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國良妹您好:臨汾重逢姊妹團聚,喜難自禁;共同祝愿嬸娘身體健康,笑口常開。你言說寫家史,其實談不上什么家史,我只是把我所看到的、聽到的、經歷的家中的事情與弟妹分享,共同了解咱們的家教和家風。</p> <p class="ql-block">首先從咱老爺說起,那時家中共有土地七十余畝,分別是劉和斜、洞兒崖、下義斜、七莊斜、堡子溝多個地塊。人口十八口人。曾祖是標夲的中國農民,犁耬耙耱、趕車務草農活全能,家中管理井井有條,馬牛驢騾喂的膘肥體壯,每年莊稼有七十多毛褳入庫,共收入七仟多斤糧食。生活不算什么富足,道也殷實,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春種秋收,風來雨去,年復一年平平安安,過的有滋有味,也就是個自給自足的水平。咱老爺他生的彪悍,性格豪爽,有咱萬榮人特有的氣質,:體現一個爭字,要強好勝。農閑時愛和人打睹,曾經一次吃過三升煮熟的黑豆,也就是九市斤,真嗨!那是多大的肚量和多強的消化功能呀!還有在咱巷里井廈,從七十多丈深的上水井中,手握二百多斤麻繩,硬生生楞是把一柳罐水用雙臂拔了上來,多么豪邁,多么霸氣,多么讓人嘡目結舌,力撼眾人。在那萬惡的舊社會,在日寇侵占咱國土,掠奪咱資源,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日夲人強行要奪走咱家的馬匹,為了不使心愛的牲畜落于敵手,忍痛在馬蹄上釘了一個旱釘,馬跛了,無用了沒被日寇搶走,但不幸得了破傷風死于非命,痛心疾首。那時候咱全家十八口人都擠在蛋叔所住的小院里,稱謂(屋里);咱三爺現住的前頭院稱謂(埸里)咱爺居住的稱謂(窯里)。樓門匾額上雕刻著《農茂書香》四個大字,我微信妮稱茂齋就從這兒取得。上輩人是這么標寫的,也是這么做的,一直貫串延系數代;從曾祖算起,咱老爺在家務農,咱三爺他爹在外求學經商,咱大爺在家務農,咱爺咱三爺在外經商,你大爸在屋種地,咱叔在外工作,咱哥和我在屋,國璋宏娃在外工作,斌娃在家,大三,小三,解陽上班工作。一條線貫穿數代,自始至終遵守祖訓,傳承先賢們的思想:以農業為基礎,以農業為后盾,養兒育孫,學而有則仕,有朝一日,光宗耀祖,衣錦還鄉。</p> <p class="ql-block">話說咱爺:咱爺穾出一個勤字,尊照一個儉字。是出了名的勤快人,全村無人不曉,無人不知。一勤天下無難事,百忍堂中有泰和。就是他的寫照,你耳濡目染也知道些許,他從來就不知道歇,就不知道乏,就沒有閑暇的時候,除積極參加集體生產外,捎帶養羊,喂雞務弄自留地,開個小塊地,刨呀!挖呀!種植雜糧豆類,蔬菜。家中有永遠吃不完的北瓜、蘿卜、大蔥、辣椒韭菜、豆角……那都是純天然綠色食品,無公害、無汚染、無農藥、無化肥;吃的放心,吃的可口,吃的美味。不需要花錢買菜,怕什么毒素,怕什么殘留。其實咱爺兜里根夲就沒有錢,憑苦力,憑血汗養育兒孫,咱姊妹們多能有個吃的就不錯了,還有什么非非之想?你還記的西廈臺階上一溜五六個娃,你用一個有小猴子圖案的洋瓷碗,賢娃用一個有龍圖畫的洋瓷碗,吃的那叫一個美呀!回味無窮,讓人懷念。再說一說咱爺的精神,咱爺的干勁,真是無人能比,無人可攀。當年在水旱兩通小北京之稱絳州城做生意,身為鐵貨鋪掌柜﹌也就是現在生產資料公司老板及經理,從來沒有一點身價,對待員工伙計,關懷倍至,視若親人。你是否記的望囑村任大,每一逢趕集,定會專程看望咱爺,幾十年從未間斷。新絳離咱屋九十多華里,每次出行往返都是步行,而是只用一晌光陰,早上用土車推土修地,(木制的獨輪車)下午再步行去絳洲,回家老早出發,下午去地里干活。這是多大的精氣神!這是多足的干勁,真讓后輩汗言,驚駭。誰人可做,何人能比。這種精神不值得歌誦嗎?不值得我們贊揚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我們雖然做不到,兒孫們也不需要的做,難道不需牢記,不需銘刻嗎?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不求上進,還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還有什幺過不去的坎。只要有這種精神在,有這種士氣鼓,還有什么目的達不到,還有什么境地過不去!咱爺沒讀過幾天書,也沒上過正兒八經的學堂。但對待學習是很注重的,肚內的典故很多;蘇秦、張儀,孫臏龐娟,都能說出個所以然,什么三國呀楊家呀封神榜,隋唐演義,頭懸梁錐刺骨,岳母刺字,精忠報國,知道甚多,頭頭是道。