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智利的瓦爾迪維亞溫帶雨林</b></h1> <div><br></div><div><br></div> 溫帶雨林是中緯度溫帶高雨量地區(qū)的茂密森林,多分布在南北緯40~60度大陸西岸的溫帶海洋性濕潤氣候區(qū)。世界上現(xiàn)存的溫帶雨林已經(jīng)十分稀少了,主要分布于北美洲西海岸北段(大熊雨林)、智利南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和新西蘭南島三大地區(qū)。此外,挪威、愛爾蘭、外高加索的格魯吉亞等地也有少量分布。 <div><br></div> 智利南部的溫帶雨林稱為“瓦爾迪維亞雨林”。瓦爾迪維亞(Valdivia)是智利南部的一座小城市,人口不到15萬,卻是智利“湖區(qū)”大區(qū)的首府,也是瓦爾迪維亞省的省會。世人知道它,那是1960年5月22日瓦爾迪維亞大地震,震級里氏9.5級,是人類歷史上記錄到規(guī)模最大的“世界第一大地震”。它引發(fā)的大海嘯浪高25米,1萬公里遠(yuǎn)的浪高10.7米,致使日本的船只爬到屋頂上去。 <div><br></div> 瓦爾迪維亞雨林是世界第二大的溫帶雨林,僅次于北美洲的大熊雨林。它位于南安第斯山脈山脊線西側(cè)斜坡上,絕大部分在智利境內(nèi),很少部分在阿根廷境內(nèi)。它的北界在智利馬烏萊區(qū)首府塔爾卡(南緯35度),南界到麥哲倫海峽拐彎處的弗羅厄德角(南緯54度),不含火地島。換言之,北起智利的拉拉哈湖國家公園,南抵智利的貝爾納多?奧伊金斯國家公園,中間包括智利的圣拉斐爾湖國家公園以及阿根廷的拉寧國家公園、納韋爾瓦皮國家公園。南北延伸2100多公里,寬度約200公里,面積40萬平方公里,除去已遭破壞的森林,現(xiàn)存雨林面積24.8萬平方公里,將近兩個半浙江省面積。 <div><br></div> 瓦爾迪維亞溫帶雨林的成因與亞馬孫熱帶雨林不同,是非地帶性因素造成的。首先,地處西風(fēng)帶的西岸,暖濕西風(fēng)從海洋帶來大量水汽;其次,安第斯山脈阻擋了西風(fēng)入侵,氣流被迫抬升,形成豐沛的迎風(fēng)坡地形雨。北美洲大熊雨林沿岸有阿拉斯加暖流經(jīng)過,而這里則是秘魯寒流(洪堡寒流)經(jīng)過。秘魯寒流是一支極為強(qiáng)大的上升補(bǔ)償流,使中層冷水上泛到海面,表層海水溫度很低,年平均水溫14~16℃,所以這里的雨林氣溫比北美大熊雨林更低,導(dǎo)致它的分布范圍偏北,由40~60度變成南緯35~54度。 <div><br></div> 瓦爾迪維亞雨林區(qū)的地形分為三種區(qū)塊。西部是海岸帶,第四紀(jì)冰期完全被巴塔哥尼亞冰原覆蓋,冰川作用將海岸山脈切割得支離破粹,形成一系列的半島、島嶼和海灣,比較大的有奇洛埃島、喬諾斯群島、瓜亞內(nèi)科群島及南部眾多島嶼,海灣主要有科爾科瓦多灣、佩納斯灣等。中部是狹窄的沖積平原,土壤肥沃,為智利重要的農(nóng)耕區(qū)。東部是巴塔哥尼亞山脈(南安第斯山脈)西坡,海拔500~3000米,約占東西寬度的三分之一。 <div><br></div> 瓦爾迪維亞雨林區(qū)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它的最大特征是降水極多,年平均降雨量2000~5000毫米,而且受秘魯寒流影響形成終年多霧天氣,濕度極大。由于寒流降溫作用,這里氣溫比同緯度地區(qū)低了許多,年平均氣溫南部7℃,北部16.5℃。以瓦爾迪維亞市(南緯40度)為例,該市處于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的過渡地帶,夏季(1月)平均溫度17℃,冬季(7月)下降到8.5℃,但最低氣溫很少降到0℃以下;年平均降水量250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3~10月間。