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曼聽御花園</p> <p class="ql-block">曼聽御花園的前身是傣王御花園,傳承了傣族1300 多年歷史文化,傣族人民稱它為“春歡召帕莎”(音譯),西雙版納傣族文化的靈魂之園!曼聽御花園位于西雙版納州府所在地景洪市中心曼聽路35 號,于1985 年4 月正式對游人開放。是綜合性國家4 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御花園占地400 余畝,劃分為民族文化廣場、御花園文化區、民族文化區、御象文化園、鐵刀木林區、民族歌舞表演場等主題區域。整個御花園自然與人文景觀完美融合,漫步其中,您能深度體驗傣族人民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智慧和力量。主辦“瀾滄江.湄公河之夜”歌舞篝火晚會已成為西雙版納著名旅游品牌之一。</p> <p class="ql-block">進入曼聽御花花園的大門,景區的第一個景點就是“民族文化廣場。旁邊是傣王行宮博物館,有傣王議事廳、傣王寢宮、潑水節紀念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組成。</p> <p class="ql-block">周總理紀念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紀念碑,周恩來總理身著傣族裝,左手端水缽,右手持橄欖枝參加潑水節全身全身銅像。“周總理1961 年參加潑水節紀念”雕塑群聳立在廣場中央,雕群再現了當年周恩來總理來西雙版納參加潑水節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白塔由一座母塔和周圍八座小塔組成塔群,塔群建筑在圓形基座上,基座高3.9 米,母塔高19.29 米,子塔高10 米,酷似一棵剛勁挺撥的大龍竹下冒出來的一群竹筍,整個塔群組成的渾圓柔媚的意象,把南傳上座部佛教包容、解脫、通達、渾成的佛意和傣戲善良、溫和、柔情、優美的性格襯托出來。</p> <p class="ql-block">白塔是仿造曼飛龍白塔而造,因曼飛龍白塔離景洪較遠,御花園仿建了這座白塔。真正的曼飛龍白塔建于公元1204 年,由一座母塔和周圍八座小塔組成的拿塔群,是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p> <p class="ql-block">大地女神位于白塔西南首,這座具有傣族風格的大地女神像,即使記不住那美麗的傳說,僅僅這座大地女神的傳神之處,就足夠吸引人了。</p> <p class="ql-block">大地女神是記載釋迦牟尼的所做善事之證明人</p> <p class="ql-block">在這座傣王的御花園里,還藏著聞名東南亞的總佛寺,而每年的傣歷新年,傣家人都要舉行隆重的浴佛儀式,每年這個時候也會有很多人趕來參加,也是這里最熱鬧的時候。</p> <p class="ql-block">總佛寺,與曼聽御花園僅一門之隔,它是西雙版納的佛教中心。總佛寺,顧名思義,這個“總”字就說明了一切,這是一個神圣崇高的地方。這里是西雙版納最高的統治者——召片領(就是頭領)以及土司頭人拜佛的圣地,至今依然是南傳佛教徒心中的圣地,從建寺那天起香火從未間斷過。</p> <p class="ql-block">總佛寺占地面積3000 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 平方米,它由大殿、僧舍、鼓房等建筑,中心佛寺外加一座戒堂、一座藏經樓、一座佛塔等組成。</p> <p class="ql-block">走進總佛寺院內第一眼看到的是寺廟上方的“守護神”,而守護神都有三角小房為其遮風擋雨,感覺有點奇怪,經旁人解釋是:由于“守護神”長期日曬雨淋,很容易破損,所以現在都蓋起小房遮風擋雨,也是一種很人性的設計。</p> <p class="ql-block">總佛寺的主要建筑“雄罕”——佛寺大殿。大殿為磚木結構建筑,殿基就高約一米,色澤為紫紅更顯莊重,重檐狀殿宇的脊為四級臺階形狀,宇脊正中有三座小塔,形成殿宇最高之點,殿宇高約七米。佛寺大殿門前是由紅色木柱支撐的精巧宇廈,殿門上方懸掛著趙樸初題寫的“西雙版納總佛寺”匾額。大殿高5 米,殿室內鋪有地板膠和地毯,上方蓋有荷花圖案的頂板。大殿內有14 根直徑約40 厘米的紅色木柱,分立在大殿廳室兩側。</p> <p class="ql-block">大殿殿廳正南是供奉佛像的臺基座</p> <p class="ql-block">只有進入到總佛寺院的深處,你才可以看到總佛寺最精華的部分。這里保留著一些古老的墻壁和大門,雖然遺存不多但是卻可以感受到古老的小乗佛教建筑,同樣非常驚喜,尤其是搭配上三角梅等色彩艷麗的植物更是出彩。</p> <p class="ql-block">傣族人民信奉南傳上座部佛教,建筑以佛寺和佛塔的成就最高,也最有特色。于是,在西雙版納傣族的建筑中,處處可以看到佛寺建筑的影子。人字形和多坡面屋頂也是傣族建筑的典型特征,這種屋頂不僅美,還很實用。地處熱帶雨林,西雙版納雨水充沛,傣族先民為了適應環境而設計出這樣的屋頂,它可使雨水從任何角度順暢流下,不會因積水太多而滲漏到屋內。</p> <p class="ql-block">傣族建筑雖然沒有飛檐斗拱,但檐角都立著裝飾物尖頭斜刺空中同樣產生了空間延續和上翹的視覺效果。</p> <p class="ql-block">來西雙版納大佛寺,即使你不信佛,僅僅是個旅行者或建筑愛好者,也會喜歡寺廟。盡管總佛寺幾經波折,多次遭劫,五次重建,如今的總佛寺依舊煥然一新,金碧輝煌、香火旺盛。來這里的游客無不為那金碧輝煌的佛教藝術與傣家民族傳統建筑藝術的完美結合而贊嘆。</p> <p class="ql-block">王宮后面的放生湖景色</p> <p class="ql-block">這是放生湖,放生湖已由德高望重的佛爺組織百名高僧開過光,是專供西雙版納佛教信徒放生的地方,該湖也是東南亞最有名的放生湖之一。