特別強調為國盡忠,為家盡孝。終生尊循(硬置貴價貨,不吃便宜嘴)的他,狠不得一個銅嘣掰成兩瓣花,但對學習購書、置辦筆墨紙硯從不吝嗇:。我曾經在他那討過數元錢購買小人書,鉛筆、石筆石板;我的珠祘都是他手把手教的,六二五斤稱歌,九九歌,二七八六換祘法,至今都沒能達到他老人家水平,只是死記了些口訣,學了個二五眼,沒有什么真本事,也沒敢在兒孫跟前賣弄,如今計算機普遍應用,早巳退出市場。爺爺親口講他念書的困苦,學習的艱難,紙墨筆硯不能如愿,寫毛筆字是必修課,請老師寫仿底是多么困惑,對于今天的我們難以想:象,他用的麻紙是他大姐(咱大老姑)在她婆家偷拿的,上次拿的紙大,下次拿的紙小,沒法套著寫,其中的苦味只有他知道!真:是艱辛,誰人知曉。所以他對學習的渴望,盼兒孫成材的欲望是多么的強烈!不惜一切,硬愿自已少吃一口,少花一分,也讓兒孫們滿足。雖然說咱姊妹幾個沒有什么建樹,但學習刻苦,成績優良,也沒讓他太失望。他教會我們為人,教會我們處事,懂得仁義禮智信,忠孝節悌,知道能忍者自安,知足者常樂;假如他能看到現在,能瞅著我們的處境,能瞧著兒孫們的生活,我想他老人家是安心的,爺您永遠話在我們心中。</p> <p class="ql-block">說到這兒不得不提的父輩,咱爸一個勇字概括,咱叔一個忠字貫徹;你親母那叫忍呀,我嬸娘人稱善也。是上輩人兄親弟恭影響著我們,是上輩人妯娌和睦感染著我們,是上輩人教育感化著我們,是上輩人舉業引領著我們。父母就是兒女的榜樣,父母就是兒女的模范,一代一代發揚光大,一代一代傳播承接:我們的好生活是前人們積的福,是先賢們行的善。兒孫們理應祭奠,兒孫們夲該跪拜。竹影仍偕身影在,淚花化作墨花飛。讓我用筆書寫吧!讓我用口敘述吧!咱爸名叫照明,學名吉人,乳名善娃,字稱志杰。看上去慈眉善目,其實是很嚴歷的,辦事果斷,作風硬朗,說一不二,有血性是真正的男子漢。從西安跟隨解放軍南下,征戰到四川留守西昌,后轉業務農;我見過他的復退證:上有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照片和自已的肖像,英俊瀟灑,干練利落。回鄉后積極參加生產運動,率先組建初級社,是咱村最早入社的幾戶,后轉入高極社,人民公社。大躍進時期帶領社員深剜地,修水庫,洪水中搶收小麥;白天和留守老年人婦女干著繁重的體力勞動,晚上還要護場護麥;(大部分男勞力都上呂梁山大煉鋼鐵)那歲月口號是練人練鐵練思想,大躍進、總路線、人民公社三面紅旗迊風飄揚,人們爭先恐后掀起大生產熱潮,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人人爭第一,個個拔紅旗,生怕到黑旗隊受到人們的鄙視。他身為生產隊長,以身作則,表現積極,埋頭苦干,勇挑重擔。家中貼著許多獎狀,獎勵的割麥鐮、草帽、背心等物品。社員們你要放衛星、他要坐火箭,誰都不愿意當蝸牛。那時候我很小,不懂事只記的巷門口用石灰抹的墻面,上畫著,衛星火箭、飛機火車、輪船汽車、牛車蝸牛圖案;我也嚷著要上衛星坐火箭哩!清清楚楚記的門前的大石條,地里的墓碑統統都拉到水庫上;咱爸把家里的銅火鍋,銅香爐,柜子上,箱子上的銅飾件砸成廢品一律上繳,為了完成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件件工作走在前,事事任務成領先。次后到付業廠管理,從石磨到鋼磨,從皮帶柴油機傳動到發電機電動機,從事磨面、榨油、榨花、彈花、洗軌、做刀頭、漏粉條、做豆腐……幾十年如一日,勤勤懇懇,競競業業,一心為群眾服務,時時謹讓社員,那時磨面要排隊,常常天快亮沒人等才挨自己磨面。幾十年無規則作息時間,積勞成疾,落下病根。我小著很淘氣,很費事,誰都不怕,唯見了咱爸就像老鼠見了貓,時常上墻上窯,把窯上很多瓦踩破,因窯槽里有風飄落的椿谷谷長出幾棵小苗,索向拔了下來,到咱爺跟前表功,時間久了常上窯玩,有回讓爹逮了個正著,他火冒三丈,連吼帶罵,打得我眼冒金星,耳根發燙,疼痛難忍,也沒人敢管,無人敢托,從此蔫了許多,再不敢傻貓劣狗胡亂造次,服服貼貼,記憶深刻。</p> <p class="ql-block">叔父名叫欽明,乳名多兒。叔父九歲那年生母去世,從此跟隨咱爺咱奶去絳州上學,因日本占領華北學校遷移西安,就讀于西安。解放后被分配汾西工作,當時才十七歲,先后在僧念糧站、汾西縣糧食局、財貿局、勍香公社、和平公社、計劃委員會工作。汾西就是他的第二故鄉,幾十年心血灑在哪一片土地,滲透山嶺和溝壑:那里有他的實驗田,那里有他的蹲點村;從十七歲只身來到僧念糧站后轉調臨汾師院,其中的苦痛艱難只有他知曉,酸甜苦辣滋味伴隨著歲月使他成長,使他堅強。