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這是我當年插隊務農、生活了五年多的安徽涇縣桃花潭鎮。過去貧瘠凋敝的山鄉,如今舊貌換新顏。</p><p class="ql-block">闊別了四十七年,今天我終于回來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探訪查濟古村、游"水墨汀溪"。)</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來到被評為"中國十大優秀古村落""中國景觀村落""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的查濟古鎮深度游覽。</p> <p class="ql-block">查濟古村,位于安徽省涇縣桃花潭鎮境內,與青陽縣的九華山相毗。追溯歷史:隋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三十九世祖查文熙任安徽宣州刺史,唐高祖李淵登基,查文熙兼任池州刺史,由于兩地奔波途經查濟,被這里的山明水秀風光和極佳的風水位置所吸引,遂于唐朝武德八年辭官歸隱,始開辟村落,繁衍后代。</p> <p class="ql-block">歷經一千三百八十多年的風雨,在元明清歷朝歷代,是查氏家族鼎盛時期。清朝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臘月初八,太平軍陳玉成部將賴文光率兵攻克查濟,縱火屠殺,尸橫遍野,查濟就此衰落。(因此,查濟人從此不再過"臘八節"。)然而,至今鎮里還保存明代建筑80處,清代建筑109處。</p><p class="ql-block">我最早獲悉查濟村史,是上世紀七十年代 初插隊落戶在中和生產隊。期間看到村里有幾棟清末民初的老宅,常會凝神觀望,不時地向村里老人詢問歷史。久而久之,鄉親們特別是查志武兄弟知道我有此喜好,就不再諱莫如深,告知"查濟"幸存史。原本打算去看看,然而需徒步翻越"黃柏嶺"來回行走30里崎嶇山路,最終望而卻步而成憾事。</p> <p class="ql-block">秀麗的山水風光,深厚的文化底蘊,查濟歷來吸引著眾多文人墨客。唐天寶十四年(755年)大詩人李白暢遊桃花潭后,應查濟四十五世祖查師模(歷任中書郎、校書郎)之邀來到查濟棲息,他被秀麗山水風光迷醉,與查師模對酒當歌,賦詩:</p><p class="ql-block">二人對酌山花開,一杯復杯盡開懷。</p><p class="ql-block">我醉欲眠君莫笑,明朝有意抱琴來。</p><p class="ql-block">問余何意柶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p><p class="ql-block">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現存的查濟,號稱“中華寫生第一村”。以它獨特的地理環境,古老的建筑風格,歷經千年滄桑依然古風濃郁的特點,吸引著國內外學者、畫家以及眾多攝影愛好者的眼球,逐漸成為觀光旅游勝地。</p><p class="ql-block">這是查濟美術館。</p> <p class="ql-block">號稱“中華寫生第一村”,成為高等美術院校的寫生基地。</p> <h3>寶公祠,明代洪熙年間(1425年)建造的查氏宗祠,至今保存完好。據了解,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查良鏞(金庸)、新安派畫家查士標等都是族裔。</h3> <p class="ql-block">財神橋,位于寶公祠門右前方,查濟人又稱內東門橋。始建于明中期,為平拱石橋,拱長約10米,寬約5米,橫架在許溪之上。</p> <p class="ql-block">因橋頭有木制的財神樓,所以得名。橋上有“紫氣東來”四個題字。查濟人用“紫氣東來”表示渴求和希望人才降臨的心愿。</p> <h3>德公廳屋,為紀念中興七世祖永德公而建,四柱三樓牌坊式門樓,是查濟僅存的元代建筑,也是安徽省極少保存完好的元代建筑之一。</h3> <p>牌坊式門樓的第三層是高浮磚雕"鯉魚跳龍門",十分珍貴。</p> <p>牌坊式門樓的第三層是高浮磚雕"鯉魚跳龍門",十分珍貴。在“十年浩劫”,造反派毀去了所有牌坊,而對這座牌坊門樓卻情有獨鐘,意外地保留了下來。甚至連“圣旨”和第三層“鯉魚跳龍門”磚雕也沒有毀去,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近七個世紀過去了,這座親歷了查氏家族繁華,又目睹查氏家族衰落的建筑顯得格外蒼老、凄涼。這座老屋雖被掛牌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但它們的梁、桁條、檁木均都危在旦夕,急需修復。</p> <p class="ql-block">我好奇村中最古老建筑“德公廳屋”居然還有掛面技藝展示,這是怎么回事?原來掛面是查濟傳統技藝的美食,主要技藝程序有十二道。老查記品牌創始人查長江的祖籍是安徽查濟古村,老查記民族品牌的歷史故事源自1887年。