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伊爾根覺羅氏族譜</b></font></h1> <h1> 我的朋友趙樹韜是滿族伊爾根覺羅氏后裔,他是伊爾根覺羅氏奇雅穆家族一支系的十六世孫,依字命名為伊爾根覺羅?英韜。他藏有一部中華民國十九年(1930年)修訂的《伊爾根覺羅氏譜書》,是伊爾根覺羅氏奇雅穆家族從烏蘇里江上游阿庫里流域(現(xiàn)俄羅斯境內(nèi))歸隸寧古塔,移駐吉林、阿城的一支系的家譜,這是第六次修訂的《伊爾根覺羅氏譜書》,共四卷,線裝本,由十四世趙希麟敬領傳至十五世趙卓英,傳至十六世趙樹韜。</h1> <h1> 伊爾根覺羅氏族譜的六次修訂:<br> 第一次,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建立家譜,那爾壁攸為始遷祖;第二次,嘉慶十一年(公元1806年)修訂續(xù)譜;第三次,嘉慶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修訂續(xù)譜;宗譜三卷,經(jīng)九世祖札伸保傳十一世祖雙泰。<br> 第四次,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修訂續(xù)譜;第五次,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修訂續(xù)譜;經(jīng)十一世祖雙泰遺傳宗譜二卷。<br> 第六次:中華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修訂續(xù)譜;十四世祖希麟敬領《伊爾根覺羅氏譜書》,編號為譜字第七十四號。</h1> <h1> 滿族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其先民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他們一直生活在中國東北長白山以北的黑龍江中下游、烏蘇里江流域的廣闊地區(qū)。公元12世紀,當時叫“女真”的滿族建立了金朝。1616年,努爾哈赤統(tǒng)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1627年,皇太極繼位,并于1635年改稱為“滿洲”。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清。1644年,清軍入關,清朝成為中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最后一個封建王朝。</h1> <h1> 伊爾根覺羅為滿族姓氏,為愛新覺羅氏、阿哈覺羅氏、伊爾根覺羅氏三大覺羅之一,滿族八大姓氏之一。見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伊爾根,滿語意為“民”,又作宜爾根覺羅,民覺羅。氏族甚繁,人才濟濟。 又有瓦爾喀伊爾根覺羅氏、葉赫伊爾根覺羅氏、烏喇伊爾根覺羅氏、建州伊爾根覺羅氏、長白山伊爾根覺羅氏等分支。<div> 伊爾根覺羅分布較廣,世居穆溪、嘉木湖、佛阿拉(均在今遼寧省新賓縣境)、葉赫(吉林省梨樹縣)、興堪、撒爾湖(今遼寧省撫順市)、瓦爾喀、胡納赫(今俄羅斯濱海省南部)、雅爾古(遼寧省東部)、烏喇(今吉林省永吉縣境)、松花江、阿庫里、哈達(今遼寧省開原市)、汪秦、訥殷江、斡琿、鄂謨、長白山等地。</div><div> 伊爾根覺羅所冠漢字姓多為趙,也有佟,顧,伊,薩,公,兆,曹,包,哲,席等。<br></div></h1> <h1> 《欽定四庫全書》記載:奇雅穆世居阿庫里(今俄羅斯烏蘇里江上游阿庫里河地區(qū)),努爾哈赤創(chuàng)業(yè)初期歸附,隸鑲紅旗,任三等侍衛(wèi)。奇雅穆之孫奇努從征山西芮城縣首先登城,賜巴圖魯,授騎都尉,此后兩遇恩詔加至三等輕車都尉,于四川于朝天關等處立功再晉為二等輕車都尉。奇努之子胡世霸襲職,從征噶爾丹立功授一等輕車都尉,官至都統(tǒng),其后裔改為世襲騎都尉。奇雅穆其余后裔多任佐領、護軍校、驍騎校、員外郎等官職,其中曾孫胡世圖官至都統(tǒng)。奇雅穆同族塔靈阿之六世孫董智任驍騎校、和隆武任副護軍參領、奪魁任八品官。<br></h1><h1> 奇雅穆同族胡成額、伊普星阿隸鑲藍旗。