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穆村自立村起就有教育,隰城遺址的漢畫像石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在封建時代與國家教育制度并行,現存光緒永寧州志中就有乾隆貢生王彥孔、道光貢生劉時景、同治貢生劉端品三位的名錄,說明本村一貫重視教育,特別是王姓清代曾在南坪建有書房院。</p> <p class="ql-block">書房院舊貌</p> <p class="ql-block">書房院房墻</p> <p class="ql-block">書房院舊門墻</p> <p class="ql-block"> 清同治9年(1870年)村人劉正品在沒有考中貢生后在村娘娘廟設塾授徒,接收村中各姓學子授課,在清末考中秀才的就有王保賢、王象賢、王志經、賈生貴、劉立品、劉國基、劉國璽、康懷仁、薛汝量、李清蘭、王成光、賈培臻等人。清光緒33年(1907年),王姓又聘來中陽拔貢任大奎在舊旗桿院東院房教學生童。</p> <p class="ql-block">娘娘廟正廳</p> <p class="ql-block">舊旗桿院東房</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勝利后,民國二年(1913年),離石縣穆村國民小學在娘娘廟開辦,王家私熟并入,教師有李有白、劉正雄等。教材也從巜三字經》、《百家姓》及四書五經改為國民小學教材,中西學并重,為穆村培養了民國第一代才子,如一九二一年在離石上完小的就有王士信、王保璽、王德純、劉廷相、劉子勤、劉國境、劉澤侯、劉錦瑞、賈成桂、賈萬鍾、賈榮熙等,這些學子屢加深造,上過民國大學的有賈萬鍾、劉澤侯、劉國境、劉景(錦)泉(后易名志毅)、董世昌及肄業的劉錦瑞,在太原上過中學的有王保璽、賈榮熙等人。一九二二年王保賢還在家中辦起離石穆村女子小學校,教師為賀昌妹賀潤花,其女王玉芙等為學生。抗戰爆發后學校于一九三八年受挫停辦,一九四0年日偽政府在娘娘廟辦起新民小學,教師有郝世家(中共黨員)、王仲灜,教學表面上是日偽課程,實則以國學為主貫穿抗日思想。1941年7月14日因告密,郝世家被日寇殺害,離石九區委為他們開了追悼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四十年代的男生留影,教師王仲瀛</p> <p class="ql-block">四十年代的學生</p> <p class="ql-block"> 1945年家鄉解放后,學校獲得新生,學生由8人猛增到180人,并成立學生會,組建兒童團。1946年該校改為穆村中心小學校,校長李如元,學校附屬高小班。1947年秋因防旱備荒學校停辦,1948年春復課,成為四年制初級小學。后由成振江、蘇生擔任校長。特別是1947年延安保衛戰時,該校畢業的不少學生投入戰地醫院服務,后隨軍南下西行,成為離休干部。而不少學生在建國初被錄用為教師和醫生,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原離石縣有小學教師三百余人,光穆村人就達九十幾人,幾乎占到全縣小學教師的三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一九五0年,因小學生過多,在原王家祠堂又辦起了一所小學,根據地理位置取名一支校,原娘娘廟小學改為二支校,一九七一年穆村分為三個大隊后,于一九七二年穆村第三大隊又辦起了一座小學,原先在賈生貴院子瓦房,一九七三后搬入鋤家溝,使穆村有了三所小學,一九七七年這些小學曾改為七年制學校,一九七八年改回小學后一直發展至今。</p> <p class="ql-block">王家祠堂正廳</p> <p class="ql-block">現第一小學</p> <p class="ql-block">曾做第二小學的劉國基宅院</p> <p class="ql-block">現第二小學</p> <p class="ql-block">鋤家溝三小舊影</p> <p class="ql-block">現第三小學</p> <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離石縣第五完小在穆村原賈培南院子成立,至一九六八年教育體制改革,歷時二十年,其間于一九六O年以公社設完小時將原離石縣五完小改為穆村完小,為中心小學,轄張家山、高家山、安溝、卜賴垣及一支校、二支校六所初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穆村完小笫一屆畢業生留影</p> <p class="ql-block">一九六六年的穆村完小</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四年,穆村生產大隊在原穆村完小院內辦起了純村辦穆村農業中學,并于一九六五年遷入娘娘廟,六四、六五、六六連招三年生,一九六八年教育體制改革后,于一九六九年停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農業中學的女生在賈氏宗祠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八年教育體制改革后,原穆村完小改為穆村七年制中學,從一九六九年按兩軌招生,到一九七六年曾改為九年制高中教育體制,一九七八年又改為八年制初級中學體制。一九八0年進入三軌,一九九五年進入四軌,一九九七年進入六軌。一九九八年柳林三中建成后,一九九九年學校遷往大金鵬梁隰城遺址,但校名為穆村鎮中學,一直延續至今。</p> <p class="ql-block">穆村中學校門及院子</p> <p class="ql-block">穆村中學教學及辦公場所</p> <p class="ql-block">改造后的穆村中學大門</p> <p class="ql-block">穆村中學二樓</p> <p class="ql-block">金鵬梁穆村中學(三中)大門</p> <p class="ql-block"> 近入新世紀,學校處于高峰期,由于學生過多,鎮中學無法容納,二00二年便在原穆村中學舊校址辦起了穆村第二中學,四軌建制,到二0一三年,歷時十一年。</p> <p class="ql-block">第二中學時的留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SHOW|
乾安县|
玉门市|
乌拉特后旗|
巨野县|
隆林|
固原市|
梧州市|
遵义县|
高尔夫|
精河县|
广元市|
沭阳县|
晋江市|
阳山县|
开化县|
华坪县|
扎赉特旗|
平山县|
北宁市|
中宁县|
韶山市|
塔河县|
聂荣县|
读书|
绩溪县|
炉霍县|
海淀区|
张家川|
城固县|
松江区|
定襄县|
晋州市|
河津市|
宁海县|
长寿区|
宝鸡市|
鄢陵县|
汉川市|
通河县|
江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