高。在那樣艱難處境我無恐懼感,心想只要樹立信心就能克服不可預料的艱險繼續前進。但我心里還是犯嘀咕,心想如果掉進深水坑或被炮彈炸傷(死)了,不僅無人救,而且也無人知道我到哪里去了,我沿著部隊前進留下的渾水痕跡,終于趕上了部隊。因滂沱大雨和指揮的失誤,攻打泗縣城未能成功,于是放棄攻擊撤出戰斗。冒著大雨行軍幾百公里,又接到保衛兩淮(淮陰、淮安)作戰任務。</p> <p class="ql-block"> 為了保衛兩淮,從淮陰到眾興對敵人實施長時間阻擊,大小戰斗數十次,給敵以大量的殺傷和重創,對延緩敵人前進速度起到了重大作用。因為敵我力量懸殊,在敵強我弱的形式下,再繼續堅持下去對我們十分不利,我軍奉命撤出兩淮戰役。兩淮失守后,我們部隊一退再退,到漣水縣、沭陽縣等地和敵人繼續周旋,就是想要在運動中尋找戰機殲滅敵人。為此我們部隊在一個月內往返六塘河南北地區6趟,曾6次渡過了六塘河,每次都是利用河的堤岸用木船搭成浮橋,保證人員、車馬可以通過。后來我們風趣地將六塘河改名為“六趟河”。部隊在六塘河來回走了六趟,目的就是在運動中尋找戰機殲滅敵人。此時部隊連續幾天不能休息,有時吃飯都很困難,因為敵軍騷擾人困馬乏,極其艱苦,因此行軍時有的人站著就睡著了或小步伐前進,現在用文字很難說清楚。一次機會12團對曹莊村敵人實施攻擊,但由于指揮失誤和對敵情了解不準,結果這次戰斗失利,吃了大虧。當突擊隊進村后,后續部隊沒有跟進,突破口讓敵人封鎖了。不得不重新組織突擊,也沒有效果,傷亡很大。我們突擊隊打得十分英勇頑強,用血肉之軀和眾多敵人殊死搏斗。開始用槍拼刺刀,后來用小鐵鍬、十字鎬和敵人拼殺,終因寡不敵眾,一個加強排幾十名同志全部壯烈犧牲,無一幸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曹莊攻擊戰可以說是腥風血雨,特別是有的同志負了傷,便拉響了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表現了一代軍人視死如歸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真實可歌可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鮮血染紅了大地和村莊,慘不忍睹,這次戰斗雖未殲滅敵人,但打出了威風,打出了12團頑強的精神,這就是軍人的魂。正是這個魂培育出12團攻無不克、守如磐石的作風。我們在和敵人激戰中,敵人援兵突破了我阻擊防線,12團奉命撤出戰斗。這次戰斗進攻受阻時,我在曹莊村附近一條小路的溝坎下待命,突然一發炮彈落在我所在的溝坎上方爆炸了,轟隆一聲山崩地裂樣,如再向前50公分就在我的頭頂上或身旁爆炸了,那就去見“上帝”了。所幸有驚無險,我拍去身上的泥土后換了個地方繼續堅持到撤出戰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接受攻擊曹莊戰斗失利教訓,12團又接受了仁和圩的阻擊戰,這次以輕微傷亡較好地完成任務。這是一個長寬約1000米左右四周有似城墻的土堆,外有深水溝的村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敵人為了掃除前進道路上的障礙,對這個彈丸之地用多門山炮、野炮、榴彈炮狂轟猛炸,炮聲隆隆,彈如雨下,打得泥砂石嘩嘩落下地來,整個村莊一片火海,煙霧彌漫著濃厚的火藥味,頓時成了一片廢墟。三天三夜,敵人發射了幾百發炮彈,炮彈呼嘯飛過來時,響聲格外刺耳,震耳欲聾。當時如果地上有個大裂縫,人也會鉆進去躲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電話線幾分鐘就被炸斷一次,有時剛接上又被炸斷了。敵人數次進攻都被擊退了,陣地前橫尸遍野,我們也有傷亡但不大,因為在土城墻上筑了單兵掩體,防御效果較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堅持就是勝利,無論敵人炮火怎樣傾瀉,硝煙彌漫泥砂石塊席卷而來,12團堅如磐石,堅持了數天的戰斗,敵人始終未能突破我們的陣地。完成任務后,我們主動撤出仁和圩阻擊陣地。此時正是秋高氣爽,陽光特別燦爛,部隊帶著勝利的喜悅,迅速轉移到一個叫牛皮的地方休整,準備再戰。</p> <p class="ql-block"> 江蘇省東海縣白塔埠戰役于1947年2月打響,新四軍2師改為山東野戰軍2縱隊4師后,12團奉命從側后攻擊白塔埠的郝鵬舉部隊,是1945年起義向我投誠后未改建編制的部隊,此時他看到山東敵人兵力占優勢,形勢很緊張,為了討好國民黨給自己留一條后路,他喪失人格、背叛人民,又叛變到國民黨那邊去了,奉命進攻解放區,喪心病狂地殺害我們派遣干部。