胡成額元孫屯多任護軍校;四世孫都喀士任博士;五世孫海塞任挈壺正,滿都原任工部尚書,夸柱任護軍校;六世孫禮柱任中書,同泰任郎中,春山為壬辰科進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盛京兵部侍郎;七世孫多為佐領、員外郎等職[68],其中鶴年為丙辰科進士,官至總督,入賢良祠。鶴年之子桂林亦官至總督,桂林之女嫁乾隆帝,封循貴妃。伊普星阿封云騎尉,其子西柱、其孫索爾和等承襲。<br></h1> <h1> 據(jù)此部《伊爾根覺羅氏譜書》記載:始祖伊爾根覺羅氏,原籍阿庫里尼滿烏喙嚕(烏蘇里江上游支流阿庫里河流域,俄羅斯境內(nèi))。<br> 清初天聰八年(農(nóng)歷甲戌年、公元1634年),奇雅穆率同族三百余壯丁來歸隸寧古塔,滿洲鑲紅旗;康熙十五年(農(nóng)歷丙辰年、公元1676年),隨寧古塔將軍移駐吉林烏拉,改隸右翼滿洲鑲藍旗第五佐領。</h1><div><br></div><div> 寧古塔(滿語:???????,轉(zhuǎn)寫:ningguta)位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zhèn)古城村,是中國清代統(tǒng)治東北邊疆地區(qū)的重鎮(zhèn),是清代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是清政府設在盛京(沈陽)以北統(tǒng)轄黑龍江,吉林廣大地區(qū)的軍事、政治和經(jīng)濟中心。為清代吉林三邊之首(寧古塔、三姓、琿春)。后來其轄域縮小,有舊城遺址。<br></div> 清代寧古塔副都統(tǒng)衙門舊址 <h1><font color="#ed2308"> 一<br></font><font color="#ed2308"> 《伊爾根覺羅氏譜書》卷壹</font></h1> <h1>伊爾根覺羅氏譜書目錄</h1><h1>照片</h1> <h1> 十一世雙泰,吉林將軍衙門戶司筆帖式西路總站官,升授防御左領拉林協(xié)領,賞加副都統(tǒng)銜監(jiān)管地方事宜。卒于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年)。(載卷肆:譜註篇卷三、第四十四頁)</h1> <h1> 十三世慶喜,字虹軒,生于光緒八年(1982年)壬午四月二十二吉時,歷任吉林交涉總局俄文翻譯官、雙城府交際員,民國二年任黑龍江省警察廳翻譯官兼科員,民國三年歷任龍江省督軍署委員兼昂昂溪車站招待員、江省交涉分局委員兼全省清鄉(xiāng)總局稽查員兼征收局稽查員,民國八年任吉長道署稽核股、中俄合辦扎免采木公司翻譯,民國十四年駐奉中俄會議公署咨議,民國十八年選為吉林航業(yè)工會會長。鎮(zhèn)安右將軍獎給金質(zhì)獎章、大總統(tǒng)獎給六等嘉禾章。(卷肆:譜註篇卷三、第四十九頁)</h1> <h1> 十四世富祥、字顯庭,世襲云騎尉兼防御,光緒十三年奉旨挑選三音哈哈特授三等侍衛(wèi),光緒十八年奉旨升授二等侍衛(wèi)兼神機營幫操大臣,光緒二十四年慈禧皇太后辦萬壽奉旨特賞御前前清門頭等侍衛(wèi),光緒二十六年兩宮太后西巡奉旨賞加副都統(tǒng)銜誥授武功將軍。生于咸豐二年(1852年)壬子冬月二十八寅時,卒于光緒二十八年(2002)壬寅六月初六未時。(卷肆:譜註篇卷三、第二十八頁)<div> 富祥是伊爾根覺羅氏家族成員中,在清朝廷擔任官職位最高者。</div></h1> <h1> 祥榮、字耀廷,生于同治九年(1870年)庚午六月二十一吉時,防御盡先佐領賞戴花翎,鑲藍旗第三佐佐領、營官營總參領哨官綁帶等。二支十四世,永吉縣正族長。(卷肆:譜註篇卷三、四十二頁)</h1> <h1> 祥福、字康年,生于光緒十九年癸巳九月初七卯時1893年。二支十四世,永吉縣正族長。(卷肆:譜註篇卷三、四十二頁)</h1> <h1> 譜書告成后,移駐阿城各族長合影。右起瑞峰、永和、希麟、文學、慶林 </h1> <h1><font color="#ed2308">譜序篇 </font></h1><h1>譜序(一至七頁)</h1><br><h1>譜序:航業(yè)會會長十三世慶喜謹序<br>序:十四世祥榮謹序<br> 十四世祥福譜書告成謹序<br>重修宗譜序:十五世景祺謹序<br> 十四世趙希麟敬序</h1> 譜序:航業(yè)會會長十三世慶喜謹序 序:十四世祥榮謹序 十四世祥福譜書告成謹序 重修宗譜序:十五世景祺謹序<br> 作序:十五世景祺,字景蘊。