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30, 34, 43); 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每天一文,陪伴你開心喝茶!</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據《三國志》記載,關羽,字云長,生于山西運城常平村,于靈帝光和元年娶胡氏。關羽儀表威武,武藝超群。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投奔劉備,與劉備、張飛結拜為三兄弟,起兵爭雄。劉備建立蜀國,關羽守襄陽、定益州、督江陵,被封為前將軍,攻敗曹仁,威震一時。建安二十四年冬,孫權用呂蒙計襲擊荊州,關羽鎮守荊州,一時因驕傲輕失,兵敗走麥城,被孫權部下所俘,蒙難于章鄉(即湖北當陽縣北)。孫權將關羽父子首級獻給曹操,因關羽曾經被曹操拜為偏將,深受禮遇,關羽殺袁紹將領顏良以報曹操恩德,所以曹操刻沉香木為軀,厚葬予洛陽,孫權只好以侯禮將其身軀葬于當陽。后主景耀三年,追封莊繆侯。《三國演義》將關羽的這段故事敷衍得淋漓盡致,乃至家喻戶曉。千百年來,集忠孝節義于一身的關羽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他勇猛、講義氣、忠貞不二的形象已經是不可改變的了,這是因為他早已具備了被神化的條件。</p> <p class="ql-block"> 對關公的信仰始于南北朝。光大年間(公元五六七年)當陽縣玉泉山首建關公廟。這不僅是封建統治階級對關公褒揚喝彩的產物,更是百姓精神生活的需要。統治階級從封建道德的角度大肆宣揚關公的忠孝節義,使關公信仰在不太長的歷史時間里蓬勃發展,主要表現在廟宇增多,達數十萬座;關公的封號不斷加多。</p><p class="ql-block"> 隋朝時出現了大量的有關關公的神仙故事,到了唐朝,關公廟增加,文人墨客詩文或碑帖中常提及關公,并開始出現在家中懸掛關公神像。宋代封為“顯靈王”、“忠惠公”、“祟寧真君”、“胎烈武安王”、“義勇武安王”、“壯穆義勇王”、“英濟王”。元朝封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明萬歷十八年“協天護國忠義帝”、四十二年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圣帝君”。到了清代,清統治階級認為自己能入主中原是得到了關公的神佑,所以,順治皇帝特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城綏靖佑贊宣德關圣大帝”。民國時期有的地方將關羽與岳飛合祀于武廟。</p> <p class="ql-block"> 關帝信仰涉及到各行各業。有的學者說,南北朝至唐朝是關帝信仰的形成期;宋元是發展期;明朝是盛行期;清朝是鼎盛期。其影響可與尊孔相比,毫不遜色。明朝大文豪徐渭在《蜀漢關后祠祀記》之中說:“蜀漢前將軍關侯之神,與吾孔子之道并行于天下。然祠孔子者郡縣而已,而侯則居九州之廣,上自都城,下至墟落,雖煙火數家,亦靡不醵金構祠,肖像以臨球馬弓刀,窮其力之所辦。而其醵也,雖婦女兒童,有歡忻踴躍,惟恐或后。以比于此事孔子者殆若過之。噫,亦盛矣!”-</p> <p class="ql-block"> 全國關帝廟多如牛毛,何止萬千,清乾隆時期僅北京就有二百多座。在民間,關公是位武財神,是保護商賈之神。又說關帝廟里抽的簽最誰、最靈驗,不少文人吟詩推波助瀾。現在關帝信仰又進入了新的階段,國內外出于市場經濟的需要,崇拜關財神的人越來越多。供神的場所除了道教宮觀,還有佛教場所,商業場所乃至家中都可以看到各色各樣的關公神像。據說臺灣省有一百六十余座關帝廟。新竹后山普天宮的關羽神像連同臺座高達四五十米。海外有華僑的地方大多供有關帝,他是義氣的象征,更是保護神和財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茶寵的出現,可追溯到唐宋飲茶盛行時期。武財神茶寵多</span>用紫砂或澄泥燒制,是茶席上“小而雅”的陶質工藝品,也是一道獨特亮麗之景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平县|
湖北省|
社旗县|
泊头市|
盐源县|
洱源县|
满洲里市|
昂仁县|
库伦旗|
南丰县|
晴隆县|
新竹市|
建始县|
德格县|
韩城市|
策勒县|
澜沧|
平遥县|
武汉市|
磐安县|
岱山县|
新绛县|
华池县|
灌南县|
醴陵市|
田阳县|
云安县|
和平县|
黄石市|
会东县|
明溪县|
平原县|
天祝|
隆林|
米林县|
芦山县|
临沂市|
锦州市|
新绛县|
崇左市|
青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