他們像日本鬼子一樣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真是惡貫滿盈、民憤極大。4師12團從山東省郯城出發經過多天長途行軍,每晚要走100里路之多,到達江蘇省東海縣白塔埠包圍了郝鵬舉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了夕陽西下陽光剛落到樹梢時,黑壓壓的敵人向東海縣和海州方向突圍。這時全部武器交叉火力的子彈像雨點樣,帶著仇恨射向敵人,霎時間遍地都是死傷敵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經過一天的戰斗到黑夜時戰斗勝利結束,活捉了敵軍的總司令郝鵬舉,斃俘其所屬3000多人。在這次戰斗中我第二次負了輕傷,仍未下火線,并隨部隊千里行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塔埠戰斗結束后,4師12團似閃電般向山東省蒙陰地區轉移,擔任阻援任務,防止敵人北上,保證萊蕪戰役勝利。我們部隊到達預定地方,敵人援兵怕被殲滅未敢北上,12團就參加了萊蕪戰役的總攻擊。當天下午出擊時遍地都是兵,敵人五個頭的大型轟炸機在空中盤旋,分不清也無法區分雙方軍隊,哪是自己人搞不清了,也無法掃射扔炸彈了,只好發出給地面敵人送終的哀鳴聲。戰斗快結束時,敵機無奈地飛走了。經過極其艱苦的激戰,共殲滅敵人5萬多人,活捉了總司令李仙洲。任務完成后,4師12團轉移到當時號稱天下第一村的周村,休整待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孟良崮戰役是我永生不會忘記的,因為我在戰役中負了比較重的傷,差點“光榮”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7年我們部隊轉移到山東省尋找戰機,準備隨時粉碎敵人的進攻。蔣介石把共產黨的軍隊存在看作是獨霸中國的最大障礙,把共產黨在山東的部隊當成眼中釘、肉中刺,一定要消滅才放心,千方百計尋找我華東野戰軍的主力,企圖在沂蒙山區狹小的地區一舉殲滅。4月底蔣介石將在華中的幾十個師(軍)共計50多萬人的兵力調到山東來,殺氣騰騰的開進沂蒙山區,頓時轟隆隆的戰車聲、大炮聲、槍聲響成一片。來勢洶洶向華野部隊逼近,要和共產黨在山東的部隊決一死戰。打先鋒的是國民黨最精銳的部隊、美式機械化裝備、武裝到牙齒的、號稱“御林軍”的整編74師,該部自認為裝備先進、武器精良,師長張靈甫狂言要在山東一舉把我部隊殲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為了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1947年5月華東野戰軍集中了在山東省的全部十個縱隊的兵力和地方武裝及民兵,于中旬完成了對孟良崮的守敵整編74師的包圍,著名的孟良崮戰役打響了。我軍有主攻的、有牽制的、有打(阻)援兵的。在幾晝夜的艱苦激烈戰斗中,曾遇到敵人的頑強抵抗,但我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整編74師勇猛攻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又繼續沖上去,似海水漲潮樣一浪接著一浪,向敵人沖去。什么負傷、流血、犧牲都無所畏懼。在我軍的強大攻勢下敵人節節敗退,這時吹響了總攻的號角,很快攻下了孟良崮,戰役勝利結束。我軍用小米加步槍殲滅了國民黨美式機械化裝備的整編74師、擊斃師長張靈甫,殲敵4萬多人。沉重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使蔣介石重點進攻山東的陰謀嚴重受挫。</p> <p class="ql-block"> 在孟良崮戰役中2縱4師12團執行打援的任務,從周村經過十多天的翻山越嶺到達指定地點,為不影響主攻任務的完成,堅決不讓敵人向孟良崮前進一步,當敵整編83師增援到距孟良崮只有5公里處時,4師12團向敵整編83師發起猛烈的攻擊。黃昏時清掃外圍給敵人重大殺傷,直到孟良崮戰役結束,敵人未能前進一步,還殲滅了敵一個團。我們也有傷亡,當戰斗發展到最激烈的時刻,營指揮所派我執行通信任務,此時槍聲噼里啪啦,子彈嗖嗖從我身邊飛過,未能擊中我。當我完成任務返回時,已臨近營指揮所,敵人一發炮彈落在我身邊不遠處爆炸了,結果我頭顱前頂部被炮彈飛片擊中了,頓時皮開肉綻鮮血往外涌,傷口從進到出約5厘米長,臉上還有七八粒像黃豆一樣的碎彈片(十年后手術取出,但遺憾的是沒有保存此物)。經緊急包扎后,由12團擔架連兩名戰士抬走。從我負傷到師戰場急救轉運站,估計半個小時路程,只要將我送到就完成任務。