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潞安礦務局西白兔發電廠</p><p class="ql-block"> 1945年長治市解放,1946年共產黨為了發展壯大解放區的工業,從河南焦作和河北峰峰集中近百人,來到長治潞城縣西白兔村建立了華北第一電廠,后改名為西白兔發電廠。</p><p class="ql-block"> 1953年我在這里出生。那個年代的工廠和農村生活都很艱苦,文化也很落后。出生的孩子為了好養活都要起一個小名。什么狗啊、貓啊、蛋啊……。我在家里是長孫,小名叫狗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現在到了家里老人還是這么叫。大</span>名是一位語文老師給起的,取名王文明。</p><p class="ql-block"> 1966年初,我們家隨父親工作調動來到了潞安礦務局王莊煤礦。那年我十四歲。</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1年2月26日,農歷正月十五。前天下了一場大雪,雪還沒有融化完。吃完中午飯我就乘車前往西白兔村尋找童年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一、 下面的第一張照片是發電廠的廠大門。這里和我的記憶完全不同了。1966年我離開這里的時候,工廠的大門是坐南朝北的。廠門前有一條小河,河里流水常年不斷,水下長了很多的水草,春季孩童門常常到小河里抓小蝌蚪,夏季在河里抓小魚。</p><p class="ql-block"> 大門前小河上有一座石橋,這座橋是職工上班的唯一通道。從家屬院到廠大門大約有三十多米的距離,上下班都是步行也就五分鐘時間就到了廠區了。那個時候家里有一輛自行車,那是很牛的一件事情。前些年電廠已經關閉了。</p><p class="ql-block"> 現在廠大門上掛著的牌子是山西潞安環保工程有限公司。</p> <p class="ql-block">二、支部院和家屬院。</p><p class="ql-block"> 支部院是在石橋向北走的左邊,門朝東開,里面有三排房子坐北朝南,南面和西面種有幾棵桃樹,每排房子大概有五六間吧,北面第三排是衛生所,只有一個醫生姓朱,人們都稱呼他朱醫生。我和朱醫生的兒子是發小,他叫朱潞生。</p><p class="ql-block"> 家屬院里又分別叫窯洞、學校院、球場院三角院和后底院。我家住在三角院,爺爺奶奶住在北面的一排窯洞,我們住在南屋,二叔住在西屋。家里一共十六口人,在一起生活。主要靠爺爺和父親上班養活全家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家屬院都蓋上了樓房,現在已經人去樓空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記得這個地方是小商店</p> <p class="ql-block">原來的糧庫現在成了面粉廠</p> <p class="ql-block"> 從電廠出來去了西白兔村,對村子里的老房子還真的是記憶猶新,因為我的童年經常在村子里跑著玩耍,對這些老房子有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看見這些老房子就有些走不動路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在村子的西頭碰見一個六十出頭的婦女,問起我小時候的一個同學,小名叫糞蛋。她給我帶路到了一個院子的門口,指著說糞蛋就在這個院子里。她走后我就直接進了院子,一只拴著鐵鏈子的狗汪汪直叫,從窯洞里走出一個姑娘,我問她,魏德義是在這里住嗎?她說不是,我說他的小名叫糞蛋,女孩說在家里面。我就直接進了窯洞。在炕上躺著一個和我差不多年齡的老人。起來和我對視了一會,我問他“你認識我嗎”,他說:“不認識”。我告訴他“我是來找糞蛋的”,他說:“我就是”。我說我叫狗的,大名叫王文明。他說沒有印響。這時我就說起來了其他同學的名字。什么魏有珍、邢來龍、李喜斌……。</p><p class="ql-block">這時他說:喔,他們比我低一個班,我和李運有、栗改英是一個班的。我問他“你不是魏德義”,他說不是,可是幾十年沒有見,看見有點像。我懵了。</p><p class="ql-block"> 我們聊了很長時間,聊在宋村上學的事情,后來又回到西白兔讀書,都在廟里上學讀書。他告訴我他叫李慶先。我走時他拖著身子把我送到路邊,給我指點了另一個糞蛋的住處,我直朝那個方向奔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去魏德義家的路上,拍攝了很多的老房子,到了他家附近時問了兩家,都是說不認識這個人,原來他們不是本地人,在村里租房子住,村子里在街上走動的人很少,打聽不到。有些失望了。正準備返回的時候,恰好有個人從我的對面走來,我迎了上去。當我準備問他時仔細看他就是我要找的魏德義同學 ,我伸出手去和他握手,搞的他迷迷糊糊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問他你不認識我嗎,他說不認識。我說我是文明。他想起來了。我們在一起站了一刻鐘,各自講了自己的這些年的一些情況,然后合影,我們兩個人邊說邊走到了村子里的正街上。想著還能碰上其他同學……。</p> <p class="ql-block">沿著這條小路往南園地走,邊走邊拍,其實今天就是因為下了大雪,我才出來拍照片的。因為近十年來我迷上了攝影,不論去哪里我都要背著相機,走到哪拍到哪。自己也用激光打印的方法制作過《太行山隨影》、《錦繡東湖》、《山外有山》影集。覺的這樣活著才有意思。</p><p class="ql-block"> 在南園地附近拍了一些有記憶的老房子,從東洋井開始,經窯上村口,一路爬坡一路拍片,勾起了童年的很多回憶。</p> <p class="ql-block">走過電廠到宋村的馬路東面的山崖根有三孔破窯洞,原來是有人住的。現在已經破爛不堪,只是在圍欄外面養了幾只羊。</p> <p class="ql-block">走過窯上村口往南這個豁口非常熟悉,因為小的時候去石圪節是必經之路。</p><p class="ql-block"> 總之從窯上到石圪節的小路上的溝溝坎坎、一草一木,是那樣的熟悉,那樣的親切,因為在10—14歲之間,經常跟隨爺爺或者父親來這里打獵。所以對這里的地形非常熟悉。1965年春天我得了胸膜炎,在家里輸了一個月水,仍然不退燒,去石圪節醫院交通不方便,父親的五個同事用擔架抬著我,在這個山溝里走五里山路,把我送到了石圪節醫院,住了一個月醫院。所以對這個山溝非常的熟悉。</p><p class="ql-block"> 這些年由于工業的快速發展,煤炭運輸把山上的樹木染成了黑色,連樹上的麻雀的羽毛也是黑黑的。在我拍的照片上你可以看到黑黑的顏色。</p><p class="ql-block"> 邊走邊拍不知不覺的就到了石圪節礦區,嗯,時間不早了,該回家了。達了個便車回到了王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年逾花甲,故土重游,感慨良多。唏噓之余,感到時光飛逝人生短暫,快樂的童年好像就在昨天,父輩的聲音還響在耳畔,兒時的記憶鐫刻在腦際是那樣的清晰。相機定格的今天抹不去往日的烙印,時代在前進,歲月在流淌,故土讓我感到既親切又陌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津县|
沾益县|
嘉荫县|
射洪县|
澄城县|
耒阳市|
湘潭县|
芷江|
梁河县|
从化市|
常山县|
琼结县|
安图县|
雷州市|
天祝|
五常市|
乌拉特后旗|
巴东县|
英山县|
嵊州市|
探索|
当雄县|
嘉祥县|
嘉义市|
吴川市|
合作市|
遂宁市|
延寿县|
朝阳区|
汝城县|
晋城|
肥东县|
巴南区|
大同市|
蒙城县|
无极县|
临泉县|
太湖县|
阜宁县|
福鼎市|
佳木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