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題記]:心中一直裝著一個江湖,蠻荒而又美麗,有江南雨、天山雪、洱海月、大漠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惠心蘭質俠女,與我仗劍行走在江湖,從此不覺江湖孤苦,執子之手心生萬丈豪情,要拼殺出一個秩序井然充滿博愛的大同世界,再無腥風血雨,紛爭亂戰,與子歸隱。</p> <p class="ql-block">結緣太極拳十分偶然,當時我和妻子迫切需要一種健身手段,經朋友推薦,加入了練習太極拳的隊伍。恍然間練習太極拳已經十年了,在以武入道的探索中,感悟武術內核與家居飲食的聯系,用平凡人生去體驗武術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直以來認為自己只能算半個武林中人,看重的是武林中人護衛鄉梓,守護道義的浩然正氣;看重的是武林中人浪跡天涯,做天涯游子的江湖情結;看重的是武林中人守信重諾,匡扶正義的磊落坦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這一切的品質似乎離我很遠很遠。可能我更像一個窺探江湖,對武林充滿好奇的孩子。也可能兒時種下了游俠夢,心中的英雄情結一直無法釋放,有擊水三千里,仗劍走江湖的沖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與妻子同學并進,身著練功服,一把彩穗飄飄的長劍,行走于武林世界,似乎有一種笑傲江湖的英雄氣慨。后來我寫了一首七律:“未待長發齊腰時,鶯飛草長柳花開;衣袂飛舞劍如虹,早曦靜曉拳似禪。問道青山聞鐘鳴,紅霞映水聽雨霖;離別雁飛立長淮,相望江湖不慕仙。”妻子當時很感動,小鳥依人的活生生一個小女人,一點俠女風范皆無。</p> <p class="ql-block">妻子在太極拳運動方面表現出超常的天賦,她學拳上手快,拳架工整,協調性極佳。以前她練過許多套路,刀、劍、扇都練過,那時多是為參加比賽。有一天她跟我說,以后專練楊氏了。我聽后很高興,恒專一門練精,體會太極拳深處的東西,不僅有利于健康,還能開悟人生新境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妻子對太極拳理論不感性趣,對太極拳名人知之甚少。她以為練拳了解方向即可,純理論的東西不必深研,投入心情及時間去練就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比較專注理論,認為知行合一最易在一項事業上出成就。她是感悟派,什么都想接觸一下,她以為廣泛涉足后,精練一門為好。她的缺點也十分明顯,拳速快,過渡連接轉換時定式時沉穩不足,拳勢不夠厚重。好在我們倆一起練,她練楊氏,我練陳氏,常提醒她慢一點。</p> <p class="ql-block">武術從根本上講就是一種殺人之技,因此武林中人看重武德修為,術高慎用。傳統武術做為傳統文化的分枝,有其顯著的地域性,有其可尋的文化之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太極拳,陳氏和楊氏有明顯的各自不同的地域特色,陳氏剛猛,楊氏柔韌。太極拳是傳統武術在太極哲學體系中具體的實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幾年我寫過許多不成熟的關于太極哲學及太極文化的文章,也寫過不少修練太極拳的體會文章。一直認為太極拳的練習者應該首先搞清楚太極拳的練習體系和文化體系,做一個學習型、文武兼修的練習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圓潤的太極圖形啟迪我們,在一個矛盾對立體中追求平衡,在眾多矛盾平衡體中追求相互的包容、化合,在矛盾對立中最終走向多元的和諧統一,這才是事物發展的終極目的與永恒動力。太極拳在拳術理論中的一元論就是中正安適,二點論就是陰陽和虛實,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p> <p class="ql-block">梳理中華文化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不難看出太極理念對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深遠影響。它成就了中華文化儒道互補以及儒道釋三足鼎立三教合一的文化格局。在百家爭鳴中儒家勝出,并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文化,其后儒道又與外來的的佛教文化形成三教既鼎立又合一的局面。促成中華文化這種發展態勢的根本原因是中華先輩對太極文化陰陽互補精神的深刻領悟與貫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如哲人所言,一個中國人最理想的人生狀態莫過于頭戴儒家帽,身穿道家袍,腳穿佛家鞋。因為儒家教人知書達禮,積極向上,追求事業高峰,重視人的現世價值與意義;道家則教人無為而治,返璞回歸,以心靈的超越解決人的現實困惑;佛家解決的是人的痛苦以及輪回。由于儒道佛三教分別從不同的側面滿足了人的生命需求,故而能彼此共存共容、平衡和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不但成為中國人的理想追求,也成為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從以上的簡單梳理中,我們或許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太極文化其實就是中國的源文化,其哲理精髓滋養了中華文化的各種子文化。</p> <p class="ql-block">其次, 太極理念具有化解社會矛盾和平衡社會關系的引領價值。太極理念具有實現多元文化溶合的創造發展價值。太極文化倡導“和為貴、和而不同”, 強調的是尊重多元文化的多元共存、兼容并包,追求的是不同文化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并認為不同文化之間并不應是此消彼長的對立關系,而是可以共生共榮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們建設和諧社會應本著太極的終極目的性,對不同的文化懷抱包容之心,尊重不同文化的存在價值,吸收、借鑒人類一切優秀的文化成果,這樣才能形成文化發展的繁榮景觀。</p> <p class="ql-block">最根本的我們應該知道,武術是傳統文化的一個分枝,和正統的傳統文化有一種天然的軟聯系。武術的發展一定是在文化這個推手的推動下前行的。這些都搞清楚后,練習傳統武術,就有了以武入道的體驗,以武術精神驗證文化精義,以文化精義促進武術發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幾乎每個太極拳的練習者都說,越練越覺得深不可測,太極文化博大精深,個人只是行走在這個體系上的行者。其實我們只要堅持太極的真實實質,永世傳承使之符合時代要求,就是好的太極拳練習者。</p> <p class="ql-block">在我國傳統的文化語境中,武與俠一直像一對情侶形影不離。仗劍走天涯,多么讓人神往,有著浪漫的英雄情節,閱盡天下事的練達,知曉人間冷暖的柔腸俠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過傳統武術的練習,可以磨練意志品質,礪練身體肌骨,培植民族精血。傳統武術應有強健一代人,彰顯一代人的擔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喝下這杯酒就是江湖人,無論是相望于江湖,還是相忘于江湖,十年走過的路不算長,經歷的風雨不算多,度過的長夜不算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不想做寂寞的行者,我想到遠方,去看絕妙的風景。揮劍斬愁絲,快意人生,做了浪跡天涯的江湖游子。</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海县|
普兰县|
宁化县|
新宾|
清流县|
邓州市|
寿宁县|
和政县|
田东县|
满城县|
田林县|
乐昌市|
乐山市|
丹棱县|
海原县|
SHOW|
和林格尔县|
卓尼县|
西吉县|
襄垣县|
大石桥市|
荥阳市|
潢川县|
葫芦岛市|
大埔区|
余庆县|
清河县|
民勤县|
都兰县|
田阳县|
普兰店市|
永平县|
遂平县|
新宾|
临高县|
通许县|
新源县|
开平市|
齐齐哈尔市|
威海市|
阜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