1887年,查長江的高祖查秉修因躲避戰亂來到河南駐馬店正陽縣安家,并在自家屋樓上建立了首個面點坊,主營功夫掛面與饅頭,其匠心手工制作的掛面成為貢品。</p><p class="ql-block">2004年,查秉修第六代傳承人查長江攜帶掛面技藝還鄉,將此工坊復原。“德公廳”曾用作掛面手工作坊,所以現在“德公廳”內掛有“老查記”貢面字樣,現場向游客出售掛面,以示這段紀念有趣歷史。</p> <h3>天申橋,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h3> <p>該橋建于明崇禎年間。從橋下往上看實為兩橋,是兄弟倆向母親盡孝而建,橋面連為一體,寓意兄弟同理連枝,這座橋體現的是孝道與和睦的傳統美德。</p> <p>查濟是一個典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歲月的浸潤使它變得灰白、雅致;四座群山像巨掌環繞著它,而它就是手掌中的一件修煉千年的珍寶。說查濟是深山碧玉,僅僅把它作為一件物什來看待的。而把它看作一位恬淡隱忍的老者,也是可行的,他虛懷若谷,不與世俗爭鋒,只愿獨守家園。轉念一想,我又覺得查濟是一名款步而行的少女,她的青春無處不在,鮮活的臉龐蕩漾著生命的韻律,青山是她的外衣,白云是她的衣袖,林泉是她的血脈,而那千年而下的淳樸敦厚民風正是她純潔的心靈。</p> <h3>這里沒有外面喧鬧囂塵的商業氣息。</h3> <h3>緩緩流淌的小溪,仿佛沖淡了現世的浮躁。</h3> <h3>洪公祠,始建于明朝,擴建于清初,是為紀念中興五世祖查洪源而建,有衘山吞水之勢,是景觀與自然相結合的杰作。</h3> <h3>天地合一,交相輝映。</h3> <h3>查氏祖訓,赫然聳現。</h3> <p>紅樓與橋,查濟的標志景點之一。此橋為高拱橋,始建于明朝,清嘉慶年問重修。長8米,寬5米,拱高10米,是查濟眾橋之首。因南右側曾建有一座層小紅樓而得名。</p> <p>這是一座“網紅橋”,是美院學生和畫家們寫生的好地方,綠藤蘿纏繞在飽經風霜的石橋上,繁茂的綠藤蘿從橋面上垂掉下來,就似在橋面上掛上了珠簾,學生們就戲稱它為“一簾幽夢”。從此,紅樓橋就有了這個網紅名字。</p> <p>現在的紅樓是后建的,</p><p>原來的紅樓,在一旁洪公祠的后面。</p> <h3>山水秀美,身臨其境,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所以,自改革開放以來,不少著名畫家都在查濟購置房產,閑暇之余來此小住,積蓄創作靈感。</h3> <p>査濟的“鐘秀門”它是一種寫意存在,不只是村莊標識,更是為了送別迎候。曾經分列査濟東西南北的四門,如今只能看到東面“鐘秀門”。據說在距村口五里的地方,一座拱形石門橫跨廢棄官道上。門邊沒有寨墻,也不見壕溝,陪伴它的巴山塔早遭拆除,只剩一座空門孤零零立在那里。單就這座石門看不出它有多大用途,據說站在鐘秀門向村口望去便會恍然大悟。五里地這是目力所及的極限,正好是一段送別路程?!扮娦汩T”有惜別之意,一路執手相送,過了長亭又一個短亭,長亭連短亭直至桃花潭邊,已是夕陽滿天,于萬家酒樓舉杯相送,待到主人下馬客在船,已是夜半送客時。</p> <h3>鎮口橋,明代萬歷年間由理學名家查鐸建造的,查濟人為紀念這位給家鄉帶來榮耀的祖先,親切地稱此橋為"鐸官橋"。</h3> <h3>"鐸官橋"的左側是查鐸故居。</h3> <p class="ql-block">查鐸故居,此乃風水寶地——左有青龍,右有白虎,背依岑山,鎖住水口,因此宅前之橋又名"鎮口橋"。</p> <p class="ql-block">濤公橋,是安徽書畫院院長王濤在自己宅前興建的,濤公橋上刻著朱熹的名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p> <h3>鎦公廳屋,是查氏的分支祠,為紀念中興七世祖查永鎦而建。祠前建有半月塘,引活水入池,終日清澈,因"天水一色",令人心曠神怡。</h3> <h3>這里曾是造反隊批斗查氏孝子賢孫的主會場。</h3> <p class="ql-block">二甲祠,又名:光裕堂,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是目前為止保護的最好的查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門樓很是氣派,采用五鳳重檐式,像一只鳳凰展翅高飛。精雕空城計等戲文圖案,門墻下有白石雕花墻裙,兩側各有一方上馬石。</p> <p class="ql-block">二甲祠,為紀念中興第六代世祖查祈寶而建的宗祠,又名“光裕堂”。</p> <h3>建筑雕梁畫棟,氣勢恢宏。</h3> <p>門樓兩邊的松鼠和成串兒的葡萄木雕,有著“多子多?!钡脑⒁狻?lt;/p> <p class="ql-block">橫為匾,豎為額。寫著“欽點翰林”,光緒24年欽點翰林叫做查秉鈞,是乙丑科舉人,戊戍科進士,殿試二甲一等,欽點翰林院庶吉士。貴州普安州知州,二品銜。署理黎綱道,代理貴州提學使,民國督軍署秘書長。</p><p class="ql-block">讓我感興趣是,這位“欽點翰林”的孫子,叫做查全性,什么?你不認識?