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一書的開篇這樣寫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實,這句話放在孩子身上也同樣適用,那些能夠快樂成長的孩子,背后往往都有著同樣的家庭在托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一個父母都曾期盼自己的孩子快樂順遂,卻常常忽略了家的氛圍。殊不知,家的樣子,孩子不只是看在眼里,還會融進生命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的確如此,家乃人之根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庭什么氛圍,孩子什么樣子。而快樂的孩子,往往出自這三種家庭。</p> <p class="ql-block">聽過一句話:“每一個孩子,都是站在父母的舌尖上舞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的確如此,父母的嘴,決定了孩子一生的命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父母善于鼓勵,孩子自信滿滿、一往無前;父母只會打擊,孩子徒留自卑、止步不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綜藝《青春環游記》的尾聲,節目組將各位嘉賓的父母聚集起來,舉辦了一期名為“親友聯歡會”的活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節目中,一向以幽默著稱的楊迪突然跪謝父母,讓無數人動容。</p><p class="ql-block"><br></p> <h3>比起楊迪的跪謝父母,更令人動容的是楊迪父母對他幾十年如一日的鼓勵與支持,在他追逐夢想的途中,從來沒有說過一句不是。</h3></br><h3>就像楊迪對父母說的那樣:</h3></br>你們從來沒有阻礙我追逐我自己想做所有的事情。而且從來都是鼓勵式的教育,讓我覺得我真的很優秀。我不管干什么,我媽都說‘好’、‘棒’這樣子。<h3>回首過往種種,楊迪的成功,他的父母功不可沒。</h3></br><h3>曾經在一次頒獎典禮上,他得了獎但卻因為長相不佳不能上臺領獎。得知真相的楊迪既難堪又難過,但母親依然告訴楊迪:“你很好,你很棒!”</h3></br><h3>就是因為父母的支持鼓勵,才讓楊迪能夠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實現了人生夢想。</h3></br><h3><strong>正如教育學家說的:“不是好孩子需要鼓勵,而是鼓勵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strong></h3></br><h3>父母對孩子無盡的否定,猶如蜘蛛的毒汁,足夠讓孩子變得黯淡無光;而父母對孩子的鼓勵,是孩子成長途中不可或缺的心理營養,助推著孩子的成功。</h3></br><h3>只有善于鼓勵孩子的父母,才能激發出孩子身上更多的潛能,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孩子。</h3></br><h3>那些被家長鼓勵長大的孩子,幸福感通常比較強,并且擁有無盡和生活叫板的勇氣。</h3></br><h3>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可以永遠向前,父母永遠為他們鎮守后方。</h3></br><h3> <h3>心理學家許添盛曾這樣詮釋親子關系的問題根源:</h3></br><h3>一切“問題”都根源于,父母用控制代替尊重,用命令代替啟發,用懷疑代替信任,讓孩子的生命找不到出路,找不到愛。<br></br></h3></br><h3>深以為此,當父母的愛密不透風,孩子注定渾身是傷。</h3></br><h3> <h3>韓國校長李柳南曾自嘲自己:“我是一個受到無數家長追捧的老師,卻是一個被子女視如仇敵的母親。”</h3></br><h3>起初,在他們家,只有一個家訓,那就是“父母說什么就做什么”。為了孩子能夠出人頭地,身為母親的李柳南按照自己的意愿為孩子規劃路線,而孩子只用不斷彩排經歷自己規劃的路。</h3></br><h3>她始終活在自己的劇本里,并且也要求子女活在她的劇本里。</h3></br><h3>為了讓兒子入選學生會,她不惜拉上老公一起反復修改演講稿給兒子做演講準備;</h3></br><h3>得知兒子社團活動選擇了街舞社,她勃然大怒、軟硬兼施,甚至不惜用欺騙兒子的班主任的方式而將他換到了讀書會。</h3></br><h3>每次她到家,第一件事便是去摸電視機燙的程度,并由此推算孩子們看電視的時間,然后便是對孩子一頓批評。</h3></br><h3>最終,就讀名校的兒女因仇視母親相繼退學蝸居在家:女兒崩潰自殘、兒子每天待在家中打游戲。</h3></br><h3>這場錯誤的教育,只留下兩個走投無路的孩子和一個手無足措的媽媽。</h3></br><h3>后來,李柳南在不斷反省中漸漸學會放手,讓子女自己選擇自己的人生,結果皆大歡喜:</h3></br><h3>女兒如愿考上美國大學的心理學系,成為了唯一一個成績拿全A的留學生;兒子也走上了自己喜歡的哲學之路。</h3></br><h3>女兒開始愿意和她分享秘密,最重要的是:她還收到了子女給自己寫的感謝信,信中多次表達了對母親的感謝,讓他們有機會快樂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h3></br><h3>這在幾年前,是她想也不敢想的事。