生于光緒三十二年丁酉九月初十申時,民國十年任吉林實業(yè)廳咨議,民國十六年任吉林印花稅稽查員。(卷肆:譜註篇卷三、第四十五頁) 十四世趙希麟敬序<div> 希麟,字瑞民,生于光緒三十三年丁未七月十八卯時(1907年)。民國十四年(1925年)任阿城左翼協(xié)領公署庶務兼正白旗辦事員、二區(qū)戶籍員、營蓋場公署巡查員、阿城縣政府催捐員。二支十四世,吉林滿洲鑲藍旗移駐阿勒楚喀總族長。(卷肆:譜註篇卷三、九頁)</div> 伊爾根覺羅氏譜書第五次修訂滿文原序 <h1><font color="#ed2308">宗譜原序</font>(第八頁)</h1> <h1><font color="#ed2308">氏族通譜</font>(卷壹第九頁)</h1><div>原文載《欽定四庫全書》八頁 八旗滿洲氏族通譜 卷十四</div><div><h1> 阿庫里地方伊爾根覺羅氏<br> 奇雅穆</h1> 鑲紅旗人、世居阿庫里地方、<br> 國初來歸、原任三等侍衛(wèi)、其子諾多禮、原任護軍校、孫奇努由閑散從征山西、攻芮城縣首先登城克之、賜巴圖魯號、優(yōu)授騎都尉、兩遇恩詔加至三等輕車都尉、後征四川、於朝天關等處、擊敗賊偽總兵石存禮等馬步兵、授為二等輕車都尉、卒其子胡世霸襲職、從征厄魯特、噶爾丹、於昭莫多地方、奮勇敗賊有功、授為一等輕車都尉、歷任都統(tǒng)、卒其子塞爾古德襲職時削去恩詔所加之職、承襲三等輕車都尉、卒其子立柱、襲職時削去詔後軍功所得之職、現(xiàn)襲騎都尉、又奇雅穆之曾孫胡世圖、原任都統(tǒng)、都世圖、塔郎阿、俱原任佐領、元孫常明、現(xiàn)任護軍校、喜柱現(xiàn)任員外郎、赫達色現(xiàn)任驍騎校<br></div> <h1> 胡成額 </h1> 鑲藍旗人、奇雅穆同族、世居阿庫里地方、<div> 國初來歸、其元孫屯多、原任護軍校、四世孫都喀士原任博士、五世孫海塞原任挈壺、正滿都原任工部尚書、夸柱原任護軍校、六世孫禮柱原任中書、同泰原任郎中、春山壬辰科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前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佐領、現(xiàn)任盛京兵部侍郎、七世孫塔鈕原任佐領、明保現(xiàn)任員外郎、鶴年、丙辰科進士、翰林院庶吉士現(xiàn)任國子監(jiān)司業(yè)、八世孫塔色納現(xiàn)任護軍校 </div> 以上俱系應立傳之人其余無事蹟可立傳者<br> 附載於後<br><div><h1> 正黃旗法克圖 </h1><h3> 其曾孫章保原任藍翎侍衛(wèi)、扎素、現(xiàn)任三等侍衛(wèi)、穆克德什現(xiàn)任藍領侍衛(wèi)</h3><h1> 鑲紅旗塔靈阿 </h1></div><div> 奇雅穆同族、其六世孫董智現(xiàn)任驍騎校、和隆武現(xiàn)任副護軍參領、奪魁現(xiàn)任八品官<br><h1> 鑲藍旗伊普星阿 </h1></div><div> 奇雅穆同族、原系云騎尉、其子西柱、孫索爾和俱原系云騎尉<br> 以上俱世居阿庫里地方系國初來歸之人<br></div> <h1><font color="#ed2308">地名部落移駐考</font><div>國初地名部落移駐考(卷壹 第十頁)</div></h1> <h1><font color="#ed2308">創(chuàng)修支譜名目</font></h1><h1>伊爾根覺羅氏創(chuàng)修支譜名目(卷壹 第十一頁)</h1> <h1><font color="#ed2308">家訓篇</font></h1><h1><font color="#333333">家訓</font>(卷壹 第十二、十三頁)</h1> <h1><font color="#ed2308">纂古家訓</font></h1><h1>纂古家訓(卷壹 第十四、十五頁)</h1> <h1><font color="#ed2308">吉林省各縣城鄉(xiāng)族長表</font></h1> 吉林省各縣城鄉(xiāng)族長表(卷壹 第十六頁) <h1><font color="#ed2308">族長執(zhí)行規(guī)則</font>(卷壹 第十七頁)</h1> 族長執(zhí)行規(guī)則(卷壹 第十七頁) <h1><font