那么我說他的事,你就認識了,就是1977年查全性(電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向鄧小平建議恢復高考制度被采納,譽為“倡導恢復高考第一人”,厲害吧。</p> <p class="ql-block">古樸淡雅,唯賦頌耳!</p> <p>旭陽堂,為清初徽州查姓大鹽商所建,距今已有300年歷史。旭陽堂高大寬敞,石基礎扎實,室內石礎石墩均有精美雕花。木柱粗大挺拔,不惜用料。</p> <p>旭陽堂二層為閣樓,均帶有雕花回廊。</p> <h3>細雨綿綿深巷幽,</h3><h3>滄桑依依千載續。</h3> <h3>夜幕降臨,查濟古鎮恢復了寧靜。</h3> <h3>寶峰村黨總支黃曉茍書記盛情款待當年的知青和家屬們,大家舉杯暢飲,共話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故鄉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時衷心祝愿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我們的生活更美好。</h3> <h3>連續幾天,曉茍書記精心安排府上吃住,并且全程陪我參觀訪問,以致公務積壓。由于說來無用,眼瞅他擠時間去處理事情之機,我不告而別,回到了"還鄉團"的營地——桃花潭鎮南沖村石板莊村民組。</h3><h3>"夢圓樓"是"農家樂","還鄉團"的正副團長沈民德和阮成陽與老板陳豐新親如兄弟,為我們到來提供了舒適的住房和便利。由于豐新承包了工程,一日三餐我們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h3> <h3>一日三餐的任務全部由兩位"團長"包干,成為真正的"買汰燒",名副其實的"勤務員"——不僅做廚師燒菜做飯,還駕駛小車安全接送大家去景點游玩。而包括我在內的所有團員都是"甩手掌柜",享受著"長官"們的勞動成果。</h3> <h3>餐餐伴隨著笑聲不斷。</h3> <h3>清晨醒來,推開窗子,空氣清新,美景盡收眼底。</h3> <p>又是一個晴朗的日子,我們驅車出發......</p> <h3>在這里,我們發現了皖南最后一塊原生態的凈土。</h3> <p>清溪村落小桃源,不聞不問官場路。</p><p>疏林煙冷云低,索橋西,十里花山留下幾多夢。苔痕催憶長安事,開盡桃花又一年。</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集青山綠水、奇花異樹,怪石嶙峋于一體,宛如一幅幅上乘的水墨山水畫卷。</p> <p>云影幾片片,桃花謝甘雨。</p><p>幾番夏日風情,銘謝的是涇川水。</p><p>踏著一江碧綠,走進皖南寶地。</p><p>朵朵桃花衣衫上,</p><p>畫著的是你的嫵媚。</p> <p>山一重,水一重,</p><p>夢里蝴蝶翩翩飛。</p><p>風一片,云一片,</p><p>點點落紅皆珍貴。</p> <p>兩岸青山對峙,綠樹滴翠。</p><p>抬頭奇峰遮天,腳下清流潺潺,</p><p>怪石臥波。</p> <p class="ql-block">時光流逝,割不斷當年的知青情懷;歲月滄桑,拂不去心間的昔日時光。如今,半個世紀已經過去,留在心底里是苦澀也好,喜悅也罷,都是一件件如夢如煙的往事,一段段值得回味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別夢依稀憶逝川,</p><p class="ql-block">故園四十七載情。</p><p class="ql-block">蹉跎歲月青春駐,</p><p class="ql-block">涇川昔貌換新顏。</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3fyjv33g" target="_blank">鄉縈(一)</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3fyjwnr8" target="_blank">鄉縈(二)</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3fyjydob"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鄉縈(三)</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 (請勿送花)</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州市|
北宁市|
伊金霍洛旗|
荃湾区|
德昌县|
旌德县|
岫岩|
濮阳县|
大宁县|
陇南市|
太白县|
留坝县|
宝丰县|
陈巴尔虎旗|
沙湾县|
普陀区|
巨野县|
新竹县|
牡丹江市|
哈巴河县|
井研县|
万荣县|
东兰县|
收藏|
盐城市|
清徐县|
新干县|
来宾市|
广宁县|
漾濞|
金门县|
招远市|
申扎县|
台东市|
大城县|
宜春市|
柳林县|
凤城市|
霸州市|
山丹县|
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