由于戰斗正在激烈進行中,槍聲炮聲越打越緊,子彈嗖嗖從身邊掠過,這時擔架員把我放在隱蔽地方不敢走了,我的傷口腫脹,撕裂鉆心的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從昏厥中有些清醒的意識,迷迷糊糊地對他們說,將我速送到急救站搶救。擔架員說:現在子彈太稠密了,稍等一會再走。后來什么時候抬我走的我全不知道了,我又昏迷過去了。因為擔架員緊張慌不擇路,結果走錯路找不到急救站了,將我放在一個老百姓家中,什么時候抬我走的我也不知道。拂曉才送到急救站約用8個小時,由民工擔架送到后方野戰醫院治療一個多月,傷口基本痊愈,但留下頭痛、耳鳴、腦震蕩后遺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現在回想此事,我還要感謝兩名擔架員,因為我當時昏迷、神志恍惚不清、頭似千斤重,如果他們不抬我走將無法得到及時治療。到野戰醫院治療幾天后意識逐漸恢復,脫離了生命危險,逃過了死神的一劫。如果彈片再深兩毫米,那我就駕鶴西去見“閻王”了,負傷時20歲,時光荏苒轉眼半個世紀過去了,今年我已91歲,大難不死,多活了70多年,知足了。負了較重的傷、流了許多的血、吃了皮肉之苦、留下了終生的腦震蕩后遺癥,我被評為八級傷殘軍人,軍人榮譽高于一切,我以傷痕為榮,自始至終無怨無悔,因為這次戰役勝利了,我流的血,值!以后我隨12團參加過許多戰役、戰斗,直到全國解放后的剿匪、抗美援朝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5年春12團恢復重建之后,在極其艱苦殘酷血與火的戰爭年代,參加了許多戰役、戰斗,打了許多勝仗,殲滅了許多敵人,涌現出許多英雄模范人物,當然也犧牲了不少戰友。12團為中國革命戰爭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立了大功的。經過戰爭淘洗出的12團光芒始終照亮著我,在我內心深處這顆種子在生根發芽。不忘12團的恩,我在12團,在黨組織的教育、培養、關懷下懂得了許多的革命道理,政治素質、思想覺悟不斷提高。我體會到恩深似海的母親和情比天高的父親,他們給了我生命,用乳汁哺育我長大成人,不忘父母的恩,我萬分感謝他們。12團教育我懂得了許多革命道理,不但深入我心里,而且融入到了我的血液中。是12團教我如何做人,如何走革命的路,如何為中國勞苦大眾解放事業奮斗、戰斗。因而使我在戰斗極其危險艱苦的環境下,敢于沖鋒陷陣、從槍林彈雨中鉆出來、從犧牲戰友尸體里爬出來,也成為我勇往直前的動力。使我這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兒子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工作兢兢業業、埋頭苦干、無條件服從組織分配、不講價錢、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我從普通一兵成長為一名基層指揮員,這些都是12團黨組織精心培育取得的。我在12團戰斗、工作了11個年頭,是我軍旅生涯的一半,后來由于工作的需要調出12團,脫下了軍裝。奔赴另一戰線后在我身上還深刻著軍人的烙印,所以對綠色軍裝和軍隊的感情及懷念永遠刻在我的腦海里。部隊的光榮優良傳統作風,成為我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寶庫和寶貴財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投稿請添加小編微信</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hsl</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6237</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摘自《鋼鐵團記憶》下冊風采篇第574~580頁</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门市|
微山县|
肇源县|
乌拉特中旗|
义乌市|
察雅县|
云梦县|
汉阴县|
许昌市|
剑川县|
融水|
龙游县|
马鞍山市|
曲靖市|
濮阳县|
文山县|
广河县|
乡宁县|
伊金霍洛旗|
青岛市|
宁化县|
仙居县|
仪陇县|
崇信县|
宜君县|
府谷县|
醴陵市|
龙陵县|
潜江市|
岳池县|
遂宁市|
睢宁县|
广南县|
屯昌县|
青铜峡市|
余姚市|
南投县|
波密县|
安宁市|
靖江市|
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