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張大千。</h3></br><h3>國畫大家。</h3></br><h3>愛情的經歷也很豐富。</h3></br><h3>婚前,張大千經歷了一段情感,兩個女人,因為出家,有了“大千”這個名字。</h3></br><h3>張大千原名張正權,四川內江人,1899年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父親叫張懷忠,母親叫曾友貞。張大千兄弟十人,排行第八,乳名小八。此外,張大千還有一個姐姐,叫張瓊枝。</h3></br><h3>5歲,張小八開始習文;8歲,與姐姐張瓊枝一起隨擅長繪制民間剪紙花卉的母親習畫;12歲,開始讀小學,14歲進入中學。</h3></br><h3> <h3>1916年,張正權17歲,暑假與同學徒步返回內江,途中遭匪徒綁架,迫為師爺。三個月后逃脫,與表姐謝舜華定親。謝舜華與張正權從小一直長大,可謂“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h3></br><h3>定親后,張正權東渡日本,專業學習的染織,課余堅持自學繪畫與詩,亦學篆刻、治印。這年,張正權18歲。謝舜華眼淚婆娑十里相送,兩人約定白頭到老永不分離。</h3></br><h3>兩年后,張正權學成歸來,乘船抵達上海,原計劃回鄉與日思夜想的謝舜華成親,卻因軍閥混戰交通阻塞,滯留于上海。期間,張正權拜上海著名書法家曾熙、李瑞清為師,曾熙為其取藝名爰,并在上海寧波同鄉會館舉辦了首次個人畫展。</h3></br><h3> <h3>畫展上,百幅作品全部售完,張名爰一鳴驚人。本想回鄉告訴謝舜華這一喜訊,可張名爰聽到的卻是她去世的消息。</h3></br><h3>心靈的支柱轟然倒塌,張名爰悲痛萬分,沒有前往吊唁,自此以賣畫為生。</h3></br><h3>不久,家人又為張名爰定親。女方姓倪,張名爰覺得或有或無均無所謂。讓家人沒想到的是,不知為何,沒過幾天倪氏便得了怪病,生活不能自理,只好取消親事。</h3></br><h3>放不下謝舜華,張名爰神情恍惚,感慨人生變幻莫測,由此萌生削發為僧念頭,至松江禪定寺出家,法名“大千”。佛曰三千大千世界,也有詩人筆下“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之意。大千名號,后來被張小八、張正權、張名爰一直沿用。兩個女人,讓他擁有了這個名字,一個堅硬如鐵,讓他不能釋懷;一個如同陣風,從他的世界吹過,什么也沒留下。</h3></br><h3>眼睛、耳朵、舌頭、鼻子、身體、意想等感知器官被佛教稱之為六根,人們透過六根感知色、聲、香、味、觸、法等事物。也許,念佛誦經只是張大千逃避現實、發泄情感的一種方式,他終究還是流連著紅塵。三月后,便被哥哥帶回俗世,來到家鄉完成由父母強制的包辦婚姻。</h3></br><h3>女方叫曾正蓉,是母親的侄女,相貌雖平常,但溫順和善、持家有道,是個典型的傳統女性。張大千經不起父母的壓力,也造就了這段婚姻從開始就有的不幸。因為放不下自己的初戀,又要面對一個自己不愛的女人,注定了曾正蓉備受冷落。據說婚后,張大千并未行夫妻之事,使得曾正蓉結婚兩年都未生育,而這也讓張大千以“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為由,于1922年娶了二太太黃凝素。</h3></br><h3> 黃凝素和張大千</h3></br><h3>這中間的經過多少有些復雜,任憑曾正蓉如何努力,都不曾引起丈夫的注意,而張大千的父母則把不能生育的原因歸罪于她一人,開始張羅著要為張大千納妾。小妾就是黃凝素,川妹子,當時只有15歲,比張大千小8歲,漂亮、苗條,又精明能干,還略懂一點畫事。據說,張大千當時心中的“美人”標準就是黃凝素的樣子,不僅因黃凝素獲得了創作的靈感,許多仕女畫也是以黃凝素為模特。</h3></br><h3>張氏家譜載,黃凝素“善伺公意,甚得公歡。雖不善理家庭,而伺公書畫,俾公點墨不遺”。進門,黃凝素就挺著肚子,曾正蓉的心不可謂不痛,但依然強顏歡笑。