color="#ed2308">宗派篇</font></h1><h1>(卷壹 第十八頁)</h1> <h1>伊爾根覺羅族人,由十六世起,按代依字命名<div><font color="#ed2308">英杰耀武書麟閣 柱國澤民勛業(yè)宏</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蘭桂盈階云翔鶴 鯉庭詩禮衍家聲</font></div></h1> <h1><p><font color="#ed2308">祭祀規(guī)則</font></p><div><font color="#333333">祭祀規(guī)則</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祭祖之設備<br></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院心祭祀規(guī)則<br></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設祭桌規(guī)則</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解豬規(guī)則<br></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祭神樹規(guī)則</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祭星規(guī)則</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換鎖規(guī)則</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設鎖繩</font></div><div><br></div></h1> 祭祀規(guī)則<br>祭祖之設備(卷壹 第十九)<br>院心祭祀規(guī)則(卷壹 第十九頁) 院心祭祀規(guī)則(卷壹 第十九頁)<br>設祭桌規(guī)則(卷壹 第二十頁)<br>解豬規(guī)則(卷壹 第二十頁)<br>祭神樹規(guī)則(卷壹 第二十一頁) 祭星規(guī)則(卷壹 第二十一頁)<br>換鎖規(guī)則(卷壹 第二十二頁)<br>設鎖繩(卷壹 第二十二頁) <h1><p><font color="#ed2308">五服圖</font>(卷壹 第二十三——二十七頁)</p><div>喪服總圖</div><div>本宗九族五服正服之圖</div><div>妻為夫族服圖</div><div>妾為家長族服之圖</div><div>出嫁女為本宗降服之圖</div><div>外親服圖</div><div>妻親服圖三父八母服圖</div></h1> 喪服總圖(卷壹 第二十三頁)<br>本宗九族五服正服之圖(卷壹 第二十三——二十四頁) 妻為夫族服圖(卷壹 第二十四——二十五頁)<br>妾為家長族服之圖(卷壹 第二十五)<br>出嫁女為本宗降服之圖(卷壹 第二十六頁) 外親服圖(卷壹 第二十六頁)<br>妻親服圖(卷壹 第二十七頁)<div>三父八母服圖(卷壹 第二十七頁)</div> <h1><font color="#ed2308">省屬族居表</font></h1><div>吉林滿族鑲藍旗伊爾根覺羅哈喇省屬族居表<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 吉林滿族鑲藍旗伊爾根覺羅哈喇省屬族居表(卷壹 第二十八——三十頁) <h1><font color="#ed2308">移居阿勒楚喀族居表</font></h1> 吉林滿族鑲藍旗伊爾根覺羅哈喇移駐阿勒楚喀族居表(卷壹 第三十一至三十二頁)<div> 謹按我族自移駐后駐黑龍江璦琿者,自乾隆年間八世奈松阿來吉修譜后從未入譜;又駐黑龍江者十世佛多那、十一世六十九公于乾隆年間修譜后亦未入譜;駐三姓者,自嘉慶年間七世珠爾其伸公修譜后至今亦未入譜;駐北京十世忠安保公一支亦無從調(diào)查;十世烏什哈達一支亦然其他支不知居址者亦甚多,故缺之。但心力只此而已矣,故附記於此。