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徜徉在武康路上的那幢小樓...... </p><p class="ql-block"> 俞良華</p><p class="ql-block"> 千米多長的武康路(舊稱福開森路),建于公元1907年,是上海現今保存最好、最具歐陸風情的街區之一,這里曾經居住過眾多當年的政要、商界精英及文化名人。寒風凜列的時節,我來到這里,享受著自己的一次精神之旅。</p><p class="ql-block"> 武康路113號,一代文化巨匠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的故居(1955年9月巴金全家遷入,并定居于此,直至2005年10月巴老去世),無疑是這條幽靜的小馬路上最令人向往的名人故居之一。夕陽余輝的照耀下,逡巡在巴老故居,這里漾溢著一種文人故居特有的靜謐、素樸、懷舊的氣氛:故居由一幢建于1923年的主樓和后建的兩座輔樓及花園組成,外墻不久前剛"修舊如舊",為現時都市很少見的黑色竹籬笆。主樓為別有特色的老式花園洋房,它是座假三層建筑。現按主人生前原貌布置,一樓客廳,曾是高朋滿座的地方,簡潔異常,除了幾件褪了色的舊沙發外,沒有任何華麗的擺設;一樓太陽間,光線明亮,幾盆閑花,幾只舊藤椅,巴老的部分《隨想錄》就在此揮就;二樓書房,四周書櫥都是封面泛黃的書藉,是巴老閑暇時間呆得最久的地方,寫字臺上那盞老式臺燈,仿佛讓我們看到以往的歲月這里深夜通明,巴金在這里伏案奮筆;巴金愛書在文化圈也是出了名的,他在生活拮據的情況下,還是要買書:"錢,就是用來買書的。都不買書,寫書人怎么活法?";二樓臥室,像普通家庭一樣,放著大小二張木床,晚年巴老與外孫女端端相依相靠,充滿著溫馨和天倫之和諧;而翠桕蒼勁、四季如春的花園里,玉蘭、櫻花等花木多為主人當年手植,更多地方留有先生的音容笑貌:或倒背雙手在小道踱步沉思、或冬日里坐在藤椅上曬著暖陽、或晚年手腳不靈便時由保姆推著輪椅沿著曲徑前行......半個多世紀以來,這幢小樓見證了一代文學巨匠后半生的生命歷程和中國當代文學的風風雨雨。</p><p class="ql-block"> "講真話,把心交給讀者","苦學能夠戰勝一切,學問的宮殿不分貧富都可以進去",巴老的話語猶在耳邊響起。古語日:"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在故居的"太陽房"~巴金晚年休息和寫作的地方,我的目光始終沒離開過現在作為展品、一輛普普通通的輪椅車以及擱在上面當成書桌的一塊木板,解讀著巴老寬廣的胸襟、深邃的情懷和勇于反思、剖析自我的氣概。在這輛他后來須臾離不開的輪椅上,他反復斟酌、布局謀篇,寫社會人性、寫故交舊友、寫"文革"災難、寫愛人蕭珊.....,無論寫什么,都充滿了生命氣息和思想光澤,都是在蠶食著自己的心血精魂!我以為,巴老不僅給讀者留下了《家》、《春》、《秋》、《愛情的三部曲》、《寒夜》、《憩園》和《巴金全集》、《巴金譯文全集》等鴻篇巨制,更留下了偉岸的人格力量。他教給我們:如何尊嚴地生,如何尊嚴地活,如何以平淡的心態對待命運,包括苦難與榮譽。他卓越的文學成就,給幾代讀者帶來了深邃的思想、給整個社會留下了非常深厚的文化的精神資源,彰顯出正面的力量,回蕩起進步的足音,對未來中華民族文化有著深刻的影響,他無愧于國務院授予他的"人民作家"的榮譽稱號。</p><p class="ql-block"> 文學照亮心靈,大師容待追憶。冬日武康路上的這幢小樓給我帶來了難忘的印記,我踟躕著不愿離去......</p><p class="ql-block"> (2021.2.)</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江区|
东港市|
寿阳县|
安西县|
台东县|
崇明县|
镇赉县|
卓尼县|
聂拉木县|
三原县|
兴安县|
运城市|
宁国市|
比如县|
南靖县|
二手房|
彭水|
友谊县|
资中县|
南靖县|
霍山县|
合作市|
荥经县|
休宁县|
芮城县|
盐山县|
永善县|
华池县|
开原市|
西城区|
沛县|
拉孜县|
崇义县|
千阳县|
抚宁县|
长白|
尼木县|
徐州市|
威海市|
炎陵县|
额尔古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