而隨著孩子的出生,曾正蓉的身份則在一心想著子嗣昌盛的張家人那里,與黃凝素悄悄地來了個互換。給黃凝素照顧孩子、當保姆,正室的曾正蓉如同小妾,心中悲涼無人問津。</h3></br><h3>同時,在黃凝素進門前,張大千覺得自己的繪畫遠比曾正蓉重要,于1921年借寓上海拼搏畫界,認識了一生的紅顏知己李秋君。當時,張大千仿石濤的畫“騙”過了很多行家和富賈,寧波富商李茂昌便是其中之一。李茂昌把購得的畫拿給女兒李秋君看,李秋君說畫是假的,但作畫之人天分極高,將來一定能夠取得很大成就。</h3></br><h3>李秋君畢業于上海務本女中,是遠近聞名的才女。聽了女兒的話,李茂昌忽然有了個奇怪的想法,即:邀請張大千到寧波自己的府上小住,讓張大千跟女兒相識。張大千沒有拒絕,不久便應李茂昌之邀來寧波散心,一進李茂昌家門,即被客廳中一巨幅《荷花圖》所吸引,不由感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還說要拜此畫作者為師。李茂昌暗自得意,隨后拍拍手,屋內走出一名清麗絕倫的年輕女子,張大千被驚得說不出話來,卻又上前“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晚輩蜀人張爰見過師傅!”年輕女子正是李秋君,一段曠世奇戀就此拉開了序幕。</h3></br><h3> 張大千和李秋君</h3></br><h3>黃凝素進門,張大千很幸福,對世間不再是冷冰冰的態度,兩人如漆似膠了好一陣子,黃凝素為張家開枝散葉,在和張大千一起生活的25年時間里,一共生下8個子女。但隨著孩子一個個地出生,黃凝素不再能陪伴張大千游歷,不得不在老家與曾正蓉拉扯撫養孩子。張大千去北京、到上海,結識了不少名人,開始在畫界名聲大震,遠近皆知。</h3></br><h3>1925年,張大千在上海寧波同鄉會舉辦畫展,李秋君主持。展品100幅,每幅20大洋,購畫者一律編號抽簽取畫。其時,在李茂昌的“撮合”下,張大千于李秋君所居后樓的“鷗湘堂”里設了自己的畫室,兩人除了分室而眠之外,幾乎形影不離。兩個具有相同愛好之人,被各自身上的藝術才情深深吸引。張大千給家中的妻妾寫信,李秋君在一旁試探性地問,如果有一個富家大小姐愿做他的妾,是不是他的福分?張大千愣住,而后仰天長嘆。次日,李秋君再來端送茶水,張大千跪倒,說道:“我一生最近的紅顏知己,除你之外再無一人。但是,我若納你為妾,將使一代才女受辱,而我也必遭天譴!”</h3></br><h3> <h3>這一跪,讓李秋君終生未婚,與丹青作伴,在以張大千“妹妹”自居的同時,于史上留下了一段這樣的簡短文字:1899年-1973年,名祖云,字秋君。今寧波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而張大千也在這一跪之后,偷偷地刻下了“秋遲”一方印,把對李秋君的愛深深地埋在了心里。</h3></br><h3>30年代初,李秋君跟隨張大千來到了上海,在國立美術學校任教。此時,在張大千的世界里,李秋君仍然是“妹妹”的角色,依然照顧張大千的起居,甚至親手縫制張大千的衣服。張大千云游四方,李秋君代選門徒,徒弟們敬李秋君為“師娘”,李秋君并不拒絕,但無論如何,這都成了一種美麗的錯過。</h3></br><h3> 張大千和池春紅</h3></br><h3>一方面是:1927年,張大千來到朝鮮,寄居于漢城附近的“凝香別館”。 別館的主人為他介紹了一位叫池春紅的女子照顧他的起居。兩人雖然語言不通,交流起來只能“比手劃腳”,但池春紅秀外慧中,能歌善舞,且粗通繪畫,善解人意,讓張大千大為心動,并與之墜入愛河。本來,張大千有意納春紅為妾,但將兩人的照片寄至家中,卻遭到了黃凝素和曾正蓉的反對,也便有了另一方面:</h3></br><h3>曾正蓉守在丈夫的家里卻,挽不回丈夫的心,與其這樣還不如干脆放手。隨后告訴黃凝素,張大千為了作畫,身體已大不如以前,還不如由她來照顧黃凝素的孩子,而讓黃凝素專心去照顧張大千。曾正蓉這一招很靈驗,讓張大千多少有了些良心發現,在1930年與張大千有了一個女兒張心慶。而黃凝素則仗著兒女眾多的依靠,漸漸得意,并且脾氣變得暴躁甚至蠻橫了起來。