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偶然從旅外鄉賢的書上記載的照片中看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村子全貌的照片。在村子水口,東為象山,西為獅山,東西高低兩處,兩座塔影分明可辨。于是這才又記起幾乎被遺忘的位于獅山高處的古塔。今天得一閑暇,特意爬上獅山,探尋松林塔影。<div> <br></div> 我記事當時,這獅山就是光溜溜的一座禿山,鄉賢書上照片的情景,完全符合記憶中的獅山,記憶中的塔影。年少時偶爾到過此處撒野,也曾在每年的“七月七”,從這座殘塔前路過,到獅山更遠的去處采摘做“藥粄”用的青草葉,獅山可謂懸崖峭壁,有一段路是峭壁上爬出來的。今非昔比,獅山的現在,已經被松林遮蓋。 順著山壁上的路,爬上山脊,踏著山脊上的松針,再走不遠,才看到松林遮蓋著的塔影。古塔座西向東,近前些,為殘塔拍幾張照。想走到塔前去,并不容易,周圍全是灌木荊棘,找來一截小樹杈,披荊拔棘,好不容易才立身在塔影之下。 塔身全被藤蔓植物攀附,塔體分層處,有講究的檐牙構造,其上繪有的花紋,還能清晰顯現。待我在荊棘中繞半個塔座,轉到塔的正面去,這才發現,塔身正面攀附的藤蔓極為旺盛,塔門已坍塌,正面塔體殘破,狀況極為駭人。<div> 先前,塔內中間曾自然生長一棵榕樹,修長的樹干,伸展到塔身三層之外去才開枝長葉,枝葉如蓋,招來山鳥在此筑巢安居。這情形,遠望光禿禿的獅山上,殘塔屹立,其中卻獨有一樹生意盎然。后來,此樹被盜挖,不知所蹤。<br></div> 獅山上的此塔,其名不可考,其前世今生亦不可考。塔身尚余三層。這境況,我輩所記事起就是這模樣,據了解,我父輩記事起,也是這模樣。可見,倒塌成三層的殘塔,年代雖不可知,較為久遠,則是明確的。希望有朝一日,能查得有關資料,探尋出古塔的前世情況,以期寬慰古塔現時遺世獨立的落寞。 (此照片轉自“百侯人文”) 東邊為象山,在河岸高處立塔,名之“寶華塔”。上世紀五十年代塔身仍完好。后來倒塌,僅余塔基。后來此處修造南山大橋,成了橋頭攬勝佳處,遂重修“寶華塔”,欣逢盛世,寶華塔得以重生。 獅山高處,得覽村子的山光水影。此中河段,是我在村中游泳的水域,今站在高處,用眼神去定位,尋思游水之時,在河中的游蹤所至之處。 山上倒下的松樹,有餐風飲露的曾經,也有腐朽為土的如今。這枯朽的松樹,與殘塔以及世間一切,其命運,都有時間在主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攀枝花市|
阜阳市|
嘉峪关市|
镇江市|
油尖旺区|
南城县|
历史|
鹤山市|
冀州市|
崇仁县|
孟州市|
喜德县|
微博|
准格尔旗|
灵寿县|
南靖县|
隆安县|
攀枝花市|
靖西县|
墨竹工卡县|
砀山县|
汾西县|
杭州市|
嘉祥县|
桓台县|
苏州市|
太和县|
马边|
安新县|
高雄县|
安溪县|
麻阳|
印江|
阳春市|
镇远县|
蒲城县|
临高县|
丹江口市|
兰考县|
临安市|
双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