放生湖位于三座寺廟的中央,本是瀾滄江水域的一個回水灣,每年汛期瀾滄江水位提升后江水就會涌入這里形成湖面,傣家人認為它并不是一個普通的回水灣,而是一個非常有靈性的湖。</p> <p class="ql-block">在眾多的佛亭中,八角亭最為經典、最具有代表性地展示了傣族精湛的建筑藝術,十分精美,亭頂層層收攏,錯落有致。八角廊橋模擬景真八角亭造型橫跨在放生湖上,連接著曼聽御花園的東景區。</p> <p class="ql-block">景真八角亭是佛教徒們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而仿照他戴的金絲臺帽“卡鐘罕”建筑的。在古代,它是個議事亭,在傣歷每月15 日和30 日,景真地區的佛爺集中亭內,聽高僧授經和商定宗教重大活動,或處理日常重大事務,同時也是和尚晉升為佛爺的重要場所。</p> <p class="ql-block">放生湖在曼聽御花園內,湖水清澈見底,麗水縈繞,湖前夾極河水潺潺流過,兩岸綠樹成蔭,景色宜人。放生本為佛教中語,但中國漢地的放生習俗并不始于佛教。</p> <p class="ql-block">放生湖中的步行棧道</p> <p class="ql-block">綠草紅磚,緬甸蒲甘的建筑風格,圍繞著鳳凰花樹,每到花季少不了前來打卡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御花園里既有地造天成的自然景觀,又有人工培育的奇花異草,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天然和人工雕飾的完美結合。走在園中,不僅可以觀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且能夠欣賞到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觀。</p> <p class="ql-block">雙龍臺</p> <p class="ql-block">傣王后花園,布滿了熱帶植物和花草,整個花園蔥蔥郁郁,寧靜舒適。</p> <p class="ql-block">傣王行宮博物館,以淺紅色的墻面為底,金色浮雕嵌在墻壁上一眼望去金壁輝煌,金色的門楣和大象浮雕也相呼應,耀眼的繁華裝飾,明晃晃的皇室風格。</p> <p class="ql-block">傣王行宮博物館左側是非遺文化展,陣列著象腳鼓、芒鑼等樂器……館藏豐富,極大地展現西雙版納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民族文化。</p> <p class="ql-block">撫仙湖波息灣景區</p> <p class="ql-block">今天游完最后的行程就回廣州了,本來選這個時候來西雙版納是避寒的,想不到在熱帶雨林地居然遇上了60 年一遇的寒冷天氣,溫度零下2 度,冷得我們發抖。但既然來了,也就不要遺憾游吧。</p> <p class="ql-block">撫仙湖波息灣座落于距昆明市60 公里的澄江撫仙湖畔綠沖風景區旁。“波息灣”因背后的筆架山、臉掘山檔住西南風,在刮西南風較多的季節,遠處湖面波浪翻涌,而灣里卻風平浪靜,故名。</p> <p class="ql-block">無風不起浪,于是進入灣里,浪歇了,連波都息了,進灣前洶涌澎湃的波濤,進灣后變得如此溫柔恬靜,兩個場景差別實在是太大了。</p> <p class="ql-block">從祿充村沙灘到波息灣,是一條依湖步道,步道精致干凈。步道上千年榕樹虬曲伸展,漫步在步道上,欣賞著湖邊美麗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不過,不會有永遠的狂風巨浪,也沒有永遠的風平浪靜,這一點大概是能肯定的,這有點像生活,有喜有怒、有哀有樂,有快樂就會有痛苦,有興奮就有沮喪,有恬靜就會有煩躁。</p> <p class="ql-block">由于撫仙湖周圍自然環境沒有受到破壞,至今,撫仙湖仍然是云南省未受到污染的湖泊。詩人們形容她為“琉璃萬頃”。她是云貴高原上一顆晶瑩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夏天避暑的好去處,湖水清澈,景色也相當不錯,美麗的湖邊,靜靜地港灣。</p> <p class="ql-block">波濤翻動時,白浪如朵朵睡蓮競相開放,又似串串銀鏈滾動;無波時如明鏡般一片澄清碧綠。遠山近水,洲島錯落,使人心曠神怡,爽快清新。</p> <p class="ql-block">這里紅嘴鷗沒有昆明海埂大壩多但也不少。每年11 月開始,紅嘴海鷗從遙遠的北方飛來,一路往南,來到撫仙湖,成為波息灣一道靚麗的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棲息在撫仙湖的紅嘴海鷗,自由地飛翔在天空覽食。</p> <p class="ql-block">整行結隊,整齊飛翔。</p> <p class="ql-block">天氣寒冷,沒有游人。原本波息灣只是一片湖灘,現在不覺已經變成一個4A級景區。忽然想:世上原本是沒有風景區的,玩的人多了,自然成了風景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汕尾市|
宜君县|
蓝山县|
新竹市|
广丰县|
武乡县|
铜陵市|
铜川市|
崇文区|
太湖县|
林芝县|
如东县|
昌乐县|
栖霞市|
南投县|
连城县|
贵阳市|
宣武区|
锡林浩特市|
唐山市|
竹溪县|
凉城县|
四子王旗|
惠州市|
宁夏|
五原县|
通化县|
应城市|
阿拉善右旗|
那曲县|
伊宁县|
西藏|
枣庄市|
栖霞市|
华安县|
莱州市|
化州市|
华池县|
芜湖县|
罗江县|
梅河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