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頭存有一些二十多年前保留的文字和音頻資料,很多人應該久仰這些歌唱家的大名,但未必聽過他們的歌聲。興起,攅一個小篇,也讓有興趣的朋友聽聽上世紀二十年代出生的部分現代中國歌唱家的聲音,和當代的歌者們的聲音還是有所不同的。<div><br></div><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按歌唱家的出生年月排序)</font></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周淑安 飲酒歌</font></b></h5><div><b><br></b></div><div><b>周淑安</b>(1894年5月4日-1974年1月5日)。生于福建省廈門市鼓浪嶼一個基督教傳教士家庭。1914年作為清華學校官費女留學生赴美,先后在哈佛大學、新英格蘭音樂學校、紐約音樂學院攻讀音樂理論、鋼琴與聲樂等科目,取得哈佛大學藝術學士學位。她是中國現代第一位專業聲樂教育家、第一位合唱女指揮家、第一位女作曲家。1974年1月5日病逝。 <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應尚能 思鄉</font></b></h5><div><br></div><div><b>應尚能</b>(1902.2.25—1973.11.22),男中音歌唱家,出生于南京,祖籍浙江寧波,聲樂家、作曲家,《浙江大學校歌》的曲作者。1923年畢業于北京清華學校,同年赴美國留學,入密歇根大學工學院讀機械工程,后轉該校音樂學院。1929年畢業,次年回國,任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教授。</div> <b>喻宜萱</b>(1909年9月6日-2008年1月8日 ),江西萍鄉人。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新中國聲樂事業的主要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并創建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將民歌《康定情歌》唱紅。全國政協第二、三、四、五、六屆委員。<div><br></div><div><b>黃友葵</b>(1908年4月3日~1990年9月1日),生于湖南湘潭。中國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被聲樂界譽為“四大女高音歌唱家”之一。自幼學習音樂,1927年入蘇州東吳大學學習生物,同時進修鋼琴。1939年在昆明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任聲樂教授。1940年在重慶國立音樂院任聲樂教授兼聲樂系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任教于南京大學藝術系、南京師范學院音樂系、南京藝術學院,1979年任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被選為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三、四屆常務理事,音協江蘇分會主席。代表作《遠望姐妮下田來》等,著有《論歌唱藝術》。<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蔡紹序 太陽出來喜洋洋 1962</b></font></h5><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b>蔡紹序</b>(1909年1月19日-1974年2月26日),生于四川安岳,中國聲樂教育家、男高音歌唱家。1928年進成都藝術專科學校(四川音樂學院前身),受正規聲樂啟蒙教育,1930年秋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師從應尚能學習聲樂,同時在校外從學于外籍聲樂教師克雷羅娃。1974年2月26日,蔡紹序先生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65歲。<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林俊卿 弄臣</font></b></h5><div><div><b><br></b></div><div><b>林俊卿</b>(1914--2000)男中音歌唱家、醫學博士。福建廈門人。對歌唱嗓音頗有研究。曾師從意大利音樂家梅百器、波納維塔學習美聲唱法的歌唱技巧和咽音練聲方法。以演唱意大利歌劇選曲見長,并灌有唱片。1953年曾參加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到波蘭、東德等國家訪問演出。自那時起,對咽音練聲法作了系統的研究,嘗試創立一套練聲體系。著有《歌唱發音的肌能狀態》、《歌唱發音不正確的糾正方法》和《歌唱發音的科學基礎》等聲樂理論書籍。<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李志曙 天下黃河十八彎</font></b></h5><div><br></div><div><b>李志曙</b>(1916--1994 )男低音歌唱家。廣西貴縣人,壯族。在重慶松林岡的音樂分院師范科從師于斯義桂、蘇石林等。解放后,先后在大中華唱片廠、上海音樂學院、廣西藝術學院工作,現在北京中國音樂學院任教。嗓音異常渾厚,曾因演唱趙元任編曲的《老天爺》而聞名。多次赴蘇、波、羅、匈、奧、東德、保、蘇蘭、瑞典、朝鮮等國訪問演出,擔任獨唱。收集整理廣西民歌,編輯出版了我國第一本多聲部民歌集。<br></div><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葛朝祉 保衛領空</font></b></h5><div><br></div><div><b>葛朝祉</b>(1917--19981202 )男中音歌唱家。生于上海。