</div> <h1> <font color="#ed2308">二<br> 《伊爾根覺羅氏譜書》卷貳</font><br>譜表釋例<br>凡例,二頁<br><font color="#ed2308">譜圖篇</font><br></h1> <h1>吉林烏拉右翼滿洲鑲藍旗第五佐及阿勒楚喀雙城堡三姓黑龍江璦琿北京等處伊爾根覺羅十八世世系總圖<br>(卷貳 第三至二十七頁)</h1> <h1>吉林烏拉右翼滿洲鑲藍旗第五佐及阿勒楚喀雙城堡三姓黑龍江璦琿北京等處伊爾根覺羅十八世世系總圖<br>(卷貳 第三至二十七頁)</h1> <h1><font color="#ed2308"> 三<br> 《伊爾根覺羅氏譜書》卷叁</font><br> <font color="#ed2308">譜註篇卷壹</font>, 記載始遷祖那爾壁攸、長支二世瑚爾碧由、長支三世級拉九至長支十六世族人,共十頁。<br></h1> 譜註篇卷壹, 記載始遷祖那爾壁攸、長支二世瑚爾碧由、長支三世級拉九至長支十六世族人,共十頁。(卷叁 譜註篇卷壹 第一至十頁) <h1> <font color="#ed2308">譜註篇卷二</font>,記載二支三世堆齊(長支二世瑚爾碧由次子)至二支十世族人,第十一至三十一頁,共二十一頁。</h1> 譜註篇卷二,記載二支三世堆齊(長支二世瑚爾碧由次子)至二支十世族人,第十一至三十一頁,共二十一頁。(卷叁 譜註篇卷二 第十一至三十一頁) <h1><font color="#ed2308"> 四<br> 《伊爾根覺羅氏譜書》卷肆</font><br> <font color="#ed2308">譜註篇卷三</font>,記載二支十一世至二支十五世族人,共五十頁。 <br></h1> 卷肆 譜註篇卷三,記載二支十一世至二支十五世族人。(卷肆譜註篇卷三 第一至五十頁) <h1> <font color="#ed2308">譜註篇卷四</font>,記載二支十六世以后之族人,五十一至六十四頁,共十四頁。<br></h1> 譜註篇卷四,記載二支十六世以后之族人,共十四頁。(卷肆,譜註篇卷四,第五十一至六十四頁,共十四頁)<div>卷未標注:譜字第七十四號十四世孫希麟敬領</div> <h1> 十四世希麟敬領,編號為譜字第七十四號的《伊爾根覺羅氏譜書》傳予十五世卓英。</h1> <h1> <font color="#ed2308"> 五<br> 十四世希麟的直系</font></h1> 編號為譜字第七十四號的譜書敬領者:十四世趙希麟(攝于1930年)<div>希麟,字瑞民,生于光緒三十三年丁未七月十八卯時(1907年)。民國十四年(1925年)任阿城左翼協(xié)領公署庶務兼正白旗辦事員、二區(qū)戶籍員、營蓋場公署巡查員、阿城縣政府催捐員。二支十四世,吉林滿洲鑲藍旗移駐阿勒楚喀總族長。(卷肆:譜註篇卷三、九頁)<br></div> <h1><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始祖:那爾壁攸 </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子一 瑚爾碧由</span></div><div>二世:瑚爾碧由 子二 級拉九 堆齊</div><div>(《伊爾根覺羅氏譜書》卷叁之《譜註篇》卷壹第一頁)<br></div><div>三世:堆齊(瑚爾碧由次子) 子二 奇努 哲特庫</div><div>四世:奇努(堆齊長子) 子三 東九 呢瑪吉勒 特頭</div><div>五世:呢瑪吉勒(奇努次子) 子四 貝庫訥 胡額理瑪 珠壁達 巴圖</div><div>(《伊爾根覺羅氏譜書》卷叁之《譜註篇》卷二第十一頁)<br></div><div>六世:胡額理瑪(呢瑪吉勒次子) 子五 山莫都里 依凌阿 東穆拜 悅拉凱 庫爾德伸</div><div>(《伊爾根覺羅氏譜書》卷叁之《譜註篇》卷二第十四頁)<br></div><div>七世:庫爾德伸(胡額理瑪五子) 子三 坤逵里 托倫泰 音達里 </div><div>八世:坤逵里(庫爾德伸長子) 子五 常保 凌保 德陞 高陞 富呢</div><div>九世:常保(坤逵里長子) 子一 富音德</div>十世:富音德(常保子) 子二 常青 關永</h1><h1>(《伊爾根覺羅氏譜書》卷叁之《譜註篇》卷二第十五頁)</h1> <h1><div>十一世:關永(富音德次子) 子三丁山 春有 榮祥 </div><div>十二世:春有( 關永次子) 七品頂戴 子三 文哲琿 滿富 慶林<br></div>十三世:文哲琿(春有長子) 五品頂戴 子二 希麟 錫章<div>十四世:希麟(文哲琿長子) 移駐阿城總族長</div><div>(《伊爾根覺羅氏譜書》卷肆之《譜註篇》卷三 第八至九頁)</div><div>十五世:卓英(希麟之子) 第六次修訂譜書之后的1935年出生,故譜書無記載。