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湖四海皆春色</p><p class="ql-block"> 萬水千山盡得輝</p><p class="ql-block"> 2021農厝正月初三,兒子想帶我們出去玩玩,我選擇了眉縣張載祠。①是距家周邊②是文化份圍可能人少。學習和沐浴下文化洗滌!</p> <p class="ql-block">兒子選擇走高速,一路上惠風和暢,風景宜人!</p> <p class="ql-block">張載祠位于陜西省眉縣橫渠鎮西街045號,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正式成立“眉縣張載祠”,1991年省文物局撥出???,計劃分三期修復張載祠,1992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張載祠亦稱張子祠,為中國北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關學領袖張載的講學臺。張載祠前身為崇壽院,因張載年少時讀書與此而改為橫渠書院,現寶雞市眉縣有張載祠、張載墓與橫渠書院。</p> <p class="ql-block">張載(1020一1077年)字子厚,號橫渠先生,是我國北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關學的創始人,他與濂學創始人周敦頤,洛學開創者程頤、程顥二兄弟以及集大成者閩學奠基人朱熹并稱理學四大家。張載祠在北宋以前稱“崇壽院”,是一所三教(儒、佛、道)合一的教學場所。張載年少時在此讀書,晚年曾隱居于此著書立說,教徒授弟,后人為了紀念他更名為“橫渠書院”。元代元貞元年,忽必烈敕建“張子特祠”,后又增建書院。歷經元、明、清三代840多年共十四次修葺,形成了“前書院后祠堂”的基本格局。</p> <p class="ql-block"> 張載祠整體建筑以宋式為主,兼有明清特色。大殿建于明清年間,1991年在原址上重新修成為仿宋式結構,建筑面積320平方米,工程總造價27萬元,殿內現有張載坐像,長達60平方米的壁畫將張載一生形象地刻畫出來。講學堂1996'~動工籌建,為明清式結構,將原來的書院改為介紹張載生平及關學發展覽室!</p> <p class="ql-block">張載親植側柏,距今989年,高9.3米,樹形奇特、盤若絞龍,被林業部評為“天下奇樹”。</p> <p class="ql-block">于右任大師提字!</p> <p class="ql-block">也農老師提字!</p> <p class="ql-block">祠內現存有蘇軾、王杰、于右任等文人客留下的石碑50余幢,康熙帝親筆書寫的“學達性天”牌匾。祠內矗立著飽經歲月蒼桑的千年古柏剛勁挺拔,成為歷史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驚世名言,已成為關中學者的理論口號,多次被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應用!</p> <p class="ql-block">兩邊長廊文人墨客留下的千古碑跡!</p> <p class="ql-block">張載創立的關學在中國哲學史上樹起了一座豐碑,在國際國內影響頗大。近年來,法國、德國、日本、韓國等許多國家和香港、澳門、臺灣不少專家學者,不遠萬里前來張載祠謁拜先賢,訪真求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日我們沐浴了張載的關學,了解到關學的博大和先賢的博學,“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鲁木齐市|
尼勒克县|
泰来县|
衡南县|
湄潭县|
白城市|
通河县|
察哈|
永仁县|
安多县|
西安市|
阳朔县|
石棉县|
南江县|
沙雅县|
民勤县|
铜川市|
易门县|
扶绥县|
望城县|
西吉县|
芦山县|
阿合奇县|
固始县|
南乐县|
察隅县|
贺州市|
正安县|
深泽县|
新余市|
孟村|
玛多县|
内江市|
松桃|
乌恰县|
大兴区|
木兰县|
五寨县|
昂仁县|
十堰市|
南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