</h3></br><h3>心理學家李雪說:“父母控制欲的手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將在哪里體會到痛苦。”</h3></br><h3>是的,當父母的愛伴有控制欲,那么愛終將成為孩子的枷鎖,讓他們一生沉重壓抑,無法快樂。</h3></br><h3>照顧孩子,應當如手握雞蛋。不能握得太用力,否則它會碎掉;也不能太忽視它,否則它一不小心就會被摔碎,只有合適的力度,才能保證雞蛋的安全。</h3></br><h3> <h3><strong>父母對孩子恰到好處的愛,是周到而不控制,是一種得體的退出。</strong></h3></br><h3>畢竟,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快樂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壓抑地完成我們想做的事。</h3></br><h3>學會適時放手,是每一位父母必修的教育課題,只有當孩子身無包袱,才能輕松快樂地過自己的人生。</h3></br><h3> <p class="ql-block">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是這樣問的:生活在父母不相愛卻死活不離婚的家庭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網友@鴕鳥小姐Anita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從小父母吵鬧不停,一家三口即使待在家里也是一人一個房間,這樣的家庭環境直接影響她的性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卑懦弱封閉深入骨髓,自己負能量很多,也學不會與人親近,想要改變,卻又戰勝不了內心的恐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還不信任感情,即使在戀愛期間,也容易像炸毛刺猬一樣,間歇性情緒波動、焦慮、抑郁,甚至拒絕親密關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反觀生活在父母恩愛家庭里的男友,整個人不僅陽光自信,為人還溫和體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母的不相愛,影響著她的一言一行,讓她長時間沒辦法快樂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可見,父母不恩愛,家便成了災難地,成為孩子一生的傷疤;而父母恩愛,家便成了幸福窩,成為孩子一切美好的源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書籍《少有人走的路》中說:“父母的愛,決定了家庭教育質量的優劣。充滿愛的教育帶來幸運,缺乏愛的教育只能導致不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的確如此,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父母相處的樣子,孩子不只是看在眼里,還會融進生命里。父母若相親相愛,孩子也能感知到幸福;父母若冷漠相向,孩子一生痛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心理學家武志紅說:“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如果父母相愛,孩子能充滿幸福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小沐浴在父母相愛下長大的孩子,一生都是幸福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為人父母,能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好好地和伴侶相愛,讓愛流進孩子的心里,在此發芽、生根、開花、結果,賦予我們的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能夠快樂地度過此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謂父母子女,本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懂得得體的退出,就不會讓孩子覺得窒息;鼓勵在、父母的愛在,孩子的快樂就在。</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vBOL9rmo93aDngdTA6T7Ow" >查看原文</a> 原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埔区|
正定县|
旬邑县|
高雄县|
双鸭山市|
锡林浩特市|
南和县|
攀枝花市|
荥阳市|
惠东县|
射洪县|
岑巩县|
吴川市|
永嘉县|
榕江县|
武川县|
会同县|
水富县|
永清县|
黔江区|
周宁县|
策勒县|
罗源县|
广河县|
阜平县|
洞头县|
星子县|
五常市|
仙桃市|
龙南县|
新巴尔虎右旗|
娱乐|
潜江市|
霍城县|
阳谷县|
南靖县|
安乡县|
竹溪县|
青冈县|
犍为县|
北海市|