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5, 138, 0);">2021年2月14日,農(nóng)歷正月初三。是日陽光和煦,春風駘蕩,二人頓生閑情雅致,相伴探訪城子山。憑借一部手機,留得照片數(shù)張。</b></p> <p class="ql-block">▲ 【碑銘】鄂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城子山遺址/鄂州市人民政府/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公布/華容區(qū)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七月二十八日立</p> <p class="ql-block">▲【碑銘】簡介/城子山遺址位于鄂州市華容區(qū)段店鎮(zhèn)孫彭村孫彭灣西南,1975年文物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1983年、2002年文物普查復查,歷次調(diào)查中采集文物有陶器,遺址呈不規(guī)則圓形臺地,高出四周約5米,面積約20000平方米,從遺址東西兩面斷層來看,文化層厚達1—2米。</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8px;">?探訪歸來,請教度娘,得《城子山居民,紡織業(yè)中的佼佼者》一篇,抄錄如下以便共享。</b></p> <p class="ql-block">如果說砍伐、狩獵由男人承擔的話,那么,女人干什么呢?也許,段店鎮(zhèn)城子山古文化遺址的發(fā)掘成果,能回答您的問題。</p><p class="ql-block">2012年夏天,一條公路從段店鎮(zhèn)的城子山山腳穿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市博物館的考古人員正在這里進行考古發(fā)掘。</p><p class="ql-block">城子山古樹叢生,風景秀麗,地形如鼓,加上南面下端的2座石橋,被人稱為雙橋擊鼓,清末成為著名的永鄉(xiāng)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幾個月發(fā)掘,出土了大量的石斧、石鏃、紅陶鬲、灰陶罐等,這些讀起來既拗口又稀奇古怪的器物,它們是干什么用的呢?其實,我們只要圍繞著一個問題思考就行了,這便是人的生存問題。</p><p class="ql-block">民以食為天,在所有的原始遺址中,飲食器占的比例最大。不僅僅是城子山,任何一個遺址中都會見到鼎、鬲、盆、缽之類。鼎是帶有三足下面架火烹飪食物的器具,后來,由它發(fā)展出受火面積更大的鬲,接著,由鬲又發(fā)展成為鬲的上面加一個罐形器的東西,這便是“甗”,它的用途是上半部分可以蒸,下半部分可以煮。</p><p class="ql-block">遺址中出土的甗告訴我們,這里的居民已懂得一定的烹飪技巧了。</p><p class="ql-block">除了吃,便是穿的問題。城子山遺址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紅色、灰色的陶紡輪。紡輪是做什么用的呢?它是古人紡線的工具,在捻線子時起轉(zhuǎn)動和配重的作用。很明顯的道理是,只有到了穿衣遮羞的時代,才會出現(xiàn)紡輪。女子在室內(nèi)從事紡織、炊事活動,似乎成為古人一種默契的自然分工。</p><p class="ql-block">從大量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紡輪看,城子山的居民,應該是當時紡織技術(shù)的代表,也是鄂州新石器時代晚期紡織業(yè)中的佼佼者。紡織物的“線”則是用植物中的纖維,如野生麻、葛藤等織成。宋代的《太平寰宇記》、清代的《武昌縣志》中均有鄂州產(chǎn)火麻,可以紡繩;山谷中產(chǎn)葛藤長數(shù)丈,可績?yōu)椴嫉拿枋觥?lt;/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8px;">翌日再訪,繞山一周,又得照片若干,擇其部分附于后。</b></p> <p class="ql-block">圖片拍照 農(nóng)夫</p><p class="ql-block">圖文編輯 山泉</p><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14日初稿</p><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16日更新</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山县|
松桃|
包头市|
双城市|
易门县|
新巴尔虎右旗|
巧家县|
得荣县|
大埔区|
通州市|
石门县|
三穗县|
青龙|
大连市|
出国|
高邑县|
西青区|
太原市|
苏尼特右旗|
金门县|
万年县|
扬中市|
南汇区|
北票市|
富锦市|
敦化市|
邳州市|
班玛县|
富民县|
云浮市|
山东省|
秦皇岛市|
凯里市|
韶山市|
五大连池市|
大洼县|
祥云县|
浠水县|
福鼎市|
健康|
资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