曾先后在上海國立音專、法國巴黎俄羅斯音樂學院、羅馬圣西西莉亞音樂學院、巴黎音樂學院從師于趙梅伯、貝納爾迪、達姆勃羅西渥夫人、波凡羅西、鮑萊等名家,還跟比果學習過樂隊指揮,在上海私立音專、國立音專、上海音樂學院教授聲樂及合唱指揮。1955年以中國藝術團合唱指揮的身聳參加第五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他很早就舉行獨唱音樂會,嗓音渾厚柔潤,表情含蓄內在、純樸自然,音樂文化素養較全面,藝術造詣較深。<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周小燕 小杜鵑</font></b></h5><div><br></div><div><b>周小燕</b>(1918--20160304)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湖北武漢人。年輕時曾在上海國立音專學聲樂,參加過武漢的救亡歌詠活動。后在巴黎俄羅斯音樂學院從師于意大大利男中音貝納爾迪教授,又從佩魯嘉夫人和瑪尼夫人學習法國藝術歌曲等,并以清唱劇形式演出歌劇《蚌殼》引起西方人士矚目。1946--1947年在歐洲演出,其間在巴黎文化沙龍、日內瓦國家大劇院舉行的獨唱音樂會和在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上的演唱,取得很大成功,被譽為中國之鶯。回國后,在武漢、上海等地舉行過獨唱音樂會。建國以來,主要從事聲樂教學工作,曾多次出國考察和演出。<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郎毓秀 春之夢</font></b></h5><div><b><br></b></div><div><b>郎毓秀</b>(19181104--20120707)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聲爾教育家。生于上海,原籍浙江杭州。從不喜愛歌唱,學彈鋼琴。后入上海國立音專和比利時皇家音樂學院聲樂系,師從胡周淑安、蘇籍教授蘇石林、比利時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黛依絲。三十年代起活躍于我國歌壇,當時流傳的《天倫歌》就是她首先唱開的。還在北平、上海、天津等地舉行獨唱音樂會。1946年赴美國辛辛納提師范學院、音樂學院進修風琴、作曲與聲樂。回國后先后任華西大學、四川音樂學院聲學系主任、教授。曾赴朝鮮、瑞士、意、法等國訪問演出。翻譯有《卡魯索的歌唱方法》一書。1981年4月薪2日在北京舉行告別演出。<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張權 我住長江頭</font></b></h5><div><br></div><div><b>張權</b>(1919--19930616)女高音歌唱家,江蘇宜興人。張權17歲入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學習音樂。她與莫桂新是同年進入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在該校相識。張權起初主修鋼琴,后師從外籍教師馬撰改學聲樂。1937年,張權入上海國立音專聲樂系學習,師從周淑安、黃友葵。<br><br>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937年11月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內遷,張權、莫桂新二人隨之輾轉經貴州省、湖南省、云南省到陪都重慶。到重慶后,兩人轉入青木關國立音樂院學習聲樂。1942年元旦,莫桂新和張權自青木關國立音樂院畢業后結婚。張權1942年自重慶國立音樂院聲樂系畢業并留校任教,首演了中國首部大型歌劇《秋子》。1943年和1945年,女兒莫紀綱、莫紀嵐先后出生。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莫桂新全家北上定居天津明華里。<br><br>1944年至1947年,張權先后在國立女子師范學院、國立北京師范大學音樂系任教。1947年6月,留學美國羅城納薩瑞斯學院、依斯特曼音樂學院研究院攻讀碩士學位,1951年自依斯特曼音樂學院研究院獲得音樂文學碩士學位及音樂會獨唱家、歌劇演員證書。<br><br>1951年9月20日,受周恩來之邀,已獲碩士學位的張權啟程回國,經廣州、上海、天津于同年冬抵達北京。全家定居在北京市東城區無量大人胡同15號四合院。1953年,小女兒莫燕出生。莫桂新、張權先后被分配到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后來又一起調入中央實驗歌劇院。[3]1956年主演了中國首演歌劇《茶花女》,與李光羲等用中文表演。<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沈湘 夜半歌聲 (黑膠版)</font></b></h5><div><br></div><div><b>沈湘</b>(19211111--19931004),天津人,中國男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1][2][3],曾有“中國的卡魯索”之稱。<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上述所有文字/視頻/音頻資料均來自網絡】</font></b></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锡林郭勒盟|
梁平县|
阿克苏市|
阿坝县|
阿城市|
武定县|
巴彦淖尔市|
河曲县|
会泽县|
瓦房店市|
石首市|
清涧县|
沙河市|
呼和浩特市|
成都市|
晴隆县|
仁布县|
民勤县|
泽普县|
观塘区|
肃南|
巴里|
洪江市|
蓬安县|
荣昌县|
恩施市|
寻乌县|
海林市|
榆社县|
汽车|
忻城县|
延安市|
鲁甸县|
南昌市|
临海市|
通化县|
时尚|
日喀则市|
江陵县|
凉山|
谢通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