下鄉是他的長項,起早是他的習慣,工作是他的私嗜,人民是他的衣食父母,同志是他的親密戰友。我見他同農民同吃同住同芳動,我聽過群眾對他的贊揚和好評,群眾熱愛他,領導欣賞他,同志器重他。他為引水上垣披星戴月,他為整修山坡出力費神;在我心中他就和焦裕祿一樣永遠是人民的公樸,是人民的保護神。深山訪貧問苦路上有他的足跡,糧食豐收埸面上能看到他的笑容。幾十年為革命,為黨的事業鞠躬盡瘁,為人民利益嘔心瀝血;從不爭高論低,從不喊冤叫屈,競競業業,任勞任怨,是黨的好干部,人民的好領導,我們的好榜樣;忠心耿耿為人民,把一切都獻給了黨。:張泉村改變他出力流汗,岺頭窯建設他晝夜難眠,河道里他常走,李義掌他轉遍;我嘗過他吃的窩頭,我睡過他住的窯洞,若不是親身體驗,有誰知他當官清廉。在那文革期間,批斗的罪行就是為自己家人賣了幾丈土布而言,我還能說什么呢?叔父您真憨!您就是我們兒女的榜樣,為人的典范,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行動的指南。您的作風世代相傳,您的口碑永留人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良娃我給你說,:一個家庭興盛,和睦共處和女人是密不可分的,最大程度取決與女人,最大的功勞應該記在你親母和我嬸娘賬薄上。家庭不光是吃飯睡覺的地方,同時也是僻難的場所,是訴苦和排泄私憤的領地,有是溫暖的港灣。兒女的言行舉止大多受母親的影響,上一輩人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傳給下一代,;下一代耳濡目染,感同身受從中習慣與接納。所以親母的忍讓和嬸娘的善良便我們受到良好的感染,吸取了正能量,奠定了我們的人生觀的基石,造就了我們的品質,引導了正確觀念,鑒定出好與壞,善與惡,美與丑的標準,使我們從小在妤的氛圍中成長,日益強化。為此感恩她們,回報她們是我們的職責和義務。天經地義,情深理順。是誰生養我們,是誰教育我們,是誰深夜苦熬油燈下為我們納補衣衫,是誰紡紗織布為我們遮風避雨,。夏有單,冬著棉,紡紗聲是她們歌唱的弦韻,織布音是她們生話的節奏。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她們忍受多大的苦痛,孩子哭撕碎的是她們的心,孩子疼流消的是她們的淚。孩子不回家,她們倚門仰望,孩子有成就她們發自內心的喜悅。母親啊!母親,我親愛的母親,母親啊!母親,我偉大的母親。</p><p class="ql-block">您的身板不是那么約強壯,但是我們的靠山,您的懷抱不是那么寬大,但使我們溫暖。您是愛的使者,您是美的化身,您的健康比我們生命都重要。您的恩比天高,您的情比海深,苦您們受,擔您們挑,您哺育兒孫,您侍奉老人。高高蒸蘢要舉力壘起,幾十斤面團要使勁揉完。端茶送水您手捧面前,吃肉喝酒您靠在案邊;孝敬老人只做不言,對待親友笑語暢談。玉蜀黍面發糕粗糧細作,高梁面飯片軟和不粘,柿子面墻墻吃著甜,苜蓿菜拌面撒點鹽;紅薯當糧胃不嫌酸,蘿卜絲湯喝肚兒圓;困苦的生話終有頭,土地承包解眉燃,不愁吃來不愁穿,手里還有零花錢,妯娌和睦人稱贊,幸福生活比蜜甜。:</p><p class="ql-block">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口挪肚攢已不適時宜,能掙會花趨勢必然。不需要改變什么,只要兒孫們明白,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就心安理得了。我看到三兒和亮亮相處,丫丫和笑笑在一起很是欣慰,我看到希望,我看到未來。愿永遠相連,永遠互動。::</p><p class="ql-block">兄:國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攀枝花市|
屯门区|
炉霍县|
襄汾县|
宜兰市|
博野县|
美姑县|
全南县|
安泽县|
大同县|
津南区|
通江县|
朝阳市|
土默特左旗|
静宁县|
绍兴县|
盱眙县|
卓尼县|
大城县|
祥云县|
中阳县|
灵璧县|
兰溪市|
余姚市|
定西市|
和静县|
瑞昌市|
汉川市|
海淀区|
余干县|
凤山县|
加查县|
唐海县|
昔阳县|
安新县|
长海县|
礼泉县|
晴隆县|
中牟县|
玉屏|
礼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