</h3></br><h3>照應著家里的,張大千并不忘外面的,盡管沒能將納春紅納為妾,但張大千仍與納春紅保持著密切聯系,每年都要去朝鮮與納春紅相會。據說,他們這種一年一度的“鵲橋會”,直到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而被迫中斷。而在此前的1935年,張大千遇到了在北平演唱京韻大鼓楊宛君,兩人的故事同樣浪漫。</h3></br><h3> 楊宛君</h3></br><h3>楊宛君出生于京城的文藝世家,父親楊小全是著名的月琴演奏家。楊宛君隨父親學習曲藝,聰慧過人,對大鼓的技藝深有領會。13歲就能登臺演唱京韻大鼓,聰慧且貌美,還有一副好嗓子。1935年夏季,張大千在北京中山公園水榭舉辦個人畫展,與才貌雙全的楊宛君邂逅,當時楊宛君是城南觀音閣的曲藝演員。一日,張大千閑來無事到城南清音閣游玩,正好碰上楊宛君獻藝,唱的是《黛玉葬花》,高亢凄婉的嗓音和婀娜多姿的體態,一下子抓住了張大千的眼睛,進而抓住了張大千的心,讓張大千不由贊道:“楊小姐唱得太好,唱得太好,聽來感人肺腑……對我的繪畫能有很大的啟示!”隨后,張大千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h3></br><h3>“老兄你有所不知,這也是命中的氣數……我遇上一個叫楊宛君的女孩,人長得漂亮,嗓門也好,尤其是她那雙手,用‘指如削蔥根’來形容,猶嫌不足,演出時五指翻動,猶如白鶴在云中翱翔,刀魚在水里游竄,每個動作皆可人畫,看得我人了神……”</h3></br><h3> <h3>就這樣,楊宛君讓張大千一見傾心。是年,楊宛君18歲。張大千托人牽線搭橋,請楊宛君來參觀自己的畫展,并親自為楊宛君奉茶講解。大名鼎鼎卻又平易近人,再加長髯拂胸,談吐文雅,讓楊宛君的心里如同楊宛君,砰砰直跳。此后,兩人頻繁相見,情感迅速升溫。張大千趁熱打鐵,表達了對楊宛君的愛意,兩人與當年便喜結連理。</h3></br><h3>其年,張大千36歲,正是壯年,家中有曾正蓉、黃凝素兩位夫人料理,一心帶著楊宛君游歷名山大川。因有美人相伴,每游覽一地,張大千都會興奮地說:“這兒很好。”而楊宛君就會馬上打開畫本,為張大千顏料鋪紙,始終陪伴在張大千左右。很快,也便和曾經的黃凝素一樣,成了張大千畫中的仕女。據說,楊宛君的個性中很有些落落大方的男孩兒氣,婚后她把兩條長辮剪成短發,有時故意穿男子的長衫,與張大千并肩走,后面的人猛一看真以為她是個男子,總惹得張大千開心地大笑。</h3></br><h3>1941年,張大千帶著楊宛君、次子張心智以及學生一行數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向往已久的莫高窟。迫不及待地,他提著燈入了洞,欣賞著整個莫高窟這座金碧輝煌、玲瓏滿目的藝術宮殿。隨后,他夢里不知身是客,且把他鄉作故鄉,在敦煌扎下根來,臨摹了3年的壁畫,據說用去的顏料有上千斤。但就在這期間,楊宛君卻提出要回成都。張大千奇怪地問:“你不是說嫁給了我,討飯也要跟著我嗎?”</h3></br><h3> 楊宛君與張大千</h3></br><h3>楊宛君說:“你的心時時都在那些壁畫上,根本顧不了我,四周又全是男人,我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張大千這才恍然大悟,于是在第二次再赴敦煌時,又帶上了黃凝素,讓兩位夫人一起陪伴他在敦煌的大漠中,但他并不知道,此時黃凝素與他的情感已經完全破裂了。因為楊宛君的到來,黃凝素不知不覺被冷落,內心空虛的她無心為丈夫打理家庭,進而自甘墮落,成天泡在麻將桌把自己泡在了麻將桌上,以此來打發寂寞的時光和冰涼的內心。一起的麻友中,有個小黃凝素十多歲的職員,開始煽風點火地在黃凝素的身上追求所謂的愛情。</h3></br><h3>1947年,黃凝素終于承受不住小職員的甜言蜜語,報復性地提出與張大千離婚。這時的她還不完全知道,在為張大千生下8個孩子后,她的身體已經變形走樣,而她從15歲嫁入張家到40歲離開,把25年人生中最風華正茂的時光都全部獻給了張大千,已經多少有些老了,青春不再了。