<div><br>▼瓦爾迪維亞溫帶雨林景觀<br></div> <div><br></div> 這種冬暖夏涼、經(jīng)常大雨的冷濕環(huán)境為溫帶雨林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瓦爾迪維亞雨林是一個溫帶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的生態(tài)區(qū),到處可以看到高大的喬木,茂盛的灌木,眾多的附生植物,地表長滿了蕨類、蘚類等,樹干和石頭上也布滿苔蘚,層層疊疊,高低相間,錯落有致。<div><br>▼瓦爾迪維亞溫帶雨林中高大粗壯的樹木<br></div> ▼世界上最古老的智利柏 <div><br></div> 瓦爾迪維亞溫帶森林由四種類型組成。第一種,在北部地中海氣候與溫帶海洋性氣候過渡地帶的森林中(南緯35~42度),分布著以落葉闊葉林為主的森林,以山毛櫸和橡樹為優(yōu)勢樹種。第二種是中部海拔500米以下地區(qū),分布著以常綠闊葉樹為主的溫帶常綠林(南緯38~43度),優(yōu)勢樹種有智利桂樹、磷枝樹、椴樹、茜草樹等高大常綠樹,林下多桃金娘科灌木和智利紫薇組成的灌木層,還分布著草本植物智利大黃、藤類智利風(fēng)鈴草以及桫欏、烏毛蕨等蕨類植物。第三種是海拔超過1000米的巴塔哥尼亞山前地帶,分布著以常青針葉樹占主導(dǎo)地位的森林,以南水青岡、智利南洋杉和智利柏樹為主。第四種是位于巴塔哥尼亞山脈的南段,一直到達(dá)南緯54度,分布著由假山毛櫸和云霧羅漢松組成的森林,這是世界上最南端的森林。<div><br>▼瓦爾迪維亞雨林中的林下蕨類植物<br></div> ▼智利國樹:阿勞烏卡利亞松,別名諾福克南洋杉、小葉南洋杉。 <div><br></div> 從植物區(qū)系來看,瓦爾迪維亞雨林屬于南極植物區(qū)系,與新西蘭、塔斯馬尼亞島的溫帶雨林屬于近親。由于智利北部是荒涼的阿卡塔馬沙漠,東部是鳥也飛不過去的高大山脈,整個森林系統(tǒng)在相對孤立的環(huán)境中發(fā)展,因而具有大量的特有物種。包括世界上最小的鹿——普度鹿、阿根廷胡狼、海貍鼠、南美林貓、智利袋鼠等哺乳類動物,還有大量的珍稀鳥類,包括麥哲倫啄木鳥、智利鴿、休休鳥、安第斯鷹等。<div><br>▼世界上最小的鹿種——普度鹿,特有動物<br></div> ▼特有動物——麥哲倫啄木鳥 ▼特有動物——安第斯禿鷹 <div><br></div> 盡管溫帶雨林景觀與熱帶雨林某些相似之處,但兩者之間有許多不同的地方。首先,溫帶雨林的生物種類稀少,樹種數(shù)量極少,而熱帶雨林中生物種類繁多,甚至溫帶雨林的生物多樣性還不如溫帶落葉林,這是因?yàn)樵S多溫帶物種在第四紀(jì)冰期遭受滅絕,而熱帶物種在1億年中一直無間斷地發(fā)展進(jìn)化。其次,溫帶雨林的生物量(每平方公里的生物總量)要比熱帶雨林多,樹木明顯高大粗壯,高45米以上樹木比比皆是。<div><br>▼瓦爾迪維亞雨林中的珍稀鳥類<br></div> <div><br></div> 溫帶雨林中,從地表的苔蘚、地衣、菌類,到草本、藤本、蕨類、灌木,再到高大的喬木層,還有靠植物而生的各種動物,它們之間組成和諧共生的生存環(huán)境,相互競爭又相互依賴,這是大自然的絕妙之處。然而,人類的出現(xiàn)打破了這種生物格局,導(dǎo)致生態(tài)平衡出現(xiàn)危機(jī),物種開始消亡,環(huán)境開始惡化。自然界這個大家庭只有和諧共生,生命才能永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漳县|
湖南省|
青龙|
天全县|
茌平县|
扎鲁特旗|
金阳县|
临海市|
田东县|
固安县|
温宿县|
广宗县|
河津市|
土默特左旗|
基隆市|
文水县|
宜丰县|
济源市|
盐亭县|
天等县|
宁河县|
襄汾县|
铁岭县|
朔州市|
买车|
巴马|
沙湾县|
太白县|
尖扎县|
高台县|
青海省|
南皮县|
马边|
平遥县|
白银市|
奈曼旗|
宜君县|
英德市|
开平市|
永丰县|
静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