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80, 30, 43); 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44, 238, 232);">父母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愛亂碰東西、一意孤行、自我中心、在餐廳亂叫、推人搶玩具、不買玩具就哭鬧……好言相勸被當耳邊風,罵他又不聽,打了又心疼,的就是他當眾哭鬧……唉,教孩子怎么就這么難啊!可能很多家有熊孩子的父母都有這樣的無奈與體驗。</span></p> <p class="ql-block">怎樣才能既尊重孩子,又讓孩子學到規矩呢?</p><p class="ql-block">答案就在羅寶鴻老師寫的這本書里。</p><p class="ql-block">父母有責任照顧孩子,當然也有權利為孩子做一些決定,但是尊重并不是放縱,這就需要為人父母的“權威”,同樣是權威,為什么又有“理性”權威、“非理性”權威呢?</p> <p class="ql-block">??兩個選擇:讓孩子體驗后果,才能真正內化規則。孩子與生俱來就有著探索環境,適應環境,挑戰環境與征服環境的精神,孩子會挑戰規則乃人類本能所致是很正常且自然的事。</p><p class="ql-block">還是違反規則時先用溫和而堅定的語氣提醒孩子,提醒兩次后就不要再提醒,責罵、威脅和恐嚇,只會挑起孩子的情緒。</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在我們的生活中,作為大人的我常常犯了這個錯誤,經常在孩子犯錯時就會數“123”或是“你不做就會怎么怎么樣?”用威脅的方式讓孩子屈服,孩子錯了,但是,一次有效,并不是次次有效。我想不光是我有這個問題,更多的家庭中很多的父母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span></p> <p class="ql-block">??給孩子兩個選擇:“正確的選擇和好的結果”或“錯誤的選擇和壞的結果”。若孩子選擇繼續做錯誤的事,大人要“允許孩子犯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們更多的恐嚇威脅的語言,只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在犯錯誤的時候及時的改正,或者是不受傷害。當孩子真的選擇繼續做錯誤的事的時候,這個時候作為大人的我們要記得沉得住氣,并以上述的方式讓他們知道他是可以嘗試的,只有讓孩子嘗試錯誤的選擇,并體驗其中的結果,他才會有所學習,下次再遇到同樣的事情,他就可以參考以往的經驗,做出正確的選擇,如果說我們大人沒有給孩子這樣的一個選擇,每次都是我們大人說什么孩子就聽什么,那么對于孩子來說,這個世界就太平了。</span></p> <p class="ql-block">??所有的規矩和自由是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在和孩子之間學會了尊重,建立了規則,那在我們實施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溫和而堅定”</span>,我們切記<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不要太過急躁、不要太主觀意向、不要太用我們的情緒化語言來對孩子“落井下石”</span>,那個時候看似是孩子聽我們的,我們勝利了。但是反觀去思考,在孩子長大之后,孩子的叛逆心是不是要激烈。很多孩子的一個叛逆都源于父母的一個語言和早期教育錯誤的方式引起的,看到這本書之后,我們就一定要改變我們這樣的行為,孩子還小,還有時間和機會讓孩子去鍛煉,在他自己的選擇中、在他的錯誤中去歷練他自己,獲得他的經驗比我們告訴他:<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你要這樣做”“你應該怎樣做”“你不能怎樣做這樣做會怎么樣?”</span>要有更好的教育意義。當孩子體驗過之后,他就會明白,一次體驗勝過我們說10句甚至100句,要更記憶深刻。</p> <p class="ql-block">“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自由如此美好,從古至今被人渴望、受人稱贊,但自由從來不是隨心所欲,隨心所欲的亦從來不成為自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纳雍县|
威海市|
乌鲁木齐市|
锡林浩特市|
呼玛县|
广饶县|
新巴尔虎左旗|
巩义市|
吕梁市|
玉树县|
台前县|
靖宇县|
渭南市|
宁明县|
福清市|
象州县|
班戈县|
清丰县|
沐川县|
玛沁县|
牙克石市|
新丰县|
神池县|
弋阳县|
宣威市|
石景山区|
乐亭县|
富平县|
齐河县|
共和县|
公主岭市|
通辽市|
新昌县|
右玉县|
海安县|
蓬安县|
临泉县|
陈巴尔虎旗|
龙南县|
凌源市|
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