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峽是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作為生活在新世紀的我們,我們的祖輩靠什么生活,住的怎樣的房子,是什么樣的生活狀態,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知道的很少。今年寒假,在家長的組織下,我們一行14人,走進長江三峽西陵峽畔的一個古村落——胡家坪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觀峽江古村落,感時代大變遷。 長江三峽,從重慶夔門至宜昌南津關,瞿塘峽,巫峽、西陵峽,構成世界最長的峽谷。西陵峽的起點,就在秭歸境內,香溪河與長江交匯處,著名的兵書寶劍峽。長江將我的家鄉秭歸分成南北兩岸,自古以來,兩岸交通一直憑借舟楫。如若長江洪水季節,舟楫不行,交通便斷絕。我的祖輩一直盼望著:要是有一座長江大橋多好啊!進入新世紀,秭歸舉全縣之力,終于于2019年,修建了秭歸長江大橋和香溪河大橋,長江天塹終于成為了通途。走在宏偉的長江大橋上,俯瞰長江,煙波渺渺,碧水湯湯,人在橋上走,船在橋下行,如在畫中游。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遙想6000年前新石器時期,人類開始在長江邊繁衍生息,楚之先人在古丹陽建都,由此開始了楚國800年的歷史。而后,三國劉備在古城歸州筑城御敵,三峽兩岸烽火連連,及抗日戰爭時期,全國軍民,憑借長江天塹,取得了石牌保衛戰的勝利。三峽歷史,何其厚重!“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峽口風常急,江流氣不平”、“高峽出平湖,當今世界殊””……三峽文化,何其豐富,屈原,昭君,夏明翰……三峽人文,何其璀璨;走在宏偉的大橋之上,看百舸爭流,平湖浩蕩。上世紀以來,三峽進入的新的發展時期,中華民族進入改革開放的發展時期,葛洲壩、三峽工程的興建,造福全國人民,三峽為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正發揮著巨大作用。 沿長江大橋旁的公里盤旋而上,翻過一座山埡,一個村莊便呈現在眼前。桔園整齊,屋舍儼然,像一個世外桃源。這是峽江邊上的保留下來的一個古村落。四合院式的房子,石頭磊成的房子,泥土夯筑成的房子,土磚砌成的房子,這里的一切在讓我們感到驚奇。我們的祖輩們真是聰明而智慧,勤勞而勇敢,就地取材,或土或石,做成的房子像精致的藝術品。作為一個三峽人終于了解到了一點三峽過去的歷史。“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看來古話真的很有道理。我們在胡家坪行走,聽老爺爺講過去的故事,聽當地人講胡家坪的變化。隨著國家發展,人民群眾的收入都發生著巨大變化。過去主要在長江碼頭做苦力,后來開始種植柑橘樹,現在又在發展旅游業,胡家坪讓我們直觀地地感受到時代發展和前進的步伐。<br> 三峽天下壯,請君乘船游。陳毅元帥的詩歌讓三峽人倍感自豪。但要真正感受到三峽的壯闊,無限風光還是要上險峰。上山的過程是艱難的。向上爬的時候,盡管有點累,但是新修的棧道,走起來還比較輕松。到達山頂后,要登上西陵峽的最高峰,那就需要勇氣了。走在山梁邊上,左邊是長江,右邊是懸崖,扔個石頭可以直接掉進長江里去,往下望,兩腿顫顫,不敢邁步。好在同伴多,誰也不想在大家面前表示出膽小。于是一個個排著隊伍,互相攙扶,四肢并用,終于爬上了最高峰。站在西陵下的最高峰,長江上面的船像汽車一樣大小,漂浮在碧波之上,長江從遠處走來,劃了一個巨大“S”型后向三峽大壩奔去。今天我們終于感受到了長江的氣勢和浩瀚,大江原來是這樣東去。“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只有站在這樣的地方,我們才能真實而親切體會詩句的意境。而今,長江已不是酈道元的筆下的湍急的長江,更不是杜甫筆下的“無邊落木蕭蕭下”的凄涼,而是“神女應無恙,當今世界殊”的 豪邁,“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站在山頂,極目大江上下,詩句在頭腦中涌動。<br> 下山途中,看到當地群眾正在采摘橙子,我們也申請加入,當了一次果農,享受著豐收的喜悅。<br> 一天時間,既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又鍛煉了我們的意志,收獲很大。也許這就是學校要求我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吧。<br> 胡家坪,一個藏著三峽歷史風情的村莊!<br> <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坪县|
禹城市|
长乐市|
门头沟区|
墨玉县|
长岛县|
云阳县|
睢宁县|
略阳县|
始兴县|
信阳市|
沙田区|
修武县|
阿荣旗|
武冈市|
凤翔县|
西乌珠穆沁旗|
香港|
大田县|
甘洛县|
通州区|
扬州市|
泰安市|
夹江县|
吉木乃县|
涞水县|
沛县|
通化县|
定远县|
益阳市|
石台县|
合山市|
庆城县|
宁河县|
东乌珠穆沁旗|
乐安县|
沙洋县|
永德县|
杂多县|
离岛区|
百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