</div><div>十六世:英韜(卓英之子、漢名趙樹韜) 第六次修訂譜書之后1959年出生,故譜書無記載。</div></h1> <h1><font color="#ed2308"> 六、續(xù)篇</font></h1><h1> 十四世希麟敬領,編號為譜字第七十四號的《伊爾根覺羅氏譜書》傳予十五世趙卓英。“文革”時期“掃四舊”,此《伊爾根覺羅氏譜書》及十三世文哲琿的功牌被造反派收繳克山農(nóng)場公安分局,幸存。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歸還趙卓英,傳予十六世英韜(趙樹韜)保存。</h1> <h1>十三世文哲琿的功牌(規(guī)格95x55cm)</h1><h1> 光緒二十九年,欽命吉林副都統(tǒng)賞頂戴花翎。六品頂戴披甲、印務處委筆帖式文哲琿在事出力賞給五品頂戴。<br><div> 文哲琿 五品頂戴,印務處委筆帖式兼委章京。卒于民國十年四月十三日。長子希麟,次子錫璋過繼堂兄和常為嗣。</div></h1><h3> 披甲人就是一種幫助清王朝鎮(zhèn)守邊疆的人,所以,披甲人世代居住邊疆,清王朝會經(jīng)常將一些犯人或其家屬發(fā)配給這些人,穩(wěn)定軍心。再后來,降人減少了,披甲人的意思引申為軍人<br></h3><h3> 筆帖式,是清朝政府各機構中負責翻譯文書,掌理簿籍的一種低品級官,可稱作是"文書官"或"書記官"。</h3><h3> 章京是滿語音譯,指協(xié)助堂官(即各衙門的主官)處理公務(主要是往來公文,行文,收收發(fā)發(fā)這些類似今天機關稱之為機要工作)的文官。</h3> <h1><i><font color="#167efb"> 趙卓英1950年代照片</font></i> </h1><h1> 十五世趙卓英,十四世希麟之子。1935年1月4日出生,1954年在伊春林業(yè)局參加工作,1956年在克山農(nóng)場十八隊任統(tǒng)計員,1995年退休。2008年7月10日病故。</h1> <i><font color="#167efb">趙卓英晚年照片</font></i> <font color="#167efb"><i>十五世趙卓英夫婦</i></font> <h1> <i><font color="#167efb">趙樹韜1970年代照片</font></i></h1><h1> 十六世趙樹韜,伊爾根覺羅 ? 英韜,趙卓英之子。《伊爾根覺羅氏譜書》收藏者。1959年7月生于克山農(nóng)場,1976年12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高級政工師。曾任克山農(nóng)場十八隊統(tǒng)計員、副隊長,農(nóng)場公安分局偵察員,農(nóng)場工商物價局局長,克山農(nóng)場紀委書記、副場長,泰來農(nóng)場副場長,克山農(nóng)場武裝部部長,克山農(nóng)場教育黨總支副書記。2019年7月退休。</h1> <h1><i><font color="#167efb">十六世趙樹韜(伊爾根覺羅 ? 英韜)的微信頭像</font></i></h1> <h1> 《伊爾根覺羅氏譜書》是滿族的一部寶貴歷史文化遺產(chǎn)。自1930年第六次修訂《伊爾根覺羅氏譜書》距今已有九十一年,伊爾根覺羅族人散落各地,望有志者組織、聯(lián)絡族人進行第七次修訂。</h1> <i><font color="#167efb">沈陽故宮</font></i> <h1>《伊爾根覺羅氏譜書》提供:趙樹韜<div>編輯整理:老楊同志</div></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川|
贵阳市|
府谷县|
阳高县|
安阳市|
丹凤县|
岢岚县|
三门峡市|
合水县|
青浦区|
民县|
廉江市|
屯昌县|
沐川县|
永平县|
稻城县|
巍山|
榆社县|
石景山区|
张北县|
本溪|
富平县|
陆河县|
清新县|
闵行区|
桐庐县|
论坛|
富源县|
获嘉县|
尚志市|
大厂|
加查县|
沙洋县|
丹东市|
铜川市|
阳谷县|
建德市|
息烽县|
西乌珠穆沁旗|
武隆县|
黄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