但她仍然在小職員的煽動下,提出向張大千要一筆數目不小的錢財離婚。當然,她更不明白,小職員是看中了她身為大畫家的太太,身份高貴,也一定有些財產,而那溫柔安慰讓她在內心感覺到的溫暖,不過都是一種假象。</h3></br><h3> <h3>張大千答應,黃凝素與小職員結婚,又為小職員生了個孩子,但最終仍以分手告終,發現傳說中的愛情不過是個夢。但是,張大千并沒有因為這個夢而停下自己的尋愛歷程,也就是在與黃凝素離婚的那一年,張大千迎娶了比自己小30歲的徐雯波。</h3></br><h3>徐雯波,1931年生,成都人。1947年,18歲的徐雯波與48歲的張大千正式結婚。此后數十年,一直是張大千筆下的重要題材和靈感之源。張大千以其為主題,繪有著名的《至徐雯波七十自畫像與黑虎》等作品。</h3></br><h3>需要說明的是,徐雯波是張大千女兒張心瑞的同學,早在1943年,張大千有天在家中發悶,卻迎來了這位俏佳人。據說,她當時正是吐蕊之年,張大千看到她的第一眼,心底便暗潮涌動,又有了娶親的渴望。后來,她時常她經常光顧張大千的畫室,張大千像當年對待楊宛君那樣為她講解。莫名地,她看著張大千美髯飄飄,心里竟然有了一種悸動。再后來,她提出要跟張大千學畫,張大千說:“你嫁給我,我就教你!”后來的后來,她就鐵了心嫁給了張大千。</h3></br><h3>1949年12月,張大千離開成都,動用了所有的關系,只弄到三張機票。此時,徐雯波已為張大千育有一女一兒。讓人意外的是,本來可以帶自己孩子走的她,卻狠心拋下自己的兒女,把機會留給了張大千與黃凝素的三歲女兒張心沛。此后,她在張大千的后半生中,一直天南地北地追隨在張大千左右,悉心照顧,無微不至。有人說,肯站在男人身后默默奉獻和付出的女人,是值得敬重的女人,是她成就了張大千的后半生。我覺得,與其用這種語氣或者評價的方式,還不如說這是張大千的福氣。</h3></br><h3> 張大千和徐雯波</h3></br><h3>中國當代作家張小嫻說:“我以為愛情可以克服一切,誰知道她有時毫無力量。我以為愛情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然而,制造更多遺憾的,卻偏偏是愛情。”雖然,我不知道大畫家為什么要這般不停地尋找漂亮女人,尋找愛情,但我知道曾正蓉最后說她是一個被情感遺忘了的人,黃凝素最終抱著的也是一個殘缺的夢,楊宛君不過是被留下來幻想著愛情的人……而李秋君雖自1949年與張大千分別后,再未能再見張大千一面,卻成了張大千心中最完美的那個人。</h3></br><h3>據說,張大千每到一個國家,都要搜集一點那里的泥土然后裝在信封里,寫上“三妹親展”。1973年,李秋君去世時,張大千正在香港舉辦畫展。當聽到最愛的人先去的消息時,張大千面朝李秋君居住的方向,長跪不起。而1983年張大千去世時,身邊已經有了十幾個從來沒有被打開的信封。難道這就是藝術的人生,大家尚且如此,何況凡人乎?</h3></br><h3> 張大千和李秋君</h3></br><h3>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h3></br> <a href="https://mi.mbd.baidu.com/r/iF07OaVhGU?f=cp&u=6400df4fd4799595" >查看原文</a> 原文轉載自mi.mbd.baidu.com,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义县|
鄂托克前旗|
迭部县|
左权县|
千阳县|
阜城县|
麦盖提县|
出国|
南汇区|
樟树市|
晋中市|
永修县|
温宿县|
隆林|
万全县|
台湾省|
昌邑市|
沾化县|
永康市|
礼泉县|
鄢陵县|
绥化市|
新邵县|
赤峰市|
库尔勒市|
曲阜市|
新乐市|
华蓥市|
江山市|
临沧市|
周宁县|
鹿泉市|
舒城县|
伊宁县|
南安市|
临沧市|
丰台区|
平远县|
突泉县|
怀集县|
呼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